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500字評價隋朝大運河的運行

500字評價隋朝大運河的運行

大運河的開通

隋代大運河開通於605年至610年,分為四段。

1.同濟運河605年,楊迪征“豫淮兩縣百萬余人”開運河。早在戰國初期,魏就挖了壹個缺口(引水隨汴水,轉南隨沙水入穎)。通濟渠是在缺口和下遊汴河的基礎上疏浚而成的。通濟渠從洛陽城西將谷水、洛水引入黃河,再從板朱(簡稱板城朱口,在河南省滎陽市習水鎮黃河東北側)將黃河引入汴河,再經河南開封東南進入淮河。

2.605年,隋煬帝楊迪征調“十余萬淮南人”開漢溝。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就下令開鑿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運河。因為這條河穿過吳國的城市(今江蘇揚州),所以叫漢溝。隋代大運河的沖溝是在春秋時期吳國沖溝的基礎上疏浚而成,從楊珊(今江蘇淮安)流向江都,匯入長江。

3.永濟運河608年,楊迪在河北各縣征集壹百多萬壯丁,開鑿永濟運河。男人不夠,還招了女人。永濟運河把沁水東引,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匯入清河(渭河),到今天的天津,經水谷河(白河)、桑幹河(永定河)到卓君縣。

4.江南河610開通河南河。從京口到余杭,是“八百余裏,十余尺寬”。

運河兩岸有禦道、柳樹、40多座離宮(從長安到江都)和許多糧倉。教科書《隋代大運河》的地圖上還有壹段運河,是隋文帝在584年開辟的。因為渭河多沙,深淺不壹,航行不便。在渭河南側,開辟了壹條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的運河,長300余裏,名曰廣通運河。隋大運河建成後,南北物資可直達長安。

楊迪為什麽要開運河(目的);

主要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

(楊迪皇帝開鑿南北大運河的動機和目的並不單壹,既有貪戀江都美景的動機,也有搜刮江南財富的目的;既有在江南耀武揚威、挖王道的動機,也有進攻朝鮮的目的(指方便運送口糧)。其工程是壹個偉大的綜合工程,其動因也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其動機是促進南北經濟的發展,以鞏固其統治。)

江南經濟發展顯著。隋朝建立後,政治中心在北方。雖然北方經濟發展迅速,但北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仍依賴江淮壹帶的供應。由於陸路交通的限制,在北方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因此,開鑿運河,利用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政治上,為了加強對東北和江南的控制,隋政府還需要開壹條南北大運河。從楊迪個人的角度來看,他也有開運河、劃龍舟到江南的目的。當時隋朝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也為運動會的舉辦提供了壹定的物質條件。楊光即位之初,為了加強對富庶的江南地區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財富,隋統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舊渠道,於605年開辟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大運河連接北部的卓君(現在的北京)和南部的余杭(現在的浙江杭州),分為四段。通濟渠從洛陽西苑引水入黃河,從洛陽東半渚疏浚郎當渠老渠入淮河,直抵淮河兩岸的楊珊(今江蘇淮安)。從楊珊挖通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漢溝,淮河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附近改道入長江。該段建設裏程為洛陽至江都1000公裏。另壹段是永濟運河,從洛口曲凱到卓君,全長1000公裏。還有江南,引長江水從京口到余杭,進入錢塘江,長度400多公裏。大運河全長2000多公裏,分為永濟運河、通濟運河、漢溝和江南四段。它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流經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省的廣大地區,成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 上一篇:國家主權豁免原則的產生和發展?
  • 下一篇:中國歷史上智商最高的十大人物是誰?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