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李白…

李白…

李白的壹生

李白(701 ~ 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長隆(今四川江油)人。

在少年時代,李白學習的範圍很廣。除了儒家經典和古代文史名著,他還瀏覽百家之書,成為“劍術高明”的人。信奉道教,有超脫世俗的想法;同時,他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他少年時在蜀中寫的詩,保存下來的很少,但卻表現出了傑出的才華。李白大約二十五、六歲時遊歷川東。之後的十年,他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遊的很多地方。開元十八年(730),曾壹度到達長安,爭取政治出路,但無功而返。天寶元年(742年),被玄宗召入長安拜翰林,作為文臣大臣,參與起草文書等工作。不到兩年後,他被迫辭職離開北京。這壹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於成熟。11年後,繼續浪跡於黃河、長江中下遊,“浪跡天涯,自適詩酒。”他仍然關心國家大事,希望重新獲得朝廷的任命。天寶三年,李白在洛陽認識杜甫,成為好朋友。第二年分手後他們沒有再見面。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隱居在宣城(今安徽)和廬山。第二年12月,他被邀請到王勇李幕府,希望消除叛亂,恢復國家統壹。王勇觸怒蘇宗被殺後,李白也被判有罪,囚禁在潯陽(今江西九江),不久被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在路上,我被原諒了,回來了。我當時59歲。晚年生活在江南地區。61歲時,聽說邱李光弼率軍出城攻打安史叛軍,北上準備參軍殺敵。他因病中途折返。次年,他死於叔父當塗(今安徽)縣令李的寓所。

李白的詩已經失傳很多,至今仍有900多首,內容豐富。李白壹生關心國家大事,希望為國家建功立業,但又不滿於黑暗的現實。他的59件古董是這壹領域的代表作品。唐玄宗後期政治中的黑暗腐敗被廣泛揭露和批判,反映了人才走投無路的悲憤。很多話都是諷刺,精神很高。李白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卻不羨慕富貴,想到什麽是鐘鼓、珍饈、珍寶?。建功立業後,將效法戰國高士呂忠廉,不尊而退。他的思想明顯受到道家尤其是莊子的影響。李白的許多詩表現了對人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這壹內容往往與對統治者的批評結合在壹起。他的壹些樂府詩反映了婦女的生活和苦難,其中側重於對婦女的思考和對人的記憶,以及商人,棄婦和女仆的委屈。他的《投宿五松山下荀叔》、《護之歌》、《秋蒲之歌》分別描寫了農民、船工、礦工的生活,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關懷。李白壹生寫了許多描寫自然風景的詩。他的詩《蜀道難登天》(《蜀道難》),《黃河之水不可移出天入洋,壹去不復返》(《入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等,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這類詩歌,就像他的壹些歌頌大鵬鳥的作品壹樣,表現了他的遠大誌向和寬廣胸懷,從側面反映了他追求非凡的願望。其他如《秋登宣城謝朓北樓》、《獨坐敬亭山》、《清溪之旅》等詩,善於描繪寧靜的景色,清新雋永,風格接近王維、孟浩然等。李白也有許多關於愛情和友誼的詩。他的樂府詩往往從女性承人的角度來表達委婉深刻的愛情。還有壹些送禮物和思念妻子的詩,感情也挺深的。李白向朋友捐贈了大量作品,其中不乏優秀之作。這些詩有的表現出鮮明的政治態度,更多的時候表現出日常送別和相思之情,如黃鶴樓送別孟浩然、沙丘門杜甫、聽說王昌齡為此遷居龍標窯、追憶往事和拜訪參軍、贈王倫等。,感情深厚,形象生動,藝術感染力強。李白詩歌的內容也含有壹些封建糟粕,其中更多的是宣揚人生如夢、吃喝狂歡的消極虛無主義思想,以及求仙訪道、丹藥煉丹的宗教迷信。他寫的壹些關於女人和愛情的詩很俗。在李白的詩中,誇張和生動的比喻被廣泛使用。他的《但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砍,舉杯消愁》和《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秋蒲之歌》第十五篇)等詩,描繪了他在長安政治活動失敗後的深切憂慮,廣為流傳。比如他寫“詩是北窗之禮,萬言不如壹杯水”(《答王十二寒夜》),寫自己的才華;“我願渡黃河,但冰噎渡口,太行山將雪蓋”(《難行》),難寫事業;“桃花潭深過千尺,不如王倫”(《贈王倫》),寫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都是以鮮明突出的形象打動讀者。李白詩歌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令人驚嘆。他的“強風吹我心,西掛仙陽樹”(《金湘寄魏拔西天》)和“我心明月憂,我隨風留西天”(《聽說王昌齡遷龍標瑤要走》)都以奇特的想象力表現了他對長安和詩友們的懷念。《傅亮吟》、《古風》和《西部蓮花山》分別通過幻想表達了長安城的毀滅和安史之亂對中原的蹂躪。《遠方的送別》通過飄零的夢幻傳說,表現了唐玄宗後期對政局的隱憂。都形象生動,寓意深刻。《蜀道難》和《夢登天目山》借助神話傳說構築了豐富多彩、驚心動魄的境界。李白詩歌豐富的想象力在長長的七言律詩中尤為突出,明顯受到屈原的影響。從體裁上來說,李白擅長形式相對自由的古體詩和絕句,不喜歡寫格律詩。59篇《古風》是他的五代古風代表作。他的樂府中的五首古詩,繼承了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文筆樸實生動,洋溢著詩人的熱情。他的七言古詩(包括樂府七言歌和壹般七言詩)比較有創意。景色壯美,瑰麗多彩,抒情情懷奔放,起伏多變。從文學淵源上看,這類詩歌受屈原作品的影響最大,鮑照對它的模仿也很難。李白擅長絕句。他的絕句在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基礎上有所改進,更加警世。《靜夜思》《玉潔芬》等五絕,含蓄雋永。更有優秀的作品,清晰凝練的語言,和諧優美的音色,抒情的風景,淺顯的解說。比如《黃鶴樓去揚州途中再會孟浩然》、《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作白帝城》、《贈王倫》等。都是大家熟知的代表作。壹直以來對唐代七言絕句的評價,認為李白和王昌齡最擅長情景;李白集中研究七律最少,只有十多部,優秀作品很少。五律七十多首,有些寫得很好,說明他會寫格律詩,但不愛多寫。李白的樂府詩雖然用的是舊樂府題材,但能有新意。唐代以舊樂府為題材創作詩歌的人,成就最為突出。他的壹些詩句和絕句,雖然不用樂府題材,但充滿了樂府詩。他的詩歌語言最大的特點可以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具體來說,語言直白自然,音節和諧流暢,自然而不做作,散發著民謠的味道。這主要得益於對漢魏六朝樂府民歌的研究。但他並不只是學習和模仿民歌的語言,而是在學習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使之更加簡潔、優美、有意義。他的七言古詩,不僅清逸自然,而且語言豪放。杜甫《春憶李白》詩贊李白詩“清新”“飄逸”,揭示了其語言風格的顯著特點。李白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唐代的韓愈、李賀,宋代的歐陽修、蘇軾、陸遊,明代的高啟,清代的屈大均、黃景仁、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不同程度地受益於李白詩歌,並受其影響。李白也寫了幾首詩。《尊前集》詩12首,《華安妙詞選》詩7首。其中《清平調》有三首《雲要衣、花要容》,體裁其實是七言絕句,當時是用音樂唱的。其他李白傳世的長短句都不太可信。其中以《菩薩蠻》、《平林大漠煙》、鄂、晏最為著名,但這兩句是否為李白作品,後人頗有懷疑。今天李白的散文有60多篇。很多對仗句並沒有擺脫當時流行的駢文時尚。但語言自然流暢,與其詩風相近。其中《漢書·荊州》和《桃花源序(李)》為後人所選,廣為傳誦。

唐人編的李白文集,現在沒有流傳下來。北宋《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刻於蘇州,稱為蘇本。後來有壹部按蘇本抄的蜀本,是現存最早的《李白集》。康熙年間,苗嶽臨摹,稱苗版。最早為李白集註釋的是南宋楊企賢的《李翰林集》,共25卷,註釋豐富。屈退元、朱錦程的《李白集註》是迄今為止李白集註中最為詳盡的壹部。關於李白作品的研究:五四運動以後,建國以前,著有《道士詩人李白》,齊著有《李白研究》。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有《詹李白年譜》、《李白詩集》、《王運喜李白研究》等。此外,還有許多單篇論文,其中壹些被中華書局選為代表性論文,編入《李白研究論文集》,於20世紀60年代出版。

李白研究

李白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天才和奇才,不僅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藝術魅力,以至於今天仍能廣為人知。與此同時,歷代詩評家也對李白的生平和創作進行了不斷的評論和研究,到19世紀末,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成果。但在李白研究史上,二十世紀的成就和進步無疑是最大的。近百年來,學術界在傳統的印象性的、瑣碎的詩歌評價基礎上,開始用更現代、更科學、更系統的詩歌理論來研究李白及其詩歌藝術,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李白詩文校勘上,可謂碩果累累,佳作叠出。特別值得壹提的是,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從事李白研究的學者們自發成立了李白研究會,定期舉辦全國性或國際性的李白研究學術研討會,並相繼出版了多種專門介紹李白研究論文的刊物,極大地促進了李白詩歌的進壹步普及和研究。為了全面、準確地反映李白研究所在本世紀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和成就,本文擬分階段、分專題進行介紹。

第壹節是對20世紀李白研究的概述。

嚴格地說,本世紀上半葉,具有現代學術意義的李白研究,是從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的。吳的《詩壇革命家李白批評》是本世紀初運用現代詩學理論批評李白的壹篇文章。這篇文章無論從行文風格還是論述角度都不同於傳統的評論和議論,而是從人格特征和藝術形式兩個方面高度評價了李白在當時詩歌革新上的貢獻。後來出現了相當多的從思想、性格、情感、藝術特色等角度對李白進行詳細研究的文章,如崔顯家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陸淵的情人李白、徐家瑞的頹廢主義文人李白、陸琦玉的《李白人格的傳承與童年生活》、《李長治的文學修養與謝朓》、《程浩》等。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用類似理論和方法研究李白的專著,如李壽章的《李白研究》、汪炳坤的《李太白傳》、的《詩人李白與他的痛苦》、齊的《韓偉的李白研究》等。其中,李長治的作品尤其視角新穎,分析獨到,在學術界影響較大。

就具體問題而言,關於李白宗族和籍貫的討論,無疑是本世紀上半葉李白研究領域中最引人註目的壹道風景。這場討論始於李奕辰的《李白的籍貫和出生地》,他在書中提出李白應該生於西域。之後,陳寅恪在《李太白家族問題》中作了詳細考證,得出李白“生於西域,非中國”的結論。與之相矛盾的文章是王利忠關於李太白國籍的論述。

20世紀50-60年代,學術界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李白的思想和詩歌進行分析和評價,學術界也就李白的通俗性和進步意義展開了討論。這場討論始於林庚的文章《詩人李白》。林庚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李白並不像過去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脫離現實。相反,他非常關心政治,關心祖國,關心人民。他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壹些社會狀況,也表現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當時很多學者都認同這些觀點。但對於林庚認為李白歌頌“太平盛世”反映了人民的意願,以及李白的服飾意識與農民起義是“壹而二,二而壹”的觀點,他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對李白生平的研究,不僅繼續討論李白的家世和籍貫,而且提出了壹個新的問題,即李白的經濟來源。這個問題是由麥超樞的《李白的經濟來源――讀李曼的鉛筆》引起的。他認為李白和他的父親都是銅和鐵的商人,而李白“從事采礦和冶金”。這篇文章發表後,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關註,並相繼出現了耿袁瑞的《李白是靠經商為生的嗎——對《李白的經濟來源》壹文和穆榮華《李白經商嗎?、李廷賢《為李白辯――讀麥超樞《李白的經濟來源》壹文》等文章。

這壹時期李白詩歌藝術研究的新動向是,學術界開始用浪漫主義理論來分析他的詩歌。林庚在《李白》中說:“李白從市民階級的萌芽中得到的主要是孤獨的自由生活、個性解放的要求、自由意誌和浪漫精神”。後來又有更多的文章專門論述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如胡的《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精神和藝術特色》,孫叔清的《李白詩歌的積極浪漫主義》,謝善姬的《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精神》。

文革時期,從1967到1976,李白並沒有被冷落,其中最值得註意的是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中關於李白生於中亞碎葉的說法,其中他認為李白生於中亞碎葉城,地點在今哈薩克斯坦托克馬克。此言壹出,得到了學術界眾多的回應,如俞叔誠的《李白生於中亞的另壹種確認》,尹夢倫的《論唐代碎葉城的地理位置》。甚至到了80年代以後,也有人回應這種說法。

在文革後期,李白研究中最引人註目的現象是有人用“以批判法律來批判儒學”的觀點來分析和評價李白。壹般認為李白是法家,說李白有強烈的尊法反儒的思想傾向和戰鬥精神,他們也將其與杜甫相提並論,褒李抑杜。

80年代以後的本世紀最後二十年,可以說是李白研究的恢復期和高潮期。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學術界重新從學術批評和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待李白及其文學創作。另外,文革期間雖然有相當壹部分學者被剝奪了寫李白研究論文的權利,但他們從未停止過對李白研究的思考。因此,從文革結束到80年代中期,出版了近20部研究李白的專著,論文數量更是不計其數。

當然,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李白研究的繁榮不僅體現在發表成果的數量上,還體現在空前的深度和廣度上。這時,人們發現和討論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多。

就李白生平研究而言,人們不僅對李白的籍貫、家世、財力等問題進行了持續的探討,而且對李白在北京生活的時代、時間,在東路的逗留以及長期的職業生涯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

關於李白思想的研究,學術界拓寬了思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研究了李白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乃至盛唐文化的關系,對李白與宗教的關系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對李白詩歌真實性的研究中,人們對李白詩歌是否反映“盛唐”的討論比五六十年代更深入。

在李白詩歌的藝術研究中,人們逐漸改變了沿用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理論模式的思維,開始從意象、結構、語言、氣質、詩風、審美、創作心理、文化價值等角度進行更為新穎細致的探討。同時,人們也將李白與古今中外眾多詩人進行比較,試圖找到李白詩歌的藝術淵源、藝術魅力和藝術規律。在具體作品的研究中,對《蜀道難》的意義和主題的研究,對李白詞真偽的探討,比五六十年代更加熱烈和持久。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作品考訂工作成績斐然,近20年來,除出版了十幾部《李白詩選》和《李白文學作品選》外,先後出版了《李白集校註》、《李白全集註釋》、《李白全集註釋》等三部各具特色的新版《李白全集》, 充分全面地展示了本世紀以來李白作品整理研究的成果,也為李白研究的進壹步推廣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李白研究史上,本世紀八九十年代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主要表現在李白研究會的成立、李白研究刊物的出版和李的初步建立。1985年5月,“李白詩歌中日研討會”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有人提議設立“中日李白詩歌研討會”。在有關方面和全國李白研究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於6月1987 11成立了“中國李白學會”,並決定出版《李白雜誌》(後更名為《中國李白研究》)。學會秘書處和編輯部設在馬鞍山市“李白紀念館”。截止1998,李白研究會* * *召開第六屆年會暨李白研究國際研討會,先後出版會議文集1部,期刊9種,相關文集1部。除了在安徽省馬鞍山市建立李白紀念館和李白研究所外,在四川省江油市、湖北省安陸市、山東省濟南市也建立了李白紀念館和李白研究所。其中,江油市李白紀念館多次召開李白研究學術會議,出版了兩部李白研究叢書。湖北安陸編輯出版《安陸李白》等作品;山東濟寧李白紀念館還出版了《李白山東隨筆》等作品。

可以說,在本世紀的最後二十年裏,李白紀念活動和學術討論遍地開花,使李白研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

李白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的地位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傳統,在唐詩中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李白的詩歌在浪漫主義詩歌發展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古代人們口頭創造的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種子。戰國時期,屈原吸收前代文學文化的成果,在現實鬥爭中創作了壹系列輝煌的詩篇,為內容豐富博大、形式奇特的浪漫主義傳統開創了“詩人之後,抒情者之前”的第壹個高峰。同時,莊子在哲學散文中創造了許多荒誕的寓言,這也為浪漫主義傳統做出了重要貢獻。從漢代到初唐,浪漫主義傳統在民間和進步文人的創作中不斷發展。漢魏六朝樂府民歌中的《尚墨桑》、《木蘭詞》,曹植、阮籍、左思、陶淵明、鮑照的壹些詩歌,以及六朝小說中的優秀傳說,都豐富了浪漫主義傳統。盛唐時期,出現了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詩歌高潮。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代浪漫主義創作的成果。他們以反叛的思想和大膽的風格,反映了盛唐時期樂觀的創作精神和對封建秩序不滿的潛在力量,拓展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這些成就使他的詩歌成為繼屈原之後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李白對唐詩的創新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繼承了陳子昂的詩歌革新思想,並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最後的成功。在第壹首詩《古風》中,他回顧了整個詩歌發展的歷史,指出“自建安來,美不珍貴”。並以豪邁的精神,肯定了唐詩拉回頹廢之風,恢復高雅傳統的正確途徑。在第三十五首《古風》中,他批判了當時殘存的強調模擬雕琢而忽視思想性的形式主義詩風:“壹曲燦爛,雕蟲幼稚。“在創作實踐上,他也與陳子昂有相似之處,多寫古風,少寫律詩,但在學習樂府民歌和大力發展七言詩方面的成就,卻遠遠超過了陳子昂。他的努力對完成詩歌革新的任務起了很大的作用。李死後在其詩集《草堂集》的序中說:“魯黃門曰:‘陳集遺驟變。”時至今日,王朝詩風壹直以梁陳公為主導,變化極大,掃地到極致。這是對他革新詩歌成就的正確評價。

李白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他的詩名在當代廣為流傳,至貞元年間,他未經證實的詩集已“家家有之”。中唐時期,韓愈、孟郊對他的詩歌贊不絕口,並從他那裏吸取經驗,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詩歌風格。李賀浪漫主義的詩風顯然更多的是受他的啟發。宋代的蘇舜欽、王陵、蘇軾、陸遊,明清的高啟、楊慎、黃景仁、龔自珍都從他的詩歌中汲取了營養。此外,宋代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的詞也受到了他的影響。他的“戲中為友”的故事和傳說被寫進戲曲小說,在民間流傳,表現了熱愛自由的人們的愛心。

李白研究

壹、李白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壹),詩歌內容豐富多彩

李白詩歌的內容極其豐富,反映了唐代社會生活由盛到衰的方方面面。他和邊塞詩人壹樣,寫了很多邊塞詩,但他對唐朝發動的壹些非正義的戰爭,如《城南之戰》、《古風三十四》(如流星)等,都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和批判。同時,他也熱情地贊揚了唐朝保衛邊防安全的正義戰爭和將士們英勇頑強的戰鬥。比如希望通過戰鬥盡快結束戰爭:“我該怎麽做才能打破月氏家族,然後舉起我的枕頭”“鼓起勇氣狂奔,與惡魔氛圍戰鬥”(下篇第二、第六部分)

他還像田園詩人壹樣描繪了祖國山川的自然風光。

邊塞詩派和山水田園詩派的詩人都寫過送別,唱過友情,唱過閨情,唱過宮怨,唱過情歌,唱過愛情,李白也廣泛而真實地表達和描寫過,都有名作,如《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途中》、《聽說王長齡遷左》、《龍表要有此信》、《水沙丘下送杜甫》。比如《子夜吳歌》、《關山月》、《北方流行》、《春思》、《長征》、《玉族》、《虞姬的不幸》等。如《楊造反》、《夜坐》等。應該說,李白既是王蒙,又是高岑,“可以算是壹個綜合型的詩人”(《中國詩歌史》)。

(二)、原始內容

1,表達個人理想和憤世嫉俗的精神。所謂個人理想,是指他拯救世界的誌向,對個人自由解放的熱情追求。犬儒主義精神是指其蔑視名利,蔑視王公貴族,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禮儀制度。李白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的理想和精神,還在於他比其他詩人更堅持這個理想,他的精神比其他詩人更強大,這是很少有人擁有的。他的濟世救世的理想在年輕時就確立了,即“爭其智,肯助其事,使寰區大,海郡清”,成功後便隱退。這位詩人壹生都在為這個理想而奮鬥。即使在長安從政失敗後極度消極和悲傷的時候,他也自信“既然上天給了人才,就讓它被利用吧!”(《入酒》)和《東山高臥不晚起》(《梁園之歌》)終將能“激其智”,乘風破浪,“直起我濁帆,架橋淵深海”(《難行》)而到達理想的彼岸。

李白有別於其他詩人的最顯著的人格特征是對統治者的驕縱不馴,對名利權力的高度蔑視,這也是其詩歌內容中的壹大顯著特點。他追求自己政治理想的早日實現,但他不想為了這個理想向統治者低頭:

安能毀屋屈腰,誰也不會吃虧被人識破嘴臉。

在長安時,他“傲立青雲,興奮點”,他是“玩弄千人於股掌之間,視之如糞土”(蘇軾《李太白碑·尹姬》)。

鳳凰初發紫泥,皇帝稱之為禦宴。頌九天主,逗紅浪綠聖賢。(《玉壺吟》)

過去我們在長安沈醉,與王公貴族同飲。我遠離淩昊,我願意落在別人後面。(《劉夜郎贈辛判官》)

他的朋友任華也說他“幾次被禮召入世間,歸來已半醉”(《雜言寄李白》)。他在長安從政失敗,至今仍驕傲自豪。他不奉承統治者,也不悲傷地哭泣,而是大聲歌唱:

如果妳以生活為榮,如果妳不和諧,妳會更善於思考媒體。延陵尊漢室皇帝,為何要壹把長劍立在玉階上?致遠不貴,窮不悲。韓信恥於與姜相提並論,米芾恥於趕跑屠姑兒。難道妳李瑟娥北海,哪裏來的英雄氣概?妳不看裴尚書,土墳裏蒿棘三尺。少年早就想去五湖了,看到這裏就饒了鐘鼎。(《答王十二寒夜》)

在李白看來,皇帝和他,君臣之間的關系不是主從關系,而是主客關系,是平等的,也就是炎陵和漢光武帝之間,上善思豪和漢高祖之間。這個思想境界夠高了。他不能像黃巢那樣反對皇權,也不能像孫悟空那樣“輪流做,明年來我家”。葉燮《原詩:章外》:“觀白花花前,與睡長安無異,何苦生氣!.....妳看古往今來的名人,除了白妳都氣不起來!"

他的《很難去》壹文,在謝朓樓送別校書雲、宣州,以及即將到來的成酒也體現了這種精神。詩人的壹生多次受到打擊,但他沒有被黑暗殘酷的現實壓倒和征服,而是頑強地突破這種現實,跨越它。盡管他最終在殘酷的封建制度下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直到去世也沒有減弱。他的最後壹首詩《路之歌(終)》說:

大鵬展翅啊,向四面八方飛去,這種過境和破壞啊的威力可不好。余風使我興奮,我在桑樹的幫助下遊泳。仲尼死時誰流淚了?

讀起來還是很刺激的!

與犬儒主義精神密切相關的是詩人對個人自由和解放的強烈追求。但是,他所謂的自由,不過是借酒求仙,浪跡江湖罷了。是“虎兒將與妳對酒,賣千古愁”(《入酒》),“金白墻買歌笑,醉翁之意輕為諸侯”(《憶往昔,送焦俊元從軍》),“既然世人絕不能應我們的渴求,明朝遣舟”(《明史》)。

還要指出李白的思想和詩歌中存在著矛盾和消極頹廢的東西。壹方面,他鄙薄名利,說“名利若有,漢水也該向西北流”(《江上歌》),“鐘鼓、珍饈、珍寶算什麽?,讓我永遠沈醉,永遠不要來理智!”(《入酒》);但另壹方面,他也追求名氣,壹旦有了名氣,就不免沾沾自喜。當他在長安城得意時,他吹噓道:

還好我陪鸞開車出了洪都,騎上了飛馬。王公借色,全章紫。當時朋友很多,唯壹的相處之道就是君(《驅車到溫泉宮後贈陽山人》)

宋代陸遊曾對此嗤之以鼻:“得布衣翰林祭祀,是何祖道!俗話說‘當時嘲笑我的人都來邀我做愛’,所以他們壹輩子在神壇裏度過也是合適的。”李白在長安送金歸來後,也曾謙恭地請求獨孤駙馬引語,他的詩《提筆贈獨孤駙馬》是自白:

久禮國士,強心裁出知己。不要在城市裏浪費時間,青雲之轉高不可攀。

郭沫若說李白、徐獨孤不是“清友”。

  • 上一篇:圖書館的獅子英雄
  • 下一篇:推薦幾本關於外貿的優秀書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