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票據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票據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票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此,筆者從中外兩個方面來闡述票據的前世。

外國第壹階段:前生——古羅馬

票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當時流行壹種“自書證明”,類似於現代票據,可以視為票據的雛形。

自擬證書:債務人制作後,交由債權人持有。債權人要求支付時,必須先出示憑證,支付後必須返還債務人。

同時,中國處於春秋戰國時期,奴隸社會崩潰,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票據尚未萌芽。

外國的第二階段:起源——12世紀的意大利

本票的起源應該屬於12世紀意大利貨幣兌換商發行的“兌換憑證”。

當時意大利的貿易極其繁榮,商人雲集,所以貨幣兌換非常重要。貨幣兌換商不僅從事即時貨幣兌換業務,還從事匯款業務。

A地貨幣兌換商收到商家的貨幣後,向商家出具兌換憑證,商家持此憑證要求B地貨幣兌換商的分支機構或代理機構支付B地常用貨幣..

這種兌換憑證,相當於現代異地支付的本票,被認為是歐洲國家票據的起源。

外國的第三階段:胚胎——12世紀中期的意大利

匯票的雛形是12世紀中葉意大利貨幣兌換商簽發的“付款委托書”。

貨幣兌換商向其他商戶開具異地支付憑證時,附有支付委托憑證。持票人要求付款時,必須同時向付款人出示這兩種證件,否則不予付款。

13世紀以後,付款憑證逐漸獨立於付款憑證的效力,脫胎於匯票,發展至今。

支票首先在荷蘭產生,並於公元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中葉以後,從英國傳到法國和德國,逐漸被世界各國采用。

至於現代票據制度,是近代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後形成的。

中國的第壹階段:起源——唐朝

在唐代,中國出現了壹種叫做“飛錢”的票。學者們認為“飛錢”是中國現代匯票的起源。

唐憲宗時期(公元806 -820年),全國各地茶商貿易頻繁,但交通不便,運鈔困難。

在中國首都長安(今安),商人將現金支付給在京的地方(各)機構、各軍使館等機關,或在各地有聯號的富商,由他們發放半聯券,另半聯券及時送到有關機構和號。持券商家到達目的地後,會用半聯券與當地相關機構和號碼“聯券”,然後提現。

為了方便,創造了飛錢。

簡單來說,唐朝的飛錢和今天的銀行匯票差不多。

中國的第二階段:探索——宋朝

宋代有“方便錢”和“交子”。

宋太祖開寶三年(公元970年),政府設立官名“易錢局”。

商家向“方便錢服務”支付現金,索要“方便錢”;當商人帶著“方便錢”到達目的地提示當地政府付款時,當地政府應每日支付,不能停滯。

這種“方便錢”類似於現代的“見票即付”匯票。

宋真宗時期,“交子”在四川(今四川)出現,當地富戶聯合成立“交子鋪”,發行名為“交子”的票子,作為異地運送現金的工具。

後來,政府設立了“交子服務處”來處理這件事,並頒發了“官交子”。

“交子”類似於現代本票。

中國的第三階段:形成——明清

明末(公元17世紀)山西商業發達,商人設立“票號”(又稱票號、交易所),並在各地設立分號,經營匯兌業務和存款業務。

貨幣券,即匯款券、匯款憑證、匯單、銀行券、本票等。變得非常流行,票據數量逐漸演變,稱為“錢莊”,在19世紀中期達到頂峰。

這些由銀行編號發行的票據類似於現代的匯票和本票。

清末,西方銀行進入中國,私人銀行逐漸衰落。

中國固有的票據規則最終被外國票據制度所取代。

1929年,國家* * *制定《票據法》,規定票據為匯票、本票、支票,與西方國家的票據制度接軌,我國各種原始票據被消滅。

中國的第四階段:繁榮-現代化

到了近代,原始的紙稿已經基本成型。

1929年,國家* * *頒布票據法,規定票據為匯票、本票、支票,與西方國家的票據制度接軌,我國各種原始票據逐漸被淘汰。

《比爾·勞》頒布後,有力地促進了票據市場的發展,因此解放前,中國以上海為中心形成了壹定規模的票據市場。

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票據開始在中國大規模使用。目前,《比爾·勞》( 1996頒布)和《支付結算辦法》( 1997頒布)規定的票據與國際通行票據基本壹致,我國票據的使用和發展進入了壹個新時期。

21世紀,隨著全球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票橫空出世。

  • 上一篇:汕頭的歷史沿革
  • 下一篇:歷史上真的有蘇小妹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