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巨野王千村歷史

巨野王千村歷史

堯舜故裏菏澤,是伏羲桑葚的發源地。它首先是商湯的首都,其次是曹的領土,然後是曹州地區。在古代,它是壹個天然湖泊,吉水合並,合水出來,連接吉谷和泗水。因南有鶴山,北有雷蛇,故名“菏澤”。在唐代,它被重新命名為龍池,也被稱為九清波,並在清代被稱為夏越湖。現遺址位於菏澤市牡丹區東南15km處。以菏澤為地名的縣始於清初。據《清乾隆二十壹年府誌》記載,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為府,附郭縣,疆域仍為舊州,故名菏澤”。此後,“菏澤”作為壹個縣、市、區的專名壹直沿用至今。

中國各縣(區)都有龍山文化遺址。唐堯(公元前2357-2258年)、虞舜(公元前2257-2208年)和大禹(公元前2207-?)在這裏留下了更多的遺跡。建築在歷史上的演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紀。

商朝(公元前1765 ~公元前1122)有三國,分別是辛國(今定陶、曹縣之間)、古國、李國(今鄄城、運城之間)。

西周時期(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22 ~ 249)下轄曹國(都定陶)、高國、徐國、魯國、魏國、宋國。

春秋末期(公元前770- 249年),疆域分宋、魯、魏。

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前期為齊、楚、魏所治。到了戰國末期,被齊國和魏國瓜分。

秦朝(221~24年)時,境內中北部屬董軍(治濮陽),南部和北部屬碭山郡(治碭山縣)。

西漢(公元前202-59年)巨野縣昌邑集,曾是漢代昌邑王的國土,有壹座廢棄的漢武帝昌邑王劉賀墓。

隋朝(581~618),文帝即位後,撤銷郡縣,由國家直接管理。疆域中部為曹州(治尹姬縣),北部為周浦(治鄄城),東北部為鄆州(治鄆城),東南部為代州(永昌縣後被廢,仍以武治之)。以上四個都道府縣都在境內。南方屬於松州。606年(隋大業二年),楊迪廢州,改縣。尹姬縣位於境內中部,東平縣位於東部。

唐朝(618~907)時期,疆域屬河南道,中部為曹州(治尹姬縣),東部為周浦(治鄄城),東北部為雲州,南部為松州(治睢陽)。

元朝(1271~1368)屬中書省。

明朝時期(1368~1644),山東省布政司曹州、集寧、東平隸屬版圖,西部、北部壹小部分隸屬大明都城開州和山東省布政司周浦。1368年(明洪武元年),因水患,遷至竟陵鎮(今菏澤市大黃集鎮安陵集),次年又遷至盤石鎮(今曹縣城址)。1371年(明洪武四年),被降為曹郡。1445年(明朝十年),曹州遷至谷城縣(今菏澤市)。此時,曹州雖然領導兩個縣,但它是壹個州。

清代(1644 ~ 1911)改為行省,西部和東北部的版圖分別屬於直隸大明府和山東兗州府,這兩個府都屬於山東曹州府。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為直隸州,管轄範圍與明朝保持不變。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任府,轄壹州10縣,郭為郡,名曰菏澤。此時的轄區面積略大於今天的菏澤市。

民國時期(以下簡稱1912~1949)和1912,行政區域仍采用清末省、府、縣三級制,省為監區。1913 65438+10月8日,北洋政府發布組織命令,規定地方實行省、省、縣三級制。今除東明縣隸屬於直隸大明路,鄄城縣、梁山縣(原壽章縣)隸屬於山東省濟西路(後改為東路轄聊城),其他各縣均隸屬於山東省戴南路(後改為濟寧路轄濟寧)。1925,10 10月22日,山東省將原有的四條道路增加為11道路系統,在今天的菏澤市設置草鋪路(治菏澤)。1928廢路系統,東明縣直屬河北省,其他縣直屬山東省。1932年,南京政府規定全省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構。1937“七七事變”前夕,山東省有七個行政監察區(以下簡稱區):壹區轄濟寧;二區轄菏澤,隸屬菏澤、定陶、曹西安、成武、單縣、巨野、鄆城。第六區轄聊城、蒲縣(1931年,蒲甘分治,1926年鄄城並入蒲縣)。“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侵占山東後,山東省政府離開濟南,流亡省內,先後在省內設立1938~1942區。巨野、鄆城、壽章、汶上屬二區,單縣、成武、曹西安屬十壹區,菏澤、定陶、蒲縣屬十六區。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雖調整了行政區劃,但境內縣的歸屬不變。

抗日戰爭由中國* * *產黨領導的抗日政府相繼產生,抗日根據地和遊擊區逐漸發展為各級行政區。1940至抗戰勝利,疆域屬以下地區:冀魯豫八區。雲錫特區成立於1940年4月初。10月更名為魯西二區,165438,隸屬山東省魯西行政區。1941年魯西行政區並入冀魯豫行政區,脫離山東省。冀魯豫十壹區。1940年7月,湖西特區成立(因地處微山湖西部),隸屬山東省魯西行政區,轄區位於今境內南部。該機構經常活躍在單縣東南部的劉彩、張寨壹帶。冀魯豫第十區。1941五月成立第三冀魯豫區,七月改為第七冀魯豫區,九月改稱第二十二冀魯豫區和第十冀魯豫區。轄區位於河南省中部和西南部,以及河南省考城縣和全敏縣的部分地區。

解放戰爭2月1946,原冀魯豫八區改為冀魯豫二區,機關遷至運城潘渡、陳坡。原十壹區河北、山東、河南改為三區,十區改為五區。1948年9月全境解放。1949年3月,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將冀魯豫二區、三區、五區、七區分別更名為何琳區、湖西區、魯西南區、鄖西區。當年8月,平遠省成立,何琳、魯西南、鄖西部分地區並入菏澤區,與湖西區同屬於平遠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中國1952 165438+10月,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平原省建制,菏澤、湖西劃歸山東省。次年7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撤銷山東省湖西特區,所轄各縣分別隸屬菏澤、濟寧特區。

1958 165438+10月12、國務院批準撤銷菏澤地區建制,其下各縣劃歸集寧區。次年六月,恢復菏澤地區,轄區壹如既往。

1967年3月,菏澤地區改為菏澤地區。

2000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準,菏澤地區改為菏澤市(地級),原菏澤市(縣級)更名為牡丹區。

5438年6月至2008年2月,全市轄8個縣,1個區,158個鄉,665438個行政村和居委會,13478個自然村。

代表:

歷史名人菏澤歷史上名人眾多,有伊尹、賴渚(唐重要謀士,與伊尹並列)、曹二人(開國君主,第六子,555年第二十五代)、氾勝之(中國第壹作物書,書)、孫臏(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吳起、彭越等。董昭(曹操謀臣)、曹植(曹操之子,後封古菏澤)、滿寵(曹操謀臣,官至太尉)、(漢高祖原配,後稱制)、戚夫人(漢高祖寵妃,生於)、李典(曹操大將,文武雙全)、(K)。大齊)、宋江(北宋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陸佑之、鄧毓夫、秦檜(明代著名的清官,官至戶部尚書、三邊總督、少保親王)、王禹偁(北宋文學家)、晁、晁(蘇門學士)、晁崇之、晁碩之、晁。

相傳,堯、舜、禹等著名氏族和部落首領主要居住在這壹帶。著名政治家伊尹、軍事家孫臏、思想家莊子、農學家顏生智、經濟學家柳巖、文學家溫子升等壹大批先賢都誕生在這裏。“商業鼻祖”範蠡經商,劉邦稱帝,曹操成就,黃巢、宋江聚義。秦末漢初將軍,三國曹魏將軍李典,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蘇門學士晁,春秋伯樂孫楊,清末武狀元張,都出生在這片土地上。(見:菏澤縣誌(光緒版))。乾隆年間,生於單縣西南劉故裏劉鄂。曾任直隸總督、兵部尚書、馬信義(清代兩江總督)。

  • 上一篇:《英國病人》中,主人公的飛機是怎麽墜毀的?他是間諜嗎?
  • 下一篇:奧迪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