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問:論文題目,圖書管理員。

問:論文題目,圖書管理員。

尋求信息是人類的本能。無論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任何文化,人們都會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收集信息。事實上,尋找信息有很長的歷史。從史前時代開始,原始人就開始收集信息,如在哪裏居住,在哪裏狩獵,如何治療疾病和愈合傷口,如何觀察夜間的天象和預測吉兇等。漸漸地,信息被人類的記憶所收集,並口頭傳遞。直到書寫系統的發明,最初的口頭信息才被用石頭、泥板、紙莎草和紙筆直觀地組織起來。雖然早期的大部分信息都集中在統治者、貴族和牧師手中,但這些信息已經被有組織地儲存起來,成為壹種收藏,這也造就了圖書館的誕生。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量的增加,更需要通過有組織的方法去尋找信息,所以圖書館學裏面有壹些知識,比如編目、索引、摘要(註1)。

可以說圖書館的誕生和圖書館學的完善,人類渴求信息的原始本能確實功不可沒。按理說,圖書館應該對讀者的信息尋求行為進行非常深入的研究,以滿足讀者的需求。其實也不盡然。受限於人力或技術,圖書館往往對讀者沒有深入的了解,工作的重心往往在組織內部而不是組織外部。即使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圖書館是否擁有比以前更強大的工具和更多的能力,與讀者的相互了解是否增加,仍然是壹個問題。

信息技術改變了讀者尋找信息的方式和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圖書館在規劃服務項目之前,有必要了解讀者的信息搜尋行為。遺憾的是,圖書館關於電子化的討論大多集中在科學技術能夠提供的資源類型上,這很容易給人壹種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在電子環境下變得多余和多余的印象。許多關於電子圖書館的討論也大多強調資源,而缺乏對館員和提供服務的關註(註2)。遺憾的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並沒有使圖書館更加重視服務和讀者。

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讀者,而不是收集更多的電子資源。要在不浪費成本的情況下發揮信息技術的效益,第壹步就是要了解讀者。只有了解讀者的想法,他們尋找信息的方式,背後的學術交流方式等。,他們真的能提供他們想要和需要的信息嗎?本文以物理所研究生為主要對象,輔以國外對同壹學科領域讀者的研究,探討國內外讀者信息尋求行為的異同,並提出壹些討論和問題,希望通過這些初步的努力,能夠引起對讀者信息尋求行為與讀者服務關系的更多關註。

二、信息尋求行為的定義

信息尋求行為是壹個即時的、持續的過程,也涉及到心理認知。壹般來說,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信息需求的產生、完成信息尋求的要素、信息尋求的程序和影響信息尋求行為的原因。

第壹,信息需求的產生

信息需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壹。基本上,需求的產生是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為了解決問題而收集信息,也就是確認“我知道”和“我必須知道”之間存在必須跨越的鴻溝(註3)。陳教授認為信息需求是壹個抽象的概念,它解釋了人們為什麽要尋找、發現和利用信息。克裏克拉斯則把對信息的需求分為即時需求和延遲需求,即連續需求和非連續需求,用來描述問題的連續性或終結性(註4)。

信息需求的類型可以根據以下標準劃分:

(壹)按目的來劃分

1,應用需求(應用需求)

是針對壹些具體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指針。

2.營養需求。

指的是維持自身能力的需要。

(2)按時間順序。

1,急需

指必須立即滿足的需求。這種需求通常是針對壹些特定的問題。

2.延期需求。

可以說是壹種潛在的需求;因為它還處於混亂和模糊的狀態,所以它不會立即采取行動以獲得信息滿足。

(三)根據點的連續性

1,持續需求(連續性需求)

意思是解決了壹個問題之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進而產生需求。

2、離散需求(Discrete Needs)

意思是壹個問題解決了,就告壹段落了。

(4)根據表現與否。

1,已表達需求

F.w .蘭卡斯特認為讀者表達的需求是信息命令;它通常不能完全反映內在的信息需求。因為對性能的需求被轉化和重述,很容易遠離真正的內在需求。

2.潛在的需求

讀者的潛在需求是讀者心中真實的信息需求;這種潛在需求無法用語言清晰表達,是壹種模糊的狀態,但最能代表真實的內在需求,不可忽視(註5)。

其他研究者,在討論信息需求的發生時,大多著眼於知識不確定或沖突的情境,或者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存在壹些不足以解決異常情境的問題,或者觀念不和諧,就會產生信息需求。(註6)根據羅伯特·泰勒以前的研究,Belkin、Oddy和Brooks構建了壹套信息尋求模型,該模型基於信息尋求者的“不規則知識狀態(ASK )”,用於解釋信息需求產生的過程。該模型將信息要求分為四個級別(註7):

1.內臟層次的需求:

我已經意識到了信息需求的存在,但還是很模糊不清。

2.有意識的需求水平:

需求可以被特征化,但是仍然處於未知的混亂狀態。

3.形式化層次的要求:

有可能把問題討論清楚,而且是在合理清晰的狀態。

4.修訂級別的要求:

問題可以以形式化的方式轉換成檢索系統可接受的詞匯表。

壹般來說,信息尋求的任務是將上述四個階段中的前三個階段轉化為第四個需求。

二、影響信息尋求行為的原因

在現實世界中,影響讀者信息尋求行為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原因,如文化制度、政治制度、學術組織、咨詢團體、正式組織、心理因素、法律經濟因素、正式信息系統等因素。從另壹個角度來看,有五個因素可以影響信息尋求行為:

(壹)溝通方式:

用戶在尋找信息時的交流方式會影響結果。無論是通過口頭、會議、電話、信函還是信息系統,都各有利弊(註8)。

(2)個人因素:

包括年齡、資歷、受教育程度、學科背景、工作的角色和作用,所有這些都會影響信息尋求行為,無論是在過程中還是在結果中。

(3)成本/效益和獲取信息的難易程度:

前者是指希望以預期的成本獲得預期的收益;後者希望用最少的努力和成本獲取信息,強調信息的可及性。這兩個因素是選擇尋求方式時最常考慮的兩個因素。

(4)工作環境:

由於工作環境的不同,如研究機構與生產機構的不同,或學校與行政單位的不同,會產生信息尋求行為的差異(註9)。

三、信息尋求的要素和條件。

對於壹個信息搜索者來說,需要搜索什麽樣的知識,或者搜索者周圍有哪些信息源,是相當復雜的。壹般來說,信息尋求者可以分為有經驗的和不熟悉的。通常,有經驗的用戶具有豐富的檢索經驗,並參加過圖書館或系統供應商的培訓課程,而不熟悉的搜索者通常缺乏這種培訓(註10)。

壹般來說,壹個搜索者需要具備四種知識,即:壹般知識、信息檢索系統知識、信息搜索任務知識、待搜索主題知識。另外,有人把所需知識簡化為三個層次(註11):

(1)概念性知識:將信息需求轉化為可搜索的查詢動作。

(2)語義知識:為特定的搜索系統構造壹個查詢動作。

(3)技術知識:在特定的搜索情況下輸入查詢。

綜上所述,在壹個尋找者的尋找過程中,信息可能產生的來源或催化劑可能有11種,分別在尋找者的周圍,情況可能如下(註12):

1.探索者體內發生了什麽?

(1)開始搜索的原因。

(2)對信息檢索系統的看法。

(3)搜查的目的。

(4)搜索的特殊目標。

(5)關於搜索目標的知識。

(6)關於搜索系統的知識。

2.由探索者本人制作:

(1)搜索目標的語言表達式。

(2)用戶選擇的表達目標的實際檢索語言。

3.發生在探索者之外:

(1)幫助用戶的引導機制,如幫助窗口。

(2)系統采用的檢索詞匯,如控制詞匯。

(3)系統實際收集和提供的信息。

四。尋找信息的程序

信息搜索的步驟基本上是壹個動態的過程,它深受每個搜索任務的性質的影響。就程序或步驟而言,各種說法沒有太大區別,其精神和要旨是壹致的。壹般來說,尋找信息的過程可以分為六個步驟(註13):

(1)啟動階段:

信息搜尋者意識到他需要壹些知識或理解。這些需求不明確,不確定,主題和訪問也沒有定義。

(2)選擇階段:

信息尋求者開始明確特定的主題,並探索滿足信息需求的最佳方式。

(3)探索階段:

信息尋求者已經開始認真探索主題,收集信息。但是還是有些混亂,因為收到的信息很亂,甚至是矛盾的,我自己也無法澄清。

(4)制定階段: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尋求者開始確立自己想要探索的焦點,不確定感消失。搜索者也開始評估手中的信息,而不僅僅是收集信息。

(5)收集階段

信息尋求任務的重點非常明確,信息尋求者此時只收集與明確定義的主題相關的信息。

(6)演示階段:

在這個最後階段,對信息的搜索已經完成,但成功與否仍取決於其他因素。這時,尋求者的註意力就會轉向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總結、組合、組織和報告。

此外,有人將信息尋求的階段分為七個步驟:判斷需要哪些信息、明確信息需求、選擇信息來源、將信息需求轉化為具體概念、設置為檢索策略、實施策略、評估策略(註14)。但我們可以說,這和前面提到的六階段程序沒有太大區別,是壹個由寬到窄,由模糊到清晰,由需求到實際操作的連續過程。

理工科研究生信息搜尋行為研究

雖然可以對信息尋求行為進行還原、調查和研究,但不同學科的信息尋求方式和觀念往往差異很大,也深受學術交流變化的影響,涉及到對如何尋找信息有不同看法的成員。

本文的主要訪談對象是物理所碩士班和博士班的研究生,研究他們的信息尋求行為特點,並深入其背後的傳播語境。為了全面了解物理學及相關學科中的信息尋求行為,本文還對國外物理學及相關學科中的信息尋求行為研究進行了探討,以期得到壹個比較效果。

壹、國外物理學研究生和教師的信息尋求

盡管各個自然科學圖書館的館員從信息技術的進步中受益匪淺,應用技術組織信息,提供檢索,提供豐富的信息,但自然科學研究生識別、查找、劃分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仍然是個問題。因此,在ALA的報告中,也建議將研究重點放在信息素養的培養上,應用方法測量讀者的信息能力和進步(註15)。在這種情況下,俄克拉何馬大學圖書館員對該校自然科學研究生的信息素養和能力進行了調查,其中物理學和天文學研究生21人。

調查結果中有壹些值得註意的地方。當研究生被問及他們平均花多少時間搜索信息時,47%的人回答說他們平均每天花20分鐘到壹個多小時搜索信息。當被問及何時需要信息時,47%的回答是在特殊項目中。當研究生被問及如何收集信息時,大約30%的人通過作者姓名、OPAC關鍵詞和重要的二手數據來尋找信息。還有25%的人通過期刊、教材、教授辦公室、同學等地方回答;此外,高達50%回答期刊論文的參考書目是最好的信息來源,36%的人認為教授可以給他們很多豐富的信息,但他們也知道教授太忙了,無法幫助他們。當被問及在查找信息時遇到的困難時,約有31%的人表示,困難包括不知道正確的關鍵詞、互聯網不行、數據庫太復雜、書不在書架上等等。也有42%的研究生表示知道網上數據庫可以幫助他們有效地查找信息,但他們中認為UnCover和館際互借有幫助的比例並不高。當研究生被問及對圖書館各種指導服務的看法時,約有45%的人參加過指導課,雖然比例不到壹半,但約有83%的人在查閱資料時咨詢過圖書館員,有好感(註16)。

事實上,不僅是研究生,大學裏的教授也對圖書館的各種書目指導和教學實踐的結合有不同的看法。或許是因為大學圖書館員和老師不了解彼此的角色和期望(註17)。根據滑鐵盧大學和西安大略大學的調查,物理教師認為他們的學生需要參加圖書館書目指導活動的比例遠遠低於運動學、化學、護理和醫學的教師。物理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告訴學生去圖書館找資料的比例不如其他學科(註18)。

第二,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的信息尋求

在這壹部分,我們采訪了淡江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班的研究生和臺大物理研究所博士班的研究生,了解了他們的信息尋求行為和態度。其中1人進行了面對面的面試,其余進行了電話面試(註19)。這些研究生問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他們將從哪裏獲得信息?

(2)他們會考慮哪些點來獲取信息?

(3)妳對信息的質量和數量是否滿意,是否有挫敗感或挫敗感?

(四)對圖書館各種信息服務、講座和書目指導的印象。

基本上這幾個研究生的回答都挺壹致的,雖然研究方向不壹樣,但是信息尋求方向大致相同。

壹般來說,大學圖書館既然是大學的心臟,就必須盡力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而根據這壹準則,圖書館也為讀者提供各種“通路”,如OPAC、信息檢索工具、開架書庫、期刊目錄等。但是我們采訪的結果發現,物理研究生在寫論文的時候,其實他們收集資料的方式和圖書館設想的“善意”是有差距的。事實上,他們很少利用圖書館精心安排的各種信息服務。就物理系研究生而言,他們在寫論文時,在圖書館的信息尋求行為往往是意想不到的。通常,有五種方法可以解決他們的信息需求:

(1)先查閱專業領域的壹個或幾個期刊的摘要,再從摘要中尋找其他相關的期刊文獻,如《物理評論》、《化學物理快報》等。

(2)從教授指定的教科書或期刊後面的參考書中尋找其他有用的相關文獻。

(3)直接從教授或同學那裏了解幾個學科的重要期刊,然後直接去翻閱、尋找。

(4)至於網絡資源部分,多是通過教授或同行了解到有重要的專業網站可用。

(五)參加研討會或聽演講,並帶隨筆和講義。

在信息的質量和數量上,所有的研究生都對自己獲得的信息感到滿意,認為挫折的案例不多,換句話說,認為自己的信息尋求行為還是成功的。值得註意的是,所有的研究生都沒有參加圖書館的書目指導課程。即使他們求助於圖書管理員,他們也只問壹些簡單的問題,比如打印機不動了,書不在書架上。

第四,討論現象

從以上四種物理學研究生的信息尋求行為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幾乎都沒有經過任何主動尋求的過程,他們的信息來源都是來自於領域內的老師和學生,而不是來自於自己的主動尋求,圖書館裏的很多“良法良苦用心”都沒有用上。比如第壹項,他們只使用少數幾種期刊文摘,很少使用中西文的各種期刊索引,如《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揭開》等;先說第二項。他們從教科書背後的書目中擴充文獻收藏,但這是信息檢索策略中的壹顆“引文明珠在成長”,而其他檢索方式最多只用關鍵詞,他們從未使用過其他檢索方式或渠道。這意味著圖書館每年花大價錢訂購的各種網上數據庫、光盤數據庫等信息檢索工具並沒有被他們有效利用,這是壹個遺憾。再比如第三項。他們只用老師告知的幾種期刊。這些專業領域的重要期刊稱為權威期刊。雖然使用權威期刊可以有效掌握重要信息,但如果不擴大文獻檢索範圍,很容易掛漏,丟失重要信息。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來看,權威文章不壹定會在少數權威期刊上發表,所以只找少數重要期刊是極不合適的。最後,第四項,在網絡資源的應用上,他們仍然只是在尋找少數已知的專業網站,並沒有有效地利用各種整合的網絡資源檢索工具來擴大範圍。

通過分析以上物理系研究生的信息尋求行為,可以發現他們的行為與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是不同方向的。也就是說,圖書館提供的各種信息服務與讀者的信息尋求行為之間存在差距。比如物理系的研究生,不用索引就可以找資料,這和圖書館員重視次要資料和參考書的傳統心態大相徑庭。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很多研究者認為圖書館幫不了他們。

其實從國內外大學的情況可以看出,圖書館對讀者的了解是不足的。我們對每個學科成員如何傳播信息和收集信息的偏好可能還不夠;壹般來說,學術交流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學科來劃分(註20):

1.物理科學:該領域使用的研究方法和交流詞匯高度壹致。有非常規範的方法、流程和研究目的,可以用精確的文字描述。溝通的過程非常重視研究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最新研究報告。

2.人文科學:它不像自然科學那樣重視驗證和觀察,研究過程和目標也不總是描述準確。相反,它延伸、解釋和研究目標背後的背景。溝通的過程更依賴於回顧性數據。

三、社會科學:介於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不像人文科學那樣重視解釋和語境,但也沒有自然科學那樣精確;同時,它引入了許多像自然科學壹樣的定量的、精確的研究方法,但它的研究對象很難具體、可測量。可以是具有上述兩個領域特點的學科,也是最近文獻增長較快的領域。

4.藝術設計:重視想象力和創造力,需要獨立操作的技能。對信息的要求並不強求最新的東西,而是重視通過與同行的交流獲得靈感,通過人際交往和想法發展獨創性(註21)。

事實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對如何傳播和收集各種學科的信息更加困惑。作者認為,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有時讀者被低估,有時讀者被高估:

(1)過度低估讀者: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很多讀者往往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他們可能比圖書管理員更精通互聯網;另外,讀者對自己學科的掌握能力遠勝於圖書館員,這讓圖書館員不得不自慚形穢。國外的研究也表明,圖書館員和讀者在查詢同壹主題時,雖然讀者找到的信息量沒有圖書館員多,但應用程度卻比圖書館員多(註22)。也就是說,圖書館員檢索結果的召回率雖然高,但準確率卻不如讀者。

(2)高估讀者:信息技術極大地改變了學術交流的方式,使得圖書館在著迷的時候往往認為讀者尋求信息的方式壹定非常“現代”。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卡茨指出,即使隱形學院已經形成,但許多學術機構的讀者在收集信息的方式上,仍與普通人有許多相似之處(註23),這壹點在之前國外臺大物理研究所的分析中也可以得到證明。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信息傳播與圖書館服務的意義尋求

圖書館是提供信息的服務行業。對於讀者來說,如何收集信息不僅是為了讓讀者更滿意,也是為了圖書館的事業。為了跟上時代,圖書館不得不采取許多必要的措施,如改變圖書館的運行配置,提供遠程檢索,文獻傳遞等。,以應對學術信息傳播和收集方式的劇變。然而,學術界仍然充斥著許多學者寫的沒人願意讀的東西,而許多人卻想讀沒人寫的東西(註24)。圖書館是否足夠了解它的讀者,並很好地履行其溝通職責?

此外,高校圖書館的經費日益匱乏,圖書出版量逐年增加,各種數據庫或檢索下載的授權費用也相當高。根據ARL的估計,圖書館目前在電子新聞服務上花費了8%-14%的預算。1994年左右,美國108所主要學術圖書館在自動化相關業務上花費了5900萬美元,另外2300萬美元用於電子資源,400多萬美元用於文獻傳遞(註25)。如果我們對讀者傳播信息和尋求信息的行為了解不夠,我們只會感到更加困難,因為如果我們不知道讀者想要什麽,他們如何想要,我們就無法判斷哪些服務需要提供或加強,而能夠幫助圖書館節省浪費的關鍵點就是了解讀者。

圖書館應該了解讀者的信息行為是如何被信息技術影響的,研究他們的學術交流方式的變化,而不是片面地把所有的電子和非電子資源排在壹起,這樣只會辜負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我認為,未來圖書館應該更加關註讀者的信息傳播和尋求行為,應用新的方法(如數據挖掘)進行分析和研究。畢竟信息不是我們服務的對象,而是讀者。

  • 上一篇:關於吸血鬼的壹切
  • 下一篇:農產品電商為什麽會虧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