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費孝通先生也說過我看人看我,這反映人際交往的什麽現象

費孝通先生也說過我看人看我,這反映人際交往的什麽現象

文化自覺,根據費孝通先生的解釋,就是指生活在壹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對其文化的發展歷程和未來有充分的認識。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在文化轉型過程中的自主能力,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的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做到文化自覺,這是壹個民族(國家)自尊、自重、自信的體現。

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覺既是中華民族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之間的***處之道,也是中國社會內部多民族、多種文化之間的***生之道。費先生曾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了他對人類社會及其文化未來發展的途徑和光明前景的看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天下大同。”這十六個字精辟地闡明了文化自覺的要義。

但是在壹些論述中,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表現往往被描述成變民族文化為世界文化的單向過程,這是片面的、靜態的單向思維。必須從這種靜態思維轉向壹種雙向的動態思維,即把全球化視為壹種從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以及從世界文化向民族文化雙向的、不斷循環往復變化的運動過程。文化變遷或發展說到底,就是選擇、吸納、同化不同系統的文化成分,將其變成自己的構成性要素的過程。因此,文化在任何時候都是壹個動態的、開放的、不斷變化著的系統,它的發展、壯大永遠離不開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自覺也不是壹個壹成不變的、封閉的概念,其內容顯然要隨著全球社會經濟的日益豐富發展而不斷改變。

種種“崇洋媚外’’的現象表明,我們目前尚沒有完全進入“各美其美”的階段,在西方強勢文化的軟性包圍下,很多人連最基本的自我文化認同還沒有建立起來。而另壹些迷信“21世紀註定是中國的世紀”的人則走向了另壹種極端——文化自戀。崇洋與自戀,都是沒有文化自覺的表現,其主要原因之壹是我們對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沒有自信,就很難有對本民族文化的理性認同和準確定位。所幸的是,這種自覺意識正在蘇醒,壹個幾年前還不被人所知的陌生名詞“非物質文化遺產”突然成為社會關註的熱點,這本身便是中國社會“文化自覺”的壹個標誌和反映,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重要內容之壹。

文化自覺是壹個艱巨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裏確立自己的位置,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壹起,取長補短,建立壹個有***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壹套與各種文化能和平***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處原則。

  • 上一篇:校長競聘找哪裏培訓
  • 下一篇:企业行动力的来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