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圖書館 - 江蘇省文化廳發展規劃

江蘇省文化廳發展規劃

壹、“十五”時期文化事業發展回顧

“十五”期間,全市文化工作以三個代表理論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建設文化揚州、建設文化名城為主線,以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繁榮藝術創作、加強文物保護和促進產業發展為重點,深化改革、創新思路、開拓進取,全市文化事業和產業穩步發展。

——藝術創作獲得豐收。史可法,戲曲電影中的當紅劇目《周馥公主》,揚州評點《女縣令》,都被搬上了中央電視臺的《屈原雜談》。創作發表長篇評論《陳毅》(10冊)並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市木偶劇團新創作的木偶劇《新三藏傳》獲第二屆全國木偶皮影戲藝術大賽“金獅獎”金獎,範雲、天女分別獲銀獎、銅獎。創作編導校園音樂劇《喜歌》,市文化藝術學校排練的集體舞《荷塘雨絲》獲第七屆全國“桃李杯”舞蹈大賽銅獎;我市6件藝術品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漆畫《中國紅》和年畫《春暖花開》獲銅獎。全市專業話劇團在中國曹禺獎征文比賽和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壹工程”獎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6項,省級獎項60項。

——文藝人才培養成效顯著。青年陽戲演員李政成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曲藝表演藝術家惠兆龍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市文化系統高級職稱108人,中級職稱185人。

——文化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建成了壹批標誌性、基礎性和群眾性文化設施。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新揚州博物館(“雙博”博物館)建成開館,江都博物館、儀征博物館、高郵博物館、寶應縣博物館等4個縣(市)博物館相繼建成開館;揚州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工程壹期竣工投入使用,全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38個基層點通過省廳驗收,正式投入使用;儀征少兒圖書館等4個圖書館和寶應縣、涵江區新文化館建成開放。高郵遊都文化廣場、儀征文化中心開工建設;十五期間,揚州市圖書館、邗江區圖書館被評為國家壹、二級圖書館,江都市圖書館被評為省級文明圖書館。揚州文化中心已通過國家三級博物館驗收。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舉辦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少兒藝術節、老年藝術節、群眾文藝新作品展演,承辦農民藝術節、社區藝術節等大型文化活動;多次組織送文藝下鄉、進社區活動,營造城鄉文化氛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縣(市、區)文化活動有特色、有創新,群眾參與性強。高郵的中國郵政文化節、儀征的“歡樂月圓會”廣場文化活動、江都的龍川藝術節、寶應的“1999年的艷陽天”藝術之旅、荷花荷花藝術節、廣陵區的揚州清曲研究等,展示了這壹地區的文化形象。江都市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城市。儀征市、廣陵區被省政府命名為群眾文化先進市(區),未央區城北鄉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省級民間藝術之鄉。江都市丁火鎮、市文化館京劇愛好者聯誼會、秦望家族分別被省文化廳評為特色文化之鄉、之隊、之家。群眾文藝創作日益活躍,新創作作品千余部,其中12部作品獲國家級獎項,100余部作品獲省級獎項。兒童文學《石頭剪子布》和論文《論農村孩子的第二課堂——兒童文化園》獲全國蒲公英獎;揚州解說《有趣的整形》獲全國“群星獎”;《漁鼓之聲》等壹批優秀作品榮獲省“五個壹工程”獎、省“五星工程”獎、省音樂舞蹈節和省民間藝術節等重大活動。

——文物保護得到加強。對市區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利用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重新確認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控制地帶,落實了相關保護責任。參與揚州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綱要的編制和論證,為多個獲批單位制定了維護方案;普哈丁墓園、龍丘莊遺址被列入國務院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歷史文化名城解讀工程。采取政府推動、社會參與的方式,啟動博物館城項目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王小源、五道臺、個園、準提寺等壹批建築得到維護、保護和合理利用。配合城市建設、古城改造、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開展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遺址面積1萬平方米,古墓600余座,文物4000余件;配合公安部門加大對盜墓等文物犯罪的打擊力度。

——文化市場繁榮規範。堅持“重在繁榮、重在管理”的方針,加強監管,規範文化市場。文化市場結構合理,基本滿足社會需求。全市共有綜合娛樂場所12家,歌舞廳296家,電子遊戲室329家,保齡球館9家,音像制品零售點257家,音像批發單位8家,音像制品出租點374家,網吧503家。全市從事娛樂業的人員約2萬人,年營業額超過5億元,已成為我市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

——新聞出版業健康發展。“十五”期間,新聞出版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有出版社1家,報社5家,期刊社16家(文學期刊1家,科技期刊15家),內部資料性出版物21家,光盤生產企業1家,出版物發行企業648家(二級批發單位648家),印刷企業495家(出版物印刷企業12家,特種出版物印刷企業7家,包裝裝潢159加強新聞出版管理機構建設,儀征、寶應、高郵、江都、涵江在文化局增設了新聞出版(版權)局。新聞出版市場日常管理得到加強,積極開展掃黃打非集中行動,促進了新聞出版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文化產業逐步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文化產業體系,傳媒傳播、文化旅遊、出版、娛樂、文化會展等成為揚州文化產業的主導產業群。“十五”期間,全市文化部門直屬事業單位456個,從業人員3111人,涵蓋藝術、文物、電影、出版、互聯網、群眾文化、藝術教育等領域。社會文化娛樂機構2100個,從業人員約2萬人,逐步形成門類齊全、經濟成分多樣的文化產業結構。

——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擴大。舉辦中國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中韓崔致遠學術研討會、揚州八怪國際學術研討會。揚州木偶劇團、歌舞團赴拉美、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我市學者與海外學者的互訪交流增多,接待了日本、德國、瑞典、韓國、朝鮮、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團體來揚州演出,豐富了揚州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揚州的國際聲譽。

——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啟動市直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4家經營性事業單位完成轉企改制。

二、“十壹五”時期文化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預測

“十五”時期是揚州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為“十壹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十壹五”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關鍵時期。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文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將進壹步優化,文化投入比重將繼續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和消費將繼續增加,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能力以及文化產業的規模和競爭力必須得到有效提高。文化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揚州經濟進入新壹輪快速增長期。“十五”期間,全市經濟快速發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000美元,各項經濟指標達到近年來最高水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向全面小康邁進。隨著人民收入的增長,消費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精神消費需求將快速增長,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對我市文化發展將起到巨大的引導、推動和支撐作用。

2.文化的發展受到了更多的關註和重視。“十壹五”時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文化發展作為社會全面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受到更多的關註。中央和國務院先後出臺了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保護文化遺產三個文件,可見中央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對文化大省建設作出規劃、出臺政策、投入巨大。市委、市政府對文化建設越來越重視,對文化發展帶動城市綜合競爭力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文化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十五期間提出了建設文化揚州、建設文化名城的目標。市委、市政府還提出了建設文化博覽城、博物館之都的任務,安排專項資金推動落實,都對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

3.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是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的必由之路。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意見》,全面分析了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原則要求和目標任務,部署了文化事業單位和文化企業改革,對加快文化領域結構調整、培育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宏觀管理體系提出了新要求。“十壹五”期間,將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在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的基礎上,公益性事業單位改革繼續推進,文化產業政策進壹步完善,文化市場體系進壹步健全,文化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4.文化發展空間將進壹步拓展。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世界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將帶來各種思想文化的交融、相互影響和競爭。對文化市場、文化資源、文化陣地的爭奪將更加廣泛和激烈。這些都要求我們進壹步重視和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和流通,推動揚州文化走向世界。

三。“十壹五”文化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壹)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創新能力,擴大文化影響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圍繞“實現兩個率先,爭創蘇中第壹”和“建設更加富裕文明美麗新揚州”的戰略目標,大力推進文化名城和文化強市建設。堅持以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心,以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以發展文化產業為突破口,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動力,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推動全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

(2)基本原則

——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協調的原則。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充分認識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同步規劃、建設、管理,促進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實現社會全面進步。

——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極支持健康進步的主流文化,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充分認識文化的經濟屬性,自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

——改革創新與繼承借鑒相結合的原則。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傳統,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廣泛吸收和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成果,建設新時期具有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揚州文化,實現古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相互輝映。

——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認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不同性質,明確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努力辦好公益性文化事業。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努力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

四、總體目標

到2010年,通過實施精品興市、人才興文、公共文化興市、產業突破興市、文化創新興市戰略,努力把揚州建設成為與揚州經濟地位相適應、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名城。文化體制基本理順,文化機制充滿活力,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初具規模,文化產品不斷湧現,文化設施基本完備,文化人才結構優化,文化市場繁榮有序,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化發展主要指標和文化綜合實力居全省和江蘇中部第壹。

——文化事業進壹步提升,文化競爭力顯著增強。優秀文藝作品大幅增加,城鄉居民文化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文化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進壹步提高。文化活動打造特色和品牌,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進壹步增強,城市文化競爭力顯著增強。

——富有活力的新文化體制和機制初步形成。文化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的運行機制展現活力,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文化創新不斷推進,初步走出了壹條揚州特色文化發展之路。

——覆蓋城鄉、提供優質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努力建立以政府服務為主導,以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服務設施、服務機構和隊伍建設為核心的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文化產業規模擴大,效益提高。以市場為基礎,以政策為導向,加快科技創新,把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作為新的增長點,構建比較完整的文化產業生產、服務、銷售網絡體系。特色產業規模壯大,文化產業門類更加齊全,形成了多種所有制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文化產業在全市GDP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文化市場繁榮活躍、開放有序。積極引進外資和民間資本,堅持放開搞活,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形成統壹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市場主體充滿活力,市場中介組織活躍,市場管理法制化,文化消費在城鄉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人均文化消費水平居全省中上遊。

——文物保護良性循環,城市文化形象進壹步提升。各類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文保單位的保護責任得到落實。保護完好率95%以上,有效利用率60%,其中壹半以上可對外開放。古城風貌得到延續,名城建設健康發展,城市魅力不斷展示,城市文化形象進壹步提升。

——文化開放度不斷提高,發展環境進壹步優化。對外文化交流豐富活躍,壹批揚州文化藝術產品走向世界。政府職能不斷轉變,文化投入不斷增加,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培養壹批優秀的文藝專業人才,形成壹批懂市場、會經營的文化經紀人和壹支能幹事、會幹事的文化經營人才隊伍。全社會關心和重視文化發展的氛圍基本形成,文化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動詞 (verb的縮寫)主要任務

(A)努力繁榮藝術創作

1,藝術創作。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壹工程”和國家、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為主導,創作了揚州地方戲、曲藝、歌舞、木偶等壹批優秀劇目。十壹五期間新創作大型揚劇2部,校園音樂劇1-2部,木偶戲1部,傳統劇目1-2部;揚州曲藝力爭創作5部中篇小說,10部短評書、歌詞,將長評書《壹代儒將——陳毅》擺上書架;結合“三州”(揚州、徐坊、蘇州)中國畫聯展,創作壹批有影響力的新中國畫;打造具有揚州地方特色的大型歌舞和壹批音樂舞蹈等藝術作品。

2.藝術團隊建設。引進和培養壹批優秀的編導、表演、舞蹈、美容人才。十壹五期間引進10-12拔尖藝術人才;加強揚州文化藝術學校建設,辦好中國舞蹈示範專業,培養500-600名具有中等藝術表演水平的舞蹈演員;培養壹批揚劇、曲藝、木偶等地方傳統藝術表演人才;努力培養各類藝術門類的領軍人物,使壹批藝術人才在國內外重要比賽中脫穎而出。

3.加強對地方文化藝術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制定具有揚州地方特色的文化理論研究計劃和課題,編輯出版壹批歌唱文集、理論文章和學術專著;按照保護為主、搶救優先、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針,對揚劇、揚州評話、揚州清曲等傳統藝術進行了挖掘整理,編輯出版了《揚州藝術叢書》,修訂續編了《揚州文化誌》。建立“藝術人才庫”。編輯整理成就突出的老藝術家和著名演員的藝術成就。

(2)大力發展大眾文化。

1,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強鄉鎮文化陣地建設,解決無房文化站問題,開展達標鄉鎮文化站建設。組織鄉鎮文化站幹部培訓,提高基層文化工作隊伍素質。繼續開展“服務基層、服務農民”雙服務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建設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辦好三年壹屆的少兒藝術節、老年藝術節和群眾文藝新作品;協助市委宣傳部辦好兩年壹度的社區藝術節和農民藝術節;開展全民閱讀月和“壹地壹品”特色文化建設活動。

3.繁榮群眾文藝創作。鼓勵群眾性文藝創作,推出壹批優秀群眾性文藝作品,力爭在國家“群星獎”、省“五星工程獎”等重大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揚州文化藝術中心,使市文化中心達到國家壹級圖書館標準;建立健全基層文化工作網絡,在文化館、圖書館引進壹批復合型文化管理人才;加強社區群眾文化工作,使之規範化、制度化;積極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完成普查和備案工作,推廣試點經驗,建立市級保護名錄。積極申報國家和省重點保護工程,做好重點工程保護工作,制定相關保護政策措施。實施“300”工程,即建設100支業余文化隊,組織100場群眾文藝演出,送文化下鄉100次。

5.積極開展文化先進縣(市、區)創建活動。“十壹五”期間,所有縣(市、區)達到省先進標準,2個縣(市、區)創建為全國先進;推進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建設;社區公益性文化活動建築面積應力爭達到人均0.04平方米;

6.加強公共圖書館建設。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揚州圖書館基本建成了數字圖書館。市、縣、鄉三級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藏書量達到人均0.7冊,達到320萬冊。各縣(市)均建有獨立的少兒圖書館,大大提高了圖書的利用率,持證讀者人數占全市人口的1%。

(3)培育和發展文化市場

1,音像市場。繼續嚴厲打擊非法音像制品,使正版音像制品的市場份額穩步提高。“十壹五”末,正版音像制品市場份額將達到95%以上。同時,優化經營結構,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資音像產業,將全市音像市場由依賴型、遊擊型、家庭式、作坊式向壟斷型、超市式、連鎖式發展。

2.性能市場。大力發展民間藝術團體和表演場所,繁榮人民文化生活。“十壹五”期間,力爭發展30-50個民間藝術團體,加大對色情、低俗演出的打擊力度,放開搞活健康演出,進壹步建立公開公平的演出市場競爭機制。

3.娛樂市場。實現繁榮、健康、有序,鼓勵發展大眾化娛樂形式和場所,引導高端娛樂場所調整經營策略,面向多層次消費群體,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壹,向自助化、超市化、綜合娛樂化方向發展。

4.互聯網市場。繼續控制總量,規範經營,進壹步優化市場結構,運用市場手段整合資源,使分散的“網吧”向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總量減少10%,機器數量擴大250%。

(D)擴大和規範新聞和出版業

1,出版業。重點關註廣靈書店發展圖書出版業,進壹步深化體制改革,加強選題策劃,強化內部管理,出版更多更好的圖書,打造壹流品牌。加強傳統雕刻技藝的傳承和保護,制定優惠政策,培養專業人才。新聞出版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報紙管理精神。在加強新聞出版管理的同時,推動成立揚州日報報業集團,做大做強《揚州日報》,管理《揚州大學學報》等重點刊物。

2.出版業。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書報發行網絡。“十壹五”期間,全市圖書發行網點數量控制在700家左右;發展2個大型圖書城和100個鄉鎮發行網點;優先發展新華書店、專業書店和連鎖書店。

3.印刷和復制業。按照“控制總量、提高質量”的要求,在培育規模企業、提高科技含量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出版物印刷業,大力發展包裝裝潢印刷企業。發展5-6家出版物印刷企業,總量控制在30家以內。新發展包裝裝潢印刷行業約100家,行業年增長率將力爭達到12%。到2065年,438+00,這樣的企業會有260家。光盤復制業生產規模擴大,新增生產線3-5條,產值翻番,力爭達到6543.8+0.5億元。

4.掃黃打非。繼續深入開展“掃黃打非”行動,依法打擊非法出版活動,收繳非法出版物,凈化出版物市場。

5.版權產業。加強社會監督,打擊侵權盜版;鞏固政府部門軟件正版化成果,推進企事業單位軟件正版化;鼓勵和引導成立版權中介機構和群眾組織,促進行業自律,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版權意識,保護知識產權。

(五)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

1,做好文物保護基礎工作。積極申報全國重點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完善已公布的文保單位“四有”檔案工作;公布1-2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文保控制單位。

2.加強揚州城遺址保護。積極配合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制定《揚州城遺址保護管理條例》,編制《揚州城遺址保護規劃》,完成新壹輪揚州城遺址全國保護檔案編制,增設文物保護標誌,配合城市建設,做好遺址考古和科研工作,保護和展示重要遺址。

3.加強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利用和管理。重點維修壹批文物保護單位,加快維修五道臺故居、中寧寺、少祿、王故居、谷、宗祠及故居、鐵佛寺三期工程;加強文物資源整合,積極為維護完好的古建築創造條件,作為文物旅遊景點向社會開放。利用天寧寺建設文化展覽館,利用天寧寺倉庫,建設廣靈秦派史料陳列館等。,使揚州的古老文化在現代文明進程中充分展示其獨特魅力。

4、開展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和展示。配合瘦西湖新區建設、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重大城市基本建設,做好地下文物勘探、調查和搶救性發掘工作;整理恢復已發掘的地下文物遺址,配合唐、宋城、北門、南門等展示工程。

5.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配合國家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的保護,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的解讀工程;編制實施揚州博物館城建設專項規劃;做好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申報準備工作,加強運河文化帶保護和建設。

  • 上一篇: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的讀者服務
  • 下一篇:項,總理,,總理,總理...藺相如的官職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