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知識 - 黃鱔的歷史淵源

黃鱔的歷史淵源

鰻魚味道鮮美,具有藥用價值。名醫的別錄說有養五臟,治虛損的功效。條紋鰻魚去掉老骨頭後切成長條,煮熟後像皮條客壹樣命名。又形似竹節,又稱竹節鰻。制法是將皮用兩種不同的溫度煎至酥脆,再掛糖醋黃汁,色澤金黃,外酥裏嫩。沙市好公道餐廳(已拆)、漢口運河餐廳、老大興源餐廳、老惠賓餐廳做的疙瘩鱔魚都很精致。

1、“鱔魚”是荊沙地區的傳統名菜,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因為鰻魚長得像竹節,所以最初取名為“竹節鰻魚”。後沙市伊森酒家的廚師曾友海師傅改進廚藝,將原來的油炸方式改為兩種方式油炸,使魚更加酥脆。因曾友海綽號“皮條”,後人以其綽號稱這道菜為“皮條鱔”,流傳至今。

2.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朱方哲,荊州市監利縣人,時任臺灣宜蘭吳品縣令。當地因壹條鱔魚崩田界發生糾紛時,他讓隨行的荊州廚師準備了壹桌以鱔魚為原料的宴席,以“拉皮鱔”為第壹道菜,邀請原告和被告壹同品嘗,食客無不稱贊。當時臺灣省人民還不知道鰻魚可以吃,他主張大家都要捕食鰻魚,最終從根本上解決了爭端,成為壹段佳話。因此,吃鰻魚的習俗傳入臺灣省,壹直流傳至今。

  • 上一篇:新疆不同地區的羊肉品質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雙色球歷史有沒有玩過紅球6,7,8,15,20,31,藍球09?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