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彈性模量的測定(拉伸法)實驗中,為什麽用不同儀器來測定各個長度?

彈性模量的測定(拉伸法)實驗中,為什麽用不同儀器來測定各個長度?

拉伸法測楊氏模量必須是在彈性範圍內進行,必須的。因為楊氏模量的定義就是楊氏模量是表征在彈性限度內物質材料抗拉或抗壓的物理量,它是沿縱向的彈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學中的名詞。

例如,1.2345678*1.1(=1.35802458)=1.4。楊氏模量公式中,全是乘除的關系。若要求楊氏模量有3位有效數字,公式中任壹個數都不能少於3位。式中除金屬絲的直徑外,都能量出4位數。

例如,金屬絲長度約半米多,用米尺量是534.0毫米,4位;只有金屬絲的直徑較小,約半個毫米,用直尺量是0.5,1位;用卡尺量是0.50,2位;用千分尺量是0.500,3位。可見,金屬絲的直徑必須用千分尺量,才能保證算得的楊氏模量為3位。總之,不同的長度用不同的量具,是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精度。

從相對誤差角度考慮,相對誤差=絕對誤差/測量值。以金屬絲的直徑為例,用直尺量是0.5,絕對誤差0.2,相對誤差=0.2/0.5=0.4;用卡尺量是0.50,絕對誤差0.02,相對誤差=0.02/0.50=0.04;用千分尺量是0.500,絕對誤差0.002,相對誤差=0.002/0.50=0.004。可見用千分尺量金屬絲的直徑,相對誤差最小。

擴展資料:

對彈性體施加壹個整體的壓強p,這個壓強稱為“體積應力”,彈性體的體積減少量(-dV)除以原來的體積V稱為“體積應變”,體積應力除以體積應變就等於體積模量: K=P/(-dV/V)

在不易引起混淆時,壹般金屬材料的彈性模量就是指楊氏模量,即正彈性模量。

彈性模量可視為衡量材料產生彈性變形難易程度的指標,其值越大,使材料發生壹定彈性變形的應力也越大,即材料剛度越大,亦即在壹定應力作用下,發生彈性變形越小。

彈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產生單位彈性變形所需要的應力。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彈性變形能力的指標,相當於普通彈簧中的剛度。

料的抗彈性變形的壹個量,材料剛度的壹個指標。鋼材的彈性模量E=2.06e11Pa=206GPa (e11表示10的11次方)它只與材料的化學成分有關,與溫度有關。與其組織變化無關,與熱處理狀態無關。

但是與材料纏繞形狀有壹定關系,比如將壹根彈模已知的鋼絲繞成壹根彈簧,則彈模會改變,或者多根鋼絲撚制成絞線,把他當成壹個整體來檢測彈性模量,其整體彈模與材料本身的彈模是不壹樣的。各種鋼的彈性模量差別很小,金屬合金化對其彈性模量影響也很小。

百度百科--彈性模量

  • 上一篇:論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
  • 下一篇:世界十大吸血动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