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立足本地實際,借鑒國內外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探索實踐,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要向發達地區看齊,不斷轉變思想觀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加快發展的總開關。壹件事情、壹項工作、壹種轉機想都想不到,怎麽可能做到?對西部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來說,重要的是有三個方面的思想觀念要轉變。首先是資源觀問題。日本、亞洲四小龍、我國東南沿海發達地區沒有什麽礦產資源優勢,但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由此可見,有沒有礦產資源、有多少礦產資源並非絕對重要,只要從人力資本、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綜合考慮資源問題,轉型思路就豁然開朗了。其次是發展觀問題。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可以說大體上采取了由沿海到沿邊、沿江、內陸的梯度推移戰略。進入新世紀我國雖已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但至今發展的重心仍在東南沿海,或者說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地區。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消極地等待推移,而要發揮後發優勢,通過引進先進技術,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超常規發展。第三是環境觀問題。從交通條件、城市建設、自然生態、市場規模、融資環境等方面看,西部地區確實比不上發達地區。但發達地區由於土地價格飆升、勞動力成本高昂、市場進入門檻漸高、能源供給短缺等問題,也有其成長中的煩惱。古人講,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要把自身的比較優勢認識清楚,並能針對發達地區的“軟肋”進行招商引資,就能通過高效優質的服務來彌補先天環境之不足。

二是要立足各地實際,著重抓好項目建設工作。從西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出發,立足於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基本市情,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擴大投資總量,加快發展步伐。認真研究國家投資導向,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相關咨詢機構的協作,精心謀劃和篩選壹批符合本地實際、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強項目管理,建立健全項目工作責任制,不斷提高項目建設的效率和質量。樹立機遇稍縱即逝、機遇只可搶抓不能坐等、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抓住機遇才有更多機遇的機遇意識,以敏銳的發展眼光捕捉、爭取壹個個項目。利用好自身的比較優勢,既挖掘資源、土地、區位等方面的有形優勢,又發揮服務、品牌等方面的無形優勢。通過爭取國債資金、經營城市等多種手段,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創造壹流的科技園區,改善投資硬環境。以改善服務態度、落實優惠政策、提高辦事效率來樹立親商、安商、富商的開放形象,以誠待人,以勤補拙,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

三是要挖掘技術潛力,努力提升傳統主導產業。有色、能源、冶金、建材等資源型城市的傳統主導產業現在依然是許多省的支柱產業,這些產業多數起步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普遍存在設備老化、工藝落後等問題,以致工人勞動強度大,企業生產成本高,環境汙染比較嚴重,產品技術含量偏低,難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對這些產業,不僅不能放松,而是要進壹步加大改造提升的力度,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競爭力,再造新優勢。要爭取新上壹批投資規模大、技術起點高、對經濟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工業技改項目,鞏固和提升傳統主導產業的地位,使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把解決資源短缺問題作為資源型城市經濟工作中的壹個重點,積極幫助資源枯竭企業內引外聯,使其現有的生產加工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繼續支持資源型城市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政策性破產,使其不斷深化以產權制度改革為主的各項改革,盡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主體。 

四是要拓寬融資渠道,盡快培育接續替代產業。資源型城市在礦產開發進入中後期後,就要未雨綢繆,加快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為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留下回旋余地。必須發揮資源型城市大中型企業相對集中的優勢,樹立區域經濟壹體化意識,打破條塊分割,加強區域內分工協作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調整優化存量結構。大力開發科技、資本、人才等社會資源,以科技進步、招商引資和項目帶動為主要手段,在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和現代新興產業的引進發展上下功夫,促進經濟增長由資源型向技術型轉變。在接續替代產業的選擇和發展上,要有超前意識和戰略眼光,既要突出高科技型,又要發展勞動密集型;既要立足本地資源進行開發,又要像珠三角、長三角的許多地方壹樣敢於發展“兩頭在外”的產業。在積極爭取國家扶持政策和投資的同時,主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進民資和外資,形成內資與外資結合、民資與國資結合、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的投融資新格局。要利用園區的孵化、輻射功能,在電子信息、現代生物、新材料、微電子、中藥現代加工等領域,催生壹批市場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項目,使之逐步成為接續替代產業的“生力軍”乃至“主力軍”。千方百計借助外力求發展,加強與國外和發達地區的聯系,把招商引資作為培育接續替代產業的重要引擎,有針對性地瞄準國內外重點地區、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組織招商,采取大團隊與小分隊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新客商與老客商相結合、國內客商與國外客商相結合、傳統項目與高新技術項目相結合等辦法,卓有成效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產業工人多、煤電能源充足、土地成本低等方面的優勢,以成本最低、回報最快、效率最高、信譽最好,吸引國內外投資者來參與資源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把資源型城市建成最具活力的開放區域。

五是要節約使用資源,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礦產資源只有節約才能持久利用,要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資源型城市,都應牢固樹立節約資源的觀念,在資源開采、加工、運輸、消費等環節建立全過程節約管理制度。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遏制資源浪費和破壞,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延長礦業服務年限。積極改造提升石油、煤炭、電力、有色金屬、鎳等資源型產業,不斷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和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堅持擴大規模和提高檔次並重,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進行“二次創業”,從初級產品生產和商貿業經營,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基礎產業和新興服務業轉變,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的產業層次和發展水平。既做到根深蒂固,又實現枝繁葉茂,引導民營企業以大中型骨幹企業為依托,配套生產上下遊產品,拉長產業鏈。

六是要拓展發展空間,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資源型城市都存在國有經濟比重過高的問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著廣闊的空間。要學習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經驗,在繼續抓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同時,毫不動搖地放手發展和壯大非公有制經濟。確實做到凡是鼓勵和允許外商進入的領域,都要同樣鼓勵和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努力消除束縛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對國家制定的各項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特別是稅收、貸款、工商管理、土地使用、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條管部門、資源型城市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都應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實,不斷為實現經濟轉型提供新的發展活力。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的份額,使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升。 

七是要利用衍生資源,積極探索循環經濟模式。西部資源型城市要徹底擺脫經濟發展嚴重依賴資源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就必須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通過技術進步改造傳統產業,優化資源配置,逐步形成有利於資源持續開發利用和環境得到合理保護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要從企業、產業和社會等不同層面推進循環經濟,鼓勵企業進行循環式生產,要求產業進行循環式組合,倡導社會進行循環式消費。要把企業作為推進循環經濟的首要“抓手”,督促企業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節約使用資源,減少廢棄物排放,循環利用資源。在科技園區建設中,尤其要樹立和落實循環經濟理念,自覺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以工業***生和物質循環為特征的區域產業體系。在城市建設中也要走“循環經濟+適宜人居+城市效率”的新型城市化之路,統籌解決廢水處理、廢品回收、垃圾分類、綠化美化等問題。總之,要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發展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八是要重視尋找後續資源,全面拓寬資源開發領域。西部資源型城市必須高度重視接續資源的勘探開發和科學利用工作,延長資源的服務期。資源型城市的礦體及探明儲量,絕大部分是在五六十年代探礦技術比較落後的情況下確定的,其準確性肯定多多少少要打折扣。目前國內外探礦技術有了很大突破,給西部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應當投入壹定的資金,加大勘探力度,應用新的探礦技術、裝備在已有礦體的周邊及深處尋找新的礦體,開發後續資源,為經濟轉型創造條件、贏得時間。在加強地質勘探、增加探明儲量的同時,規範開發秩序,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實行合理開采和綜合高效利用。堅決改變礦產資源是唯壹資源的傳統資源觀,樹立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管理、環境等都是資源的全新資源觀。要在有形資源優勢逐步衰減的情況下,更加重視和充分利用好無形資源,使物質與非物質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聚集、增值和盈利。

  • 上一篇:固定資產明細表怎麽填憑證
  • 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