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寧德鐘敏

寧德鐘敏

寧德民族中學位於中國畬族人口最集中的福安市。是福建省第壹所民族中學,也是全國畬族學生最多的壹所。學校成立於1958年春天。當時名為“福建省福安民族中學”,歸福安縣文教局管理。學生,以畬族為主體,在福安地區的福安(含柘榮)、寧德、霞浦、福鼎、壽寧、周寧、長樂、連江、羅源9個縣招生。校址位於福安市北部的貝加山(解放軍134醫院舊址)。1960學校遷至福安縣北郊卞喜村(原閩東電機三廠舊址),由省教育廳直接管理。招生範圍擴大到福安、閩侯、南平、三明、福州五市。65438-0964,學校劃歸福安專員公署文教局管理,主要在福安招收少數民族學生。1968更名為“福安民族中學”。1970 10,學校遷至原福安市福安師範學校(即福安市城北街道103號寧德民族中學校區)。1971年10月,學校更名為“福建省寧德市民族中學”。2001年6月,學校更名為“寧德民族中學”至今。

學校自成立以來壹直在發展壯大。1958當時只是初級中學,兩個班97人(其中少數民族78人),教師* * * 11人(其中專任教師9人);2月,1971發展為完全中學,18班,學生948人(其中少數民族222人),* * *教師67人(其中專任教師51人)。到2005年,擴大到43個班,2356名學生(其中少數民族1,340人,約占學生總數的60%),1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1名,中高級職務專任教師46名,中級職務專任教師54名。學校目前有42個班,其中初中12班,高中30個班。學校現有學生2300余人,教職工186人,其中專任教師164人,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7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0人,省級學科帶頭人9人(含實習生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8人,9人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

寧德民族中學是副處級事業單位,隸屬寧德市教育局局長。內部組織設有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和國家教育研究室。從1958至2008年,歷任學校行政領導(校長、革委會主任)有鄭、田祖訓、楊壽煌、翟儒、顏、孫世康、朱亨通、、藍。2008年6月至10月,鄭益萍任學校黨總支書記,主持工作。

寧德民族中學總用地面積32345平方米(48.49畝);總建築面積26819平方米,其中主校區教學及輔助用房6635平方米,辦公用房880平方米,生活用房9845平方米。體育場館占地6620平方米。校園內有主教學樓2棟,圖書、科技、辦公綜合樓2棟,學生公寓2棟,教師宿舍2棟,食堂1。有效圖書83025本,電腦300臺。普通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實驗室設備齊全。

寧德民族中學辦學五十多年,為閩東民族教育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學校把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重視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幫扶和培養。學校以“發展民族教育,培養優秀民族人才”為辦學宗旨,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積極創造條件。,讓少數民族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用得上”。50年來,寧德民族中學共培養初中畢業生48屆1000多人,其中少數民族6000多人。高中辦學39年,共培養了37屆9000多名高中畢業生,其中少數民族4000多名。1977恢復高考以來,寧德民族中學34屆5000多名高中畢業生被高校錄取,其中少數民族2000多名(不含60年代被民族院校預科班錄取的和1987-1999被相關高校預科班錄取的以及近幾年壹直在錄取線以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畢業生遍布中國的東、西、北、南,遍及五大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有肩負重任的黨政軍領導幹部,有為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無私奉獻的民族領袖,有在不同領域做出不平凡業績的社會人才,有在各行各業平凡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眾多普通勞動者;他們都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學校根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我校的實際情況,確立了“壹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宗旨,面向全體,全面發展,主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也不斷增強教育創新意識,大力推進管理體制創新、德育創新、教學創新、科研創新,不斷加強教育教學日常管理,使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初中畢業班連年中考成績優異,榮獲福安市綜合績效考評“優秀單位”稱號,受到社會好評。自1977恢復高考以來,高考錄取率逐年上升。2009年,我們的高考又有了歷史性的突破。藍捷以總分684獲得寧德理科第壹名,被北京大學錄取。聯誼和薛潔以總分652分獲得寧德文科第二名和第三名,並列福安第壹名。全省文理科前100中,福安* * *(其中文科3人,理科1)4人。而我們學校占了3個(聯誼第47,薛潔第48,理科生藍捷第57)。30多名少數民族學生被重點大學錄取。2010班在2009年的基礎上,取得了高考和中考的優異成績。高壹學生53人,高二學生210多人,大大超過了福安市教育局的目標。尤其可喜的是,少數民族學生的成績喜人。很多少數民族學生進入福安市前十,考上國家壹流重點大學。展示了我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實力和風采,展示了我校的辦學成就,為民族教育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

1999期間,學校調整了辦學結構。初中每個年級四個班都是少數民族學生,高中招生50%。畬族學生錄取線比漢族學生低40-50分。

學校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設立國家重點研究項目“關於建立民族中學教師專業成長指導體系的研究”,積極探索“合格教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教育教學專家”的發展規劃。自1994以來,* * *已培養福建省特級教師8名,福建省中青年學科教學帶頭人9名,寧德市優秀人民教師3名,寧德市名師2名。

學校把傳承畬族傳統文化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學校開設了壹些具有鮮明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如畬族優秀傳統文化、畬族語言文化、畬族風俗、閩東畬族歷史等。,讓少數民族學生沈浸在民族傳統氛圍中,更加了解這所學校。2008年,“畬族文化展覽館”成立,自覺承擔起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給新壹代的歷史重任。

寧德民族中學各項工作始終爭先,勇爭第壹,充滿教育創新精神。從1993到2010,寧德民族中學獲得上級獎勵50余次。2001被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評為“全國民族中學示範學校”,2002年被教育部、國家民委評為“全國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先進集體”,2004年被評為“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寧德市名校”,2005年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2006年被評為全國教師基地“十壹五”重點工程實驗學校,2007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青年團結進步先進集體,2009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標兵,被評為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10年被評為福建省廉潔教育先進單位。

寧德民族中學以“團結、嚴謹、勤奮、進取”為校訓,與時俱進,永不止步。

建校時的校址(後解放軍134醫院舊址)

60年代校址(原閩東電機三廠舊址)

七十年代的校門

20世紀80年代的學校操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校門

新校門(北門)

學校塑膠跑道

  • 上一篇:關於科學家的故事的演講
  • 下一篇:我們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在教室裏學習,是什麽,是什麽,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