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農業經濟發展論文

農業經濟發展論文

 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糧食及農副產品,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到人類生存質量,更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1淺談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新農村發展、農業經濟、農民收入是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國家已明確提出三農問題的建設發展是今後工作的重點,尤其是十八大的召開,更加明確了加強三農工作的方向。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雖有較大發展,但因我國農業基礎比較薄弱,農村人口多、分布廣,尤其是壹些較為偏遠的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發展較為緩慢,農村的發展還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在發展中還存在著壹些問題。

 壹、農業經濟、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1、糧食穩產、農業經濟穩步發展

 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在國家壹系列的惠農政策扶持下,新技術、新品種得到推廣與應用。

 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農業相關產業都得到了較大發展,糧食產量穩中有升,用現有耕地面積解決了13億人口的糧食需求。

 相關的農副產品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還可以遠銷國外為國家創匯創收。

 2、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隨著國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得到進壹步完善,如公路、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設施、人畜飲用水、天然氣、沼氣利用等,大力發展了規模化禽畜水產養殖、退耕還林、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等。

 同時農業科技含量也進壹步提高,如新技術推廣、機械化播種、溫室栽培、地膜覆蓋、稭稈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發展循環經濟、再生利用等。

 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專業網站,推廣普及各類農業技術與農業信息,為農業生產、病害防治等提供技術服務,使各地農業科技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

 3、無公害優質農產品產量不斷增加

 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各糧食生產基地的無公害糧食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優質、無公害農產品也在不斷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較高的收益。

 各地林業、果業、畜牧養殖業及其相關加工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不僅豐富商品種類、滿足了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而且也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收入。

 同時隨著國家重視及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還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項舉措,使各地生態林面積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時遏制了生態環境的進壹步惡化。

 4、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實施惠農補貼政策的力度,以及農村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項民生工程的不斷出臺,農村征地補償制度及補償標準的不斷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農民的經濟收入。

 農村合作組織的建設與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集約化,節約了大量農村勞動力。

 剩余勞動力或是進城務工,或是自主創業,不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還維護了農村社會的穩定,解決了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據相關數據表明,近10年我國農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達10%以上。

 5、農村社會事業得到改善,惠農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隨著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廣大農村各項社會事業都有了較大發展。

 開展了農村合作醫療,改善了農村辦學條件,?科技下鄉?使農民大受益處,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也改變了落後的觀念,使農民生活水平也明顯提高。

 近年來,各地相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出臺的壹系列惠農政策,及時發放糧食補貼及減免農業稅,在壹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經濟負擔,使廣大農民朋友的種糧積極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

 各地、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業農村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即使有的地區形成了產業體系,但發展較為緩慢。

 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足,部分農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業、林果業、畜牧水產業、特色農產品等優質產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關產業發展緩慢,缺乏地域特色,個別地區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後,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水平較低。

 2、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較為落後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農村,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偏遠山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後,如電力通信、農田水利、人畜飲水、防洪設施、道路交通等,存在著年久失修、設施老化、設備陳舊,有的設施設備早已失去其應有的功能,形同虛設。

 致使農業抗災能力不高,嚴重影響農業生產,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個別地區的鄉村道路還存在著?泥巴路、翻漿路、斷頭路?,使交通受阻,農用物資、設施設備、招商引資、農產品運輸等都嚴重受限。

 有的地區還未開通通信電纜工程,使當地無法適時接收最新訊息,無法利用網絡為農業生產服務,嚴重影響了農民知曉國家最新政策法規與市場信息。

 近年來國家雖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區尚未得到解決,這些現存的問題都嚴重制約著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

 3、生產力水平低,思想落後保守

 多年來,部分農民思想落後,觀念保守,文化水平較低,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部分農民,仍然殘留著壹些舊思想、老習慣,老觀念,缺少市場經濟競爭意識,接受新鮮事物較慢,不善於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農業生產服務,加上近年來多數地區鄉鎮的年輕人存在著輕農耕、重務工思想,使部分地區出現了青壯年勞動力缺乏的現象。

 留在村裏的或是老弱、或是婦幼、或是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競爭力的人,無法跟上市場經濟的步伐,仍在沿襲傳統的耕作方式等,壹定程度的阻礙了自身發展和致富的進程,導致貧富差距進壹步加大,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使農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災害的威脅

 農業產業離不開氣候條件,我國是壹個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每年南北各地區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各類自然災害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及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更會極大地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脅人類生存。

 近年來因各類災害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日益突出,反應了我國農業抗災能力較低。

 長期以來因缺乏重視與認識,造成人為地破壞環境、亂砍亂伐、亂捕亂殺,過度開采,肆意排放,濫用藥劑等,壹系列的破壞行為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更加劇了農業抵禦各類災害的能力。

 5、缺乏專業農業人才

 發展農業經濟離不開專業人才,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是以家庭為個體的生產方式,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飯、靠地吃飯?,缺乏相應的科學技術,無法保障農作物收成。

 近年來壹些地區農村具有壹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湧入城市,更加劇了農村人才的嚴重匱乏,致使這種情況出現惡性循環,特別是壹些經濟不發達地區。

 發展農業經濟離不開人才,尤其是離不開具有較高素質、較高文化水平、熟悉農業生產的綜合類人才,農業經濟的發展、新農村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參與和支持,它是發展農村農業的關鍵。

 三、促進農業經濟、農新村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1、農業是人類生存和壹切生產活動的先決條件,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眾所周知,我國是壹個農業大國,70%人口在農村,農業經濟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關系到8億農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關系到農村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強國夢的實現。

 發展農村經濟可以縮短城鄉差距,縮小貧富差距,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我國建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不同之處就是科學化、機械化、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市場化。

 2、農業是人類社會的生存之本,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不僅滿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還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糧食、農副產品、生活資料,也為畜牧養殖業、工業提供了飼料和原材料,是發展工業的前提,農副產品出口為國家創匯,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解決了大量勞動力就業問題,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諧,農業經濟是積累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之壹。

 農業是確保工業及其它壹切生產行業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是支撐我國經濟的良好發展的重要保障。

 四、農業經濟、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

 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促進我國農業經濟、農村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

  • 上一篇:關於反法西斯的手抄報內容100字
  • 下一篇: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登记表用去年的表可以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