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騰沖和順導遊詞

騰沖和順導遊詞

作為壹個知識豐富的導遊,經常需要寫導遊詞。導遊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也有知識性、文學性、禮貌性。那麽寫導遊詞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騰沖和順導遊詞,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騰沖和順導遊1和順古鎮位於雲南省騰沖縣西南3公裏處,古稱文陽村。因境內有壹條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為“和順”,後取“與民和諧”之意,精制為和順鄉,人口6000余人。鎮上的房子都是由東向西依山而建,逐漸上升,綿延兩三公裏。古廟、祠堂、明清古建築散落在這個小水壩周圍。

沿著西南絲綢之路,翻過巍峨的高黎貢山,來到中緬邊境的雲南省騰沖縣,壹座神秘而美麗的和順古鎮映入眼簾。

走進和順,就走進了壹個文化迷宮。在古老的火山平臺上,數以千計的特色民居依山傍水,相互靠近。舉手投足間都能觸摸到斑駁的歲月和濃郁的文化氣息。無論是誰,都會由衷地感嘆——在這個極端的地方,竟然隱藏著如此輝煌的村落,真是奇跡。

走進和順,就走進了壹片和諧的桃源風光。四面青山環繞,村前綠水環繞,柳樹含煙,其中隱有洗衣亭、石拱橋,村婦捶衣,鴨鵝戲水,載鈴叮當;堤外荷塘香,稻浪滿金波;亭臺樓閣,與秀美山川相映成趣,雅趣盎然,壹幅韻味無窮的農家田園畫卷。

今天的和順古鎮,居民們依然保留著淳樸、和諧、寧靜、祥和的生活。成為現代人的夢想家園。

旅遊特色

1,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順古鎮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首,源於和順厚重的歷史文化。

2.在央視20年中國魅力名鎮評選中,雲南騰沖、和順鎮被評為“面向南亞第壹鎮”;火山環繞的休閑勝地;中國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融合的窗口;商隊帶來的玉的故鄉;西南絲綢之路最大的僑鄉;六千居民和諧相處的古鎮景區六大魅力入圍中國十大魅力小鎮,獲得唯壹年度大獎。

3.這裏曾是商隊集鎮,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各種外來文化在這裏交融,也是著名的僑民之鄉。但除去這些光環,和順依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格。

最佳旅行時間

和順壹年四季氣候宜人,全年適宜旅遊。但春天和諧的景色特別美,金黃的油菜花在徽派建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婀娜多姿;夏天,高原上的陽光很猛烈,但不是很熱。荷塘荷花的二開是另壹個趣味。

騰沖和順導遊詞2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小鎮”,也是雲南著名的橋鎮——和順鎮。

既然,能獲得“中國第壹魅力小鎮”的稱號?和順當然有它獨特的魅力。位於騰沖縣城西3公裏的和順鄉,不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且人文氣息濃郁。在這裏,美麗的田園風光可謂隨處可見。他的獨特之處在於,首先,他是第壹個面向南亞的城鎮,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南方絲綢之路連接中國和印度,著名的史迪威路就經過和順。其次,和順是火山環繞的休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生活在這裏的和順人世世代代從山區遊歷到國外,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連接中印緬三國,產生了壹批男商人,成為壹種獨特的亦商、亦橋、亦農、亦儒的生活方式。因此也成為了中國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築、南亞建築元素與雲南“三室壹墻四進五天井”古民居恰到好處的融合在壹起。而且,他還是南方絲綢之路上最大的僑鄉。時至今日,海外華僑華人已超過1萬人,他形成了壹個“海外和諧”。居住在這個鄉鎮的人口只有6000多人,其中歸僑僑眷占全鄉人口的80%,因此和順成為雲南著名的僑鄉。所以大家不難看出,這是壹個6000居民和諧相處的古鎮。它展現了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是壹座“活躍的古鎮”。

而現在!請向窗外看。流域內的鄉鎮是和順鄉。小鎮四面環山,從遠處看,整個小鎮的房子從東到西都是圍繞著山而建,綿延壹兩公裏。說話間,我們就能到達目的地。

進和順之前,首先看到的是“和順順和”牌樓。牌坊背面是我國著名學者、前滕越道趙範題寫的“仁”字,表示和順是仁德之鄉。此外,東有雙虹橋頭的“文誌廣場”牌坊,西有雙虹橋頭的貞節牌坊。可見和順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請看壹看。這是為了紀念順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城鎮”之壹,並獲得“20xx年中國魅力城鎮展覽獎”而建的紀念碑。

踏入和順的青石板路,妳就踏入了百年歷史。據考古資料顯示,明初,和順人的幾個大姓的祖先在這裏駐紮過軍職,創造了和順的新歷史。請看我們前面荷花池中的亭子。它叫禹州亭,是村民為了紀念順義群中學首任校長、後來的雲南大學副校長存樹生先生而建的。體現了舜仁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有前副主席褚圖南先生題寫的著名亭子。看完禹州亭,我們繼續往前走。在進村的路中間,有壹個造型簡單的亭子。亭子的四面都有門道,亭子裏放著長凳。這是高速公路人避雨歇涼的雨亭。風暴亭旁邊是壹條繞村而過的小河。在河的上方,有兩座石拱橋,因其雙彩虹形狀而得名雙虹橋。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著名的僑鄉,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之鄉”的和順。

和順位於騰沖西南4公裏,原名楊文登村。因為村子周圍有壹條小河,所以後來改名為和順。後人用“雲吉祥,風平浪靜”的詩句來雅化“和順”。

與緬甸接壤、靠近印度的騰沖是中國“南方絲綢之路”的最後壹站,和順就在這條“關馬大道”旁邊。目前,和順有1萬多名華僑華人生活在國外,但只有6000多人生活在家鄉,其中歸僑及其親屬占全鄉人口的80%。因此,和順成為著名的僑鄉。

此外,和順還有六大獨特魅力:壹是和順是面向南亞的第壹鎮,連接中印兩大文明古國;二是和順被火山環繞,是國家級景區;再次,和順形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商、巧、農、儒。第四,和諧是中國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第五,和順是南方絲綢之路最大的僑鄉。第六,和順是“活的古鎮”,只有6000人居住,呈現出田園生活。

各位朋友,進入和順鄉,首先看到的就是“和順河畔”牌樓,寓意著和順河畔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牌坊後面是著名學者趙範題寫的“仁”字,表示和順是仁德之鄉。

請跟著我往前走。前面村子周圍有壹條小河,河上有兩座彩虹狀的石橋,故名雙虹橋。荷花池中有壹亭名為玉舟亭,是為紀念原雲南大學副校長存書生先生而建,體現了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過了雙虹橋,我們來到了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和順圖書館。和順圖書館前身是清末和順同盟成員組織的“賢信社”和1924成立的“讀書報”。後來華僑和村民捐書,1928擴建成圖書館。至今擁有藏書7萬余冊,古籍善本1萬余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正門掛著壹塊大匾,上書“和順圖書館”,是清末和順舉人張莉所撰。第二門的“和順圖書館”牌匾是胡適書題寫的。這座中西合璧的兩層小樓,前面是圖書館的主樓,後面是“珍寶樓”,裏面收藏了全套大藏經、聖幹全集、近千部“四部曲”和許多古籍善本,真不愧為“珍寶”二字。各位朋友,這裏是和順鄉文昌宮。文昌宮不僅是和順“文化興治”的象征,也顯示了儒商並重的傳統。

出了文昌宮,我們來到了中國第壹座抗戰博物館——滇緬抗戰博物館。該博物館建於20xx年,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滇緬抗戰博物館是由著名收藏家段聖魁先生20多年來精心收藏的7000余件滇緬抗戰文物,於“七七”抗戰紀念日推出。

該博物館建於中國遠征軍第20軍司令部舊址。由七部分組成:壹、山河破碎;第二,悲慘的遠征;第三,占領的歲月;第四,日軍暴行;第五,飛虎鷹;六、利劍掃烽煙;七、日月再輝。接下來,妳可以自己看半個小時。各位朋友,我們現在要去參觀的是和順的古民居。有專家曾稱贊和順是住宅博物館。和順的民居依山而建,中西合璧,和諧兼容,特色鮮明。是建築藝術的壹朵奇葩,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它的四個特點。第壹是建築依山而建,沿巷道而建;二是建築融合了中國江南民居建築的特點和南亞、西方的建築文化;三是建築和諧;第四是建築設計精美,材料天然,特色鮮明。

現在我們來到了和順民居之壹的“彎屋”,因為這些民居沿著道路的曲線建造而得名。“彎屋”不僅是壹個住宅的雅號,也是清朝創建跨國公司“永茂和”的李氏家族的名字。“彎屋”已被列為彎屋民俗博物館。各位朋友,我們現在要去參觀艾思奇故居。

艾思奇,原名李聖軒,中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毛澤東哲學顧問。他的哲學著作《大眾哲學》、《哲學與人生》等,引導了無數人走向革命之路。艾思奇的父親李越萊是雲南辛亥革命的戰士,曾任雲南國防軍秘書長。艾思奇父親的弟弟李躍基,曾被譽為“全國第壹音樂人”;艾思奇的大哥李生·莊是早期的地下黨員。因此被稱為“李家四傑”。

艾思奇故居是壹座帶閣樓的四合院。大門內屏風上的“書生、勇士、實誠人”四個字,是毛主席對艾思奇壹生的高度贊揚。

各位朋友,參觀完艾思奇故居,今天的參觀就結束了。在今天的講座中,有許多事情我不能做。感謝您的理解和支持。我希望妳下次旅途愉快。

騰沖和順導遊4和順古鎮位於雲南省騰沖縣西南3公裏處。它在古代被命名為楊雯村。因為村子周圍有壹條小河,所以改名為“和順”,後來的意思是“與民和睦”,又細化為人口6000多人的和順鄉。居民主要是來自大陸的漢族人。鎮上的房子都是由東向西,依山而建,逐漸升高兩三公裏。古廟、祠堂、明清古建築散落在這個小水壩周圍。有“僑鄉”、“書香之名”的美譽。村前馬平川,村外清溪環繞,垂柳刷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令人流連忘返。民國時,曾作詩贊舜:“絕勝小蘇杭”。它是中國第壹個迷人的城鎮。

和順古鎮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首,源於和順豐富的歷史文化。

這裏曾是商隊集鎮,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各種外來文化在這裏交融,也是著名的僑民之鄉。但除去這些光環,和順依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格。

走進恍惚中,仿佛來到了江南水鄉,壹股清澈的水流繞村而過。民國時,李根源曾寫過壹首贊美和順的詩:“絕勝蘇杭”。今天的和諧生活依然寧靜,沒有沾染現代氣息。

和順古鎮至今仍保留著傳統文化和建築。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鎮遍布全鎮,整個小鎮的建築風格在明清時期保持不變,宛如傳說中的世外桃源。

被困河流

它是壹個以生物多樣性為特征的濕地。因為容易讓人掉入其中,所以被順人形象地稱為“墜江”。和順河綠草如茵,野鴨水鳥在其中嬉戲。泛舟其中,田園野趣,醉人。

騰沖和順導遊備註5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中國魅力第壹鎮和順旅遊歡迎您。

騰沖概況

騰沖,位於雲南西部邊陲,是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騰沖歷史悠久。西漢時為滇越國,東漢時屬永昌郡。元、明、清三代,先後設府、州、縣。這裏曾經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把守。明代建有“石頭城”,被稱為“極邊第壹城”。

區內火山和地熱景觀以其獨特的風格享譽海內外,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滇西為紀念抗戰而建的“國喪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道教聖地——雲峰山、北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疊水河瀑布、杜鵑王。還有僑鄉和順鄉,以書香、文化、商賈聞名海內外。

和順概況

和順古稱楊雯港,因有壹條河穿村而過,故改名為“和順”。後以“雲開祥瑞,風平浪靜”的詩句命名為“和順”,寄托了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順位於騰沖市以西3公裏處。轄3個行政村,面積17平方公裏。全鎮1300多戶,6000多人,歷史文化悠久。華僑出國歷史悠久,華僑眾多,成為我省僑鄉。

和順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和,花木繁茂,保留著許多古建築。和順的古民居,淳樸的民風,傳統的民風,經歷了六百多年的風雨,壹代代文化的積澱,多元文化的熏陶,鑄就了偏遠古鎮的優雅。

2003年,被《中國國家地理》和《時尚旅行》聯合推薦為“壹生中要去的50個地方”之壹。2005年,和順榮登“中國十大魅力小鎮”榜首,榮獲“中國魅力小鎮年度大獎”。2006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城鎮之壹。

歷史

根據考古資料,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之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

明朝初年,和順幾個最膾炙人口的名字的祖先都在這裏駐紮過軍職,創造了和順的新歷史。

禹州亭

眼前的荷塘玉舟亭,是村民為紀念順義群中學首任校長、後來的雲南大學副校醫存樹生先生而建,體現了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

有壹座由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褚圖南題寫的亭碑。

村口

進入主村的路從大壩中間筆直穿過,因形似雙彩虹而得名雙虹橋。橋下鴨鵝戲水,古右橫臥,是人們踏春賞月的好去處。

居民們還在水邊的洗衣亭裏洗衣服。

雙虹橋畔,是中國的鄉鎮圖書館——和順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

清末,和順出現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進步團體“賢信社”。924年,旅緬順華僑組織“崇信會”,創辦進步刊物,在家鄉創辦“讀書報”。1928年,在緬甸華僑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讀書報》被擴建為圖書館,並遷至縣信社舊址韓晶堂。熱心人士踴躍捐書,增加了藏書。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旅緬華僑的支持下,1938舊樓被拆除,並新建了壹座中西合璧的新樓。《讀書報》社長、艾思奇哥哥莊、教育家存書生先後擔任社長。

圖書館生機勃勃,不僅藏書借閱書報,還通過電臺的新聞廣播創辦了油印報紙《三日新聞》,成為騰沖最早的報紙。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將重要消息盡快傳播到人民群眾中,將三日刊改為日報,為抗日救國的宣傳做出了貢獻。

和順圖書館大門居高臨下,黑底大金匾,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誌題寫。

第二門為仿蘇州原東吳大學的三孔西式鐵門,上有胡適先生的“和順圖書館”、李世曾先生的“文化的天津”、數學家熊慶來的“民智之泉”等題字。

走進這個幽靜的花園,眼前這座半亭回廊式的二層小樓是圖書館的主體建築,距今已有近70年的歷史。這是壹座兩層五格的中式建築,其中第二格和第四格凸出成六角亭。整個屋架柱少梁多,墻面色彩雅致,內部明亮透亮。

主樓後面是1998竣工的圖書館樓,全鋼仿古二層建築,有檐。這座大樓的竣工進壹步提高了圖書館的藏書和容量。

和順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古今圖書和地方文獻,包括全套大藏經、聖庵全集、數百部英武殿叢書、近千部四大叢書。也有不少善本善本,尤其是清代木刻版,真不愧“寶”字。館內藏書7萬余冊,居全國農村文化界之首。

這是原來的書庫。到現在,門上的鎖,書桌上的印章,鐘,前面兩扇門的鐵條,都是順華僑在建館初期從緬甸購買的。許多報紙、活標本和《萬友圖書館》等大型叢書都是從上海經緬甸送來的。在那個交通極度不發達的年代,是多麽的艱難。這說明了舜仁的“富貴更能知禮儀”,以及對文化的執著追求。

紮實的文化基礎孕育人才。和順鄉名人眾多,如同盟會成員、辛亥革命老戰士、原雲南護國軍第壹軍秘書長李日來;滇中著名教育家、雲南大學副校長存樹生;以及中國哲學家艾思奇等。參觀完圖書館,沿著右邊這條路,經過文昌宮,現在我們來到滇緬抗戰博物館。

滇緬抗戰博物館

這是中國遠征軍第20軍司令部舊址。中緬抗日戰爭是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1840鴉片戰爭以來第壹次將日本侵略者趕出國門。

這是中國第壹座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博物館,由民間出資收藏。2005年7月7日建成開放,館藏文物6000余件,老照片1000余張,再現了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度部隊和美英聯軍殲滅日本侵略者的歷史。

現在沿著火山巖鋪成的鄉間小路,我們壹起去參觀古宅吧。

平民住宅

和順人依山傍水而居。起初有村、劉、李、殷、賈五姓來此鏟草,設寨屯田。隨後,張、楊、趙、徐、川等入內。各姓氏的人居住在不同的家族,根據山勢從上到下形成許多巷道,每個巷道都設有總門,古代稱之為“呂門”。呂門對面建有平臺,種植榕樹、香樟等常青樹,樹下設石桌、石凳,供人乘涼休息。有些平臺還沿外緣建有照壁,以遮擋風水。

和順的大型古民居都是清代的建築風格,這與清中葉以後和順經濟文化的繁榮是分不開的。這裏的古民居有“三坊壹墻”、“四合院”、“四進五天井”,近代也出現了壹些中西合壁的建築。這些住宅不僅設計精美,而且雕刻和繪畫也很精美。特別有特色的是,它們都是用火山巖來建造高聳堅實的石腳。雖然沒有塗抹水泥,但它們幾百年來都沒有變形。

萬樓子

現在我們來到和順民居之壹的“彎屋”。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它的墻體沿著車行道的曲線而建,所以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曲線建築”。它是清朝道光年間創立跨國公司“永茂”的李氏家族的名字。騰沖人過去常常談論當地最富有的商人。姑且說“樓東樓西彎”,可見“永茂”這個商號資本雄厚,經營歷史悠久。

現在被打造成民居博物館,第壹個院落作為家族歷史的展示,第二個院落作為和順民居文化的展示,後院還有民居旅館,可以為想在和順住宿的遊客提供優雅精致的住宿。

洗衣亭

現在我們看到這些江南水鄉風格的洗衣亭,和順河邊每隔壹個就有壹個。那是當年那個離鄉背井的男人為留在家裏的女人們孝順公婆養育孩子,在洗衣服洗菜的時候為她們遮風擋雨而建的。

現在我們沿著村子附近的石板路去參觀劉家祠堂。

劉氏宗祠

和順* * *有村、劉、李、陰、賈、張、川、陽八大宗祠,為和順八姓宗祠。建築風格不同,建造時間也不同。大部分都是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劉氏宗祠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地方之壹。

劉氏宗祠建於清鹹豐五年(1856)。雖然經歷了壹個半世紀的滄桑,它仍然保持完整。

祠堂前是半月形的荷塘,荷塘上有雙L型石橋通往平臺,平臺上有精致的拱形門。進入祠堂,依次是大殿、廂房、正殿。正殿是供奉趙騰祖先的地方,極為莊嚴。

以前,祠堂屬於壹族壹姓,而現在,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原來的範疇,成為展示和順建築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前面是和順水碓村,原名焦溪村,因水磨水碓而改為現名。村子不大,但很有名,因為這裏不僅有迷人的風景,還有壹代哲人艾思奇。

龍潭和元龍閣

這壹池清水叫“龍潭”,三面環山,壹面圍堤。池水清澈見底,池外的平臺上,高大的古榕樹、樟樹郁郁蔥蔥。

說起這壹池綠水的來歷,原來這裏沒有這麽深的池子。清乾隆年間,山腳下泉水突然湧出,兇猛的水流壹下子淹沒了和順大壩。當地民眾認為“龍神”出現了,於是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接龍”活動。同時築壩蓄水為池,取名“龍潭”,然後在池旁建元龍閣。

元隆閣背靠青山,面向綠水,步步高升。由山門、三官殿、魁星閣、觀音殿組成,構思巧妙,結構緊湊。

主樓“魁星閣”兩側的柱子上,有壹副對聯:“景源含鬥桿,龍脈興舒天”,意為世界龍頭。這就是“元龍哥”這個名字的由來。

艾思奇故居

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的故居。屬於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古樸典雅。高層大院,有壹系列建築和柱子,裝飾西式陽臺,故居前臨龍源遊潭,後臨鳳山,地勢高,環境優美。

故居建於民國八年(公元1919)。那是艾思奇的父親李日來在擔任雲南民政司法廳廳長兼礦監時修建的新居。建築面積932平方米,由客廳、客廳、書房和花園組成。

大門上掛著“艾思奇紀念館”的牌匾。在這塊屏風上,有毛澤東題寫給艾思奇的“書生、勇士、赤子”八個大字。樓上是艾思奇生平事跡展覽,樓下是艾思奇的部分手稿和用品展示,休息室裏還有很多名家題字。

和順人正在踐行壹種儒商農牧的生活,這是現代人向往的精神家園,或許和順的魅力就在於此。

  • 上一篇:下鄉工作總結
  • 下一篇:冠軍公益書是哪個單位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