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代女性化妝的步驟

古代女性化妝的步驟

1,塗鉛粉

古代人化妝的第壹步是塗鉛粉,類似於現在的粉底,為了突出自己白皙美麗的皮膚。畢竟“壹白遮百醜。”唐人喜歡將西洋香料摻入粉中,稱為蝴蝶粉;桃花粉,玉女,宋代用益母草和蚌粉配制而成。明代以玉簪花為主要原料制作玉簪粉。

2.塗胭脂

早在商周時期,女性就已經學會了在臉上抹腮紅,但當時還不流行,只有舞女和宮女才用,材質是朱砂。“在秦始皇的皇宮裏,就知道紅妝好看。”秦宮打破了臉部妝容色彩的束縛,開啟了妝容色彩豐富、造型各異的時尚潮流。在唐代,胭脂被稱為“紅粉”。當時婦女用胭脂化妝風靡壹時,詩人壹次又壹次地歌頌這種化妝。

3.畫黑色的眉毛

盛唐時流行畫眉寬而短,形似桂葉或蛾翅,元稹詩“不畫長眉,畫短眉”為證。《夫人佛禮》中有畫月桂葉眉。莫高窟唐代第45窟有兩根粗細相同的柳葉眉,有的菩薩臉上有翠綠色的眉毛。

4、點額頭黃

點額黃又稱貼花鈸,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等材料切割而成的不同風格的裝飾物品,可貼在眉毛或額頭、臉頰或嘴角等處。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花鳥、魚蟲、蝴蝶、鴛鴦等,顏色以紅色、綠色、黃三為主。

貼花始於南北朝壽陽公主的梅花妝。到了唐代,愛美的姑娘們不再滿足於壹片花瓣,而是用金箔、銀箔,甚至用蟲翅、鳥羽剪出圖案貼在額頭上,也就是《木蘭詞》中的“對鏡黃貼花”。

5、畫面別扭

面條用畫家如畫工、女子臉頰兩側朱砂等裝飾成各種形狀。除了紅點,有的面的形狀像硬幣,叫錢點;有的形如杏桃,稱為“杏”;還有各種花形,叫“花鈸”。晚唐五代更是盛行。有的女人把切成花鳥蟲魚的面條貼得滿臉都是,讓別人以為這個女孩剛從維多利亞的秘密的走秀回來。

唐代劉庚在《脊表記》壹書中記載了面條,記載了有淡紫色花瓣的鶴草,是制作面條的原料之壹。相傳臉譜始於宮廷,起初不是為了裝飾,而是作為壹種特殊的象征。某後妃來例假,不能為皇上慶幸,羞於啟齒。他們在臉上點兩個小紅點,女史不會點名安排出勤。後來,面條成為壹種裝飾,流傳到民間。

6、斜紅色

斜紅始於南北朝時期,在眼角兩側畫壹彎紅月,深淺粗細不壹,在唐代宮廷女性中十分流行。從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女俑可以看出,臉上常有月牙形的妝容,色彩豐富,造型奇特,有的還刻意刻畫成碎妝。從遠處看,就像白凈的臉上有兩道傷疤,簡直就是古惑仔電影裏的“疤女”。

傳說斜紅的由來真的和疤痕有關。《妝樓物語》講述了壹個傳說,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的宮中新添了壹位名叫薛夜來的侍女,文帝非常寵愛她。壹天晚上,鄧文迪在燈下看書,四周是水晶做的屏風。

薛夜裏悄悄走到文帝身邊,壹不小心撞到屏風上,頓時血流如註,傷口如朝霞,愈合後留下兩道疤痕。她很擔心,以為自己毀容後會失寵,但這張可愛的臉讓文迪對她產生了更多的憐憫。其他宮女見此情景,也紛紛模仿薛夜間的樣子,用胭脂將血漬塗在臉上,命名為“妝”,後來演變成壹種特殊的妝容風格——斜紅。

7、點嘴胖

湖南出土了西漢墓葬中的口紅。雖然已經過了2000多年,但依然光鮮奪目,口紅制作技術非常精湛。在唐代,僅制作口紅的植物就多達二三十種。就像壹個化妝師壹眼就能認出《大唐榮耀》不同劇中田靜的嘴紅號壹樣,唐人用蜂蠟代替以前的動物油脂,混合朱砂和紫草,最後調試出紅色、粉色、紅棕色等不同色號的嘴脂。

到了唐代,眉毛豐富多彩,唇妝的種類也極其多樣。僅晚唐時期,唇型就有17種,有圓形、心形、馬鞍形等,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櫻桃和花朵。古人提倡“櫻桃小口”。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生先用白色作為打底來遮蓋唇色,然後用口腔脂肪在嘴唇中間畫出唇型。

鳳凰。com-古代美妝七步曲:唐代化妝也要求面部有陰影。

  • 上一篇:鄭成功的事跡
  • 下一篇:宇文家族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