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知識 - 唐朝有笛子嗎?

唐朝有笛子嗎?

漢代以後有壹種笛子,管型相同,各管長度相同或略有不同,但管內用蠟封,蠟底的高度形成上管身的長度,吹出不同的音高。即如唐杜佑《通典》所載:“蕭,編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長則濁,短則清,與蜜蠟增減和諧。”日本奈良的正倉醫院收藏了壹件唐代的管型長笛殘片。九根竹筒,長23.7-28.8厘米。根據後來發現的山毛櫸帶,可以將十八根管子捆綁起來,用紙粒填充,來調節螺距。據宋陳載,唐代有十八笛:“唐有數十笛,五聲四聲,林鈴、黃鈴、西涼系二聲。”蘇州民族樂器壹廠曾經仿制過這種笛子(圖-4)。唐朝以前,笛子叫簫。唐宋以來,由於單管豎吹笛的日益流行,故稱管辮笛為排笛,以示區別。唐·趙霖《語錄》:“古之所謂笛,皆吹之,今之笛管為另壹樂器。”宋珠熙齋藤優子語課:“今笛管為古笛,雲笛側為古笛,雲笛手亦編曲。”到了元明時期,排簫被改良成精美的椽子。十六管外有木架外殼,漆色鮮艷,描繪金鳳凰。明代朱載堉《呂精要》:“元代有竹笛,各以黑漆劫夫妻,今笛子相同,但飾以紅漆耳”。

記得領養

  • 上一篇:坊子區簡介
  • 下一篇:惠來縣屬於哪個市?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