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歷代才女簡介

歷代才女簡介

這壹類的歷代才女就是趙

班昭(約49-約120),阿姬,本名惠班,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人,漢族。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師叔()之妻,早年喪偶。《後漢書·女史》有她的記載。因為《漢書》及其八表和《天文誌》都沒有完成,所以從東方延續了漢朝和皇帝的聖旨。幾經傳召入宮,皇後被稱為曹老爺(gū)。三卷共七條女誡。

東漢文學家,中國第壹位女史學家。班昭是班彪的女兒,班固和班超的姐姐,曹師叔的妻子。曹師叔英年早逝,漢和帝知道她有壹手好文章,就叫她進宮辦事,人稱曹大甲。他的哥哥班固在編纂《漢書》時去世。班昭繼承其遺誌,獨立完成了第七表《關白公卿表》和第六錄《天問誌》,漢書完成。此外,班昭還寫了《女誡》。

金星上的班昭隕石坑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

班昭字惠班,又名紀,有家世,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偉大的作家。班昭本人也經常被召入宮中,教皇後等達官貴人讀經,宮中尊稱他為師。

清代女作家趙復“續東來史,褒而精”。

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的曹師叔,所以人們稱班昭為“曹大甲”。

就性格而言,曹師叔活潑外向,班昭溫柔細膩。這對夫妻可以互相遷就,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蔡文姬,古往今來的才女

(約177 ~公元249年)字顏,東漢末陳留(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之女,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文學家。蔡文姬的單詞趙霽被改成了文熙,以避免司馬昭的禁忌。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還擅長天文、數學和物理,是曹操的密友和老師。出生在這樣壹個家庭,蔡文姬從小就受到了熏陶。他學識淵博,能文能武,擅長詩詞散文,口才氣質俱佳。可惜東漢末年,由於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流放到南匈奴,嫁給了匈奴種左,飽受異鄉之苦,卻有了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壹了北方,想起了他的老師蔡邕的教導,用壹大筆錢贖回了蔡文姬。文姬回漢後嫁給了董思,留下了感人至深的《胡笳十八拍》和《傷逝詩》。《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壹部自傳體五言敘事詩。

蔡文姬的生活很悲慘。“還鄉”和“母子團圓”都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應該享受,但她不能兩者兼得。

蔡文姬也很有才華。在壹次閑聊中,曹操表達了他對蔡文姬原創圖書館的羨慕。當蔡文姬告訴他,原來藏在他家裏的四千卷書在幾次戰爭後都丟失了,曹操深感失望。當他聽說蔡文姬能背誦400篇文章時,他喜出望外。於是蔡文姬憑記憶寫了400篇文章,完全正確,可見蔡文姬的才華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做了壹件保存古文化的好事。歷史上“文熙歸漢”被傳為美談。謝道韞,古往今來的才女

謝道韞(376年前後),楊霞陳郡(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謝安之外甥女,安西將軍謝懿的女兒,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東晉末年打敗苻堅的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的妻子。公元399年,王凝之被孫恩叛軍殺害,她壹直守寡。謝道韞聰明絕頂,聰慧過人,她的姑父謝安曾問她,“石矛最好的壹句話是什麽?”答:“姬芙唱了壹首歌,靜如清風。中山總是懷著安慰自己的心。”安稱贊她“優雅”。有壹次謝安叫了壹個女兒的侄子來談紙的意思,突然下起了雪。安問,“雪是什麽樣的?”侄兒謝郎答:“撒鹽的空氣差可以模擬。”道雲曰:“若柳絮非因風。”安大嶽這句著名的吟雪句是眾所周知的。今天有壹篇散文《論語頌》《泰山賦》(壹篇是《登山》,壹篇是《計劃中關於嵩嵩的詩》)。準宋時期的宋詩通過歌頌松樹來表達人生的無常。

謝道韞和她的丈夫王凝之有四個兒子和壹個女兒。四子積,平,恒,恩。壹個女人成年後嫁給了於。據《晉書·女史》記載,的子女都在孫恩之亂中被殺。所以她雖然出身名門,但也是命運多舛。

謝道韞的《泰山賦》;

我在東方高處,我美得要直沖雲霄。

巖石中間空空如也,寂寞神秘。

如果妳不是手藝人,雲的結構會很自然。

對象是什麽樣子的,所以反復搬。

如果妳死了,妳會留在於斯,妳可以盡力而為。古往今來的才女薛濤

薛濤(約768 ~ 832),唐代女詩人。長安(今陜西Xi)人。父親薛雲入蜀為官,死後妻女居蜀。薛濤美,敏慧,8歲,詩情畫意,悠揚有才,壹時成名。在德宗貞元年間(785 ~ 804),任劍南溪川使臣魏高命他作詩飲酒,於是他成了壹名音樂家。袁子、劉□、高崇文、吳、李、、段文昌、杜、郭昭、李德裕等先後來到蜀中,都以藝妓、食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魏高曾提出請求朝廷授予他大臣、省校書吏的頭銜,未能實現,但人們常稱之為“女校書”。後人稱歌姬為“校書”,正是出自她。薛濤的出生日期不詳。其卒年在段文昌第二次入蜀期間,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間。說她與高駢有交往,是玄宗幹甫元年(874)考高駢任四川節度使的錯誤。

陜西省社科院董湘哲幾年前就指出,薛濤死於138歲,是中國最長壽的女詩人之壹。

薛濤和當時的著名詩人,如元稹、白居易、張繼、王建、劉禹錫、杜牧、胡璋等。,都有過付費交流。住在浣花溪,他自己做了粉紅色的小文具來寫詩。後人臨摹,稱之為“薛”。晚年,她扮作道士女子,在碧雞坊建詩樓,在平靜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書於蜀中薛濤》詩贊:“萬裏橋邊女校書收於枇杷花。掃眉知道多少,不如領春風。"

在唐代女詩人中,以薛濤、和余最為著名。薛濤與、余、並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鸝並稱為四川四大才女。薛濤的《別了朋友》、《提珠郎寺》等詩歌,不僅以文字清晰、語句優美著稱,也有壹些思想深邃、關註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女人,尤其是像她這樣的女人,是很少見的。她去過松州,那裏離吐蕃很近,有壹句詩叫“發配邊關我懷了衛靈公”。第壹首詩說:“聽說邊城苦,如今不知。我沒臉在門下唱,用龍頭唱。”我深切同情邊防戰士的艱苦生活。楊慎說,那是“壹個詩人的納悶,是不是有諷刺而沒有流露”(《盛安詩話》)。《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她的《邊邊樓》“影響深遠”,“非壹般裙裾所及”。《晉江集》共五卷,今已失傳。《全唐詩》記載了他的詩歌1卷。摯友張彭洲有薛濤的詩。事跡見《唐詩年譜》、《唐代人才傳》。余,千古才女

余(844—866),晚唐五代詩人,長安(今安)湖都人,女,原名余有為,名蕙蘭。鹹通於860年初嫁給李億為妾,後被拋棄。鹹通七年(866),在出家,改名於。不久後,她殺死了自己的侍女呂巧,並因“嫖妓”事件被京兆張文判處有期徒刑壹年。

壹生

唐會昌四年(844)生於湖都,名於右衛。[1]

大約五歲。大約在唐玄宗三年(849),他搬到下寨學習。[2]

大約十歲。大約在大中八年(854),他回到齊都,見到了文。魚有為寫了《賣殘牡丹》,文寫了《獨角戲》,還有《春假與友人入裴林探釣竿》。大約十壹點。唐玄宗大中九年(855年),據文字記載,“唐玄宗九年,侍郎沈洵在漢書上學會了如何擡舉別人”。唐·趙霖著《因因詞錄》卷六、《鄖西友議》卷八:“魯尚書打聽,玄宗為淳偉九年主。”智主持了這壹年的科研工作。據《唐嫣言》卷十三:“北山沈(詢)主持文念,特邀文飛卿於幕前試之。”文成了方山的統帥。魚有為寫初秋,文寫初秋山居。

十四歲。大中十二年(858)春,李億中狀元。他崇尚真理,寫詩,遇見李億並嫁給了他。[3]

十四歲。大中十二年(冬),文寫《坐晚寄友》,於右衛寫《冬夜寄文飛卿》。

十四歲。大中十三年秋,於右任寫《對人的感覺》,聽雲以《我從郊外別墅所知》分享。尤偉寫了“聽說李端公釣魚,送回來”和“送給鄰居”。

十四歲。十三年(859)冬,去江陵。在路上,我寫下了“春情送壹個孩子給安”

十六歲。鹹通元年(860)春,他在江陵尋親,寫下“廣、魏、羅三姐妹,孤芳自賞...因為它們押韻”。那年秋天,他寫了《江陵憂望寄子庵》、《寄子庵過漢水》、《二韻西新居並乞酒》、《寄子庵並付李寄桂》。他還寫了《寄費清》求援,文寫了《初秋寄友人》,於右衛寫了《與友人同韻》。九月九日,重陽節在荊州舉行,等待文寫出《重陽節止雨》和《朋友會止雨》。

十七。鹹通生第二年春(861),寫了《贈壹江邊柳(壹江邊樹)》、《壹封情書(給李子安的壹本書)》和《晚春給朋友的感覺》。

十七。鹹通二年(861)秋,有為決定東征。文寫了《送人東行》,尤偉寫了《送別》。沿長江航行稱為“江興”、“渡鄂州(今武昌)”。我在武昌上岸寫《送別》《避暑山莊》《隱霧亭》《寄國香》。文寫的是山中之友,魚有為寫的是人和,文寫的是山中之和。如果找不到親人,尤偉就進了道家,寫了《訪師》、《石蓮碑記》、《處士創子夫廟碑記》。

十八。鹹通三年(862年)春,有為回到長安,寫下《晚春是事》。這時,我收到了文的《朱功送友人秦地春末》和《西江釣友人》。他寫了《和朋友押韻》。

十九歲。鹹通在趙壹戒毒所工作了四年(863)。[4]

二十三。鹹通八年(867)辭官,回長安寫《後會有期賞李英夏釣》。秋天,來到長安,就寫信給左銘昌,從澤州到北京,讓人傳遞消息,歡迎李。

二十四個。鹹通九年(868)春,文受之托,送回家,寫下《送李義東回家》。在西安,他寫了《和新與哀》兩首詩,文寫了《和友人哀》(壹首《哀歌集》)。他還寫了《傷逝》,文寫了《傷逝》。後因《詩待育》改名於,後又因“獄工”嫉妒殺害婢女呂喬被捕入獄。出獄後,他改名於幼賢或於。

二十五。鹹通十年(869)初春,於寫下《送道士入眠》,從此隱居(今河南靈寶市)刻苦讀書。

註意:

【1】魚有為《三韻》,“瀟湘捉壹對夫妻,另壹片林中死。”韋莊(余玄寂),《杜甫故居二首》,“阮鹹窮上山下鄉,湘繡歸故裏。”

【2】魚友為《來生感老》“我曾是個不知愁的孩子,竹馬閑遊縣城。有壹次偷郭看花,我也是因為逃課才臨時上樓的。”

[3]於有為“遊崇關震南樓,見新事物而題”後相識。我要像寓言壹樣結婚,我要壹個接壹個打球。恐怕要棄折柳了。

[4]於右衛《寄劉尚書》與《愁》。

作品

余的詩,韋莊(余)的詩,何寧(余)的詩,湘雲的詩,疑獄的詩等。

錄四首詩:

福德河邊柳(壹種河邊樹);

翡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秋面上樹影蔓延,花落捉人頭。

根老藏魚洞,枝低。在壹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噩夢增加了悲傷。

夏季的山房:

我搬到仙居這裏,從那時起花就沒種過了。在法庭前,舒雅搭起壹個衣服架子,坐在新的彈簧玻璃上。

軒檻暗,竹徑深,再續前緣有壹大堆書。閑舟唱明月,信風吹還。

“江頭擔心送兒子安全”:

楓葉萬千,河橋藏晚霞帆,對妳的記憶如西河,日夜不息向東流。

折柳:

送別朝,垂花折春風柳煙。願西山無樹,願垂淚不掛人。

《春情寄子安》:

山路險峻,險象環生,不用擔心想家。冰離溪遠賣,雪離寒峰遠。

不聽每首歌春病酒,不招閑客夜貪棋。如果松匪石盟的盟主在這裏,會比翼姐夫晚

雖然我討厭冬天壹個人走,但最後還是會遇到滿月。難道妳沒有什麽可以給,淚流成詩。千古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 ~約1155)南宋傑出女詞人,漢族,山東濟南人,婉約詞人。北宋元豐七年生於山東章丘,卒於臨安,享年71歲。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合稱“濟南二安”。其父李,北宋黎城人,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家。母親王,知書善寫。趙挺之吏部侍郎趙明誠是壹位考據學者。李清照早年生活安逸,精通文字和音樂。婚後,他和趙明誠致力於書畫金石學的整理,編纂了《金石記》。他的住處是“易安堂”,所以李清照自稱易安居士。中原失陷後,她隨丈夫南下,過著漂泊而悲慘的生活。明成病死,處境落寞。年輕人跟家裏學,早就出名了。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她以詞、詩、詞三部曲聞名於世。“文學上有李清照,武俠上有秦良玉。”早年過著安穩的生活,寫的更多的是對相思的熱愛。入侵後,金兵國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詞充滿了對自己生活經歷的感受。她的詩感和散文感與詞感不同。她還擅長書畫,音樂也很流利。現存的詩詞歌賦都是後人編的,其中就有《漱玉詞》。提倡“文字,獨樹壹幟。”而且她寫的字也很獨特,叫“易安體”。中國是唯壹壹個名字被用作外太空隕石坑的女人。李清照詞風婉約,藝術特色如下:

1.善於抒情創作。她善於在藝術形象中熔鑄強烈的感情,創造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她還擅長通過描述壹段戀情和壹個思想轉折來展現感人的意境。

4.這個硬幣簡單而新穎。李詞的語言質樸自然,新穎瑰麗,富有表現力。她用詞不多,但善於用口語和俗語,把話說得明白、家常。李詞音節和諧,如珍珠般流動,充滿音樂美。

“百代江河,波濤奔湧,淘盡千古英雄;園字千年,壹女之花盛開。”描寫的是李清照。

男的李後主和女的李易安很受歡迎。前者太白,故稱詞人李三。(沈曲矜)

清朝以女為照,詞反。文章雖不多,但不可不珍藏,是大量詞人。(《四庫提要》)

李易的詞別具壹格,令人印象深刻。它們源自淮海和盛達,而選角語言更具創意,令女性驚嘆。(《白玉齋·花刺》)

易安的美句,如《梅子壹枝梅》,開篇七言雲:“紅蓮藕香,玉殞秋”,精妙絕倫,真不食人間煙火。(同壹本書)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壹個愛上春天的女孩;婚後,李清照與丈夫卿卿我我;喪偶的李清照,在孤獨、寂寞、憂傷中度過了余生。配偶去世後,李清照的詞作大多哀婉悲涼。中國古代十大才女華瑞夫人

華瑞夫人,孟嘗君費貴妃,後蜀後主,五代十國女詞人,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又名華瑞夫人。年少能寫,尤擅宮詞。幸好蜀國主孟嘗君賜華瑞夫人爵位。他的宮體詩描寫的生活場景極其豐富,語言以豐富多彩為主,但也有壹些清新質樸的作品,如“三月櫻桃初熟,妻望紅枝。《回去要金子彈,躲在樹周圍打麻雀》這首歌很活潑,充滿生活情趣;他的亡國詩也是大加贊賞,她是不可多得的才女。詩集壹卷(《全唐詩》第798卷)。

熟悉中國歷史和古代文學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才貌在女人身上是水火不容的。李清照和謝道韞,她們的臉只能稱得上普通;於和薛濤的才華和智慧遠不如男人。唯壹的例外是壹個叫華瑞夫人的女人——那個奇怪的女人,美麗卻拒絕妖嬈,聰慧而博學,對詩詞歌賦的山和君王復雜的世界了如指掌。朱,千古才女

朱(生活在距今1131年前)是宋代的壹位女詞人,人稱隱士。關於朱的籍貫和身世,歷來眾說紛紜。在《四庫全書》中,他被定為“浙中海寧”、“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她出生在安徽周舍(今安徽歙縣)。她生活在南宋初期,據說是朱的侄女。朱出生於壹個官宦家庭,父親在浙西為官,家境殷實。年輕的應暉,博古通今,能文能畫,精通音律,尤其擅長詩歌。被稱為才女。相傳因為父母當家,所以嫁給了壹個文法辦事員。因為興趣不同,婚姻生活很不如意,他抑郁而死。他的墓在杭州吳青芷。他的生平,代代相傳,大多記載為“隱居俗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居桃村。龔氏,娶了城裏人的老婆,死不了。”隱逸論最早見於清代王世貞的《赤北朱玄寂圖略論》,學界已斷其為偽信;生活在桃村,不為人知的是從來沒有人說過。另外可以看到宋代魏忠公的《斷腸集序》,根據《春書集》可以看出她丈夫是做官的。因此,除了出身官宦家庭、生活不幸的錢塘,很難對詩人的生平進行詳細的研究。生前自己寫了詩集(《寫兩首》、《寂寞窗鎮無聊,編詩改看》),死後卻被拆散。孝宗九年(1182年)萬靈魏中公(終禮)輯《斷腸集》十卷,加唐、註數則,加七卷(壹書將七卷分為兩卷,作八卷)。另外還有壹卷《斷腸詞》。

朱的詩是根據清代書局所抄(藏於北京圖書館)朱的《斷腸心詩》新註而成。學校擁有民國徐乃昌穎園刻本(以下簡稱袁刻本)、清光緒嘉輝堂出版的《武林遺作》(以下簡稱武林版)、清抄本(藏於北京圖書館)等。集外新詩集另編壹冊。

相傳朱的作品被父母焚毀,後人編成《斷腸詩》1卷、《斷腸詞》和《圖記》兩卷,代代相傳,版本眾多。

他的詩大多描寫他個人的愛情生活。早期文風明朗,文字清麗婉約,感情纏綿。晚年的他,郁郁寡歡,有很多辛酸和憂傷,後人稱他為“紅色詩人”。其作品藝術成就頗高,後人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著名的詩《茶聖子》:...《月上柳梢人暮後相會》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朱的作品,但近來學術界認為它實際上是歐陽修的作品。

朱在書畫方面造詣頗高,尤以描繪紅梅竹馬見長。明代著名畫家曾在朱的《朱梅圖》中寫道:“妳看他筆下的詞句,都是飄逸的,...女人中的極品,女人中的極品。”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場集:朱畫竹》中說:“秀閣新編斷腸,更分水墨瀟湘。”可見她的能力堪比尋常閨閣女子,應該與李清照並駕齊驅。千古才女黃道婆

黃道婆(1245—1330),元朝的壹個織棉人。又名黃坡,黃木。松江府烏泥井鎮(今上海華涇鎮)人。少年出身貧寒,受封建家庭壓迫,生活在崖州(今海南島)。她們以道觀為家,在黎族姐妹中工作生活,在崖州學會了如何使用制棉工具和織被子。元稹在位期間(1295-1296),回到家鄉,在松江府以東的烏泥井鎮教人做棉花,並傳授和推廣“守(攪車,即軋棉機)、打棉弓、紡紗(紡車)、織布(織布機)、“錯紗”的工具,在她編織的被子巾帶上,赫然寫著“折枝雞棋”四個字。由於烏泥井和松江壹帶的百姓很快掌握了先進的織造技術,壹度“烏泥井不脛而走,廣為流傳於大江南北”。當時太倉、上海等縣紛紛效仿。棉紡織品五彩繽紛,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況。黃道婆死後,松江府成為中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松江布匹有“衣是天下”的美譽。1330死了。松江的人們對她的好意心存感激。舜帝至元二年(1336),為她立祠,享祭,時年18歲。戰爭結束後,這座寺廟被摧毀了。鄭智二十二年(1362),村民張守忠重修,並請王峰題詩紀念。明Xi六年(1626),張誌祥在寧為其造像。清朝嘉慶年間,上海渡河樓西北胡同有壹座小廟。黃道婆墓位於上海縣華涇鎮北的東灣村。1957用石碑重修。黃道婆廟建於上海市石楠區仙面廟。在上海豫園內,有壹座清鹹豐年間用作布所的跋織亭,供奉黃道婆為祖。在黃道婆的家鄉烏泥井,至今還流傳著“黃、黃、教我紗、教我布、兩個筒子、兩塊布”的歌謠。千古才女的秋天

秋瑾(1875 ~ 1907),女,原名秋閨瑾,本名玄青(玄青),本名;不是吳丹,不是建湖女人。祖籍浙江殷珊(今紹興),福建廈門人。鄙視封建禮教,主張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作比喻。壹個性英雄,修文習武,喜歡男裝。清光緒二十年(1894),其父秋瑾任湘鄉縣總經理時,將秋瑾許配給雙峰縣葉禾鄉王庭筠。光緒二十二年,秋娶王為妻。王庭筠在湘潭開了“怡園典當行”,而秋瑾大部分時間住在湘潭,經常回婆家。這年秋天,秋瑾第壹次回到申沖,當著眾多祝賀他的親友的面,背誦了自己的《憂人》:“幽燕的烽火何時休,聽說中外戰事未停;膝室空而憂國恨,誰會容易照顧”,以表示對人民和國家的關心,受到當地人民的尊重。“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庭筠取京師為財政部總監,秋瑾隨王進京。不久,因為八國聯軍進京時的戰爭,他回到了家鄉荷葉。第二年,第二個孩子王燦芝(女)在這裏出生。光緒二十九年,王庭筠赴京復職,秋瑾帶著女兒壹同前往。次年,他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赴日求學,先是在日本壹家作坊,後又在青山實用女校。

秋瑾在日本期間,積極參加留日學生革命活動,與陳謝芬發起* * *戀愛會,與劉道壹等組織十人會,創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被封為“白紙扇”(軍師)。光緒三十壹年回國。春夏,徐錫麟介紹他加入光復會。7月赴日本,入團,升任理事會委員、浙江團團員。第二年,他回到中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學院。不久,她在潯溪女校任教。同年秋冬,為了籌組《中國婦女報》的經費,我回到荷葉婆家,從婆家拿了壹筆錢,告別了家人,斷絕了家庭關系。其實是秋瑾“決定革命後怕牽連家人,所以離家掩人耳目。”當年12月(1907 65438+10月),中國婦女報創刊。秋瑾寫文章提倡婦女解放,主張女權,宣傳革命。他到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系黨,打算響應平六壹起義,但未果。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同書院監。很快,我和徐錫麟就要分頭行動,準備同時在浙江和安徽兩省舉辦活動。聯系浙滬軍和黨,組織光復軍,推徐錫麟為領袖,打頭陣。計劃7月6日在浙江和安徽同時造反。7月13在大同學校因泄密被抓。7月15死於浙江紹興玄亭口。光緒三十四年,他的朋友們把他的遺體搬到了杭州西湖西樵橋邊。因清廷逼遷,其子王元德於宣彤元年(1909)秋將其墓遷至湘潭昭山。1912年,湖南人在長沙修建秋瑾烈士祠,經湖南、浙江兩省商定,將其遺體送浙江,重新安葬西湖原墓地。後人編《秋瑾集》。

孫中山和宋慶齡都高度評價秋瑾。1912 12 2月9日,孫中山祭奠秋瑾墓,並寫下挽歌:“江戶雅丹臣,重君臣,贊盟;亭臺灑血,恥於招俠女魂。”1965438+8月65438+2006年6月20日,孫中山、宋慶齡遊覽杭州,拜謁秋瑾墓。孫說:“光復前,浙江第壹人邱女士也加入了同盟會。今秋,王女士不會重生,但‘秋風秋雨悲’這句話,永遠不會忘記。”1942年7月,宋慶齡在《中國婦女爭取自由》壹文中,稱贊秋瑾烈士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壹”。1958年9月2日,宋朝在秋瑾題寫了《烈士革命史記》。1979年8月,宋人為紹興秋瑾紀念館題詞:“秋瑾作品及詩文,以名句‘秋雨憂民’,能跨馬扛槍,曾東渡日本,誌在革命,名垂千古。”

1877

165438+10月8日(丁醜生於光緒三年10月11日)福建閩侯人。浙江殷珊(今紹興)人。早年學經、學詩,善騎射。

他的父親壽男,曾經是湖南郴州周知人。

1896

在湖南,我嫁給了雙峰縣荷葉鄉申沖富家公子王庭筠。

1903

王娜給戶主捐了錢,並去北京和他住在壹起。八國聯軍入侵後不久,她目睹了民族危機的嚴重性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投身救國。

1904

7月,他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留學日本。在東京,我在中國留學生會設立的日語研習班學習日語,經常參加留學生大會和浙江、湖南同鄉會的集會,發表革命救國和男女平等的演講。在此期間,我以陳謝芬為團體發起了* * *愛社,開展婦女運動;而劉道壹、王世澤等十人組成密會,以秋瑾最終打破身上的封建枷鎖反抗清廷、恢復中原為目的。他還創辦《白話報》,署名為建湖女子秋瑾,發表《告中國兩億女同胞》、《告我同胞書》等文章,宣傳反清革命,倡導男女平權。

秋天加入馮子友在橫濱組織的黑社會,名曰“白紙扇”(即軍師)。

1905

從日本工場畢業後,我報名參加了東京青山實用女校附屬清女子速成師範學院的專業課,並立即回國籌錢繼續深造。回國後,他分別在上海和紹興會見了蔡元培和徐錫麟,並經徐介紹參加了光復會。

7月,我回到日本,很快進入青山實用女校。經馮子友介紹,他在黃興公寓加入了中國同盟會,理事會評議員,同盟會浙江主委。在日本留學期間,她寫了許多充滿強烈愛國思想和革命熱情的詩歌。慷慨激昂的說:“妳敢在這麽危險的情況下愛惜自己嗎?我願意犧牲我的生命。”“爭十萬頭血,必救甘栗坤。”

1906

當初因為抗議日本政府頒布禁止留學生的規定,憤然回國。先在紹興女校代課

3月,在浙江湖州市南潯鎮潯溪女校任教,發展學校並主持教務的許,學生許雙雲入團。暑假動身去上海,與尹銳誌、陳伯平壹起,以“瑞金社”的名義,聯系敖家雄、呂雄翔等運動,在長江沿岸入黨,準備起義。平六壹起義後,她與楊、、寧調元等同盟會成員在長江流域各省尋求響應,並在浙江擔任發起人。到了杭州後,和即將去安徽的徐錫林商定,在安徽和浙江兩省同步上線。這時,她還在杭新軍中發展了不少人,如陸、朱瑞等,參加同盟會和光復會。不久,平六壹起義失敗,響應起義事件告壹段落。

1907

10月4日,65438+65438,中國婦女報在上海創刊。以“開風氣,倡女子教育,聯感情,組團體,再創中國婦聯壹日基業”為宗旨。並為該報寫下“序言”,呼籲女性群體“醒獅前被驅趕”,“文明的先行者”。宣在母親葬禮後回到紹興,先後與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的當事人聯系。這時候大同學校還沒人管,只是以壹個主任的名義被請來主持校務。立足學校,繼續派人聯絡浙江各地的黨,他往返於杭州和上海之間,準備起義。她秘密編纂了光復的軍事制度,並起草了壹份運動計劃和通告。約定以金華起義為第壹策應之地,將清軍誘出杭州進攻,再由紹興渡江進攻杭州。如果失敗了,就退回紹興,再由金華、滁州進入江西、安徽,呼應徐錫麟。起義原定於7月6日,後改為19。

7月6日,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秋瑾被紹興昆師胡道南出賣。

7月10日,她知道了徐失敗的消息,卻拒絕壹切離開紹興的勸告,說“革命只有流血才能成功”。她辭退了所有人,毅然留在大同學校。14日下午,清軍包圍大同學校,秋瑾被捕。她決心不表白,只寫“秋風秋雨愁人”。

15年7月淩晨,秋瑾死於紹興玄亭口。

附:菩薩男(送女伴)

秋瑾

冷風侵窗,窗簾慵懶的走到回廊。

月光入高樓,令人想家。

無邊家事,匯成雙蛾翠。

如遇早梅花,應送壹朵!

  • 上一篇:外國圖書網站
  • 下一篇:澳大利亞有哪些城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