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同濟大學的學術研究

同濟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4、12年底,學校承擔了壹系列國家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研究項目,取得了大跨度橋梁關鍵技術、結構抗震防災技術、城市交通智能引導、城市汙水處理、新能源汽車研發、家用智能溫室、海洋鉆探、房顫分子遺傳學等標誌性科研成果。壹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自然》和《現代物理評論》上。同濟大學有22位教授是“973計劃”項目(包括重大科研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其中“大跨度高墩橋梁抗震設計關鍵技術”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心房顫動的分子遺傳學和細胞電生理研究”和“特大型橋梁顫振和抖振精細理論”分別獲2005年和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2年,同濟大學國家863項目啟動11項目,合同資金近65438+3億元;全年科研經費11.2億元,比2011同期增長10%,其中縱向8.6億元。主持和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科技支撐、中央部委、上海市科委等200多項,合同資金4.3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準項目441項,其中重點項目8項,集成項目2項,重大研究計劃2000多萬。獲批項目由11上升到全國8個,獲批資金31億元,比201年增長63%。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取得突破,* * *獲得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基金項目41項,其中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9項,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0項。

2005年以來,同濟大學與地方政府共同推進“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建設,產值從2005年的不足30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20多億元,開創了學校與地方“三地融合、協同發展”的模式。從2010上海世博會的申辦、籌備、舉辦至今,同濟大學擁有2800多名師生,承擔了170多項科技部和上海世博科技的研究項目,完成了90多項規劃設計任務,承擔了世博主題解讀總體規劃、世博園總體規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體規劃、世博總體項目管理等八個方面的總體責任。截至2014和12年底,同濟大學已建成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建成了全國首個“上海地面車輛風洞中心”(總投資4.9億元)、全球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全國首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實驗平臺”、全國首個海底觀測與研究實驗基地。

此外,在2013年6月6日國務院討論通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中,由同濟大學牽頭、2011年度獲得總體專家組第壹名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項目建議書也被列為我國“十二五”期間的優先事項。基地平臺類型或基地名稱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汙染控制與資源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規劃與設計國家重點實驗室現代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新能源汽車與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陸地交通氣象防災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研究 心城市汙染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土木結構預測與組裝國家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國家磁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燃料電池汽車與動力系統工程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道路與交通工程省級重點實驗室、長江水環境重點實驗室、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心血管基礎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巖土與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金屬功能材料開發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結核病(肺 上海市特種人工微結構材料與技術橋梁結構抗風技術交通行業現代工程測量重點實驗室國家測繪局上海市地面車輛風洞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信號轉導與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省部級研究中心教育部民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企業數字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能源汽車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建築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設施農業在線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道路交通安全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建築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動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校學術創新引智計劃、海洋地質科學創新引智基地、節能環保汽車創新引智基地、汙染治理與資源創新引智基地、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創新引智基地、2011協同創新中心、智能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數據來源於同濟大學科學技術部20655年8月

本刊主要報道同濟大學土木建築、交通運輸、環境與節能、車輛工程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鮮明的同濟特色。2012 12在北京,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1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文報告。報告顯示,在全國71種理工科大學自然科學期刊中,同濟自然版綜合評價指數為70.2,首次超越《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位居全國第壹。

2002年,該刊入選“中國期刊廣場雙百期刊”;2003年獲“第二屆全國期刊獎100種重點科技期刊”;2004年獲“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壹等獎”;2005年獲“第三屆全國期刊獎100種重點科技期刊”;2006年被評為“首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選“第六屆中國百種優秀學術期刊”;2008年被評為“第二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入選“2008年中國300家優秀科技期刊”;2009年獲“華東地區第四屆傑出問題獎”;2010被評為“第三屆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入選“2010年度全國百種優秀學術期刊”。2011,入選“2011中國優秀學術期刊100強”、“2011中國科技期刊300強”。

城市規劃雜誌

創刊於1957,原名《城市規劃學報》,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規劃學術期刊。本刊是中國城市規劃領域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學術期刊之壹。由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主辦,是中國建築類國家核心期刊、中國科技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源期刊、美國國際CODEN中心授予的國際出版代碼。

德國研究

創辦於1986,研究對象是以德國為主要研究對象,兼顧歐盟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本刊發表的文章經常被中國人大報刊信息中心所屬各類刊物全文轉載,並被中國學術期刊網出版數據庫和中國核心期刊(精選)數據庫收錄。2008年起,入選《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今日中國》(德文版)第8期1994也介紹了《德國研究》雜誌的情況。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創刊於1998,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出版的第壹份科技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力學季刊

1980成立並公開發行。自1993以來,本刊連續入選國家科委中國科學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大綱》選為核心期刊;是由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力學學會主辦的工程力學學術期刊。

巖土工程師

該刊創建於1980,已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和知網收錄。圖書館館藏據圖書館網站2014年8月統計,圖書館現有紙質書刊裝訂量404萬余冊,電子圖書約1.8萬種,印刷型中外文期刊3000余種,全文電子期刊近4萬種。此外,圖書館還訂購了各種知名的大型綜合數據庫和權威專業學會出版物全文數據庫。

  • 上一篇:枇杷樹適合什麽環境生長?
  • 下一篇:寧波10吃飯的地方環境略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