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張愛玲晚年是百萬富翁是真的嗎?

張愛玲晚年是百萬富翁是真的嗎?

今年是張愛玲逝世20周年。1995年9月8日,張愛玲被房東發現死在加州的公寓裏,被發現時已經死了壹個星期。

至於張愛玲,我們熟悉她在上海和香港的生活,她的童年,她的學習,她的創作時期。我們不太了解她晚年在美國的生活。張愛玲去世後,她的遺產由好友宋琦夫婦保管。宋夫婦去世後,他們的兒子宋壹郎成為張愛玲遺產的繼承人。這幾年,在宋壹郎的幫助下,張愛玲的遺作逐漸出版,如《小團圓》、《雷峰塔》、《易經》...在張愛玲和宋琦的書信中,我們逐漸了解了張愛玲晚年的美國生活。

最近,宋壹郎整理出版了壹本書《宋家客廳》,詳細介紹了父母與文壇朋友的交往,其中張愛玲不會缺席。該報被授權摘抄有關張愛玲晚年經濟狀況的部分。我們會發現張愛玲的晚年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尷尬。對張愛玲和宋氏家族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關註文末的新書發布信息。

張愛玲的美國移民綠卡。根據證件,她到達美國的時間是1955 65438+10月22日,地點是舊金山13區26號港口。

張愛玲去世後,遺囑執行人林詩桐要處理兩件事。首先,處理遺體。9月30日,殯儀團成員林世同、張措、章新勝在加州租了壹艘船,在公海撒骨灰,尊重他們的意願,遵守法律。其次,張愛玲在遺囑中說,她所擁有的東西都給了宋琦夫婦,包括錢和壹些遺物。

於是林世同去張愛玲家整理遺物。該房屋位於洛杉磯羅切斯特大道1091號206室。根據林世同的描述,“是壹條正對著電梯的直走道,四面無窗,全天開著灰色日光燈。盡頭,左邊,是張愛玲住的門。我壹開門,房間裏就充滿了陰郁的空氣。我迅速打開了所有的窗戶...地上放著許多用不同東西包著的紙袋,門邊靠墻放著壹張窄窄的行軍床,上面還蓋著張愛玲去世時的藍灰色毯子。床前,地上放著電視機、落地燈、日光燈。唯壹的折疊桌靠在門邊的東墻上,廚房裏有壹把棕色的折疊椅。這些東西有壹個共同點,就是便攜,好拿,包括電視。她以前有壹個小的,只有五六寸,大概太小看不清楚。搬家後,她買了壹個新的,大壹點,十幾寸,不重。張愛玲買了很多燈泡,因為怕黑怕冷,燈和電視壹直開著。她曾經跟我說過這個習慣,‘有時候她被電視的聲音催眠’。在對門朝北的窗戶裏,有壹堆紙箱子,那是寫字臺。張愛玲坐在這堆紙箱前的地毯上,寫著她的作品...墻上什麽也沒掛,連個日歷也沒有。真的是壹家人。張愛玲的房間裏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正規的雜誌,什麽書也沒有。”

最後壹點其實是錯的,因為房間裏有張愛玲最喜歡的《紅樓夢》和她丈夫雅拉的親筆簽名書。

“除了掛在更衣室裏的衣服,地上全是各種紙袋...她從來不用箱子,所有東西都是臨時買的,搬家就丟了。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唯壹常用的是膠底浴拖鞋。她買了幾個大包,都是新的。如果它們臟了,就會被扔掉。”另外,張愛玲在韓國城租了壹個三尺見方的小倉庫存放東西,都是紙袋。

外面有些人看到這些描寫,覺得張愛玲晚年很慘。我想,只要張愛玲喜歡,憑什麽要求她住花園洋房,坐跑車,養狗,吃鮑魚翅,穿名牌時裝,拎高貴的手袋,戴鉆戒,整容?據我所知,雅拉死後張愛玲的愛情生活應該是空白的。這可以理解。為什麽她壹定要有伴侶?沒有這些就壹定淒涼嗎?妳可能會這麽想,但正如她的文章所說,她希望妳“包括我”。

就我個人而言,作家陳傑德最近發表了壹篇文章,回憶他幾年前到我家的訪問。她寫道:“宋家現由宋壹郎壹人居住。張愛玲所有的文件和手稿都放在客廳的壹張大桌子上,再加上壹面張愛玲或者張愛玲作品的墻。沒有其他家具和裝飾。”完全不覺得自己沒有妻兒,家庭淒涼。相反,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

石琳贈送給宋琦夫婦的張愛玲遺物清單。

林世同把張愛玲家中的文章分為九個部分:壹、銀行的財務稅務需要律師處理,結果會以專函報告;2.家具,包括電視、燈臺、桌子等。第三,衣服,包括化妝品;四、書信,分為宋祁夫婦、親戚(姑姑和哥哥)和其他人的書信;5.作品手稿;6.身份證明,包括結婚證和公民證;個人物品:眼鏡、假牙等。八、照片;九、書籍。

他寫信問我父母是否需要把這些東西原封不動運回香港。他說,如果所有的箱子都是打包的,需要海關檢查,要自己到海關領取。我父母回答說,壹些普通的東西不需要,比如書桌、梯子、冰箱、電視。最後,林士通海運過來十四箱東西,包括書籍、照片、衣服、鞋子、手袋、假發、毛毯和兩箱手稿。

張愛玲生前用的毯子就是蓋的這條藍灰色的毯子(其實上面是壹條藍灰色的毯子,下面是三條棕色的大毯子)。

1997期間,母親向南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捐贈了部分手稿,包括《學生與少年都不便宜》(2004年出版)、《海上之花》英譯本(後由孔完成,2005年由哥大出版社出版)、《邵帥》英譯本(2014 9)在1992年2月25日的信中,張愛玲曾提到壹篇關於林彪的英文手稿,但它

當時我媽在家裏留下了壹些張愛玲遺物裏的手稿。不知道能不能出版。母親去世後,我經手出版,包括《重遊邊城》(2008)、《異鄉物語》(2010)、《雷峰塔》和《易經》英文打字稿(後由趙丕輝翻譯成中文,2010出版)。這裏有個軼事。當時,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生孫小明找上門來,要求讀《雷峰塔》和《易經》來完成他的碩士論文。結果我同意了。可惜張愛玲把兩篇打字稿的封面都弄亂了。於是乎,在他2009年的論文《天才之夢:張愛玲在美國時期的生活與寫作初探》中,雷峰塔應該是易經,而易經應該是雷峰塔。但是孫小明是第壹個寫這兩本書的人。

林詩桐也去銀行取了張愛玲的存款。張愛玲在美國有花旗銀行、等六個賬戶,林先生查到28107.338+0元美金。去銀行取錢並不是基於壹個所謂的遺囑,因為銀行不會基於壹張紙就把整個賬戶金額轉過去。林世同要辦理洛杉磯遺產法院的手續,需要出示死亡證明,確認遺囑,確認遺囑執行人。完成後,法院會向林世通發出指令,從銀行取錢。外界有壹些說法是林世同沒有通過合法渠道取出這筆錢,所以沒有法律效力。這種說法完全不可能。銀行不是隨便給人錢的。他們只服從法院的指示。

林詩桐先把張愛玲銀行的兩萬八千多美元全部匯給了我父母,並列出消費清單,包括黑箱車、冷藏、火化、包車的費用,還有找法院承辦遺產的律師費、租住單位的清潔費、手續費、電話費、郵費、煤氣費、電費、運東西回香港的交通費等。林世同告訴我,上述費用估計為$ 11687.03,我父母後來把費用匯給他了。張愛玲有兩萬八千多美元的存款。當時美元和港幣的匯率大約是7.75。所以張愛玲去世後有20多萬港幣,在當時不算多也不算少。網上有人說她窮得只能靠收紙為生。那是胡說八道。

沒過多久,林士通就去世了。他的妻子是日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忘記自己是誰讓他很痛苦,所以他寫了壹本書,妳是誰?》他給我爸媽發了壹份電腦打印出來的,本不該發表的。書的後記是:“這是壹對年輕夫婦在大時代的故事。這是壹個男人不能留學,不想移民,嫁日本人抗日,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是中國人,想愛國卻不討喜的故事。故事以阿爾茨海默病的出現而結束。和每壹對情侶壹樣,充滿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我想補充的是張愛玲有多少錢。以上,我們說美國銀行有28000多美元,扣除死後的開銷,大概是17000美元。我有壹些張愛玲和父母的通信,其中提到了財務報告。父親在香港給張愛玲買了壹些外幣或者定期存款。高利率低通脹的國家賺的錢多。我母親在香港以自己的名義開了許多銀行賬戶,其中壹些由張愛玲管理,但另壹些則歸我父母、我叔叔宋和其他親戚朋友所有。我不知道哪筆錢是誰的,銀行也不會隨便給我詳細信息,因為他們不能無緣無故泄露人的隱私,哪怕是孩子。

這裏有壹張紙條,日期是1996 65438+2月18。是我媽的筆跡,上面寫著張愛玲的英文名E.Chang,“綠皮書”(銀行外幣存款)剩余金額32萬多美元。這不是法律認可的證據,只是壹張紙條。按照當年的匯率,大概是240萬港幣。如果張愛玲把這筆存款帶回國內,她早就是百萬富翁了。如今莫言獲得654.38+0萬美元的諾貝爾文學獎,甚至還取笑他在北京買不起房。但是654.38+0995,240萬港幣在內地(或者香港)也不是壹筆小數目。

說到這裏,我大概理清了張愛玲晚年的經濟狀況。

回頭看看張愛玲遺囑裏附的信,大概意思是把剩下的錢給我爸媽照顧身體。他們兩個被病魔折磨了很多年,醫藥費居然遠遠超過了張愛玲留下的錢。現在我父母都去世了,那些版稅將用於其他用途。

在遺囑所附的信中,張愛玲表示要“請專家翻譯”自己的作品。現在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波蘭語、捷克語、日語、韓語和越南語。其實都是國外出版社自己和張愛玲的國際代理商簽的合同,自己出翻譯費。張愛玲的壹些英文作品翻譯成中文,如《雷峰塔》、《易經》、《少帥》,是由張愛玲的版稅收入支付的。

自2009年起,香港大學張愛玲紀念獎學金頒發給壹名從大陸或臺灣省來港就讀香港大學藝術與人文學科的女本科生,現已有3名大陸學生和1名臺灣省學生受益。香港大學的獎學金是張愛玲成為作家的重要因素。現在獎學金可以幫助和張愛玲背景相似的女學生。我相信她會同意這種做法。

張愛玲的五年研究計劃從2011開始,每年持續五期。每屆將選擇三到五個研究項目進行資助。論文和文字創作資助金額為5萬元,紀錄片資助金額為10萬元。在過去三年中,有15人受益。要實施這個計劃,錢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出版社【新經典文化、青馬(天津)文化、港臺地區皇冠出版社】付出的人力,因為行政事務繁重。

2010是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香港浸會大學舉辦了壹次關於張愛玲的國際研討會,有近百名學者參加。後來出版了散文集《張愛玲:傳奇、性別與譜系》(林興謙主編)。此外,浸會大學紀念張愛玲系列活動頒發了首屆張愛玲繪畫獎,其中壹等獎為港幣5萬元,後來還出版了《印象張愛玲》壹書。以上活動由張愛玲的版稅收入支付。

2010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辦“2010北京張愛玲紀念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齊聚壹堂,有誌安、陳子善、蘇維楨、郝玉祥、傅立中、格非、馬家輝、吳福輝、楊蓮芬等。張愛玲以前的試點研討會總是遇到阻力而停止,所以這次會議是張愛玲在中國大陸的第壹次研討會,以後應該會輕松很多。這次見面也是由張愛玲的版稅收入支付,加上出版社的幫助。

還有壹個趣聞。2010張愛玲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的時候,認識了壹位前臺灣省記者。她向我道歉說:“不好意思打擾妳媽媽了。我打電話給妳媽媽問那年張愛玲去世的事,我知道很難過。”我當時不知道我媽的心情,回來看到她的日記才突然明白。我媽聽到張愛玲去世的噩耗,當天就做了記錄:“1995年9月9日,中秋節,倒計時661天。聽到愛玲的噩耗我很震驚(孤獨終老是禍是福?),40多年的舊事湧上心頭...壹天到晚,電話沒完沒了,我極度擔心...我無法解開生死之謎。”她在日記裏列了壹個電話清單——、平(好幾次)、《聯合報》的陳Xx以及新聞界的其他人,“都想得到信息”。信中的“倒計時661天”指的是香港回歸中國的那壹天。她在“極度焦慮”之後,深夜去聽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思涅的歌劇《泰斯》中著名的小提琴曲《沈思》,以減壓和“撥動我的心弦”。

  • 上一篇: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的40句話合集
  • 下一篇:關於黑龍江科技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主校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