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七律如何谋篇布局?

七律如何谋篇布局?

一篇布局策划篇

1、什么是布局策划篇:

? 把你所掌握的物质、合理的安排在起、承、转、合上,而起、承、转、合的每一阶段都要用最合理的方式方法,并将“起承转合”有机的整合正文,就是布局,就是谋篇。

2、布局谋篇的几种形式

(1)起承转合法:

我们来看一首例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转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合

这首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看诗的起、承写登高处所见情景,是写景;

转、合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形式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天、猿、渚、沙、鸟

颔联,形态渲染秋天气氛;

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皆是对偶,句句押韵。

这首诗就是以一联为一个起承转合的单位。

七律、五律一般以两分句为一个单位, 1、2句起、3、4承、5、6转、7、8合。

这是基本的形式。这是我们大家最熟悉认可的形式,但是,也不尽然

那么我们今天重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下面几种特殊布局

(2)、起承继转合法

? 在一首律诗中首联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继,注意了这四个字,尾联为转合,即属“起承继转合法”。

称“继” ”,就是颈连着颔联的意思,继续发挥而不是转折。这样写,往往把转、合的功能放在尾联了。

那么我们必须以例诗说话

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起破题

一岁一枯荣。=引起下联

野火烧不尽,=承“枯”。

春风吹又生。=承“荣”

远芳侵古道,=继续写“草”,重点落到“古原”。

晴翠接荒城。=继续写“草”,引出“离别”题意。

又送王孙去,=转写送别

萋萋满别情。=合抒情作结、首尾呼应,关合全篇、合章点题。

我们看: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扣扣

句“一岁一枯荣”,首先引起一联原上野草秋枯第二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

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无论烈火如何无情地严重,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疫情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用“侵”和“接”刻画春草散发,

所以,五六两句,是继续写草,而没转是吧

第七八两句“又送王孙,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意本。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想象、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所以这首我们说,又送王孙去,=转写送别。萋萋满别情。=合抒情作结、首尾呼应,关合全篇、合章点题。

(3)、起承 转合法。

? 在一首律诗中,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中间四句是展开、铺叙、

注意了中间四句是展开、铺叙、第七句为转,第八句为合,即所谓的“起承展转合法”。

这就打破了以一联为单位的布局格局。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中间四句分别并列描绘四样景物,铺叙的手法很明显。

从形式上看,希望把一个绝句分成两半,中间放入四句,每句各写一个景物似的

那继续举例诗说话

如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起句扣题。 p>

数里入云峰。=承首句“不知”。

古木无人径,=展写“木”,景观。

深山何处钟。=展写“钟”,听觉,再承“不知”。

泉声咽危石,=展写“泉”,听觉。

日色冷青松。=展写“日”,风景。

薄暮空潭曲,=转向佛教,禅意“空”。

安禅制毒龙。=合归结主题,安禅来牵制世俗的情欲

我们继续看

第一句话,“不知香积寺”,直接切入诗题,写诗人徒步去深山密林中的“不”是讲生长只知香积寺之大概方位,不知道其具体所在。

第二句承,“数里入云峰”,则极写香积寺其余之高远、幽深、觅:才走了几里路,就已经重垒叠嶂,云封雾绕,而寺院还遥不可见!

诗人的迷惘心境,香积寺的深藏幽远,俱可在字里行间惊知。

三、四句写了诗人看到的景物:古树、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

“何处”二字,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

五六两句,表面仍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与上二句大有不同,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日色,清新如画。

七八两句转到古寺,但仍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潭的空旷幽寂,潭岸的曲折深端,从而安禅来牵制世俗的情趣。赞颂佛法无边,心向往因而以“安禅制毒龙”作结,汲水到渠成,探究诗意。

看过例诗? 我们再复习一下这句,在一个律诗中,第一句为起,句为承,中间四句是展开、铺叙、第七句为转,第八句为合,即属“起承”展转合法”。

(4)、起承直下法

? 一首律诗中首句起后,从次句开始承而直下,没有转合,或达成“合”的意思,即属于“起承直下法”。

这样的布局有首特别熟悉的例诗给大家看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泪泪满衣裳。

却看妻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剑外忽传收蓟北,=起:起句提事,如春雷乍响。

初闻泪泪满衣裳。=承:紧承“忽传”,喜极而悲。

却看妻子愁何在,=转:以转为承,承而直下。

注意了以转为承,承而直下。

漫卷诗书喜欲狂。=承:连续两个动作。

白日放歌须纵酒,=承:承而直下,进一步抒写。

青春作伴好还乡。=承:承而直下,进一步抒写。

即从巴峡穿巫峡,=承:承而直下,进一步抒写。

便下向阳向洛阳。=承合:承而直下,进一步抒写。

这首诗一气直下,全非起承转合手法。

除第一一句叙述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写情。

抒情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万斛泉源,出自胸想象,奔涌直泻

于神理妙在宇宙,于文势妙在反振。

第三、四转承。颈联承“喜欲狂”,而尾联承“好还乡”,也具体写“喜欲狂”。全诗自首句至尾句,一气贯注,一气呵成。

一首律诗中首句起后,从次句开始承而直下,没有转合,或达成“合”的意思,即属于“起承直下法”。

  • 上一篇:內蒙古國家稅務局呼市分局有幾個?
  • 下一篇:父母必讀的經典育兒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