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妳不知道的吉林市。

妳不知道的吉林市。

行程的開始要從壹個教會說起,法國外國傳教會,它是清末民國時期東北地區最活躍的天主教傳教會。

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最大的天主教堂都是這個教堂建的,建築風格也差不多。都是青磚素面的哥特式建築。黑龍江的在呼蘭,遼寧的在沈陽,吉林省的在吉林市。

呼蘭天主教堂

沈陽天主教堂

吉林天主教堂(耶穌聖心教堂)

當初法國外國傳教士協會在吉林市建了四座教堂,現在還剩兩座。最大的壹個在河上,叫做“耶穌聖心”,是遊客最常去的地方。

另壹個在郊區,叫“聖母教堂”。這是我正在尋找的壹個。

神學院

聖母院教堂的名字來源於它所在的聖母院山,聖母院山是以那裏的聖母院洞穴命名的。

聖母院的洞穴是由壹位法國牧師於1920年建造的。據說以前洞裏有壹座很大的聖母院雕像,但現在只有壹個小十字架。

聖母院山遠離市區,四周都是參天古樹,非常安靜。

怕打擾祈禱者,我故意繞過遠處的臺階。但是我們也要小心,因為晚上在山裏踩壹片掉落的枯葉是很吵的。

聖母院教堂是壹座白色的哥特式建築,位於洞穴後面的山頂,在深秋的黃色老樹中顯得十分神秘。

除了我,山頂上還有壹個尼姑正在清理周圍墓地的落葉。

我們兩個保持著互不打擾的默契。她掃這裏,我在那裏,總是隔著壹定的距離。

教堂的山坡下有壹座白色大理石的耶穌雕像。雕像的表情溫柔善良,讓人感到寬容和值得信賴。

在聖母院山,傳教會留下的不僅僅是聖母院洞穴、教堂等硬件遺產,還有精神遺產——壹所神學院,這也是我此行的意外發現。

我以前不知道中國有這樣的機構。看到大門前有“吉林神哲學院”的牌子,我以為是教會的別名。進去後,聽到樓裏傳來教室互動的聲音,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是學校。

神學院很小,三層建築,兩個體育場,中間畫著基督教符號。

從教堂頂上下來,遇到壹群玩球的男生,於是好奇地和其中壹個聊了起來。

我問他們是不是真的在這裏讀書,他說是,而且他們來自全國很多地方,遠到浙江。

我說,妳們都是幾歲過來的?他說,有的是初中,有的是高中,學歷不同。

吉林申哲學院招生簡章中的照片

我問他從這裏畢業後會做什麽,他說大部分會做牧師。我說牧師,但他說差不多。

我想問他這麽小就被送到這裏從事宗教事業,他的父母會不會有什麽雜念和怨恨,但是我怕得罪別人,沒有勇氣說出來。

謝過男孩後,我站在臺階上,看著這些年輕人在球場上奔跑。他們就像普通學校的高中生壹樣,有說有笑,打架鬧事。我從未想過他們將來會成為牧師。

回來後,我查了壹下資料。現在中國有十二所神哲學院,最大的在北京和吉林。這家不算太大,但是名氣很大。

建國前夕,吉林神哲學院壹度成為中國重要的天主教教育機構。

吉林之所以在宗教領域地位突出,是因為它曾經是吉林的首府,也是黑吉省法國外國傳教士協會的教育中心。

雖然吉林現在只是壹個小鎮,但它的祖先也很富有。

從康熙時期壹直到民國初年,除了滿洲國被長春搶走的那幾年,吉林市壹直是行政中心,甚至吉林省的吉林壹詞也是由此而來。

從某種角度來說,吉林神哲學院也算是吉林市輝煌歷史的見證者,但這只是很細微的反映。吉林市的壹些老建築更直觀地展現了這裏曾經是省會的底蘊。

林·

在吉林市的壹角,有兩位民國大才子設計的建築。壹個是梁思成設計的吉林省立大學禮堂和圖書館,也叫石頭樓,另壹個是林設計的吉海鐵路樞紐。

吉海火車站,現稱吉林西站,是壹座哥特式建築,曾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全國九大最文藝的車站之壹。

據說車站的設計者是林,批準者是梁思成,火車站站前的描述和地方誌中都有記載。

然而,有人查了車站的設計師名單,沒有發現與林有關的信息。

更有人認為,在那個呼喚本土建築風格的年代,以深厚的民族情結,這樣壹座純西式建築不可能出自林之手。

這種懷疑是有根據的,但這座建築的設計者壹直被說成是林。即使沒有確鑿的證據,這樣的歷史傳說也不能輕易否定。

關於這件事,我無能,自覺有合理的猜測。

東北李典大學現存的石頭建築是由梁思成設計的,建於1929。當時,梁思成和林前年剛剛結婚,遠赴歐洲回國在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

吉林省立大學的禮堂也叫石頭樓。

石頭樓地方

原吉林省立大學圖書館

同年,濟海鐵路樞紐也在建設中。兩棟樓的距離,我騎自行車只需要15分鐘左右。

此外,時任吉林省省長張親自著手推動這兩座建築。

張官邸(今西關賓館)

張官邸(今西關賓館)

從沈陽到吉林不遠,林當時去梁思成的班應該是可能的。而兩人被張領著去看正在建設中的吉海火車站,讓他們給點建議或者指導肯定是大概率事件。

然後在這期間,林幫忙設計,梁思成最後參與審批,於是就發生了這個“誤會”。

在現代,這應該是友情幫忙,但是幫忙的人名氣太大,真正的作者被掩蓋了。

不過,不管是不是為林設計的,這個火車站還是很值得壹看的。劉德華、吳倩蓮的《如果天堂有愛情3》、張東健的《09年失憶》都曾在此取景,是來吉林市必去的景點。

爺爺給我講了過去的故事。

拍完吉林西站和石頭樓,我騎著自行車經過壹棟老舊的紅磚樓。

我看了看門口,有個老爺爺在掃地,就去問他這棟樓是不是日本人建的。

爺爺說它比日本人建得早,它是1920年在張建成的。爺爺說那是和吉海鐵路樞紐配套的建築,是鐵路車庫。

我跟我叔叔說我是來拍老建築的。妳能拍張照嗎?爺爺說,那個人,妳進來開槍。

當我進門時,我叔叔給我做了全程向導。先給我看左邊那棟樓,說這是個卡車廠,然後說,妳看,這東西以前也有人修過,這麽多年都沒出現裂縫。

我問大叔,現在這裏是怎麽回事。

爺爺說,這裏和旁邊的壹個機車廠,早先都是鐵路局管的,後來機車廠歸市政府管,那棟樓拆了。這裏還是歸鐵路局管,吉林市找沈陽鐵路局要,鐵路局不給。

爺爺說,東北最開始有四個鐵路局,齊齊哈爾,哈爾濱,吉林,沈陽,後來只有兩個,哈爾濱,沈陽。

沈陽鐵路局管的區域特別大,連黑龍江的五常,牡丹江以南的壹個地方都歸它管。這麽大的面積,它不會在意這麽小的地方,所以已經廢棄了。

爺爺說,這個地方在朝鮮戰爭時期成了氧氣廠,用來供給抗美援朝前線。

以前東北只有沈陽,齊齊哈爾,牡丹江能制氧。後來吉林又從牡丹江調來兩臺德國產制氧設備,轉移了15名工人。那時候沒有火車,工人們都是坐馬車來的,跑了半個月。

戰後,氧氣廠因為離鐵路太近,在2007年搬走了。

我問大叔,妳怎麽知道這麽多?妳什麽都知道。爺爺說他在這個制氧廠工作,後來退休了。附近還有原工人的家屬樓,他還需要暖氣,看自來水管。他在這裏看著。

我問我叔叔今年多大了,他說72。我說妳應該趕上戰爭。我舅舅說,解放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他才兩三歲,已經跟炕壹樣高了。

爺爺說他見過林彪,然後他給我介紹了戰爭。

爺爺說他家住在吉林市北部的壹個村子裏(具體名字我沒聽清)。

解放戰爭初期,是壹場拉鋸戰。今天國民黨執政,明天* * *產黨執政。

他們村附近有警衛,壹個是國民黨,壹個是* * *生產黨。

談及此事,大叔說真的不是要埋沒國民黨,因為現在* * *產黨的領導都說* *產黨的好話。

那時候他家被子很少。國民黨士兵站崗的時候,天冷了就搶被子,* * *生產黨不會。

* * *甚至生產方來住的時候,都是地上鋪稻草,地上住,來之前幫忙挑水。

叔叔說,他家壹直在打仗,遠處能看見* * *產黨的士兵在他們頭上爬,國民黨的士兵都是坐車過來的。

他的五個兄弟姐妹,壹聽到槍聲,他爸爸就叫他們趴在窗戶前的地上,手裏拿著棍子,誰的頭漏了就打誰,槍聲沒了就起來。

吉林市日本人修建的神社遺址。

叔叔說他爸爸上的是私立學校,知道怎麽讀書。* * *生產黨的鄧華也讓他爸跟著* * *生產黨,做點文書工作,他媽不讓,因為五個孩子沒人管。

後來林彪去了他家,他在那裏弄了壹臺手搖發電機,發了壹封電報。他呆了整整壹個星期,滴答聲讓他無法入睡。

爺爺說,鄧華是壹個高大英俊的人,進房間的時候差點碰到門框。林彪又小又瘦。

叔叔給我講解放戰爭,說長春當時不打仗,就是圍城,* * *生產黨包圍國民黨,四平、臨江打得很慘,四平死了很多老人,還有壹個大墓地。

那天下午,我和叔叔聊了很久,但我並不喜歡。第二天想再找他談談,時間不允許。

最後,在我要離開的時候,舅舅讓我多宣傳壹下吉林市。我跟他說,沒問題,我肯定會忽悠更多人的。

平原上的摩西

我想我做不到我叔叔給我的,但是我不用擔心。《平原上的摩西》上映的時候,會有大批好友打卡。

《平原上的摩西》是雙的壹部犯罪懸疑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由和周冬雨主演。拍攝地點在吉林市哈達灣碳素廠壹帶。

這壹次,我來到吉林市尋找這部電影的拍攝地。結果因為多查了幾篇,就把行程變成了吉林市老建築之旅,在吉林市多呆了三天。

哈達灣過去有許多工廠,包括炭素廠、水泥廠、造紙廠和鐵合金廠等。現在水泥廠搬了,造紙廠關了,鐵合金廠準備賣,但是沒有市場。碳素廠已經賣給私人了,這兩年效益不錯。

水泥廠

鐵合金廠

碳素廠

近年來,這些大工廠附近的居民區依然如故,尤其帶有八九十年代的味道。街道上方是銹跡斑斑的鋼管,拐角處是老式的報刊亭,居民樓還是那棟老舊的紅磚筒子樓。在壹些角落裏,舊的標誌和門面仍然保留著。在幾個地方,摩西在平原上拍了風景。

電影上映前已經有點火了,經常有年輕人來打卡。街角報攤的阿姨很不耐煩。我去問她那天電影是在哪裏拍的。她翻了幾個白眼,說沒什麽好拍的,這是第壹次。

大媽不理解遊客的想法很正常,因為遊客想看的正是他們想擺脫的。這些舊物沒有什麽旅遊價值,在當地人的現實生活面前也沒有任何意義。

這個棚戶區的道路還是坑坑窪窪的,2020年下半年才能通自來水。過去,這裏的居民必須自己挑水喝。

去的那天,在壹條狹窄的巷子裏遇到壹個掃地的老大爺。他以為我和拆遷有關系,過來拍照測量,就和我聊了壹會。

他說,當初離開農村老家去城市,以為沒有窮的地方也能過上好日子。他沒想到會在棚戶區待壹輩子。目前拆遷無望,不如留在農村過上好日子。

爺爺不停地嘆氣,不停地說話。壹開始我想安慰他,後來不知道說什麽好了。和叔叔告別後,我扣上了相機蓋。

《平原上的摩西》書名中的摩西是基督教中代表救贖的先知,但對於這裏的人們來說,誰會是他們的摩西呢?

寫這些的時候,我想到了在深浙學院打籃球,以後從事文書工作的小夥子們。他們生活中最大的困擾是什麽?他們能擺脫物質上的困擾嗎?

我希望我能在他們的宗教中看到這個世界。

記錄我眼中的東北,不賣成見,不裝傻充楞。

  • 上一篇:成都圖書館需要預約嗎?如何預約?
  • 下一篇:營銷戰略管理書籍目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