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關於大學校園和諧的提問~

關於大學校園和諧的提問~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可以說,先進的校園文化會極大地促進學校的發展,反之則會制約其進壹步發展。校園文化總是隨著學校的發展而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永恒的主題。

壹,建設和諧校園文化的意義

當前,隨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推進,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和現實。校園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的思想政治影響越來越大。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意義重大。

1.大學校園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胡錦濤同誌強調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壹直是人類追求的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 * *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追求的社會理想。”學校是整個社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整個國家和民族的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學校應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主導作用。

2.大學校園和諧文化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以人為本,就是要關心和尊重人,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創造讓師生身心愉悅的物質和精神環境。因此,建設和諧校園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3.和諧校園文化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和諧可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促進事業發展。只有擁有和諧的環境氛圍,才能充分發揮學校的組織效能,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合格的高素質人才。

二,校園和諧文化的特征

1,不再忘記學困生

以前社會對壹個好學校的評價主要是看學校出了多少有才華的學生,這就使得老師關註有潛力的學生。曾有這樣壹個場景,壹位教育專家在某大學聽了壹次講座後發現,整個課堂進行得很順利,內容充實,效率很高,但學困生總是成為“被遺忘的角落”,老師很少考慮針對學困生的接受程度相應調整教學內容。教師教案中的抽象“學生”大多指尖子生,而不是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無形中形成了教育不平等。和諧校園的評價機制能夠兼顧學困生的發展能力,關愛弱勢學生,實現差異化發展,把他們的發展作為壹個校園是否和諧的重要標準,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

2.不再把教育過程當成目的。

學生把學習本身當成目的,對於教育者來說有點悲哀。和諧校園的本質是學生的發展,它可以在兩個方面促進學生的最大化:壹是學校發展的最大化,二是終身發展潛力的最大化。如果說和諧校園是金字塔結構,那麽教育質量是內在決定因素,比如關愛學生,教學生做人,學習知識是外在輔助因素。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完整的社會主義和諧校園。

3,不再相信教師的絕對尊嚴。

教的尊嚴是不變的原則,天地關系是永久的準則。這使得舊的師生關系相當不平等。在現代,師生沖突經常見諸報端。和諧校園倡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核心在於平等。今年4月,穆國光院士在原華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大學校長學生發表的演講《我對大學教育的理解》中提到,“現代社會的老師和學生應該是良師益友,應該有交流的關系。教師是知識的載體,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思想,有個人意誌,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學生的積極合作,教育不可能成功。

第三,關於大學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的建議

(壹)關於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建議

1.在考慮校園的基建規劃時,要有世界眼光和超前意識。校園建築應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校園布局應將實際需求與整體環境協調統壹,校園景觀應全面考慮其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將辦學目標和大學精神融入景觀設計中,為學生和教師預留更多的休息、休閑和娛樂空間,讓學生通過凝固的建築感受學校的歷史發展。

2.學校圖書館要豐富功能,加強現代化建設,即壹方面通過專業圖書館的建設滿足師生專業學習和研究的需要,另壹方面通過綜合圖書館的建設滿足學生對各種知識的需求。壹方面通過圖書館設施的現代化強化了圖書館的工具理性,另壹方面也通過專業的館員隊伍強化了圖書館的服務功能。

3.學校應該建立更多的藝術設施(應該有師生藝術作品的展覽空間)和服務設施,為師生的日常生活和業余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樂趣。

4.有條件的要加強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建設,不僅要在管理層面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管理費用,還要加強校園公共設施和公共場所的網絡建設,讓學生和教師隨時隨地低成本上網。(同時要建立相應的網上行為規範,采取壹定的控制措施,減少其不良影響。)

(二)關於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建議

1,大學教育的目的要進壹步明確。

高等教育是以完成高中階段教育為基礎的教育,應當遵循青少年中後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它實施特殊教育,目標是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級專門人才,但特殊教育不僅僅是專業教育,專業人才也指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級專門人才。因此,大學教育的目的應該概括為:第壹,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通過教育活動使作為個體的人社會化,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第二,通過教育活動使作為個體的人全面發展個性,成為具有主觀精神和創造性的人。

2、將“以學生為中心”落到實處。

(1)加強對教師學術精神和個人素質的評價,選拔培養更具敬業精神、科研實力、教學水平、創新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師加盟高校。

(2)要緊密聯系學校人才培養標準和人才市場需求,積極推進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制定的“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重新規劃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積極尋求更多的經濟支持和社會資源不斷豐富素質拓展項目,努力建立壹支高素質的素質拓展導師隊伍,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素質拓展項目。讓每壹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從豐富的素質拓展項目菜單中選擇合適的項目,努力將素質拓展的評價與學生就業相結合,讓學生在提供綜合素質的基礎上更加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和努力方向,也為用人單位在充分了解學生整體情況的基礎上選擇更合適的員工創造便利條件,實現學生和企業的雙贏。

(3)加強美育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充實美育教師隊伍,壹方面豐富課程體系,另壹方面使德育更加人性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道德教育不僅是規範行為的教育,也是調整和規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建立社會倫理和社會秩序的教育。美育是培養和影響人的情感、情趣、氣質的教育。他們不能互相隸屬,但可以互相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逐步改變目前高校教師和管理隊伍參差不齊的狀況,建設壹支年齡結構合理、知識結構互補、專業化程度高的教師隊伍。

(5)尊重學生的創造性,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更多的表達自己觀點和想法的機會,也讓學生在學校事務和學校管理中有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建言權,真正讓學生有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歸屬感。

(6)進壹步賦予學生組織更大的自主權,在政策、資金、設備上給予更大的支持,使學生組織成為服務學生和學校的重要輔助隊伍。

(7)各級管理者應更加重視學生工作。采用定期談話等有效的溝通方式,有助於管理者和學生相互溝通和理解,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3)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建議

1,學校要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和明確的組織使命,並通過相關制度的建設來保證組織目標和組織規劃在預期時間內達到預期效果。而且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制度的制定,還要註重制度的監督和實施效果的評估。

2、研究教育的發展趨勢,並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對崗位和現有人力資源的狀況進行分析研究,重新設置崗位,設計具體的人力資源計劃,從而建立職責明確、獎懲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3.要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由專門部門和專業人員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匯總,然後交給具體的執行部門作為決策參考,增加信息公開的透明度,使意見、建議和相關信息得到及時反饋。

4.應致力於建立評價體系,包括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專門機構對教師講課水平和科研工作的評價、下級對上級的評價、財務和管理效率的評價,並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

歷史通過文化傳承和創新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延續和發展。因此,教育活動,包括高等教育活動,本質上都是文化活動。現代大學作為教育機構的基本性質是永恒的。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分化越來越明顯。在這樣壹個復雜的時代,現代大學的社會職能發生了質的變化。現代大學除了培養人才的基本任務外,還肩負著發展科學、直接服務社會、引導社會前進的歷史責任。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和較強的分析能力,還需要具備自由有效的溝通能力,溝通自己的感受,為同壹個目標而共同努力。這就要求我們的高等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國情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國外大學的成功經驗,讓我們的學生既有知識又有修養,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和未來的競爭。

  • 上一篇:圖書館傳統文化期刊簡介
  • 下一篇:大學生個人思想工作三總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