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

幼兒園小班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

【摘要】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針對幼兒園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存在的認知水平低、圖文結合提問少、等待時間短、機械反應單壹等不足,本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氣氛的提問策略,使教師提問有助於幼兒思維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教學;問個問題

提問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搭建了幼兒與教師溝通的橋梁。美國教育專家斯特林·G·卡爾漢(Sterling G kalhan)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促進兒童達到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1]。以往的研究表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存在著方向性不明確、提問質量和有效性不高等問題。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幼兒園小班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氣氛的提問策略。教師需要根據繪本內容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旨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第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現場觀察法。2065438+2005年3月至5月,我們觀察了蘇州某幼兒園八個小班的繪本教學活動,由八位老師授課。筆者重點觀察和記錄了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和回應的方式以及兒童的反應,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全面了解了小班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二、結果及分析

(壹)認知水平低的問題。

筆者在實地觀察中記錄了361個老師的提問,並根據布魯姆提出的認知領域的學習成果,將提問分為六類,即記憶、理解、分析、應用、綜合、評價。以上題型根據認知水平可分為三個層次,即低級、中級和高級。從表1可以看出,小班繪本教學中認知水平低的題型比例為68.4%,說明教師的提問對孩子的認知水平要求不高,主要側重於孩子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需要兒童分析應用和綜合應用評價的中高層次問題比例分別為20.6%和11.0%。高層次問題的數量遠遠低於中層次和低層次問題,問題的結構比例也不盡合理,說明教師雖然努力提出中層次和高層次問題,但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小班的孩子雖然主要是記憶和理解知識,但是分析、應用和綜合評價的能力也很重要。提問要促進孩子分析、判斷、推理、綜合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重圖片輕文字的問題

繪本是壹門由圖片和文字組成的藝術。教師要圖文並重,把握圖文關系。從教師提問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文字型、圖片型和圖文結合型三種方式。統計結果顯示(表2)教師主要提出以圖片為主的問題,占61.5%,以文字為主和圖文結合的問題分別占23.0%和15.5%,說明教師更重視幼兒對圖片的認知,較少關註幼兒對文字或圖文結合的認知。兒童文學理論家彭懿認為,“僅僅用文字或圖片來講述壹個故事是有局限性的。畫面善於表現空間,不善於表現時間、味道、聲音和人的心理活動等。,這對文字來說不成問題,但很難描述壹座橋的樣子”[2]。可見老師只問文字或圖片的提問方式並不是很科學。圖片和文字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繪本應該是用圖片和文字講述的故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小班兒童應該能夠理解書中的文字與圖片相對應,是用來表達圖片的意思的”。因此,教師需要有策略地運用各種提問方式,引導幼兒閱讀圖文並茂的繪本,豐富幼兒的讀前和識字前體驗。

(3)等待時間短。

老師提問的等待時間有兩種。“第壹種等待時間是指教師在第壹次提問時,讓學生考慮回答的時間;第二種等待時間是指壹個學生回答後,老師或其他學生肯定或否定答案,然後繼續的間隔時間”[3]。在這項研究中觀察到的幾乎所有等待時間都是第壹種。統計結果顯示(表3)老師的等待時間很短,占1-3秒的75.5%,也就是說老師要求孩子壹提問就給出答案。原因如下:壹是老師經常會問壹些記憶和理解的問題,簡單明了,孩子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第二,老師經常問關於繪本的問題,“所見即所得”,孩子稍加觀察就能回答;第三,教師權威控制教學現場,不願意在教學活動中出現“冷場”。

(D)單壹機械響應模式

回應的方式是老師對孩子正確、不正確、不完整或不回答問題的反饋。基於其他研究者的分類方法[4],作者根據研究樣本的特點將教師的應對方式分為兩個維度和六個亞類。統計結果顯示(表4),復述答案和肯定表揚在教師終止回答中排名前兩位,分別占54.1%和20.6%,“自己回答”占比最小(6.4%)。復述答案是指教師通過復述孩子的答案來幫助孩子理解活動內容。根據在教學現場的觀察,筆者發現大部分老師都是習慣性的行為,通常只是簡單的重復孩子的答案,平實的語氣和機械的復述方法都無助於孩子更好的理解內容的重點。廣泛的回應包括主動提問、指導和提示以及鼓勵提問。其中提問占比最高(10.3%),表示教師可以在孩子回答後增加新的問題,以此來鼓勵孩子進壹步思考。但老師往往會問壹些淺薄或形式上的問題,不利於孩子培養發散思維和積極思維。總體而言,教師使用延伸反應的比例(18.9%)遠低於終止反應的比例(81.1%),這說明教師的反應單壹、機械,缺乏必要的教學技能和經驗。

(五)問題的有效性不高。

教師要註重提問策略的有效性,讓每壹個問題都能激發孩子的思維,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筆者認為提問可分為有效提問、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有效提問是指提出啟發性、引導性的問題,能啟發孩子思考,積極參與。低效提問是指教師提問過於簡單或表達不清楚的問題;無效題是指完全沒用的題。統計結果顯示(表5),有效問題(40.3%)占比很大,其次是無效問題(36.6%)和無效問題(23.1%)。壹般來說,教師能夠發揮提出問題的基礎作用,並利用問題來促進教學活動的發展。大量有效的問題可以很好的啟發孩子。王翠萍認為,“要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教師必須清晰、簡要、有序地描述問題,以幫助兒童打開思維”[5]。因此,教師需要進壹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進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

三,建議和對策

(壹)關註兒童思維特點,增加認知水平高的問題。

在繪本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近期發展領域、思維特點和繪本內容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並註意提問的有序性。首先,認知水平低的問題要保持壹定的比例;其次,適當增加中高認知水平問題的比重,將不同認知水平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再次,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靈活運用三種提問,提問時註意層次性,可以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提問;最後,教師應該提出難度適中的問題,以便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繪本的內容。

(2)合理把握繪本內容的圖形關系,引導幼兒積極思考。

繪本是圖片和文字結合的藝術,兩者相輔相成。佩裏諾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快樂》壹書中指出,“繪本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述的故事、圖片隱含的故事、兩者結合產生的故事”。因此,教師要合理把握繪本中圖片與文字的關系,通過有效提問,讓孩子通過觀察圖片、理解文字、圖文結合的方式來鼓勵創造性思維;此外,教師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提問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突出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相互間的互動性。

(3)註重溝通,科學把握等待時間和應對方式。

等待時間短,機械老師反應單壹,不利於孩子積極思考。所以老師要學會等待,對孩子的回答給予合理的反饋。當孩子對同壹個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時,教師需要對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利於孩子理解;當孩子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時,教師不能不耐煩地打斷,而要善於用語言或動作引導孩子說出正確答案,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孩子答錯時,老師不應該完全否定,甚至批評。他們不僅要引導同伴去幫助,還要及時鼓勵孩子。此外,教師可以實時提問,如“為什麽”、“有沒有其他方法”,鼓勵孩子深入思考問題,擴大學習經驗,從而提高應對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幼兒園教師提問行為及其概念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6。

[2]彭懿。如何看繪本[J]。語文教學通訊,2008,(36)。

[3][美]巴裏茨。有效的教學方法[M]。易東平,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26。

[4]王天。民漢雙語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2014。

[5]王翠萍。繪本閱讀教師有效提問策略探析[J].教育導報(下半部分),2014,(2)。

  • 上一篇:尋找加繆的《蒂巴薩的婚禮》並回到蒂巴薩
  • 下一篇:搜狐圖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