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顏地陵節的歷史淵源

顏地陵節的歷史淵源

顏地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壹。我們所說的“炎黃”指的是顏地神農和黃帝軒轅氏。在歷史傳說中,炎帝神農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部落首領和農耕文化的創始人。據史書記載,炎帝神農“生於李湘,所謂烈山氏”,“長於姜水,因以為姓霍德王,故稱炎帝”。炎帝及其率領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物質文化基礎。他“開始教人們耕作;嘗百草,發明藥;日本和中國是市場,發起第壹筆交易;把麻當布,做衣服;弦木為弧,木為矢;制陶為器,冶斧;剪桐為琴,練絲為弦;蓋房子蓋房子,住露臺。“炎帝的堅忍不拔、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無私奉獻,凝聚成了中華民族的靈魂,也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力量源泉。炎帝晚年善待百姓,解除百姓疾苦。他來湖南采藥,死在“長沙茶鄉尾”茶陵,也就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城西17公裏的鹿苑鎮鹿苑皮。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在這裏修建了炎帝神農氏陵,即炎帝陵。

顏地陵在宋太祖甘德從五年開始建殿,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隨著朝代的興衰,顏地寺也歷經滄桑,屢建屢毀。有史料記載大修:宋代壹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國四次。新中國成立後,顏地陵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4年除夕,因為香客祭祀,殿內彩旗被焚香蠟燭意外點燃,顏地陵正殿和禮炮亭化為灰燼,當年進行了搶救性修復。“文革”來襲,陵墓大殿及其附屬建築被毀,除陵墓外全部夷為平地。直到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修復顏地陵墓才成為廣大中國人民的強烈願望。恢復條件越來越成熟。1986年6月28日,在陵縣(今鄢陵縣)人民政府的主持下,陵殿修復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持續到6月底1988+00。經過兩年多的改造,其規模比以前略大,整個建築占地約3836平方米。根據清宮的建築風格,修復後的顏地陵分為五個入口:壹是午門,二是行禮亭,三是正殿,四是墓碑亭,五是墓室。寺外恢復建設了30余處自然人文景觀,主要有神農殿、朝覲廣場、禦碑園、黃山碑林、天使府、火焰塔、翼鳳臺、德勝林、崇德坊、鹿苑亭、藥洗池等。城內有聖陵等聖地。

顏地陵的祭祀活動歷來受到歷代的重視。據宋《路史》記載,陵始於唐,止於五代。宋太祖趙匡胤在幹德五年(公元967年)設立廟會,成為成文法。元明時期,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祭祀活動從未停止。進入清代後,顏地陵的祭祀活動更加頻繁、隆重和繁榮。民間祭祀焚香已有千年歷史。

顏地陵總體規劃面積118.6平方公裏,核心區5平方公裏。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歸國華僑聯合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顏地陵已成為尋根尋祖、旅遊觀光、研究顏地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以上內容來自株洲。com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顏地陵節。

  • 上一篇:枸杞芽茶是枸杞葉嗎
  • 下一篇:張先治的寓言故事有什麽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