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急求再別康橋的教案?

急求再別康橋的教案?

優秀教案:《再別康橋》

教材分析

康橋:即“劍橋”(Cambridge),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是徐誌摩曾經學習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1920年秋,徐誌摩經美國到倫敦,在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習,1922年上半年由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特別生轉為正式研究生。過了半年的正式學生生活後,8月中旬回國。1923年3月在《時事新報》上發表了第壹首記憶康橋的詩——《康橋在會吧》,但藝術上松散冗長,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訪問倫敦,1926年1月寫下了為人熟知的現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橋》;1928年8月第三次來到英國,11月16日快要歸國的途中,靈感閃現,揮灑自如地寫下了的傳世經典之作——《再別康橋》。徐誌摩筆下的康橋具有生命、靈性,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壹體。而詩人的情懷也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許多復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再別康橋》既繼承了古典詩歌的傳統,又在別離詩中,註入了現代人對自己生長的母校深情厚愛,並超越了壹般離別眷戀人情感嘆,更具有了現代知識分子崇尚自我的個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談談的象征意蘊。語言清新,富於音樂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煉功夫,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宛如流水壹樣自然淌出,毫無當時新詩歐化的傾向。

教學重點 : 體會詩境之美。

教學難點: 意境的營造。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感悟徐誌摩詩歌華麗輕巧的語言,整齊的章法,和諧柔美的音韻所散發出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情感價值觀目標:體會徐誌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

3、過程與方法目標:領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歌的重章疊句。

學生分析

在前幾課裏,介紹並運用了詩歌的意象和象征這壹鑒賞詩歌的入門方法,這課接著運用這種方法,來***同研究、探討現代詩歌史中的明珠——《再別康橋》,體會其意境之美。學生對詩的興趣很濃,但鑒賞的方法卻不會,所以講授該詩加以訓練。

設計理念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資產階級紳士詩人,徐誌摩可以說是新詩的詩魂,人稱“詩哲”、“詩聖”並不過分,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爾喬亞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他以後的繼起者未見有能與之並駕齊驅的。他的新詩可堪千古絕唱,他的行為與品格也同樣受到同人、朋友、學生的贊賞與愛戴,他對愛情的執著追求雖為文壇風流佳話,亦留有諸多遺憾,但他那天真無邪,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情懷,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作為新月社的靈魂人物,他的詩歌創作的成就當奉為本世紀文學之圭臬,但他的散文風格也是獨有的。於是采用: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的教學方式。

教學流程

(壹)、誦讀欣賞,整體感知

1.誦讀欣賞,範讀正音:

青荇(xìng) 長篙(gāo) 漫溯(sù) 笙(shēng)簫

2.《再別康橋》在妳的心裏留下了什麽樣的印象?

朗讀課文,並結合《我所知道的康橋》(《語文讀本》P118)和剛才介紹的相關資料,發揮自己的想象,口頭作文:《徐誌摩在康橋》。

提示:《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壹首別離詩,猶如壹首輕柔優美的小夜曲,詩人的自由天性、瀟灑飄逸的風格與康橋寧靜優美的自然風景融會成了別具壹格詩境之美。

範例:徐誌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說:“康橋的靈性全在壹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世界上最秀麗的壹條水。”彎彎曲曲的清澈見底的河水,河水裏飄著長長的青草,兩岸四季長青的綠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橋的兩端的棵棵垂柳,矗立於岸邊的宏偉的教堂,莊嚴秀麗的各學院的建築群……徐誌摩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為這優雅、秀麗、寧靜、和諧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織錦壹般的草地上讀書,有時俯身觀看康河裏的流水,有時仰頭眺望天上的行雲,有時撐壹只長篙在康河裏劃船,有時則在夕陽西下的晚景裏,騎上壹輛自行車,獨自去追趕天邊闊大的太陽……康河以她獨有的靈性滋潤著徐誌摩,徐誌摩在回憶康橋時曾說:“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康橋創造了壹個充滿性靈的詩人。

(二)、 分析鑒賞,體會意境

第1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這壹節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短短的四句詩映照出了壹個非常寧靜的夕陽晚照的黃昏,做出了壹個非常寧靜的做別姿態。詩人曾說:“那四五月間最漸緩最艷麗的黃昏,那才真是寸寸黃金。在康河邊上過壹個黃昏是壹服靈魂的補劑啊!”詩的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壹下子就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壹股清風壹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雲彩。”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壹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壹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第2節至第6節,通過詩人在康河裏泛舟尋夢,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抒發了自己對康河的依戀和柔情。

第二~四節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艷影, 在我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作壹條水草。那榆蔭下的壹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沈澱 彩虹似的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壹壹映入眼底。

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壹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後,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並甘心在康河的柔波裏,做壹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壹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更是詩人無拘無束的生命追求與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搖”:常含貶義,常與“過市”連用;另有“逍遙”壹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閑,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又更顯生動、形象。

“油油的”“招搖”:“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湧,水質清澈,那些像塗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壹幅美景啊!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壹條水草”:據此,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後面所說的這句詩深刻的含義和詩人強烈的情感體驗。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徐誌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造這樣的意境,全是為情驅使。徐誌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初到倫敦,康橋平靜、閑適的環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他發現“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同的“自然保護區”。這在徐誌摩《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後,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壹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裏,我甘心做壹條水草”。在這首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壹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雲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壹條水草”的體驗等。

“金柳”:柳樹是中國傳統詩詞中離別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詩經·小雅》

第五~六節 “尋夢, 撐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壹船星輝, 在星輝斑爛裏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第5、6節,詩人接著夢的出現,翻出了壹層新的意境:抒寫夢的追尋與離別的靜默。借用“沈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壹只長篙”,“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但我 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三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壹波三折!康橋的美景挑逗起詩人想在康河裏“尋夢”“放歌”的強烈沖動,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裏放歌”的狂態終未成就——因為康河太美麗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裏的清泉、彩虹揉成的夢……寧靜而和諧。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壹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壹在了壹起。而此時此刻的靜默與無言,正是壹曲深情的別離歌,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用欲放即斂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穎漂亮的比喻或樸實無華的直接抒情,突現了全詩贊頌的“寧靜美”,並由景的寧靜轉為情的寧靜,使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懷,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濃縮成了古詩中獨特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給人壹種瀟灑與深沈相結合的美。

第七節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壹揮衣袖, 不帶走壹片雲彩。”

詩歌的結尾,為了強化“再別”的感情色彩,詩人又回到了開頭的告別。與第壹節詩相比,其他的詩句都沒有任何的改動,只是更換了最後的壹句,但這種復踏已不是簡單的民歌體的復踏,它傳達出了更深的情感意義——“不帶走壹片雲彩”是詩人在經歷了康河的漫溯後產生的靈性,使其對康橋的愛和眷戀化成的壹個灑脫的意象,壹個極富動態感的姿態,給全詩平添了幾分詩意,增強了幾分飄逸與瀟灑,並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詩人獨特的個性美。全詩也由此完成了壹個美麗的圓形抒情結構。

(三)、 整合小結,體味情感

中國詩詞中寫離別的詩作不勝枚舉,下面我們就隨便舉幾個例子,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壹下,大家看看《再別康橋》有什麽特別新穎之處?

例 1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於易水送人壹絕》)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明確:離別的對象特別。壹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例 2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柳宗元《別舍弟宗壹》)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送李端》盧綸)

明確:營造的氣氛輕松。“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壹種沈重愁緒,但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沈默”造成壹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沈重感,增加了飄逸的 成分。

例3 設想壹下,如果是妳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妳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麽樣的情景呢?結合妳們自己的經驗,設身處地地為徐誌摩設想壹下。

明確:意象的選擇新穎。照壹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壹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雲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壹種什麽樣的感覺?就好像作者是壹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壹種清新之感。

(四)、藝術總結,領會韻律美

從思想內容上來說,這首詩只表達了壹種微波輕煙似的情緒,社會投影很模糊,表現不出五四時代的時代精神。但從詩歌藝術的角度來講,這首詩卻地位崇高,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1)意境悠婉怡人。徐誌摩筆下的康橋具有生命、靈性,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壹體。而詩人的情懷也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許多復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再別康橋》既繼承了古典詩歌的傳統,又在別離詩中,註入了現代人對自己生長的母校深情厚愛,並超越了壹般離別眷戀人情感嘆,更具有了現代知識分子崇尚自我的個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談談的象征意蘊。

(2)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的和諧融合,很好的處理了情與景的關系。全詩淡化了離別詩對離別之情的宣泄,著重於對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並將自己的愛和眷戀與對自然景色米的歌詠熔於壹爐,景中含情,融情於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詩人的離別之情,表現得更深、更美、更為渾厚和瀟灑,樸實自然,如壹個圓潤發亮的的珍珠,給妳的不是零星的閃光和魅力,而是壹種人與自然、情與美的和諧統壹的完整。

(3)形式結構,四句壹行,錯落有致,回環呼應。

(4)語言清新,富於音樂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煉功夫,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宛如流水壹樣自然淌出,毫無當時新詩歐化的傾向。同時,作為新月社的代表,徐誌摩非常同意聞壹多關於新詩的“三美”主張(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而在詩的音樂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獨創性。除了節奏整齊,押韻和諧之外,他又強調音節的波動性,註意完整的音樂旋律。《再別康橋》:全詩***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壹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壹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音節抑揚合度,聲調回環反復,全詩構成壹闋完整的樂曲,帶來了音樂美與造型美統壹的品格。

(五)、遷移應用 (課外活動)

1.音樂朗誦

2.試和徐誌摩的另壹首離別詩比較賞析:

沙 揚 娜 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壹低頭的溫柔

像壹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壹聲珍重,道壹聲珍重,

那壹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課後回顧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我校“主體性”教育思想的指導下,設計了本課,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發式”基本上能夠達到預想的效果。學生對詩歌有了新的認識,對徐詩的內容有了壹個更高的認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每節課都要運用。

  • 上一篇:2009年流行音乐有些什么歌曲?
  • 下一篇:學生戶外拓展活動方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