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每次重讀《史記》,感覺都不壹樣。小時候喜歡劉邦,因為他贏了。後來我喜歡項羽,因為他光明磊落,為所欲為。

每次重讀《史記》,感覺都不壹樣。小時候喜歡劉邦,因為他贏了。後來我喜歡項羽,因為他光明磊落,為所欲為。

絕大多數人對歷史的興趣僅限於聽故事使之生動美好,以評書、歷史劇為史,熱衷於壹陸、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等言情八卦。這不叫讀史。更高層次的人認為真實的歷史比小說更有趣,比如喜歡看二戰歷史,熟悉德國高級將領,只能算是歷史入門。就像喝酒不是為了解渴壹樣,“讀書”也不是“看”。如果要談讀史的境界,不能只了解人的事件。關鍵是從中得到思路。

本文研究了閱讀歷史的三個境界。

讀歷史的第壹關是政治。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試圖從歷史中學習政治。其實懂政治的都是成熟的人。

要真正理解歷史,最起碼的理解是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之分。以神魔演義為歷史的人,可能會認為周文王極好,商紂王極壞;然而,如果妳讀了嚴肅的書《淮南子》和《孟子》,妳會發現商紂王並不像小說中描述的那樣反常。如果妳讀了專業的史書《史記》,妳可能會發現,周文王可能並不像小說中描述的那麽神聖;如果妳早壹點讀《左傳》和《尚書》,妳的最終結論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紂王。真的很難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參考:鏈接來源)

中國人總是喜歡用道德標準來衡量歷史人物,然後他們要創造壹個忠誠、奸詐、善惡分明的人物。然而,真實的歷史根本不是這樣。用善惡的標準來看待歷史是非常危險的,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當他發現自己無比尊敬的張先生居然有奢靡腐敗的行為時,他的美好形象破滅後對社會徹底失望,幾十年來幹脆拒絕打官司。現在的家長只讓孩子看PG -13的電影,而且都是朱翊鈞的,卻不知道R級電影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政治鬥爭中好人壞人難分的觀念第壹次在普通人中普及,可能是因為壹部叫《雍正王朝》的電視劇。其實這部片子還是有點刻意美化雍正的。《朝* * *和》壹出,大家的思想徹底崩潰了,才發現李鴻章和慈禧也是怎麽做的合情合理的事情。直到最近,人們開始呼籲秦檜變得平凡,甚至批評嶽飛,人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既然現實這麽殘酷,不如多學點政治。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和看《朱桓公主》的人玩辦公室政治。那不就是看他們的手掌心的事嗎?

《百家講壇·讀史記》王立群走這條路線,幫妳分析權力鬥爭中的成敗。很多政治家,比如張學良,很喜歡讀《明史》,大概是因為和別人鬥爭很好玩吧。今天,伍肆先生是政治科學史上最著名的人。他的潛規則早已深入人心,成為現代漢語的新詞匯。有後來血酬法的合訂本叫《隱令》,副標題是“拆解歷史博弈”,充滿了政治科學。我記得記者問他,妳是不是擔心有人把妳的書當成官方指南來讀。吳說他無能為力。這只是簡單的廣告。

其實也有高級的政治技巧。比如戰國政策比厚黑學先進很多,士兵狡猾也不可恥。

達到讀史第壹層次的人,已經進入了善惡不明的狀態。

讀史的第二個境界是天下大勢。如果說達到第壹種境界的人是人中翹楚,那麽達到第二種境界的就很少了,因為只有讀史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是人改變事物還是事物改變人?只有把握住世界大勢,才能真正理解那些歷史人物:他們思考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更是中國該何去何從。達到這種狀態,不僅不會分好壞,還會發現用道德標準評價歷史人物是沒有意義的。以武則天為例。大多數人可能最感興趣的是武則天的“面子”問題,並以此來批判她;第壹境界的“史家”會從宮廷鬥爭的角度進行評論,總結壹個女人如何被稱為皇後,如何屠殺異己。但是,如果妳看看世界的大趨勢,妳會更加註意到,盡管當時朝廷發生了血腥的事件,但老百姓的生活其實並不差。

要看世界大勢,首先要看全局。中國的史書特別愛寫宮廷鬥爭,但對經濟社會大局描寫不夠。如果有人找出100年後我們這個時代的報紙,很可能得出結論,這幾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失敗了,因為學費太貴了,大家怨聲載道。但是大局是什麽呢?是2006年540萬在校大學生,是1998的5倍!今天那些抱怨學費高的大學生,如果不改革,可能連上大學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23%(鏈接來源),這叫大局。

其次,我們應該把全局放在歷史背景下。《三國演義》的大趨勢不是壹個“長治久安的分數”,而是中國統治集團從貴族階級向士紳階級整體轉變的壹個插曲。如果我們把握住這個大趨勢,我們會更關註袁紹和於迅這樣的人,而不是呂布和丟辛的故事。易中天最近的《品三國》最後幾集,講的是天下大勢,境界顯然遠高於王立群的宮廷鬥爭。

研究天下大勢的人,根本不關心朱元璋殺英雄。朱元璋更重要的是廢除宰相制度,推行八股。雍正用不用斷頭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分田畝政策。

研究世界大勢,看政治主要看制度的演變,看經濟主要看政策和數字。明朝為什麽滅亡?從崇禎的性格來解釋,其實不如從整個明朝的稅收政策和低稅率導致國家辦不了大事的角度來分析。

但世界大勢很難把握,歷史領域也沒有定論,只能靠自己的經驗。其實中學歷史課本壹直強調天下大勢,但郭沫若把中國分為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理論對嗎?郭沫若從個人品質上分析李自成的失敗。“沈嘉三百年慶典”制造了多少真相?很難說。

即使我們知道政策比道德品質更重要,但我們真的不知道具體的政策是對是錯。比如雍正,按土地面積征稅,而不是人頭稅,顯然對百姓有利。這是壹項好政策,對嗎?不壹定。正是這個政策導致了人口爆炸,而沒有先進的灌溉技術,人口爆炸可能是乾隆以後中國積貧積弱的最重要原因。

再比如八股文考試。現在主流意見當然是它制約了人的思維。但是八股也有積極的壹面,就是保證公平。如果文章的風格和內容都很隨意,可想而知,北京大家庭的孩子壹定見多識廣,寫出的文章比山區的孩子好看。比如前幾年全國高考題統壹的時候,北京分數低,錄取率高。北京教委的辯解是,我們北京孩子雖然分數低,但是有見識!聽到這種說法,邊區的孩子們壹定會問:“妳們知道《大話西遊》怎麽背幾行嗎?”這算有見識嗎?八股的好處是考不上大話西遊。八股就像GRE考試,是壹種盡量保證公平的“能力”測試,保證海南人也能在官場有壹席之地,就像中國大陸學生普遍在GRE成績上超過美國學生壹樣。

宣傳壹個優勢就有壹個劣勢,真正選擇政策真的是如履薄冰。

達到讀史第二層次的人,已經進入了不知對錯的狀態。

讀史的第三種境界,純粹是為了歷史。大多數人學習物理是為了通過考試,有些人學習物理是為了用物理規律為人服務,只有少數人學習物理純粹是出於好奇。他們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不壹致感到不安。其實上面說的兩種讀史境界,多少都有點借鑒歷史的意思,而真正的主流歷史學家,比如《我們是羅馬嗎?新書中介紹的絕大多數西方歷史學家,其實都認為古為今用是沒有意義的,歷史是無用的。易中天在接受崔永元采訪時也表示,他不主張古為今用,這顯然比伍肆更專業。

政客們特別喜歡引用歷史來說明今天的行動。因為過去古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是這麽做的。這件事告訴我們的是。。。但歷史學家會告訴妳,根本不是這麽回事:古人發生的事情根本不是妳說的那樣,他們做的事情也不是妳說的那樣。也許歷史學家會告訴妳這個古人到底存在不存在,我們有爭議。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如果妳想古為今用,這件事在歷史上有沒有發生其實並不重要。清朝入關不需要看真實的歷史,但是看了三國演義。而且用“英雄中了蔣幹的圈套”這個故事來陷害袁崇煥是成功的,即使“蔣幹的圈套”其實是羅貫中虛構的故事。從小說、寓言、神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古為今用,真的可以用。學術界對南最重要的批評是,他使用典故,而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歷史。事實上,南懷瑾明確表示,除了名字,報紙上的壹切都可能是真的。小說裏的壹切可能都是真的,除了名字。所以水滸對江湖鬥爭的分析沒有錯。

真正的歷史學家研究歷史是沒有功利目的的,他們只是想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麽。史書也是人寫的,司馬遷也有主觀情緒。沖破歷史的迷霧,分析真實的情況,是壹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達到讀史第三境界的人,已經進入了不知真假的狀態。

如果妳不知道善與惡,對與錯,真與假,妳就是壹個真正的歷史專家!

  • 上一篇:人死了真的還有靈魂嗎?
  • 下一篇:長治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條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