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廣州市第113中學辦學條件

廣州市第113中學辦學條件

學校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按照“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通過“自主教育”的過程,實現了“四會”(即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健身、學會創新)的教育目標,形成了“自主教育模式”;確立“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管理促教學、以改革促教學、以科研促教學”的辦學策略;形成嚴謹、勤奮、求實、進取的校風,文明、好學、團結、進取的校風和敬業、愛生、嚴謹、進取的教風。近年來,學校領導帶領全體師生開拓進取,努力工作,以創建省級學校為階段性目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先後被評為省特級檔案管理單位、教育先進單位、市文明單位、市綠色學校、市安全文明社區、體育先進學校、普法先進單位、愛國衛生運動先進單位、市無煙單位、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電化教育優秀學校、區文明單位、區先進單位。

校園內有名勝古跡、文化長廊、愛情荷花池、石亭、思源、中國傳統名句書法等。烘托出濃郁的人文教育氛圍,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和理想港灣。學校有初高中教學樓2棟,理科樓1棟,體育、音樂、美容實驗樓、綜合樓2棟,辦公樓2棟。有2個語音室、電子閱覽室、電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和課件制作室,4個理化實驗室,3個生物實驗室,2個歷史、地理、音樂、美術、舞蹈、科技(勞動)專用室,2個地理實驗室,1生物公園和模擬生態實驗室,1天文館。圖書館藏書66,454冊;有兩個200米塑膠田徑場,12籃球、排球場,1射擊場,500平米室內運動室,1專用乒乓球室。教學設施設備齊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體育衛生用品均按省級壹流學校標準配備,教學輔助用房達到省級標準化標準。

學校計劃建設壹個覆蓋所有辦公樓、實驗樓、理科樓、高中樓、宿舍樓的校園網絡系統。校園網實現了校園內部的高度資源共享,為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服務;為教師備課、制作課件、演示教學提供網絡環境;並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社會、家庭提供電子郵件、信息發布、論壇及教育教學信息查詢等服務,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的有機融合。

學校現有教職工200人,其中專任教師157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6人,壹級教師83人。在職人員中,* * *黨員55人,* * *團委32人。專任教師中,碩士畢業3人,在讀碩士5人,碩士課程畢業25人,占專任教師的21%;本科生149人,學歷達標率100%。

1,和諧幸福-校園:

學校總占地面積510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260平方米。擁有高標準、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實驗、生活設施,教學評估系統、教學監控系統、雙向教學系統2套,教室、功能室多媒體平臺107套。圖書館總占地面積1168平方米,學生閱覽室占地面積538平方米,擁有圖書114540冊,電子書40000冊,報刊雜誌374種,參考書4236種。

學校致力於營造和諧快樂的校園文化氛圍,以“讀書節、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和“成人禮、百日誓師、社團”為載體,構建優美的校園文化景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同時,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每年組織學生參加“學軍、學農、學陶”活動,深入石牌社區、天元社區、光電研究所等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參與中鍛煉自立能力,提升情感價值。

2、敬業——教師:

學校擁有壹支教學嚴謹、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其中,高級教師63人,研究生39人。目前擁有全國優秀教師2名,南粵優秀教師1名,客座教授1名,市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專家4名,區骨幹教師60余名。2010學年,14名教師被聘為天河區核心小組成員,38名教師被聘為天河區中心小組成員。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的追求,堅持“教師本位、行動本位、學校本位”的原則,創新以現代教育理論為基礎,以教育研究為先導,以教學實踐為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校本培訓機制,構建“學發展壹體化”。在“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下,學校加快了“師德師風、加強教師能力”工程的步伐,註重“藍色工程”的實效,實施抱團發展戰略,不斷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從2009學年至今,該校教師共獲得15項國家級個人榮譽,44項省級、38項市級、54項區級榮譽。廣州市和天河區湧現出壹大批優秀的班主任和教師。

3、營養物質的成長——歷程:

學校科學規劃課程不僅強調創設適合學生的“課堂”,也強調創設適合學生的“課程”。學校本著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校實際的原則,通過教師自述和學生研究,開設了100多門符合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逐步開發編寫了學科輔導、綜合實踐、方法指導、德育課程等28種校本系列教材;各學科組根據各學科組的實際情況,針對組織培養和競賽的優缺點,編寫了大量的教材,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學校在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的基礎上,註重課程實施的公開性和民主性。以“周末大講堂、專題講座、心理咨詢”的形式,高校心理專家、社區文化名人、警察等。受聘對學生進行“人生金字塔、珠村七巧節、考前心理”的專題輔導,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校園文化。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貫穿於整個高中學習過程。三年來,學生提出的研究性學習課題約150個。學校每年允許學生根據實際需要自主選擇15左右的題目,然後根據題目的特點和知識分配給專任老師進行輔導。不斷培養學生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展的動力——科學研究:

學校全面貫徹“科研強校”的思想,教育科研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生產力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借腦深入開展有效的教研。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鄭增義、中央電化教育中心副主任王多次來校指導工作。在、蔣、李加厚、陳美玲、陳力、viki副主任等專家的幫助下,學校的“交互式電子白板、NOC、摩托燈、Intel未來教育教學、綜合實踐課”等科研項目發展迅速,已成為學校現代教育的特色項目。

學校註重學科研究的引領作用和教研基地的建設。學校開展了27項課題和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1省級項目23項,市、區級項目23項。2006年以來,學校充分發揮“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華師大數學學院創新實踐基地、廣州市中小學綜合實踐試點學校、天河區校長培訓實踐基地學校、天河區歷史教研基地”等基地的引領作用,註重教研工作的實效性和實用性,引導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學科發展。思政系形成了“多元互動教學”的教學模式,物理系是“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信息科提煉出的“任務驅動-協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成為了壹個有效的範例。

5、開拓創新——教學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第壹生命線。經過30多年的努力,113中人不斷揚棄自我,努力進取,創新學校教學模式,探索教學質量的增長點。學校以“讓每壹個學生進步”為教學指導,推行“學案”教學法,狠抓課堂“有效教學”。連續獲得廣州市高考二等獎、天河區中考壹等獎、天河區中考壹等獎,成倍超越市高考教研指標的驕人成績,突破了生源瓶頸,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

要在充分分析學校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加大對中考和高考備考的探索力度,開辟有效的備考途徑,打造藝術學科高考特色。2011高考該校20名學生全部參加美術考試並獲得本科學歷,2名學生獲得音樂本科學歷。在畢業班工作中,要加強學生分類指導,實行教師“合同制”,建立輔導學生跟蹤檔案,個別輔導與集中輔導相結合,確保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6、獨立發展——社團:

學校有各種各樣的俱樂部活動。學校有觀鳥社、文學社、愛心社、茶社、棋社等22個社團,涉及體育健身、人文藝術、學術科技、時事政治、法律等。每周壹次的社團活動記錄了學生的成長樂趣,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管理、獨立實踐和自我發展能力。

學校建立了專門的社團活動教師隊伍,設定了固定的活動時間和地點,利用壹年壹度的藝術節和科技節展示學生的作品成果。文學社的校刊《星空》成為113中學師生的精神家園。“113號鳥舍”享譽粵港澳,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傳統舞獅俱樂部”在弘揚傳統文化中融入時代精神,彰顯新時期中學生的魅力和風采。

7、多彩——人體藝術:

學校是廣州市“田徑、乒乓球、航模”傳統體育項目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機制完善,成效顯著。體育與健康學科以“分層推進、小組合作”為理念,積極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學校的“體育節、藝術節”是每個學生展示特長的穩定舞臺。既培養了學生“健康第壹”的意識,又能讓學生學到壹些終身受用的體育和藝術技能。

113學生廣泛活躍在藝術、體育、科技等競技舞臺,以優異的表現大放異彩:航天模型隊多次獲得全國青少年航天模型總決賽壹、二等獎;大課間活動獲廣州市中學生大課間活動評比壹等獎;學校舞蹈隊多次獲得廣州舞蹈節壹等獎;藝術團獲廣州市“優秀藝術團”稱號;學生合唱團連年獲得壹等獎,在廣州市中小學合唱節比賽中獲得“三連冠”獎牌。啦啦隊、街舞隊、乒乓球隊、射擊隊,多次獲得省、市、區級集體和個人榮譽。在剛剛結束的16亞運會上,該校畢業生吳誌安獲得了體育舞蹈狐步舞的冠軍,充分說明了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巴黎文化
  • 下一篇:慶祝演說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