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閱讀政治經濟學四篇文章

閱讀政治經濟學四篇文章

讀《政治經濟學壹》的體會:

這幾天,我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首先,我在準備考試。另壹方面,曾經聽壹個朋友說,馬克思主義的很多原理還是來源於真理,但是要和實際相結合。我記得大壹的時候學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但是我記得那個女老師很漂亮,有氣質,脾氣很好。其他的基本都忘了。很巧,我現在畢業了,但是為了考試,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

昨天我看到: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壹定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的規律性;

政治經濟學具有很強的階級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壹。

在階級社會,理解和運用經濟規律是有階級背景的。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利益,他們也維護階級利益。——當我看到這個地方時,我想,馬克思和恩格斯確實意識到了我們現在工作的情況,他們看透了這壹切。呵呵~~

因為有階級,才會有利益,因為有利益,才會有矛盾,因為有矛盾,才會有各自的隔閡。

任何經濟法都是在壹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運行的,並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和改造經濟規律,也不能創造或制定經濟規律。但是人們能夠理解和運用經濟規律。——也許有智慧的人能夠理解經濟規律,在經濟上有所創新。

讀《政治經濟學2》的體會:

(這學期的政治經濟學課快結束了。還記得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楊老師在講緒論的時候推薦了很多專業書籍和經典文章。受限於自己淺薄的學術能力和對各大專業書籍天生的恐懼,我從圖書館借了壹些,只是翻翻簡介就不想繼續看了,最後壹本也看不完。或許是比較能接受的鱗爪吧。反而是楊老師推薦的幾個著名博客引起了我的興趣,斷斷續續看了幾篇。我想先承認我的錯誤。

我看了四個與經濟相關的博客:吳曉波、葉檀、伍肆和張五常。其中張教授的博客有很多術語和理論,有領導教過?不識字?而讀書相對較少。總之,這四個人主要是對中國的現實和發展前景持謹慎悲觀的態度。張教授暫且不談。吳曉波主要通過古今對比,指出中國經濟演進中的結構性和制度性缺陷及其偶然和必然的結果。葉檀(經常在《南方人物周刊》看到她的專欄)主要從最新的經濟和金融實例中得出結論,表達了她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以及極其嚴重的通貨膨脹現實的深切憂慮;伍肆與其說是在談經濟學,不如說是在談社會學或歷史探究,多是用社會歷史事實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可惜我沒讀過他最著名的著作《血債法》)。但是,悲觀未必不如樂觀,謹慎勝於誇張。既然有人去中國談和平繁榮,理性分析的聲音就顯得尤為可貴。在這裏,我主要談談我對吳曉波的兩本書《壹百年的墜落》和《三十年的激蕩》的看法。漫談之後,下面引出正文。)

我不記得這兩本書的哪壹段有這樣壹段話:關於人類命運的宏大世界大戰已經被平淡的商業敘事所取代,少年無法忍受這種平庸的生活。但是,中國百年來的商業敘事,因為與國運聯系緊密,絕不能說平淡。相反,這些歷史充滿了汗水、淚水和鮮血。

《百年隕落》講述了在中國即將從封建社會轉向現代社會的歷史背景下,中國企業從1870走向1978的現代化歷程,《激蕩三十年》則描述了從1978到2008年改革開放時代中國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兩本書加在壹起,基本上就是中國近代企業乃至工商業的簡史。

在這兩本書中,吳曉波主要通過分析民間、政府和外資建立了中國的企業分析模型。晚清時期,這種三極模式的特征是商業企業、官辦(洋務)企業之間的鬥爭,以及以買辦和洋行為代表的外國資本的入侵。民國時期,尤其是蔣政府時期,以民營企業、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官僚壟斷資本與外國資本的博弈為特征。跨越了建國前30多年因政治因素導致的經濟形式單壹時期,以改革開放時期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競爭合作為特征。在吳曉波看來,中國這個從古至今從未改變的高度集權的國家,國家權力始終是破冰的政策決定者和確認者。但往往淪為利用政策和壟斷優勢牟取暴利,效率極低,缺乏開拓創新意識。晚清以來,外資以其在資金和技術管理上的獨特優勢,長期占據著中國的產業上遊和利潤制高點,而且由於可以幫助平衡官方的恐懼,民間力量往往擁有政策特權;民間資本在各個歷史變革時期覺醒最早,人數最多,也在混亂粗糙的階段獲利。但由於其固有的政策和資本弱勢地位,往往成為國有資產和外資的食物。充滿悲傷?受害者。

我勉強算是壹個努力學習的文科生。歷史仍然是我的愛好和強項,但是歷史上的小事件總是儲存在我的大腦裏,完全沒有系統。吳曉波的書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現代經濟史的壹些內在邏輯和軌跡。新舊勢力的鬥爭,民營資本與國有資產的鬥爭,中央與地方的鬥爭,中資與外資的鬥爭,形式變了,但規律似乎從未改變,就像壹個數學公式可以套用。拋開歷史規律,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段歷史顯然是資本主義勢力全球擴張輸出剩余資本、攫取利益,以及國有企業擴張收縮、民營資本大部分產業崛起所導致的欠發達地區經濟變遷的真實寫照,這壹切都印證了教科書上關於壟斷資本主義和三次工業革命經濟發展的論斷。畢竟中國的百年現代崛起不是脫離理論基礎的歷史特例,何況?書寫新的歷史奇跡?其內在的規律性從未改變。毫無疑問,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歷史規律的鏡像作用依然存在,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依然可以指導我們前進。

從這個角度來說,吳曉波的《百年隕落》和《三十年激蕩》可以算是了解近代中國企業史和經濟史的很好的輔助讀物。

讀《政治經濟學三》的體會:

好書不怕反復讀,就怕缺乏反復讀的決心。有些名著,雖然被各種文章反復推薦,但總是缺少閱讀的時間和機會。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中的稅收原理》就是這樣壹本書。從它在經濟學史上的地位來看,顯然不如《國富論》、《原理》和《通論》重要。而且,與其他名著相比,這本書太單薄,無法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因此,我壹直在翻閱李嘉圖的書。直到形勢逼著我仔細讀了某壹段,我才突然發現,經典文學為什麽叫經典。李嘉圖是壹個有商業實踐經驗的人,他的文章處處表現出壹種重大商戰凱旋後的霸氣。雖然歷史發展了近200年,但他的經歷對我們來說還是很難得的。也許是他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使他形成了簡潔的文風。他三言兩語描述的問題看似不起眼,其實涵蓋了很多內容。而如果我們不太了解他同時期的重要學者的觀點,就會錯過思考李嘉圖的機會,自然也就看不懂100%李嘉圖。

話又說回來,可能是官方因為李嘉圖說,壹切都只是時間問題,他的思想可以和各種各樣的東西聯系起來。李嘉圖只有邏輯推理而沒有經驗證據的習慣被稱為?壞習慣?而且在很多問題上,他只說表面的風格真的很傷腦筋。那些很棒的想法往往是幾段就搞定了,比如很棒?比較優勢?,用了不到壹頁紙,對吧?比較優勢?然而,他的進壹步論述包含了他對國際金融和資本流通的思考。而我們要壹直站在李嘉圖的局限上理解他的結論(比如說悲觀還是不人道?李嘉圖鐵律?)我們不是李嘉圖,但還是要搞清楚李嘉圖當時是怎麽想的。難怪斯拉法壹生都在研究他!

毫無疑問,《稅收原理》屬於經濟學史上的第二本讀物。要想完整地理解馬克思和馬歇爾,就需要掌握李嘉圖的思想。之前因為1870後的興趣,忽略了傳統政治經濟學。為了研究國際貿易理論,這壹缺失的環節應該得到彌補。經濟思想史是壹條漫長的道路,需要長期持續的學習。知道嗎?目標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最後說說讀書的好處。大聲朗讀和默讀是明顯不同的。而且很多人聚在壹起再討論,即使不那麽好,也是很有好處的。經濟學的經典文獻還是很多的,完全可以把閱讀方法照搬到對它們的研究中去。

讀《政治經濟學4》的體會:

這學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讓我第壹次有機會真正接觸到經濟學的原理和知識。經濟學是當今非常熱門的學科領域。我壹直對經濟學很感興趣,但壹直沒能很好的理解,更談不上掌握和應用。幸運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原理課程給我提供了最好的平臺,使我開始學習經濟學原理。

關於經濟學,教科書上有太多的概念公式,要記住並理解它們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個人覺得我們前段時間的討論課特別好。認真思考妳的問題,在課堂上聽學生的發言,對我了解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很有幫助。比如妳提出了這樣壹個問題:知識能創造價值,資本能創造價值嗎?課後想了很多,想在課堂上講,當時課堂上對這個問題的討論非常激烈。結合同學的觀點和課後的參考資料,對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更深刻的理解。我想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以及我對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理解。

首先討論壹下勞動價值理論,這對於解釋老師提出的問題很重要。勞動價值論探討了勞動是創造商品價值的源泉的問題。馬克思多次明確指出,勞動是創造商品價值的源泉和實體,但對於?勞動?的定義不是特別清楚。所以,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如何認識這壹點?勞動?。根據查閱的資料,按照傳統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體力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勞動。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壹個以知識創新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術和知識為核心的現代科技和資本已經成為除勞動之外最重要的兩大生產要素,並且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顯然,現代社會的勞動形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勞動要素從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轉變,體力勞動的地位迅速提高。分析和研究勞動創造的價值,必須充分考慮當代社會勞動形式的新特點。

回到老師的問題:知識能創造價值,資本能創造價值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首先,知識和資本是從勞動中獲得的。沒有勞動,知識和資本無從談起。因此,從本質上講,知識和資本實際上是勞動,但可以看作是轉化的勞動。從這個角度看,知識和資本可以創造價值;第二,知識和資本的運用實際上是壹個腦力勞動的過程,這壹點上面剛剛討論過。腦力勞動也是勞動,也能創造價值。因此,知識和資本可以創造價值。

在我查閱過的資料中,有大量學者認為馬克思所說的勞動僅僅是指體力勞動。所以知識經濟來了,他們提出商品中的體力勞動成分越來越少,所以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再適用,商品的價值應該從勞動和勞動時間變成理性?知識含量?用知識來決定和衡量。我覺得這些都是錯的。事實上,馬克思從未忽視腦力勞動。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每當人們創造某種使用價值時,都是使用體力和智力的總和。也就是說,無論生產什麽樣的商品,都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生產的,只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比例不同。因為馬克思生活在壹個體力勞動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所以《資本論》更多的是以體力勞動為例進行分析。但是,以體力勞動為例,並不意味著所有的情況都是體力勞動創造的,我們絕不能這樣想。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提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體力勞動終將被腦力勞動所取代,但由於其他時代的局限,馬克思並沒有對這壹現象進行深入的論述。但是,體力勞動將被腦力勞動取代,並不意味著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再適用,因為馬克思所說的自始至終包括腦力勞動,機器勞動歸根到底也是由勞動者的勞動創造的。因此,在知識經濟形勢下,勞動價值論並沒有失敗,而是取得了壹定的進步。但是,無論如何發展,商品的價值仍然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原則不會改變,只是這種勞動有了高效率的新特點。

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深刻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原理,並用它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道理並運用於實踐的平臺。好在通過這門課可以接觸到真正的經濟學,也希望老師能再組織壹次類似於上次的討論課,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所學內容。

  • 上一篇:大壹新生看什麽書有助於寫作文?
  • 下一篇:非標機械和專機設計需要註意哪些方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