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張羽書院的發展與擴張

張羽書院的發展與擴張

此後,在羅氏家族文化名人的推動下,張羽書院在全國迅速發展,形成了以江西張羽書院、黔東張羽書院、廣東張羽書院、福建張羽書院四大張羽書院為主體的全國書院體系。江西張羽書院在張羽書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到了清末,受西學東漸觀念的影響,光緒二十四年(1898),朝廷正式停辦,二十八年(1902),江西巡撫李興瑞將其改造為“江西大學堂”,由省內各縣派學生三十年(65432)。宣彤元年(1909),改為“江西工業學校”;為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建院更名為“江西高等工業學校”。1949後壹度改為南昌大學工程學院、洪都大學。

目前,經教育局批準,江西張羽書院已在羅家溪村重新開放。第壹任山長是原南昌市市長李豆羅先生,現任常務山長是吳君寶先生。張羽書院位於常棣大道348號廣州市第九中學西側,現作為學校圖書館使用。張羽書院是清光緒十九年(1893)廣東各縣羅家族人修建的家族祠堂。居住在南海縣的紳士羅應鏗,看到全省各族人民紛紛在省城設立書院和考場,為了方便羅家子弟“鄉試寄宿生”,於清光緒十壹年(1885)流散到南海。和祖廟是集社會性、經濟性、文化性和紀念性於壹體的公共建築。孩子去省城參加省考不僅方便,也是祭祖的地方。

張羽學院有壹個人字形的風和火山墻,它從北向南進入三個地方。主體建築為下堂(頭門)、中堂和上堂(祖堂),東側原有的李寧寺為議事堂和魁星樓。目前東邊的裏寧神社已被拆除,但神社的主體布局依然存在。頭門的飛檐板,梁架的木雕,頭門的磚雕還是挺精細的。頭門“張羽書院”的匾額是左丞相的大學士李鴻章題寫的。整個醫院占地400多平方米,是研究廣州書院建築的寶貴實體。張羽書院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章程。1946年2月,書院編撰出版了《廣東書院誌》,題名為《廣東巡撫羅·》。廣州仍有壹些書院,但出版書院誌的極為罕見。2002年7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7月,中國* * *生產黨組織3000多名洋務工人在廣州罷工。罷工委員會設在張羽學院,從而為這個舊式的學院增添了特殊的色彩。寧化城關小河書院,原名羅氏家廟,* * *供奉第四十二世祖袁,祖上如下。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仁辰(公元1412),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歷經滄桑,歷經七次修繕,均按建築規模,保持了原有的古舊面貌。經過清同治三年的精修加固,80年代歷經風雨侵蝕120余年,於1986年底完成修復。現仍保留原有古貌,列為“張羽書院”,並設立理事機構,主持每年的春秋祭祀和維護管理。

石壁客家羅氏宗祠(又稱羅氏家廟、書院、羅紀念館)是為了紀念開縣始祖羅鑄和開縣英雄羅而於同壹光年間建造的。原址位於翠華山南麓,東毛科(現壹中舊址)建於小河旁131號。距今已有600多年,是羅氏唯壹的石壁客家人總祠,也是世界上唯壹的客家人總祠。根據粵臺族譜資料,寧化石壁是世界客家人的祖居地,寧化素有“客家祖地”、“客家搖籃”之稱。由此,有6543.8+0.2億客家人後裔散居在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460多萬客家同胞。羅氏後裔是寧化石壁發展中的壹個重要群體。

明朝永樂年間,羅氏出身的人人丁興旺,懷念祖先屯田建縣的巨大貢獻。祠堂在河邊(現址)重建,歷經戰亂和火災。在椽子得以保存之前,它被修復了八次。

清雍正十三年(1725),當地市民羅登標被選為候選人。先後在周寧、政和、江西任教,乾隆三十年回鄉,享年71。博學的何著有《易微》,已收入《四庫全書》。為了繼承和發揚羅從彥先生留下的閩學四大家。壹次在祠堂裏,他招募弟子講學,並掛牌“張羽書院”。寺內有石碑:寧化授意的蔡蔡先生還在寺內設壇講學。開創了宗祠辦學的歷史先河。“張羽學院”由此得名。

總祠堂占地約140.2平方米,正殿可容納數百人上下。兩翼有天井、下廊、後廊,右側有12廚房。祠堂形似小老虎,因山門脊有豬,寓意老虎有豬食作保,坐鎮鎮壓邪惡。屋頂上的龍魚鳳象征著男人跳出家門,興旺發達。這位女士像鳳凰壹樣漂亮。兩個大門分別繪有茶神和魏昱雷門。在正殿裏,神龕裏供奉著漢壹世祖洛諸以下的所有宗族,以及歷代的祖宗牌位。神龕前,寧化開縣始祖羅雕像,功德箱,火災警示牌...24對* * *列在廟裏。正廳兩面墻上掛著歷代祖先畫像、企業和合規室的世系掛圖、客家羅氏遷徙示意圖。有功德碑、時事、政治、法律、計生、書法、八閩名寺、閩贛兩省蘇維埃保衛局舊址、新文化祠堂宣傳活動等資料。門樓掛有“羅氏家廟”、“張羽書院”、“羅靈吉紀念館”等字樣。大門左右兩側,有革命根據地舊址的牌子和“羅氏宗親會”、“張羽書院文化研究會”的名稱。圍墻內有兩塊標有縣級和省級重點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在貴州巡撫羅饒典的大力推動下,黔東張羽書院成為與江西張羽書院、廣東張羽書院、福建張羽書院齊名的張羽四大書院之壹。2004年,黔東張羽書院遷至貴陽市烏當區羊場鎮羊場村。距離省會貴陽30多公裏,占地30多畝。三面環山,綠水環繞,交通便利,眼界開闊。是文化交流的好地方。

書院門口的“九羊雕塑”:新田,原名陽九軍場,始於明代,原為南京都朔臨泉美食城。

在書院的牌坊前,有壹塊非常醒目的石碑。“石蓮”壹詞源於三國。孫權的部下太過守成,太過清廉,不適合做官。回到家,他們不滿壹條船,因為他們所有的財物都太淺,無法航行,只好搬岸邊的大石頭壓著船才能順利到家。壓船後回家的巨石被後人稱為“石蓮”,“石蓮”從此成為了為官清廉的象征!

掛在書院門口的“張羽書院”匾額,是清代大學者蘇壹波李鴻章題寫的。兩邊各有壹副對聯:修胸中正氣,修世間圓滿。

  • 上一篇:小獅子二年級語文教案
  • 下一篇:數據共享的基礎是什麽耦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