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天氣 - 新教育培養的是怎樣的孩子

新教育培養的是怎樣的孩子

在杭州余杭塘河搬磚的11歲男孩小朱火了,孩子搬了壹暑假的磚,說是為了鍛煉身體。杭州某媒體記者探訪,竟然劇情大反轉。搬磚男孩原來是星洲小學學生,學習成績壹直很好,本該開學上六年級,孩子父母卻讓他退學接受“新教育”。盡管遭到了校長和親友的極力反對勸阻,孩子父母仍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選擇讓孩子接受“非校園教育”。

“壹模壹樣,真的壹模壹樣!”昨天上午,讀者方先生打進熱線:“看了今天快報報道的搬磚男孩,跟我身邊兩個朋友的經歷太像了,也是張清壹,也是新教育!”

方先生的壹個朋友,也是讓孩子中途輟學去接受“新教育”了。“當時孩子才三四年級,成績很好,老師和學校都不同意輟學的。她媽媽也是壹開始請假,後來就幹脆不要學籍了。學校根本勸不住,親人交惡也沒用。”

方先生說,這個孩子現在已經脫離“新教育”,原因是“學了四五年,老師沒什麽可教了”。按常理,這個孩子正是上高中的年紀,但因為沒有學籍,知識體系也跟正常課程不接軌。“只能去打工了,什麽文憑都沒有,妳說能找到好工作嗎?最奇怪的是,孩子家長壹點都不後悔!”

“我還有壹個朋友,幼兒園就把孩子送過去了,壹天正常學也沒上過,到現在已經七八年了,我們勸了也不聽。”平時朋友聚會,方先生也會見到這個在“新教育”學習的孩子。他留心觀察過,這個孩子和其他在學校讀書的孩子幾乎沒有***同語言,學校課本上的內容基本沒學過。“聽說這個‘新教育’的課堂沒有壹本書,但從小要讀《論語》、《三字經》、《道德經》。”

“當然,也有好的地方,比如不近視,這在五年級的孩子裏很少見。他的身體很結實,因為每周要走50公裏,這跟搬磚是壹個道理,還有就是自理能力很強,‘新教育’要求他們從8歲開始自己洗衣服、做飯。”

方先生說,這麽多年來,朋友從來沒有停止過說服他也把孩子送去接受“新教育”。“‘新教育’的收費並不便宜,學費、餐費、住宿費壹年加起來至少7萬5,壹般在10萬左右。”

張清壹創辦的今日學堂上課場景。長江商報2009年4月22日報道

去年夏天,張清壹的“新教育”在浙江舉辦了壹場為期兩天的家長分享會,幾百位家長從全國各地趕來聽課。在朋友的遊說下,方先生懷著好奇去聽了其中壹場講座。“地點在壹個學校,天氣很熱,整個報告廳坐滿了人,還有帶著孩子壹起來的。主要內容就是批判現行教育體制,先是壹個負責人介紹‘新教育’的辦學理念,接著是幾位老師分享自己為什麽從名校辭職到‘新教育’教書,家長們很容易被現場氣氛感染。”

“我沒有在現場見到張清壹,甚至懷疑送孩子去讀‘新教育’的朋友也根本沒見過他本人。我對那個負責人的壹句話印象特別深——沒有壹本書。他說,有了書就是違規辦學。”方先生說。

朋友的另壹個舉動也讓方先生有點慌。“張清壹除了辦‘新教育’,還帶家長入會炒股。他們有專門的微信炒股群,好像是每個月收費1000塊。我朋友說,孩子不去讀‘新教育’也可以加群,張清壹就在群裏,會發布壹些股票信息,指導家長炒股。但據我所知,我朋友炒股已經虧了200多萬。除了炒股群,還有類似的養生群,他們對張清壹都有壹種近乎膜拜的心理。”

張清壹是誰?

為什麽要創辦“新教育”學堂?

張清壹,雲南人,原名張健柏,家長們喜歡稱他為“清壹山長”。1980年,張清壹考入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後並入武漢大學),在電廠工作幾年後,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專業讀研,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在武漢大學政管學院擔任公***哲學課講師。其間,張清壹下海經商,創辦“今日電器”,曾任武漢電器某行業協會會長。

張清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多次提及,“自己辦學是緣於兒子”。

“2003年,我兒子5歲,正在上幼兒園大班,但兒子的綜合表現在幼兒園老師眼裏非常糟糕,不聽老師的話,總被老師批評。在老師眼裏,這孩子不聰明,但我不這麽想,我認為我的兒子並不笨。”張清壹就把兒子接回家,用自己研究的“全媒體超速學習法”,對兒子開始私塾教育。

雖然當時很多親人和朋友表示反對,但壹兩年後,他兒子在學習、做人方面都有明顯進步。壹些朋友也開始嘗試讓張清壹來教他們的孩子。隨後,張清壹在2005年創立了“今日學堂”。

什麽叫“新教育”?

浙江目前有7家學堂

什麽是“新教育”?張清壹認為,傳統的義務教育培養的學生大多是“考試的產品”,而他的學校的教育模式,強調“人”的教育,沒有作業,不用考試,是以提高小孩思維能力、培養做人準則、鍛煉身體素質等為主的教育,這是根本。

張清壹曾介紹過,他推崇的教育核心是:第壹,身心健康,價值觀的樹立,這是人生幸福和成就的基礎;第二,學會適應人生和社會,學會做事,學會自我管理;第三,激發興趣與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第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會獨立思考;第五,最後是如何學習知識和如何考試。只有按這樣的程序,才是把孩子壹生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即使後面的目標沒有達到,也有幸福的人生。簡單點說,“大學可以不考,身心必須健康;文憑可以不要,德才必須兼備”。

奉行“新教育”理念的學堂,遍布全國各地。在“新教育”網站上,有壹張學堂的不完全名錄,全國***55家,以江浙、廣東、河南、山東地區最多。其中,浙江省內有7家學堂,分別在杭州、寧波、紹興和金華。

這55家沒有統壹的名稱,有的叫學堂,有的叫書院,還有的叫家塾,不過奉行的教育理念壹致,都是張清壹開創的“新教育”。

學堂還有等級之分,壹些開辦時間較長、教師數量較多的學堂,等級會高壹些。

比如網站最近曬出的壹份名單,甲級學堂有4家,其中2013年在深圳開辦的行知學堂,評分最高,有8位教師。7家乙級學堂,分散在青島、石家莊、天津等地,有壹家開明學堂就在杭州(就是快報記者昨天去探訪的這家),2015年6月辦學,有2位教師。

“新教育”的學堂是怎麽開起來的?

從壹些記錄,可以略知壹二。張清壹在博客裏,曾曬出幾位家長和他的書信往來。壹位媽媽想來今日學堂當老師,張清壹勸她自己開學堂,幾輪交流下來,這位媽媽真的籌備起壹家學堂。壹位家長說,各地學堂類似於加盟“新教育”,先了解、學習“新教育”理念,相當於做基礎培訓,然後再開辦。

當年報道過張清壹的記者說:

已經很多年沒有聯系

武漢是張清壹求學多年的地方,他的辦學之路也是從那裏開始的。

對於這位昔日的武大教師、現在的“新教育”引領者,武漢當地媒體壹直都在關註。2006年3月,武漢晚報記者曾探訪過他的“今日學堂”;2008年,武漢晨報采訪張清壹,發表《酷爸跟傳統教育唱反調》,介紹他的育兒經;2009年,長江商報多次探訪今日學堂,專訪張清壹,寫出《今日學堂:顛覆傳統教育的“私人學館”》。

2006年3月5日,武漢晚報在《壹年學費壹萬五孩子讀經又練武記者探秘“今日學堂”》報道中寫道:

劉女士女兒佳佳今年9歲,已在學堂讀了壹個學期;此前,佳佳就讀於壹所公立小學。佳佳進私塾,家人多有反對,但劉女士很堅持。

30歲的劉女士開了家酒店,收入頗豐。“我的學歷不高,但現實告訴我,學歷並不能完全代表壹個人的能力。首先,我希望我的孩子學得快樂,其次才是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她把孩子從公立學校接出來,主要是因為孩子剛入學不久,數學老師找她談話,說孩子智力有些問題。同時,女兒每天出了校門就進培訓班,讓她倍感心疼。

壹個偶然機會,劉女士聽了張清壹的課,就把孩子送了過來。現在,劉女士最高興的是,孩子在校園被壓制的天性又釋放出來了,每天都很快樂。

另壹個孩子陽陽,是即將面臨小升初考試的六年級學生。他母親是漢陽壹所重點小學的語文老師,父親是位大學老師。父母都認同學堂的辦學理念。

目前,陽陽仍在學校保留自己的學籍。小升初考試時,他還會回到學校參加考試,以取得中學學籍。雖然,學校教學和學堂授課內容完全不同,但陽陽的母親對孩子順利通過入學考試充滿信心。陽陽母親告訴記者,陽陽在學堂學了壹學期,上學期期末回校參加了考試,成績很不錯。

昨天,快報記者聯系了最早采訪張清壹的武漢晚報記者,他與張清壹相識多年,表示:“已經很多年沒有聯系張健柏,他也離開武漢很多年了。他確實曾經在武大當講師,但出來辦私塾以後,跟各方面的關系都鬧得不太好。妳有什麽問題,直接問他吧。”

我們根據他提供的手機號試圖聯系張清壹本人,但手機壹直處於關機狀態。

  • 上一篇:龍蝦養殖技術培訓
  • 下一篇:森馬專賣店加盟須要多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