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中國現代建築的建築技術

中國現代建築的建築技術

在近代中國,廣大農村、中小城鎮和少數民族地區,仍然使用土、木、磚、石等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形式。主要是在壹些大城市,采用了現代建築技術。現將結構技術和施工技術介紹如下。在現代中國,農村、集鎮、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舊城區仍然采用傳統的住宅形式。新型住宅主要集中在銅都大邑的部分區域。這種新型住宅有單戶、聯戶和多戶等基本形式

獨棟住宅出現在1900前後。這些房子基本都是當時西方流行的高檔房子的翻版,壹般都位於城市的優勢區域。房屋寬敞,綠地面積大,建築多為壹兩層的磚(石)木結構;它有客廳、臥室、餐廳、浴室、書房、臺球室等。它設備齊全,裝飾豪華。其外觀多為法國、英國、德國等國的宮殿形式,居住者主要為外國官員和資本家。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的精英們也開始模仿它。從近代實業家張謇在南通建造的“濠南別野”可以看出這種中國人擁有的獨棟高級住宅的特點:建築形式和技術設備多采用西方做法,而在平面布局、裝飾和園林綠化等方面保留了中國的傳統特色。

20世紀20年代以後,獨棟住宅的形式逐漸由奢華的獨棟高檔住宅向舒適的花園住宅轉變,建築數量增多,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形成了成片的花園住宅區。

聯戶和多戶住宅包括胡同住宅、住宅小區和高層公寓,它們大多由房地產開發商建造,然後單獨出租或出售。

(1)裏弄住宅最早出現於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是壹種從歐洲傳入的密集居住方式。後來漢口、南京、天津、福州、青島等地也相繼在租界、碼頭、商業中心附近形成了裏弄住宅區。根據不同階層居民的居住需求,上海的裏弄住宅分為石庫門裏弄、新裏弄、花園裏弄、公寓裏弄。早期石庫門的弄堂清晰地反映了中西建築方法的交匯。裏弄住宅布局緊湊,節約土地,充分利用空間。

②住宅大院在青島、沈陽、哈爾濱等地相當普遍。“院”大小不壹,四周是兩三層的遊廊式建築,多為磚木結構,院內有公共給排水設施。壹個大院十幾戶甚至幾十戶,建築密度高,居住水平低。

高層公寓是大城市人口密集、地價高的產物,達到十層以上的高度。比如上海百老匯公館(現上海大廈,圖1)高21層,上海比卡迪公寓(現衡山公寓)高15層。這些高層公寓大多位於交通便利的地段,標準層由不同房間的單元組成,采用鋼架、鋼筋混凝土框架等先進結構,配有電梯、暖氣、煤氣、熱水等設備,有的底層設有商鋪,有的設有中西餐廳等服務設施,外觀多為簡約的摩天大樓形式。中國的現代建築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現代工業建築,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木框架作坊中國手工藝作坊壹直使用木框架結構。在中國近代工業興起的初期,很多工廠還在使用這種傳統結構,如1865創辦的上海江南制造局,1867創辦的天津機器局,有“兵工廠”之稱。到了後期,在新建的大中型工廠中,老舊的木架車間已經被淘汰。

磚木混合結構廠房是19世紀下半葉大中型廠房最常見的形式,以磚墻、磚柱為支撐,以木架為支撐。福州航運局,建於1866,廠房從幾百平米到2000多平米不等,全部采用這種形式。南通盛達紗廠,建於1898,主廠房面積18000平方米,也采用磚木混合結構。20世紀,中小型工廠仍在使用。

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鋼結構廠房出現於65438-1960年的中國,20世紀20-30年代廣泛應用於機器廠、紡織廠等工業建築。青島四方機車修理廠,建於1904,是大型鋼結構廠房的早期範例。20世紀初,鋼筋混凝土結構首先被單層紡織廠房采用,隨後各種大跨度單層廠房廣泛采用框架、門式剛架、半門式剛架和各種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多層廠房最常見的形式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主要包括框架、平板和混合結構三種形式。20世紀20-30年代,許多紡織廠、卷煙廠、食品廠、制藥廠的主廠房和倉庫向多層發展,五層以下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較為普遍。到了近代,19世紀下半葉,中國出現了各種類型的公共建築,到了20世紀30年代,其類型已經相當齊全。主要包括:

行政大樓和禮堂大樓

20世紀20年代以前修建的行政建築和會館建築,主要是外國使領館辦公室、工業部、提督府、清政府的“新政”活動、軍閥政權的“咨詢”機構和商會。這類建築基本仿照資本主義國家的同類建築,其布局和造型多來源於歐洲常見的古典和折衷的宮殿、宅邸形式,如青島府衙、江蘇省咨議局等。20世紀20年代末以來,國民黨政府在南京、上海、廣州等地修建了壹批辦公樓和大會堂,如上海市政府大樓、南京外交部大樓、交通部大樓、南京國民大會堂、廣州孫中山紀念館等,都是由中國建築師設計的具有現代功能的民族建築。

金融架構和交通架構

金融和交通建築包括銀行、交易所、郵局、火車站、汽車站和航運站。銀行作為金融機構,控制著社會經濟的命脈。為了顯示自己雄厚的資金實力,贏得客戶的信任,許多銀行競相追求高聳宏偉的建築體量、堅實雄偉的外觀和富麗堂皇的內部,其中大部分采用古典、不拘壹格的建築形式,少數采用民族形式。上海匯豐銀行成立於1921 ~ 1923,占地14畝,樓高八層。它采用鋼結構模仿磚石結構,以古典的形象顯示其宏偉、莊嚴和豪華。上海中國銀行(圖2),建於1936,是壹座高度為17的塔樓,裝飾著中國簡化的建築細節,有著淡淡的民族韻味,在上海外灘建築中鶴立雞群。中國現代建築

火車站建築的外觀多是移植國外的建築形式,如1898修建的中東鐵路哈爾濱站,是當時俄羅斯流行的新藝術風格。濟南火車站(圖3),建於1912,仿中世紀晚期德國風格。這兩個火車站,以及1900修建的京奉鐵路北京站和1927修建的京奉鐵路沈陽主站(見彩圖),大致相當於同時期的國外火車站。

文化教育建築

現代文化教育建築包括博物館、圖書館、大學、中小學、醫院、療養院、體育館、體育場、公園和各種紀念性建築。國民黨政府設立的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紀念性建築,明確規定要采用“中國固有形態”。教會系統的學校和醫院幾乎都采用“中國式”。壹批中國建築師和少數外國建築師投身於這壹民族創作活動,創作了像南京中山陵(見彩圖)這樣的成功作品,以及北京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北京圖書館、北京協和醫院、南京中央博物館(圖4)等不同處理方式的現代民族建築。

商業服務業建築

這類建築是中國近代公共建築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與大多數城市居民的關系最為密切。可以分為新舊兩類。

①舊式商業服務建築壹般沿襲傳統建築形式,采用新材料、新結構進行局部改造。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擴大活動空間,接納更多的顧客,爭取更多的商品展示空間,在門面處理上加強店面的廣告效果。壹般的百貨商店、西裝店、理發店、照相館,往往采用擴大出入口、開玻璃窗、突出招牌、模仿洋氣門面的方法。大型絲綢別墅、澡堂、酒館等。,除了改造外立面,還在四合院建築的庭院上增加了帶天窗的鋼制吊頂,將每個庭院變成室內的商業空間,並與周邊建築的營業廳串聯起來,成為貫穿上下的大型商業區。這種建築最初是由老房子改建的,後來被新店采用。北京千香衣絲緞村就是這種建築的壹個例子(圖5)。至於大型綜合商場,突破老商鋪的獨立布局,在密集的縱橫街道上搭建屋頂,在其下設置商鋪,將露天街道變成室內商業區,形成壹個個成片聚集的大型商場。占地20000多平方米,容納600個攤販的北京東安市場,就是這種用簡單技術打造的現代化大型綜合商場的典型。

(2)新建商業服務建築包括大型百貨商場、大型酒店、影劇院、俱樂部、遊樂場等。它們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建築藝術特色最突出的建築。這些建築很多是多層、高層或大空間、大跨度、高標準的高層建築,如上海沙宣大廈(現和平飯店,1926 ~ 1928)、上海國際飯店(1931 ~ 1934,見彩圖)。這些建築有的將低層作為商店、營業廳,高層作為餐廳、茶室、電影院、舞廳,並開辟屋頂花園。事實上,它們是綜合性的商業和娛樂建築。上海大信公司(現上海第壹百貨大樓,建於1934,由吉太工程部設計)是這類建築中規模大、水平高的典範。

  • 上一篇:蘇州少數民族圖書館推薦蘇州最有名的圖書館。
  • 下一篇:華表是怎麽誕生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