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老舍寫過濟南春夏秋冬的文章嗎?

老舍寫過濟南春夏秋冬的文章嗎?

對,濟南有春,濟南有秋,濟南有冬,然後他寫了壹堆關於濟南四季的文章。

老舍的“第二故鄉”是古城濟南。他用散文生動地描繪了壹個美麗的濟南。

老舍活了67年,他在北京度過了42年。剩下的25年分別是:英國5年,新加坡1年,山東7年——濟南4.5年,青島2.5年,漢口6個月,重慶7.5年,美國4年。

但老舍壹生的散文中,關於紐約、倫敦(略談留學英國)和新加坡的幾乎沒寫,關於漢口、重慶、成都的很少,關於青島的也就兩三個,也就是北京——不多;只有濟南,他不僅寫了,還寫了壹個很長的系列,而且都是那麽的優雅,那麽的脫俗,那麽的動人,那麽的詩意!

這真是文學史上壹個奇特而奇妙的現象。不要說和老舍本人比,就算和任何壹個生活在濟南,甚至山東、濟南的現代作家比,世界上也沒有第二個人。

如何解釋這種現象?恐怕只能說:濟南和老舍有緣,老舍對濟南情有獨鐘。

這是壹個現代著名作家和壹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間的奇異浪漫。

壹個

老舍寫《濟南》時,先發表了壹組散文,總標題是《壹些印象》。

在《壹些印象》中,老舍用壹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將壹座遙遠如夢的中世紀古城由遠及近推給讀者:

“如果妳的幻想中有壹座中世紀的古城,有壹座沈睡的塔,壹條狹窄的古石路,壹堵寬厚的石墻,壹條清溪繞城流淌,倒映著山影,壹個紅袍綠褲的小女孩蹲在岸邊。如果妳幻想中有這樣的境界,那就是壹個濟南。”

“請在秋天來。那座城,那條河,那條古道,那座山影,壹年四季都在為妳準備著。但隨著濟南的秋色,濟南從壹幅簡單的畫變成了壹首寧靜美好的詩。這種詩意的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給了瑞士,春天的西湖,秋冬的濟南。

“中世紀的老城,帶著這秋聲,是濟南,壹首詩。”

這個濟南的“印象”不僅像壹幅寫意的宋代水墨山水畫,也像壹幅印象派的現代油畫。

老舍不僅寫了濟南的秋冬夏,還寫了濟南的春,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光影分離,五彩繽紛的春風。

為了突出濟南的獨特魅力,拓展讀者的想象空間,老舍不僅來到瑞士、西湖、濟南進行對比,還不斷邀請倫敦、佛羅倫薩(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島等地出發,參照濟南,使畫面意境更加悠遠。

石雲:四面荷花三面柳,壹座山城,半座湖城。

寫濟南,就要寫濟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生來就對山有著真摯的親近,對水有著深深的敬仰。他散文中對濟南山水的描寫更像是“讀”而不是寫,是他百看不厭的“對話”。難怪它如此生動,如此聰明,如此生動,如此人性化。

請看老舍是怎麽寫濟南的山的:

“濟南是在群山中舉行的;秋天,山上的草介於黃色和綠色之間,松樹是綠色的,其他的葉子幾乎都是紅色和黃色的。即使在無樹的山上,顏色也更多——日影、草色、石層,可以搭配出各種條紋和陰影。有了溫暖的藍天,我感到舒適和安全,我只想躺在山坡上像睡覺壹樣永遠睡下去。”(春風)

這是秋天濟南的山。

“山丘已經把濟南包圍了壹圈,除了北面的那個口。這壹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仿佛把濟南放在壹個小搖籃裏。他們都小聲說:別擔心,這裏會很暖和的。真的,濟南人冬天都在笑。他們壹看到那些山頭,就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壹些印象(續6))

這是冬天濟南的山。

“有壹兩座山峰漂浮在綠樹的頂端。因為綠樹太密,妳看不到樹後面的房子和山坡,所以妳猜不到樹蔭後面是什麽;深沈偉大,讓人忍不住深吸壹口氣。”“轉過禮堂,妳看到南邊的山,綠色的。山前的田野是綠色的。壹片綠海,山是那些高高的綠浪。”(非正式公園)

——這是夏天濟南的山。

請看老舍是怎麽寫濟南的水的:

“哪裏的水能比濟南好?有泉——到處都有泉——有河有湖,以形分。無論是泉水,河流還是湖泊,都是那麽清澈甜美。哦,濟南是‘自然’的甜心吧?”“不說別的,就說說水裏的綠藻。恐怕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沒有什麽能比得上那種綠色了。”(壹些印象(續4))

——這是濟南的秋水。

“水呢?它沒有結冰,而是在綠藻上冒著熱氣。海藻是如此的綠,以至於它們把常年儲存的綠色都吸走了。天空越亮,海藻越綠。有了這些綠色精靈,水就不忍心結冰了。此外,樹枝很長的垂柳需要在水中拍攝。妳看,從澄清的河面慢慢往上看,天空、半空中、天空從上到下都是那麽清澈湛藍,整體是壹片空靈的藍水晶。”(壹些印象(續5))

——這是濟南冬天的水。

我想問,自古以來,有哪個文人能像老舍那樣對濟南的山水如此熟悉,相親相知,寫得如此詩意,觸手可及?

如果濟南的山山水水盡人皆知,僅憑這些不朽的文字,完全可以認定是遇到了永遠的知己!

然而,我們的老舍並沒有就此止步。

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是濟南的三大景點。老舍當時對這三大名勝似乎頗有怨言,稱它們既不大也不知名,更不是湖泊。

但是,他還是忍不住要用特別的詞來形容。

老舍除了在很多文章裏為千佛山寫了幾筆,還專門寫了壹篇關於趵突泉和大明湖的文章。

在對《趵突泉》的鑒賞中,他寫下了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文字:

“春天太好了。泉池幾乎是方形的,西邊有三個泉,北邊有壹條小溪。看那三個大彈簧,壹年四季都在滾動。妳站著呆呆看三分鐘,妳會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讓妳不敢再看壹眼。永遠那麽純潔,永遠那麽活潑,永遠那麽光明,冒險,冒險,永不疲倦,永不退縮,才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寫濟南山川的勝利,老舍沒有忘記濟南物產的美好。

新鮮、潔白、艷麗、鮮亮、潤澤、香甜的濟南大蔥,大明湖“三美”的水產品——普菜、茭白、白蓮藕,甚至可以隨酒享用、食用的婀娜多姿的白蓮花(見“吃蓮”),都在文中有所看到。

就這樣,城、河、古道、山影、塔和石城墻、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還有驪山、鵲山、華山、李夏亭、鐵公廟、北極閣、開元寺古石塔、夏荷、春柳、蒲菜、毛土泉。

壹個“湖”被人們變成了許多“溝”。“現在的湖泊不是壹片碧水,而是多少“土地”被大壩開辟了。‘陸地’外面有幾條溝,遊艇順著溝走,就是去遊湖。”

老舍在《袁》中寫道,濟南沒有開民智的社會教育,人民缺乏基本的科學知識。在這壹點上,我們沒有理由輕視袁所辦的“洋鬼子”。

老舍在《藥集》中寫到了壹捆捆用來治病的中草藥——橘皮上沾滿了黑泥,柴胡上沾著馬糞,人們沒有健康觀念。

老舍在《耍猴》中寫道,沒有文化的公民不知道什麽是體育,把現代體育當成“耍猴”。

老舍在《估衣》中寫到,無知的村民在商埠爭相購買日本估衣,不知道抗敵貨是什麽滋味。

老舍在《國慶重陽節追憶》中寫道,民眾缺乏最起碼的啟蒙和愛國主義教育,不顧國難,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去了千佛山。沒有多少人保留“九·壹八”和“五·三”的日記。

老舍在《三個月的濟南》和《吊濟南》中,哀嘆了陳冀南之死的艱險,寫出了人民群眾面對外來侵略的麻木、松懈和缺乏組織,寫出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寫出了官員的敷衍和軍閥的愚蠢。

在這些文章中,老舍十分關註濟南的市政建設,關心下層民眾的疾苦,更關註他們精神上的貧困和啟蒙的缺失。

不難看出,在這壹系列雜文中,老舍用了兩套筆墨,兩種顏色,“半恨半笑”地寫出了濟南。他用充滿詩意、欣賞和贊美的親切筆調寫下了濟南獨特的景觀勝利,但遺憾的是,由於當局的草率、敷衍和無計劃,以及人民的貧窮、從眾和無知,這種自然之美被大大削弱了。他用幽默冷峻的筆調寫出了社會的陰暗落後,人民的愚昧麻木,進行了很好的批判和嘲諷。

這些或幽默或莊重,或冷嘲熱諷或冷嘲熱諷的話語,都流露出含淚的微笑,壹種因急需治愈而產生的焦慮,壹種因深愛而產生的仇恨。

作為濟南無與倫比的知音和知己,老舍不僅為濟南寫下了壹系列無人能及的優秀雜文,還勾勒出了壹個相當完整的30年代濟南。那些描寫濟南山水的不朽之詞,家喻戶曉,可以千古傳誦。還體現在他對濟南深厚的文化感知和認同上。

根據老舍來濟南之前的經歷,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的生活培養了他早期的文化性格,他在出國之前對中原文化了解不多。1930年初,老舍從新加坡乘海輪回國,不久被邀請到濟南。濟南以其淳樸的情懷接納了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遊子,中原文化氣息濃厚的古城開闊了老舍的文化視野。

老舍在這片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活的交匯點,很快融入了濟南的文化環境。在這裏,他快樂的生活了四年,勤奮的工作了四年,吸收和深思了四年。在濟南的四年,成了他壹生中最自由、最溫暖、最穩定、最難忘的時光。

這壹切都深刻影響了老舍對濟南的感情和認識。應該說老舍有他自己的文化價值來評判城市的城市治理觀和它的生活方式。

不僅如此。

離開濟南後,對壹個新的、更加清醒合理的濟南的向往,對濟南的無比留戀,在老舍心中凝聚並化為壹個美麗的“濟南夢”———

“我將在何澄河看到更多的綠柳,在柳蔭下有白色的石凳,人們可以在那裏休息。我會看到破敗的城墻變成寬闊開闊的馬路,鄉村和城市融為壹體;在城裏可以看到南山的果樹,在鄉下可以知道城裏的新聞。我將看到大明湖退耕還湖,十頃白蓮。我會看到趵突泉變成了浴場,和強壯的青年男女壹起遊泳。我會看到馬鞍山周圍成千上萬的煙囪。用博山的煤,膠東的煙葉做金線,魯北的棉花織成細布,泰山的櫻桃,萊陽的梨,肥城的桃子做精致的罐頭。煙臺的葡萄和蘋果被制成美酒供全國同胞享用。還有制鐘鋼、玻璃陶瓷、棉織品、絲綢花邊等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可以合理完善和發展,富國富民。希望濟南成為全省真正的大腦之家,用多少條公路、多少條河流、多少部火車電話,把它清醒的壹串智慧熱點城市,送到東海之濱、泰山腳下。”(《吊濟南》)

在《三個月的濟南》中,老舍堅定地說:“從上車的那壹刻起,我就默默決定,我壹定要回濟南,我壹定要回濟南!等我回來的時候,濟南會比我所知道的更美麗,更有尊嚴。”

然而遺憾的是,老舍最終沒能回到濟南。

但是,他畢竟用散文寫出了壹個美麗的濟南,留給了後人。以至於後來每壹個想了解和喜歡濟南的人都忍不住看了這些優美的文字。

被申請人:溫哥華山英於風-錢總5級3-21 16:15。

對,濟南有春,濟南有秋,濟南有冬,然後他寫了壹堆關於濟南四季的文章。

向讀者推送:

“如果妳的幻想中有壹座中世紀的古城,有壹座沈睡的塔,壹條狹窄的古石路,壹堵寬厚的石墻,壹條清溪繞城流淌,倒映著山影,壹個紅袍綠褲的小女孩蹲在岸邊。如果妳幻想中有這樣的境界,那就是壹個濟南。”

等待,永遠躺下。”(《春風》)

這是秋天濟南的山。

“山丘已經把濟南包圍了壹圈,除了北面的那個口。這壹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仿佛把濟南放在壹個小搖籃裏。他們都小聲說:別擔心,這裏會很暖和的。真的,濟南人冬天都在笑。他們壹看到那些山頭,就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壹些印象(續6))

這是冬天濟南的山。

“有壹兩座山峰漂浮在綠樹的頂端。因為綠樹太密,妳看不到樹後面的房子和山坡,所以妳猜不到樹蔭後面是什麽;深沈偉大,讓人忍不住深吸壹口氣。”“轉過禮堂,妳看到南邊的山,綠色的。山前的田野是綠色的。壹片綠海,山是那些高高的綠浪。”(非正式公園)

——這是夏天濟南的山。

請看老舍是怎麽寫濟南的水的:

“哪裏的水能比濟南好?有泉——到處都有泉——有河有湖,以形分。無論是泉水,河流還是湖泊,都是那麽清澈甜美。哦,濟南是‘自然’的甜心吧?”“不說別的,就說說水裏的綠藻。恐怕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沒有什麽能比得上那種綠色了。”(壹些印象(續4))

——這是濟南的秋水。

“水呢?它沒有結冰,而是在綠藻上冒著熱氣。海藻是如此的綠,以至於它們把常年儲存的綠色都吸走了。天空越亮,海藻越綠。有了這些綠色精靈,水就不忍心結冰了。此外,樹枝很長的垂柳需要在水中拍攝。看,從澄清的河水中慢慢擡頭,忘記濟南的物產之美。

新鮮、潔白、艷麗、鮮亮、潤澤、香甜的濟南大蔥,大明湖“三美”的水產品——普菜、茭白、白蓮藕,甚至可以隨酒享用、食用的婀娜多姿的白蓮花(見“吃蓮”),都在文中有所看到。

就這樣,城、河、古道、山影、塔和石城墻、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還有驪山、鵲山、華山、李夏亭、鐵公廟、北極閣、開元寺古石塔、夏荷、春柳、蒲菜、毛土泉。

但如果老舍散文中的濟南僅僅局限於這些山川的勝利,那麽他就不是具有深刻文化批判意識的老舍,而只是壹個浪漫的田園詩人或散文家。

無論是出於對濟南的真摯熱愛,還是對當時灰色現狀的強烈不滿,以及對中華民族古老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態的深刻思考,老舍都不會不關註這種自然美下的“人”,也不會不正視那些自然美中“人為”造成的不完美。

或許和在歐洲生活的經歷有關。老舍壹到濟南,就感受到了濟南交通的狹窄、失修和落後。

在《到達濟南(上)》、《到達濟南(下)》以及後來的《路與車》中,他用幽默的文字描述了濟南的瘦馬破車,寬厚的舊石板路,車內的人微微壹歪頭就有撞墻的危險的狹窄巷子。在幽默和誇張中,充滿了批判。

貧瘠且缺乏啟蒙。

不難看出,在這壹系列雜文中,老舍用了兩套筆墨,兩種顏色,“半恨半笑”地寫出了濟南。他用充滿詩意、欣賞和贊美的親切筆調寫下了濟南獨特的景觀勝利,但遺憾的是,由於當局的草率、敷衍和無計劃,以及人民的貧窮、從眾和無知,這種自然之美被大大削弱了。他用幽默冷峻的筆調寫出了社會的陰暗落後,人民的愚昧麻木,進行了很好的批判和嘲諷。

這些或幽默或莊重,或冷嘲熱諷或冷嘲熱諷的話語,都流露出含淚的微笑,壹種因急需治愈而產生的焦慮,壹種因深愛而產生的仇恨。

作為濟南無與倫比的知音和知己,老舍不僅為濟南寫下了壹系列無人能及的優秀雜文,還勾勒出了壹個相當完整的30年代濟南。那些描寫濟南山水的不朽之詞,家喻戶曉,可以千古傳誦。還體現在他對濟南深厚的文化感知和認同上。

根據老舍來濟南之前的經歷,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的生活培養了他早期的文化性格,他在出國之前對中原文化了解不多。1930年初,老舍從新加坡乘海輪回國,不久被邀請到濟南。濟南以其淳樸的情懷接納了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遊子,中原文化氣息濃厚的古城開闊了老舍的文化視野。

在《三個月的濟南》中,老舍堅定地說:“從上車的那壹刻起,我就默默決定,我壹定要回濟南,我壹定要回濟南!等我回來的時候,濟南會比我所知道的更美麗,更有尊嚴。”

然而遺憾的是,老舍最終沒能回到濟南。

  • 上一篇: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即想象畫。
  • 下一篇:肥東萬達真的來了。肥東將建1.3萬方購物中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