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為什麽乾隆以後清朝迅速衰落?清朝的經濟是怎麽崩潰的?

為什麽乾隆以後清朝迅速衰落?清朝的經濟是怎麽崩潰的?

為什麽乾隆以後清朝迅速衰落?下面我給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近代關於清朝衰落原因的討論,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熱烈的話題之壹。但無論是封建制度的衰落,傳統社會形態的束縛,還是思想文化的閉塞,都可以看作是中道在清朝衰落的壹種解釋。但不可否認的是,就在鴉片戰爭前幾十年,清軍還橫掃準噶爾,平定金川,甚至翻越喜馬拉雅山入藏平定廓爾喀叛亂。乾隆皇帝的“武功蓋世”是第壹位的,但是為什麽道光以後清朝衰落的這麽快?

圖/清代平廓爾喀之戰

需求增長的恐怖

清朝國家的形成過程有其內在動因。特別是中國“入關”後,內地省份的財力決定和制約著其邊疆乃至國家整體政策和實力的形成和穩定。

清朝在“康乾盛世”後期,在金融需求上始終保持著巨大優勢:壹是國力遠超任何鄰國,邊境麻煩基本不存在,地緣戰略安全有保障;第二,清朝正統地位的確立和內地人口的同質性降低了維持社會秩序的成本。* * *的軍政費用有限,基本穩定在3000萬到4000萬,所以長期保持了良好的財務狀況。

嘉慶初年爆發的安百裏之亂是清朝金融需求方面的壹個轉折點。這場戰爭持續了9年(1796—1804),波及中原、西北五省。為了平息亂局,清朝共支出654.38+0.5億兩,年均654.38+0.66億兩。住戶部門盈余從混亂前的近7000萬兩持續下降到不足654.38+0.801年。即使與上個世紀相比,也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相當於財政庫存當量減少了75%左右。可以說,壹場內場的安百裏起義,幾乎掏空了康乾盛世積累的財富。

02供應側不平衡

在供給端,也就是財政收入方面,清朝可用的財力比較單壹,就是純田賦。按照傳統的視角,中國幾千年傳統傳承下來的小農經濟,生產力低下,經濟剩余有限。

圖/小農經濟

但在清朝的盛世時期,繁衍的人口和可怕的耕地數量(加上從明末開始的新糧食作物的種植),在清朝“廣種入畝”的明確政策下,反向形成了強大的經濟能量,其龐大的數量足以滿足* * * *的常規需求。

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中國每年的田賦收入約為3000萬兩白銀。同時,由於間接稅(鹽、關稅等)的增加。),清朝國庫總收入從1700左右的約3500萬兩白銀,增加到18世紀下半葉的4000多萬兩。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常情況下,清朝是可以實現收支平衡甚至盈余的。

圖/清代人口發展

但對財政供給的要求同樣嚴格,即要求納稅人穩定富裕。壹旦人口增長達到臨界點,國家經濟盈余耗盡,納稅人很難照常納稅,國庫入不敷出,盈余逐漸耗盡,甚至產生赤字。清末人地矛盾無法調和,導致清朝人均土地擁有量減少,即使不增加單位田賦,稅負也會相對增加。

再加上乾隆後期鴉片的大量湧入,逐漸導致明朝白銀大量流出中國,銀錢比壹路攀升,變相增加了清朝的稅收強度。於是,清朝穩定的稅基逐漸瓦解,供給端開始崩潰。

圖/鴉片入侵中國

03死於大慶供需失衡

前面提到的清朝的金融供求明顯具有暫時性和不穩定性,容易受到社會發展瓶頸和內外環境的影響。清朝財政結構中的這種低級均衡機制,說明了其邊疆用兵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當這種機制處於持續盈余的過程和節點時,就塑造了中國在18世紀前所未有的強大國力。但當這種均衡遇到國家發展加速度的不平衡時,也為以後的衰落埋下了伏筆。到19世紀初,清朝國庫已經入不敷出,但外部的入侵日益增多,內部人地問題帶來的社會矛盾無法調和。在多重作用下,清朝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 上一篇:商水縣旅遊資源
  • 下一篇:普蘭店大灘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