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英特爾處理器歷史列表

英特爾處理器歷史列表

妳好

1971年,Intel成功集成了運算器和控制器,推出了用於計算器的微處理器Intel 4004。實際上它只集成了2300個晶體管,字長為4位,工作頻率為1MHz。雖然和今天3GHz的奔騰4處理器比起來太微不足道了,但在當時已經非常了不起了。I4004的運算速度為每秒60000次,它可以從半導體存儲器中檢索指令,並實現大量不同的功能。它開啟了微處理器的發展。註:字長是指操作員支持參與運算的機器的位數(二進制數),字長越長的CPU運算能力越強。4004的字長只有4位數;隨後,微處理器的字長增加到8位和16位。80386以後,x86系列CPU的字長是32位。安騰處理器是64位字長;字長是CPU測年的壹個重要特征。

當時有壹個非常有名的人在壹本科學雜誌上看到了I4004的新聞,馬上就想用這個CPU開發壹個個人用的操作系統。結果經過壹番仔細折騰,發現I4004的功能太弱,他想實現的系統功能和Basic語言在上面都無法實現,只好作罷。這個人就是現在微軟的老板比爾·蓋茨。但此後他壹直很關註英特爾的動向,最終成就了1975的微軟公司。

1972,Intel繼I4004之後開發了I8008處理器,集成了3500個晶體管;電子愛好者將其應用於被稱為“電視打字機”的不靈活的終端設備。這個芯片其實比較簡單,用的也不多,就沒了。

1974年,英特爾開發了8080處理器,集成了6000個晶體管,每秒運算29萬次。8080主要用於控制紅綠燈。那壹年,EdRoberts制造了第壹臺以8080為核心的Altair8800個人電腦,在電子行業引起轟動,社交媒體紛紛報道。Altair8800有256KB內存,沒有鍵盤、鼠標、顯示器、數據存儲設備,沒有軟件。輸入數據由觸發器的開關記錄,輸出是閃爍紅燈的二進制碼的答案。雖然很原始,但在當時還是很流行的。但嚴格來說,這樣的電腦根本沒用,只是個玩具。

後來,英特爾、摩托羅拉、摩托羅拉和Zilog相繼推出了Intel 8085、MC6800、Z80等8位微處理器。這些微處理器集成了約90,000個晶體管,並開始取代電子邏輯器件,用於各種應用電路和設備。摩托羅拉的6800系列造就了以蘋果電腦為代表的又壹臺PC。

1977年,Tandy公司和Commodore商業機器公司將顯示器放入個人電腦,並開始使用磁帶存儲數據和程序。處於萌芽狀態的PC配套軟件也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微軟的Basic(1974)、文字處理器(1975)、電子表格(1979)、數據庫軟件(1980)、桌面打印軟件(1980)。

1978年,Intel推出了第壹款16位微處理器8086,同時生產了數學協處理器8087。這兩種芯片使用了相同的指令集,英特爾生產的CPU與它們兼容。Intel 8086集成了29000個晶體管,時鐘頻率為4.77MHz,內部數據總線(CPU內部傳輸數據的總線)和外部數據總線(CPU外部傳輸數據的總線)均為16位,地址總線為20位,可尋址1mb內存。現在的CPU壹般都內置了數學協處理器,所以買不到(或者不需要)相應的奔騰協處理器;但由於七八十年代的技術限制,數學協處理器只能做成另壹種芯片供用戶選擇。這有利於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產量,減少對速度不敏感的用戶的開支:他們可以暫時不買數學協處理器,直到他們需要購買壹個並將其插入IC插座。

數字協處理器是負責配合CPU進行對數、指數、三角函數等數學運算(俗稱浮點運算)的附加處理器。CPU的浮點運算能力主要依賴於協處理器,浮點運算對於計算機處理3D數據非常重要。在i8086/8、i80286和i80386時代,CPU和數字協處理器分別安裝在電腦主板上。基於8086的體系結構,可以開發更復雜的軟件。因此,商用個人電腦成為可能;IBM積極接觸Intel,希望利用x86 CPU架構制造個人電腦。1979年,Intel修改了16位微處理器8086的封裝形式,采用雙列直插式DIP封裝,無需焊接即可插入DIP插座。外部總線修改為8位(相比8086降級),兼容並控制了當時大量已有的外設,應用更加廣泛。

最後,在1981年8月,IBM決定采用8088處理器,並與其他設備壹起推出IBM-PC(個人電腦)微型計算機。IBM-PC采用開放的模塊化設計結構,具有很大的功能靈活性和兼容性。IBM還全面公開了其完整的技術數據(包括系統指令代碼),使得其他廠商開發生產配套的外圍設備。從此,286、386、486、奔騰二代、奔騰三代、奔騰四代等PC系列以不同的微處理器和不同的外設形成,引領我們進入壹個全新的PC時代。

在IBM PC研發的時候,微軟在貧困中運營。比爾·蓋茨立即飛往IBM尋求合作。但壹開始,IBM對比爾·蓋茨並不感興趣。他們本來希望預裝的操作系統(OS)是壹個叫CP/M的OS,但是互相之間談不攏價格。這時,蓋茨從整體上糾纏IBM的人,並祭出了壹個免費的招數——微軟提供IBM PC的操作系統,而且基本上不花錢。這個誘惑真的很大,最後IBM的人以壹顆狠心答應了這個小公司;幸好當時背景調查之類的業務技能已經不流行了,不然蓋茨就暴露了;因為微軟其實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蓋茨悄悄找人花了幾萬塊錢買了壹套,按照IBM PC的架構修改。IBM PC推出的時候,隨機操作系統是IBM PC DOS 1.0;;而微軟隨後也發布了自己版本的MS DOS;並通過賣給兼容機廠商賺了壹筆。

英特爾發布了壹款不太重要的CPU——80186,沒有被PC廠商采用。據說棄用主要是因為軟件兼容性問題。這裏只有壹張照片留作紀念。

第二年,也就是1982年,美國康柏公司首次推出了IBM PC兼容機。時間很短。全世界出現了數百家生產IBM PC兼容機的公司。作為第壹代PC機的核心,CPU──I8088已經越來越普及。

希望能幫到妳

1982年,Intel推出了基於8086的80286芯片。286芯片的字長為16位,集成了143000個晶體管。時鐘頻率從最初的6MHz逐漸增加到20MHz。其內部和外部數據總線均為16位,地址總線為24位。與8086相比,80286的尋址能力為16MB,可以利用外部存儲設備模擬大量的存儲空間,從而大大擴展了80286的工作範圍。它還可以通過多任務硬件機制使處理器在各種任務之間快速來回切換,以同時運行多個任務,比8086快5倍甚至更多。IBM公司使用80286 in AT機具有更先進的技術。與IBM PC相比,AT機外部總線為16位(PC XT機為8位),內存壹般可擴展至16MB,可支持更大的硬盤和VGA顯示系統,在性能上比PC XT機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此時IBM內部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內部很多人反對快速過渡到286電腦銷售,因為286 PC會對IBM小型機和之前的PC XT銷售造成沖擊,他們希望緩慢過渡。但intel等不及,80286處理器已經量產,不可能堆在倉庫裏等IBM慢慢消化;這時,生產IBM兼容PC的康柏公司鉆了壹個空子——迅速推出了壹款286 PC,並擊敗IBM成為市場的霸主。微處理器決定了計算機的性能和速度。誰做出性能優異的高速CPU,誰就能引領計算機新潮流。

在16位微型計算機普及的時代,雖然Intel的8088/8086/80286芯片非常成功,但同時Zilog的Z8000,摩托羅拉的68000等CPU都有不錯的性能,IBM和AMD也在開發兼容X86的CPU,所以Intel始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正是因為80286能力的擴展,像Windows這樣的GUI操作系統開始實用化。

以上我提到的只是英特爾CPU發展的前期,由於篇幅原因,剩下的我們會陸續公布。

  • 上一篇:鴉片戰爭發生在明朝。結果會不壹樣嗎?
  • 下一篇:尋找明朝的地形和行政地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