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有誌書院的歷史

有誌書院的歷史

立誌書院,位於茅盾故居東側,現為茅盾紀念館,原由沈怡嚴琛於同治四年(1865)創建。

它的前身是以賈珍和湖泊聞名的分水書院。其校區位於烏鎮北門分水碼頭西側。清鹹豐十年,清軍與太平軍在烏鎮交戰,分水書院毀於戰火。五年後,嚴琛等人提出重修分水書院時,因為北柵書院舊址實在破舊,已無法再用。當時觀前街有壹處房子是原太平軍姓武官被朝廷查封的。嚴琛等人看中了這處房產,他們聯名上書政府,要求將其劃為書院並進行擴建。同治七年,書院落成。因為地址的變更和嶄新的建築,嚴琛決定不再使用分水書院的舊名,而是選擇了理學家、國賢張養元先生的學術格言中的“立誌”二字作為新書院的名稱。嚴琛被任命為立誌學院院長。

決心查看書院前面的前街,然後到現在的後街,直下入五。如今的書院基本保持了原貌。大門的門楣上嵌著“決心”二字,兩邊的柱聯是醫院名稱的註解:“先挺起胸膛,有誌者事竟成。”進了大門,穿過過道,就會看到壹個小天井,裏面種著桂花樹。穿過天井就是壹個講堂,上面掛著“有誌者事竟成”的標語,是浙江省公使楊昌俊題寫的。兩邊各有壹副對聯,是國學大師余屈原題寫的。雲曰:“分水為舊秤,望眾人聞而立誌;鐘修傑,廬山,知未來必有所成。”報告廳後面有壹個種著花草的大院子,是教學樓;另壹個題目《華(用鑷子)雲樓》,是山頭嚴琛寫的。華有“鉗”的意思,“華運”可以解釋為“取雲”、“淩雲”,與“決心”相呼應,寓意明顯。第三個入口是平房,作為廚房使用。立誌書院把最後壹間平房變成了張養元寺(建於同治九年),學生們曾經長期是書院的院落。

光緒二十四年開始,朝廷開始變法維新,各地建立新學堂,許多舊書院也改為新學堂。光緒二十八年,時任山長的陸順應時代潮流,將立誌書院改為學堂,稱為國立男校。但其他都不變,所以人們常稱之為“決心小學”。後改屬學校,讓位給學校。魯是茅盾的叔叔。他學識淵博,見多識廣,壹定會有所作為的。

後來,它被多次用於其他目的,首先是作為壹個新的吳琴圖書館,然後作為壹個幼兒園。幾經變遷,原來的建築已經面目全非。直到1991,作為茅盾紀念館壹部分的立誌書院才恢復成今天的樣子。

  • 上一篇:幼兒園環境保護個人工作總結
  • 下一篇:有哪些適合0-3歲孩子的英文繪本?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