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雲南麗江古城人口多嗎?

雲南麗江古城人口多嗎?

人口:約14.2萬人。

人口密度:113人/km2。

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

束河古鎮

麗江古城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帶,總面積1,255.4平方公裏。轄金山、齊河、晉江、晉安、大東等5個鄉鎮,大雁、Xi安、束河、祥和等4個街道,53個村(居)委會。古城總人口14.2萬人,包括納西族、漢族、白族、藏族、彜族、普米族等10多個民族,其中納西族人口8.6萬人,占總人口的60.6%。經國務院和雲南省人民政府批準,麗江古城於2003年4月6日正式建立。

歷史的發展

2000年,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轄3個鎮,2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366705人。各鄉鎮人口(人):大研鎮93606石鼓鎮17839巨店鎮21126白沙鄉12430黃山鄉15299金山白族鄉23963龍山鄉5859拉石鄉14966太安鄉86。14晉江白族鄉4236石頭白族鄉9454仁和傈僳族鄉3491金莊鄉7355黎明傈僳族鄉8153魯甸鄉17151塔城鄉9655。

2002年2月26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122號):撤銷麗江地區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麗江市。麗江建立了壹座古城。古城下轄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大研鎮、龍山鄉、七河鄉、大東鄉、金山白族鄉、錦江白族鄉。區人民政府駐大研鎮福慧路。2004年7月20日,運付正[2004]75號批復:龍山鄉更名為金安鄉。

自然資源

古城位於滇西北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的過渡段,具有橫斷山脈峽谷和滇中高原的特征。整個地區地形復雜,有山脈、盆地(俗稱壩子)、河谷。齊河鄉本力克村海拔3200米,是整個地區的最高點。錦江鄉金沙江出口海拔1,219米,為全區最低點。

屬於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充沛,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氣候宜人。立體氣候明顯,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涼爽;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壩區,氣候溫和,四季不分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區,冬暖夏熱,太陽輻射強烈。壩區年日照2500-2700小時,為全省之最。

全區面積125540公頃,土地類型多樣。其中耕地總面積5308.08公頃,林地90947.27公頃,園地799.58公頃,草地424.22公頃,水域面積1544.37公頃,裸巖地2042.45公頃,未利用地5959.06公頃。

全區耕地121.575畝,其中水田40290畝,旱地81.285畝。全區農業人口79802人,占總人口的56.2%。全區糧食種植面積199,431畝,糧食總產量3.87萬噸。肉類總產量為8734噸。

全區林業用地100859.7公頃,占總面積的80.3%,森林覆蓋率54%,活立木蓄積量365438+萬立方米。野生動植物種類豐富,有11珍稀瀕危保護動物,如滇金絲猴、黑熊、狼豺、野豬等。珍稀野生植物有雲南紅豆杉、雲南山茶、紅椿等。

礦產資源豐富。它含有鐵礦石、錳礦、銅礦、鋁礬土、粘土、陶土、無煙煤、作為水泥原料的石灰礦、建築用砂礦和頁巖礦。

水能資源豐富。連綿不斷的金沙江流經該地區的五個鄉鎮,全長約80公裏。金沙江中遊水電資源的開發利用將對該地區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投資6543.8+04億元、總裝機容量250萬千瓦的金喬安水電站順利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金沙江中遊水電資源開發正式啟動。

旅遊資源

古城地處滇、川、藏交通樞紐。自古以來就是漢、藏、白、納西族文化經濟交流的樞紐,也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和軍事戰略要地。長期的民族交融、多元文化交流和悠久的歷史積澱,使古城區擁有高品位、獨特性、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先後被授予“中國十大最令人向往的小城市”、“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個小城市之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歐洲最喜愛的旅遊城市”、“聯合國”。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麗江古城,有800多年的歷史,位於麗江壩子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裏。建於南宋末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壹沒有城墻的古城。發源於城北香山腳下的三股玉泉水入城後,分成無數支流,穿街過巷,在城內四處流轉,形成了“家家門前水,家家屋後垂柳”的詩意畫卷。街道不局限於整齊自由的分布。主街臨水,小巷毗鄰運河。300多座古橋與河流、綠樹、古巷、古宅息息相關,極具高原水鄉古樹、小橋、流水、人的審美魅力。它們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和“高原姑蘇”。充分利用城內湧泉修建的眾多“三眼井”,池中飲水,中塘洗菜,下遊漂衣,是納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當地人節約和利用水資源的典範傑作。城內的穆土司衙門呈現出“宮中美人意為王”的非凡景象。四方街是古城的心臟,明清時期是滇西北的商業樞紐,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地。四方街以其獨特的彩石鋪地、清水洗街、陽光下為城、黃昏洗田的街景而聞名。在它的周圍,六條五顏六色的花石街順著山體的走向,向外輻射,街巷相連,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置身其中,仿佛讓人步入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在古城裏,明清時期的建築特色仍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持。有很多“三坊壹墻四天井五角”的瓦房,既突出了結構布局,又追求雕刻和裝飾。它們笨拙而精致,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住宅博物館”。麗江古城文物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獨具特色。是中國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風格的古鎮。1986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2月4日,65438+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批由人類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束河茶馬古鎮。束河茶馬古鎮,位於麗江古城西北4公裏處,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997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保護名錄。從玉龍雪山蜿蜒而下的青龍河、九鼎河、束河三大水系穿城而過,古鎮西北的九鼎龍潭溢出的流水蜿蜒繞村中路,使束河成為遠近聞名的清泉之鄉。束河作為麗江古城的原型和典範,茶馬文化、納西文化、農耕文化和生態文化至今保存完好。大研古城的前身從束河古鎮中心的老四方街、明雍年間修建的青龍橋、順流而建的幽幽曲徑、遍布古鎮的三眼井都可以看到。束河曾以發達的文教、皮革加工、竹編等手工業聞名於世,至今仍有束河皮匠錐子走天下的說法。束河古鎮通過保護前提下的開發和促進保護的開發建設模式,實現了政府、居民和企業的共贏,成功解決了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問題,被譽為“2004年中國經驗”的經典。2005年,束河古鎮從眾多中國名鎮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最佳魅力小鎮和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稱號。

——國家AAA級景區黑龍潭。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最重要的生活水源,也是古城重要的旅遊景點。以高聳的白玉龍雪山為背景的黑龍潭清澈見底,綠樹環繞,五峰樓、林傑、龍神祠、索翠橋等古建築環繞。位於黑龍潭中央的德月樓上,有壹幅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對聯:“龍潭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半裏長,墨玉為體,玉為神。”優美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使黑龍潭成為舉世矚目的風景名勝,被列入《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古城高度重視旅遊資源的保護、提升和更新,先後實施了黑龍潭擴建工程、世界遺產公園、納西文化長廊精品旅遊線路、龍山萬畝杜鵑園、齊河觀音峽景區、大東溫泉山莊、佘山多元文化旅遊景區建設。由於重視老景點的品位提升和新景點的開發建設,古城的旅遊業從“接待業”升級為“經濟業”,再升級為“支柱產業”。

文化資源

——燦爛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納西族先民以其巨大的智慧,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輝煌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是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記錄方法,伴隨著納西族漫長的歷史發展而逐漸形成和演變的活態文化,形成於唐宋時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的原始宗教,是壹種多神宗教,它包容了其他壹切宗教,信奉萬物有靈論。東巴是壹種象形的象形文字,既有表意部分,也有表音部分。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字,但文字極其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感情,能描寫復雜的事物,能寫詩寫文章。它是目前世界上唯壹的“活的象形文字”。有超過20,000卷用象形文字書寫並保存下來的經文。浩繁的典籍內容豐富。它涵蓋了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堪稱古代納西社會的百科全書。數百年來,東巴文化以其獨特的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壹直吸引著眾多中外學者和有誌之士研究翻譯和鑒賞。東巴文化是納西族對世界的壹大貢獻。東巴古籍文獻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音樂瑰寶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古城文化的靈魂和象征,是麗江古城壹道亮麗的風景。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壹些詞牌和曲牌音樂。明代洪武年(公元1368年)以後,這種音樂陸續傳到麗江。這種音樂在中原早已是絕唱,但自從其自傳到麗江後便廣為流傳,這種美妙的音樂在農村城鎮隨處可見。納西古樂保存至今,至今仍有22首曲目,其中壹些曲目融入了納西族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風格。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的活化石”、“和平之聲”、“仙樂之聲”。聽納西古樂,讓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應天上聞,人間能有幾回”的意境。經過近20年的推廣和宣傳,納西古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世界樂壇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位置。1995大雁古樂社訪英引起轟動;1997二月在香港藝術節的演出,好評如潮;1998在被譽為中國最高音樂廳的北京音樂廳的演出,進壹步證明了納西古樂的藝術價值;1998年5月,應挪威國王之邀,在挪威國慶日進行了盛大的演出。之後赴法國、比利時、瑞典、臺灣省、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納西古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放射出燦爛的光輝,越來越受到世人的認可和青睞。

基礎設施

交通狀況。作為滇西北通往川藏連接內地的樞紐,古城區的交通網絡日趨完善。香格裏拉大道、朱敏路、公交南路、香山東西路、振東路、福慧路形成交通中心網絡。大理路、李詠路、李寧路、南過境路是通往周邊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即將成為口岸機場、已開通14國內航線的麗江機場,位於我區南大門齊河鄉。從大理到我區的鐵路已經開工建設。壩區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衛生路,山區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便捷的交通為我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市政建設狀況。通過幾年的建設,城市綠化覆蓋面積達到446萬平方米,城市綠化率達到26.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7平方米。寨後南北園、金佳苑、青雲園、白龍苑等8個城市休閑綠化廣場以及香河、泰和、仙韻等相繼建成。投資31萬元的南口垃圾處理廠投產,建設投資6500萬元的城市給排水管網,完成古城區、雨荷區居民汙水處理工程,啟動北郊居民汙水處理工程;投資61.7萬元用於小區盲道和路燈建設。村村通電話,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5%。

小城鎮建設。旅遊城鎮建設加快,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步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大研古鎮作為保護提升的代表,束河古鎮作為開發建設的代表,位列雲南省60個重點旅遊城鎮。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晉安龍山、大東十二軌、金山東園等人畜飲水工程相繼實施,解決了4000人的飲水問題。支持新建農村水泥衛生道路51.4公裏,完成沼氣池建設1.7萬個;完成社區和貧困村10衛生室建設。

精神文明

古城自建立以來,就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截至2006年7月,全區45個區、部門獲得區級文明單位稱號,18個企事業單位獲得區級誠信建設示範單位稱號,11個村民小組獲得區級文明村稱號,13個社區獲得區級文明社區稱號。* * * 8個區直部門獲得市級文明單位稱號,5個村組獲得市級文明村稱號,10農戶獲得“十星級文明示範戶”稱號,其中新華社區獲得市級文明社區稱號,束河街道獲得市級文明小城鎮稱號;* * * 6個單位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4個村民小組獲省級文明村稱號;在創建精神文明活動中,古城區寨後上村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古城區壹中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金山鄉德威村獲得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為我區精神文明建設樹立了榜樣。由於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顯,古城在2006年麗江市“雙創”檢查評比活動中獲得壹等獎。

文化部門

我區按照建設雲南民族文化特色區和“發展文化產業,繁榮民族文化”的戰略目標,認真實施文化產業發展改革,將文化產業分為公益性文化和經營性文化兩種,公益性文化由政府負責,經營性文化推向市場,從根本上激活了文化產業改革的內在動力。自文化產業改革實施以來,古城電影公司被撤銷,區電視臺和記者站進行了改制。重點扶持壹批民營文化企業,形成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和投資主體多元化格局;成功實現了文化與旅遊的有效對接,“麗水金沙”、大研納西古樂會、東巴宮等壹大批民營企業異軍突起,豐富了我區文化產業的內涵;我區100多家民營文化企業自發成立了古城文化產業協會,對文化產業的自律和管理進行了有效探索。在幹部人事改革的基礎上,文化館、圖書館等純公益性文化單位保證財政投入逐年增加;省級特色文化產業試點區(縣)審批和文化產業項目篩選申報工作全面完成。目前,全區已形成文化演出、文化娛樂、音像制品、圖書報刊、文化中介等十二大文化市場。* * *經營項目200多種,從業人員6000多人,文化經營單位1504個。2005年,文化產業約占當地國民經濟產值的12%。作為國家文化產業改革試點,該地區文化產業改革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中宣部部長劉運山的高度評價。

經濟發展

古城建市以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1億元,同比增長1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5億元,增長30.8%;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1.4億元,增長25.3%;全年旅遊經濟綜合收入33.7億元,增長49.1%;農民人均純收入2463元,增長14.7%;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9290元,增長65438±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增長17.4%。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63.7億元,比年初增加11.8%;貸款余額63.7億元,增長65,438+08.5%。200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3.9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9億元,增長35.3%。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值6.3億元,占GDP總量的29.8%,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最好的時期。新增就業2109人,新增就業2400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2.8%。全區常年農民工654.38+0.2萬人,短季農民工465.438+0.00人以上。勞務輸出總收入約為6543.8+0.2億元。

區縣建區三年來,古城社會經濟發展良好,三次產業比重由九五末的12: 34: 54調整為十五末的8: 25: 67。在全省經濟指標排名中,我區GDP由第40位上升到第29位,人均GDP由12位上升到10位。地方財政收入從第34位上升到第30位,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從第9位上升到第7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12上升到8。

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2869萬元,同比增長12.5%。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71.77萬元,同比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32265438萬元,同比增長26.7%;第三產業增加值83482萬元,同比增長8.4%。上半年,全區農業總產值12560萬元,同比增長5.4%;工業總產值27634萬元,同比增長6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296萬元,同比增長12.5%;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841.5億元,同比增長1.37%;* * *接待國內外遊客18510000人次,同比增長181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56萬元,同比增長13.2%,其中境外遊客13800人次。固定資產投資177306萬元,同比增長27.36%,完成人代會年初制定的發展目標的壹半以上。

2021,1,《小康》雜誌發布了2021中國春季休閑百強縣市榜單,古城排名第33位。

2020年2月30日65438,2020年全國無霧霾縣名單出爐,古城區排名10。

2020年2月2日65438,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國家旅遊示範區,古城榜上有名。

2020年165438+10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古城區榜上有名。

2020年6月,古城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縣(長征區(紅二方面軍))。

2020年,古城被列入2020年中國最幸福縣市百強,排名第80位。

2016年2月16日,古城區被列入2015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 上一篇:家庭醫生書籍的新版本
  • 下一篇:肇慶圖書館國學博物館地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