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無錫歷史天氣2021

無錫歷史天氣2021

無錫是壹座有著35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無錫城建(9件)紀念泰伯的古跡有位於大樓巷的泰伯祖廟、錫山泰伯殿、梅村泰伯廟、洪山泰伯墓。“至德”四個大字高掛在太伯的大殿上,他的功績可以這樣來形容:“誌異,容兩國稱霸天下;功隨發展,壹杯江南。”孔子曾贊:“太伯極德,其三是民無所得於世。”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在位五十年去世。殷31代君主32年(公元前1123年)滅吳王,太伯後裔周章紹子封為後安陽。西山市的陽山也被稱為安陽。

春秋時期,吳國生產力大發展,政治軍事也很強大。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吳滅,無錫為越國。周憲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國滅亡,無錫歸楚國。秦王二十五年(前222年),楚國為秦所滅,設會稽郡,無錫屬之。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無錫已有冶鐵、鑄銅、制陶、漆畫等手工業,農業生產中使用了鐵器和牛耕技術。六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大量人口南遷,無錫築湖築堤,大量興修水利設施,農業耕作技術也有所提高。商業貿易開始形成。唐宋時期,無錫的農業生產從“火耕水耕”發展到耕、耙、耕的耕作技術,形成了稻麥兩熟制,將環太湖低濕土地改造成河渠縱橫、湖塘星羅棋布、排灌結合的水網體系。養蠶業發達,“桑葉處處靠蠶箔。”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商旅往來,船行不絕”。城內金銀、彩帛、煙酒、油醬、米等作坊混雜設置,市場繁榮。無錫已經成為富饒的江南寶地。

無錫飛江湖(20)明清時期,無錫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便利的水陸交通和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錫西北的芙蓉湖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整治,形成了大量良田。由於農業的精耕細作,糧食產量逐年增加。“春豆夏麥,秋收稻,中年歲,畝產三石”,成為全國“米倉壹區”。隨著手工業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無錫逐漸形成了江南著名的米市和布碼頭。米市:早在元代,無錫就已經是周邊郡縣交糧交草的集中地。明代由於興修水利,普及水稻育秧插秧技術,無錫糧食產量穩定,無錫的大米與蘇杭絲綢、淮陽鹽、浮梁瓷、溫州漆器齊名。到清初,無錫的米配不僅經營規模和交易量居江蘇首位,而且成為糧食的主要收購地和“生產者虧損,購買者聚集”的糧食余缺調劑市場。到雍正、乾隆時,無錫米市已初具規模。“米豆的生意在省城”,“皖豫米商陸續來此,但在浙東賣,卻不相聯”。布碼頭:隨著無錫米市的形成和發展,北方地區特別是蘇北淮陽、高寶湖壹帶的棉花被米船隊運往無錫,無錫農村棉紡織業十分繁榮。所以無錫雖然不種棉花,但四鄉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紡紗機,織棉布。明朝弘治年間,在無錫北門外的蓮蓉橋南形成了壹個布匹市場。“取之於賈,運之於和淮陽等地交易。壹歲就有幾千萬以上的交易。”明末清初,布九龍倉壹度衰落。到了清朝中期,無錫的家庭棉紡織業再次興起。全縣有織機4萬至5萬臺,年產量300萬匹,占全國棉花產量的6.7%。各地布商雲集無錫,從北閘口到北塘,形成綿延數裏的布匹市場。乾隆年間,無錫每年發放土布700-10萬件。無錫素有“布碼頭”之稱,與漢口的“船碼頭”、鎮江的“錢碼頭”並稱為長江“三大碼頭”。

民國時期,無錫的產業工人數量僅次於上海,居全國第二。上海的工業基本上是無錫人主導的,上海灘有句話叫無錫人管工商,寧波人管金融。

歷史的發展

商代後期(12世紀前),周長子太伯為了讓位於三弟歷、三世,東渡江南定居梅李(今梅村鎮),建城立國,自稱“吳鉤”,開創了姬屬國吳國的歷史。

秦始皇統壹六國,派王建到巫溪縣。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巫溪縣。縣城位於崇安區(巫溪縣西門內側),屬會稽縣。此後的2000多年間,無錫城多次擴建,但壹直未動。梁武帝元豐元年(110)為無錫侯;政和四年(前89年)復置郡,屬吳郡。9年,王莽改名尤溪縣,從梅裏古都到德國名州——東漢無錫梅村光武25年恢復無錫縣。三國時,孫吳將巫溪縣劃分為西面的荒地,設置了毗陵殿農隊長。西晉太康二年(281),恢復巫溪郡,屬毗陵郡。

宋朝屬於常州,屬於兩浙路。南宋時,良渚路分東西兩路,無錫分屬常州和良渚西路。

元元貞元年(1295),無錫升為州,屬中書省常州道,江浙省。

明洪武二年(1369),復為巫溪縣,屬中書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巫溪縣分為巫溪縣和金桂縣,均屬常州府。

宣彤三年(1911年11月6日),秦裕倫在無錫起義,在原金桂縣建立錫金軍政分署,轄原無錫、金桂兩縣。秦雨倫被提升為宰相,然後是總司令。

1912 65438+10月20日,錫金軍民分府分為軍民,成立巫溪縣民政廳。5月,錫金軍政次府被下令撤銷,巫溪縣民政署成為巫溪縣最高行政機關,直屬蘇昌道。165438+10月,巫溪縣民政廳改為巫溪縣知事公署。

1927年,蘇昌道被廢,無錫縣直屬江蘇省。

1934 65438+2月-1937 165438+10月是無錫行政監察區(曾改為二區)區政府和專員公署所在地,下轄無錫縣、吳縣(蘇州)、武進縣(常州)、江陰縣、常熟縣、昆山縣。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同年10月25日無錫淪陷。

1940年9月,無錫人民抗日自衛協會成立,管轄吳縣(蘇州)黃偉等多個自衛協會。

1941年2月,縣區自衛會撤銷無錫縣政府正式編制,轄無錫、江陰、常州、蘇州全境,騎太湖(36片),無錫縣政府隸屬江南第二行政區;無錫四鄉先後建立了中國領導的西貝、董熙、太湖、吳楠、城西等幾個抗日民主政權。

1949年4月23日22時左右,解放軍29軍87師先頭部隊經梨花村占領無錫火車站。23時,87師260團從光復門進城,未遇抵抗,無錫宣告解放。無錫解放後,無錫縣及其附近郊區劃歸無錫市(後武進縣劃歸馬跡山地區),其余農村仍屬無錫縣,市縣同城(後錫山市成立,遷至東亭鎮)。

1949年4月26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的命令下,蘇南人民行政公署(以下簡稱“蘇南行政公署”)在無錫成立,確定無錫為駐地,直屬行政公署。

1951年10年10月27日,經蘇南行政公署批準,無錫設立八區,各區設立人民政府。這些地區的名字是按從1到8的順序排列的。其中,壹至五區為城區,六至八區為郊區,取消原郊區辦事處。

7月1952,六、七、八區合並為六區。

1953 65438+10月1江蘇省成立,無錫市為省轄市,從第壹到第八共八個區。

7月1955,12,壹至五區分別更名為崇安、公運、南昌、西新、北塘區,原六區設立郊區。

1958 6月16,五個城區合並為三個城區。由此,無錫基本形成了四區格局,即崇安、南昌、北塘三個城區和1郊區(濱湖區);工運區所轄地區分別並入崇安區和南長區市。西新區所轄區域分別並入北塘區和南長區。太湖區成立於1960。1963,太湖區更名為郊區。崇安區更名為崇武區1968,崇安區更名為1978。

無錫縣多次易地,曾隸屬常州區、無錫市、蘇州區。8月25日,1958,古運河旁的蘇州地區無錫縣劃歸無錫市領導。1962年,巫溪縣劃歸肅州區。

3月1983,1,實行市管縣體制,江陰縣、蘇州地區的無錫縣、鎮江地區的宜興縣劃歸無錫市代管。市區轄崇安、南昌、北塘、郊區四個市轄區。無錫* * *轄3縣4區。

從1987起,經國務院批準,先後撤銷江陰縣、宜興縣,設立江陰市(1987年4月)、宜興市(1988年3月);1988馬山鎮設立馬山區,包括馬尾地區。無錫* * *轄2市1縣5區。

1994調整市區行政區劃:錢芳鎮管轄金橋、群星、同心、馮春、春潮,新安鎮管轄西宅、郭家橋、宅吉、金華、徐明、高浪渡、東嶼,梅村鎮管轄謝靜、京通、香溢、齊心、高田、東嶼。

1995年6月,撤銷巫溪縣(中國第壹縣),原轄區設立錫山市。

太湖廣場5438年6月+200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縣級錫山市,設立無錫市錫山區、惠山區。錫山區縣級轄錫山市的東亭、東北塘、八士、張靜、東湖塘、崗廈、羊尖、安貞、查橋、厚橋、蕩口、甘露、紅升、後宅。區人民政府駐東亭鎮;惠山區現轄縣級市洛社、禺期、前洲、西漳、堰橋、長安、石塘灣、錢橋、藕塘、師洋、陽山等12個鎮和錫山市的陸域。嚴橋鎮區人民政府。撤銷馬山區,將原馬山區行政區劃和錫山市縣級的錢芳、梅村、新安、華莊、東江、雪浪、南泉、碩放、胡埭9個鎮合並到無錫市郊區;將無錫郊區更名為濱湖區。河埒鎮人民政府。無錫* * *轄2縣(市)、6區。

  • 上一篇:如何查看電腦的瀏覽記錄
  • 下一篇:有人知道江津的歷史背景和生活嗎?電視劇裏是真的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