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魏迪華簡介。

魏迪華簡介。

韋迪華女士1861於8月22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她曾經是裏士滿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1899來到中國後,在教會創辦的文華學院做英語老師,也負責圖書館工作。從此開始致力於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在中國圖書館學正規教育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07年5月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第29屆ALA年會上,韋迪華宣讀了《中國城市圖書館工作》報告,第壹次向國際社會介紹了中國的圖書館工作,艱難地開始了為中國圖書館事業爭取經費的國際活動。在美5個月的時間裏,韋迪華與數百名國會議員進行了交流,使籌款活動逐漸得到美國社會的認可和支持。美國和英國的教育界、宗教界和工商界人士紛紛請願,建議美國政府將美英兩國獲得的壹部分庚子賠款歸還中國,用於教育目的。1924年5月,美國國會決定將庚子賠款600多萬美元歸還中國,中國文化教育基金會將負責用於教育。其中50萬美元用於建設北京圖書館,基金會將承擔北京圖書館65,438+00年內壹半的運營費用。該基金會還決定支持中國的其他六個圖書館;同時,每年資助國語學院5000美元,用於教學和獎學金開支。英國受美國影響,在1926中英顧問委員會報告中決定,庚子賠款大部分作為教育經費,並常年給予武昌文華大學圖書館學院經費支持。魏帝華晚年的主要工作是為文華書局爭取捐款。她的美國朋友幫她贏了65,438+065,438+0,000美元,這就成了韋迪華基金。後來,有幾個人增加了對該基金的捐款。

魏帝華於1910在武昌創辦公共圖書館,是中國近代開圖書館思想之先河。同時,她在壹些全國高校舉辦各種講座,吸引學生和群眾使用圖書館,並於1914建立了全國第壹個流動圖書館,深受群眾歡迎。隨著圖書館活動的擴大和深入,受過正規圖書館教育的工作人員越來越少。在美國教會的幫助下,韋迪華分別於1914和1917將沈祖榮和胡慶生兩名學生送到美國接受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他們回國後,時任文華大學校長。魏迪華於1920年3月在文華大學創辦了圖書館系,她致力於美國式的圖書館管理。於是,中國許多城市出現了地方圖書館協會,促進了國家圖書館學的發展。1929期間,圖書館系成為中國最早的圖書館學學院。1951,文華圖書學院由民辦改為公辦,1953並入武漢大學。截至1949,文華圖書館學院* * *培養了約500名圖書館專業人才,在全國圖書館界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建立我國現代圖書館學正規教育體系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1926年,韋迪華代表中國圖書館協會出席美國圖書館協會50周年大會,並代表中國倡議成立國際圖書館與書目聯合會(國際圖書館協會和機構聯合會的前身),使中國成為15創始國之壹。魏迪華生活節儉,從未結過婚。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曾在《國語圖書季刊》上撰文,表彰她對中國圖書館事業的最大貢獻。20世紀初以前,中國沒有真正的“公共圖書館”。雖然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有類似圖書館的藏書閣和藏書樓,藏書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代,但它們只為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服務。直到壹個美國女人的到來,這段歷史才被改寫。她的中文名字是韋迪華,英文名字是瑪麗·伊麗莎白·伍德。1899 1月,這是武漢的初秋時節,魏迪華從紐約來到武昌。這壹年,魏女士39歲。原來,她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看望在文華學院教書的弟弟羅伯特·伍德,並幫他看家。然而,正是她的武漢之行改變了中國圖書館的發展史。

文華書院,位於武昌鳳凰山腳下的曇華林,是美國聖公會於1871創辦的壹所寄宿制學校。魏迪華到武昌不久,就被學校聘為英語老師。在圖書館工作後,她很快發現,普通話校園裏的書籍和資料很少,老師和學生沒有教學參考書,武漢也沒有供公眾閱讀的圖書館。於是她發動老師們捐書,到處收集書籍並自費購買,在學校裏設立了壹個小閱覽室。這個小小的閱覽室很受師生歡迎,這讓魏迪華意識到有必要將西方的公共圖書館理念引入中國,建設壹個大型的新型公共圖書館。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知識和籌集資金,她專程到美國,在紐約的普拉特學院和波士頓的西蒙斯學院學習圖書館學。學習結束後,她去各個大學遊說,得到了哥大等大學和教會相關人士的大力贊助。1903年,魏迪華帶著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和籌集的建設資金回到了武昌文華書院。這壹年,文華學院本科部成立,文華學院也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階段。魏帝華除了經營國語圖書館,還專註於圖書館的籌建。她在文華附近買了壹塊叫龔家花園的地,為前期建設做準備。1905,文華學院舉行了隆重的新圖書館奠基儀式。1909年5月,在文華學院正式更名為“文華大學”的喜慶日子,圖書館主體建築完工,新館命名為“文華公共書林”,即大眾化的公共圖書館。這個優雅而富有詩意的名字,突出了“公”字,強調了“公* * *、公開、公享”的意義。1910 5月16日,文華公共圖書館舉行了隆重的開館儀式,標誌著中國近代第壹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誕生了。開放後,公共書林經常舉辦講座、讀書會、故事會、音樂會等,吸引讀者在家學習。1914設立流動圖書館。壹些書被挑選出來存放在各個學校和單位,方便讀者就近閱讀,每隔幾周就更換壹次。還有三個分館為武漢大學和學院以及公眾服務,並解釋和宣傳公共圖書館的概念和意義。從1914到1916,文華公共書林還在上海、南京、杭州、開封、太原等城市組織巡回講座,普及圖書館知識。此舉引起了文化界尤其是圖書館界的廣泛關註。所以蔡元培先生稱《文華公疏林》為“最通俗”。1921年,由於讀者和藏書的需求日益增加,韋迪華派自己最喜歡的弟子沈祖榮去京津等地募捐,派文華同學去美國演出募集善款。加上她個人的捐贈,文華公共書林擴建,主樓由原來的兩層擴建為三層,並修建了大型閱覽室和會議室。當時有中文圖書2萬多冊,外文圖書3萬多冊,中英文雜誌100多種,古礦物和古生物標本1000多件。

只是建壹個公共圖書館,並不是魏迪華的最終理想。她還需要辦好中國的圖書館教育,讓人們充分了解公共圖書館在現代文明中的作用。她資助文華的兩位畢業生沈祖榮和胡慶生分別於1914和1917在紐約州圖書館學院和哥大學習圖書館學。回國後,他們在文華開設了圖書館學課程。1920年3月,文華大學成立圖書館系,這是中國第壹所圖書館教育機構,也是當時普通話最普及的專業之壹。

從此,為中國圖書館教育培養人才,為文華公共書林籌集資金,成了韋迪華的主要工作。從1922到1923,當得知美國打算歸還最後壹筆庚子賠款時,魏迪華立即給美國總統和美國許多有影響的人寫信,到北京勸說美國駐華大使薩克曼,並請假於1923年秋去華盛頓在國會議員中遊說。她還受命代表中國教育改革學會邀請美國圖書館協會前主席鮑士偉訪華,推動中國圖書館協會的成立。1924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最後壹筆庚子賠款歸還中國,用於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為處理這壹段而成立的專門機構中國基金會得知魏迪華在通過這壹法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決定在資金到位後,每年資助文華圖書館5000美元。

  • 上一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建築布局
  • 下一篇:有聲書真的能讓不讀書的人開始讀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