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請問什麽是綠道?

請問什麽是綠道?

交通管理部門將安全暢通的道路稱為“綠道”。在景觀設計中,綠道有著更深更廣的內涵,這個概念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綠道”的英譯分為兩部分:“綠”的意思是自然存在——比如森林銀行、野生動物等等;“道”就是渠道。總的來說,它意味著壹個與人工開發的景觀相交的自然走廊。

查看精彩的地圖集目錄

綠道內涵綠道特色綠道發展階段1階段2階段3階段4階段5其他國家綠道類型日本串起名山大川新加坡促進社會和諧美國刺激經濟增長德國促進我國舊城綠道發展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的啟示及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文化遺產保護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綠道內涵及綠道特征的發展;階段1;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階段4;第五階段;其他國家綠道的類型;串起日本名山大川;促進新加坡的社會和諧;刺激美國的經濟增長;推動德國舊城更新:中國綠道的發展:綠道對中國城鄉規劃的啟示:自然保護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敞空間規劃的啟示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編輯本段綠道的內涵廣義而言,“綠道”是指用於連接的各類線性開敞空間的總稱,包括社區自行車道引導野生動物進行季節性數據圖。

季節性遷徙的棲息地走廊;從城市的濱水區到遠離城市的溪邊林蔭小道。但“綠道”的內涵很廣,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會有不同的含義。所以這個概念的定義總會有壹定的局限性。在這裏,我們可以引用查爾斯·利特爾(Charles Little)在其經典著作《美國綠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給出的定義:綠道是沿著河岸、山谷、山脊線等自然廊道,或者沿著廢棄的鐵路線、溝渠、用於娛樂活動的風景道等人工廊道的線性開放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自行車者通行的自然景觀線和人工景觀線。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遺跡等高密度居住區的開放空間紐帶。在地方壹級,它是指壹些帶狀或線性公園,被認為是公園道路或綠地。[1]隨後,埃亨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結合美國經驗,將綠道定義為由線性要素組成的、為多種目的(包括生態、休閑、文化、美學及其他符合土地可持續利用的目的)而規劃、設計和管理的土地網絡。定義強調了五點:①綠道的空間結構是線性的;②連接是綠道最重要的特征;③綠道具有多功能性,包括生態、文化、社會和美學功能;④綠道具有可持續性,是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平衡;⑤綠道是完整線性系統的特定空間策略。[2]在中國,“綠道”有景觀設計和社會學的概念。首先,它指的是壹條“綠色”的景觀路線。壹般修建河濱、山谷、山脊、景區道路、溝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供遊客和騎行者漫遊,形成與自然生態環境緊密結合的帶狀景觀斑塊廊道,承擔信息、能量和物質的流動,促進景觀生態系統內部的有效循環,加強密集斑塊之間的聯系。2.社會學:我們不僅要在自然界建造壹條“綠道”,也要在人們的心中鋪設壹條“綠道”,讓政府與民眾順暢溝通,讓民眾無障礙地、無所畏懼地表達利益訴求,提高精神生活的“宜居水平”。編輯該路段綠道特色綠道是從歐美發達國家引進的先進理念,國內沒有完整的經驗可循。綠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數據圖組成。

非機動車步道和娛樂設施如停車場、遊船碼頭、汽車租賃店、休息站、旅遊商店、專賣店和壹定寬度的綠色緩沖帶。根據需要,可在綠道外劃定壹定範圍的生態敏感區或農業生產用地,作為城市生態廊道或組團隔離帶。綠道網絡由多條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組成,是城鄉和區域生態網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環保、運動、休閑、旅遊等功能於壹體,是將生態保護、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完美結合的有效載體。綠道建設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設用地指標,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符合建設低碳城市的發展要求,也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措施之壹。還能全面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完善城市功能,強化地方風貌特色,提升發展品位。[3]編輯本節綠道發展階段1(1867 ~ 1900):早期綠道規劃的文獻大多認為綠道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弗雷德裏克·勞·奧姆斯特德和他於1867年完成的著名的波斯頓公園系統。該計劃將富蘭克林公園與阿諾德公園、牙買加公園、波士頓花園和其他綠地系統連接起來。綠地系統長25公裏,連接波士頓、布魯克林和劍橋,並與查爾斯河相連。後來,查爾斯·埃裏奧特擴展了他的想法,將他的綠色網格擴展到整個波斯頓都會區,範圍擴大到600公裏,連接了五條沿海河流。第二階段(1900 ~ 1945):風景園林師綠道規劃主要有從事綠道規劃的奧姆斯特德兄弟、艾略特1I、亨利·賴特。奧姆斯特德兄弟完成了64公裏長的波特蘭廣場環,以紀念劉易斯和克拉克,後來被規劃者延長到225公裏。埃利奧特二世完成的馬薩諸塞州開放空間規劃。亨利·賴特完成了新澤西州拉德本鎮的綠地和綠道規劃。與此同時,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開展了大量公園道路的規劃實踐,如藍橋公園道路。第三階段(20世紀60-70年代):環保運動影響下的綠道規劃。20世紀60-70年代,美國環境保護運動蓬勃發展,形成了三個綠道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人員。Philip(威斯康星大學)在對威斯康星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進行測繪時,發現大部分重要的資源分布在河流走廊的兩側,並完成了威斯康星遺產步道Proposa 1。伊朗人麥克哈格(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寫了《與自然結合的設計》,尤其是其中壹章著重於河流廊道的規劃。歐文祖貝(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領導的梅特蘭研究小組更註重定量研究。第四階段(80-90年代):綠道運動命名於80年代,美國戶外遊憩總統委員會的報告強調了綠道給居民帶來的親近自然的機會。1990年,Littl第壹次定義了綠道。在北美,現階段綠道規劃實踐項目數以千計,但研究工作嚴重滯後,大部分僅限於項目總結。第五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綠道成為國際運動,綠道運動蓬勃發展。世界上有數千個國際、國家和區域級別的綠道項目。在理論研究方面,湧現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專著,召開了多次關於綠道的學術會議,出現了關於綠道的博士論文。關於綠道的網絡也鋪天蓋地。[2]本節編輯綠道類型根據形成條件和功能的不同,綠道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體)這種綠道非常常見,通常是作為美國城市衰敗濱水區復興開發項目的壹部分而建立的。(2)遊憩型通常建在各種有壹定長度的特色步道上,以自然廊道為主,也有河流、廢棄鐵路、景觀通道等人工廊道。(3)自然生態型通常是河流、溪流和山脊沿線的廊道。這種走廊為野生動物遷徙和物種交流、自然科學研究和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4)景區壹般沿公路、水路等路徑建設,往往在各大景區中起到互聯互通的作用。它最重要的作用是使行人能夠沿著通道方便地進入景點,或者為駕車者提供壹個方便下車和進入景點的地方。(5)綜合型通常建在河谷、山脊等自然地形上,往往是上述各類綠道、空地的隨機組合。它為城市和地區創建了壹個選擇性的綠色框架,其功能是全面的。[1]編輯這壹段:別國綠道,日本名山大川串起。日本國土面積小,自然資源匱乏,但仍通過綠道網的建設,保存了珍貴、優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日本對中國的主要河流逐壹編號並加以保護。通過濱江綠道的建設,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殖提供空間和棲息地。同時,綠道連接了沿線的名山、河流和景點,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體驗和欣賞自然的機會,還他們壹片遠離城市喧囂的凈土。新加坡促進社會和諧。1991年,新加坡開始建設連接全國各地綠地和水體的綠地網絡,連接山地、森林、各大公園、運動休閑場所、孤立綠化帶和沿海地區。順暢無縫的綠道為居住在高密度建成區的人們提供了足夠的戶外休閑和交流空間,為多民族社會的和諧融合創造了物質基礎,使新加坡成為壹個有趣而令人興奮的“花園中的城市”。美國刺激經濟增長。美國東海岸的綠道長約4500公裏。它是美國第壹條集休閑、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遊為壹體的綠道。它經過65,438+05個州,23個大城市和65,438+022個城鎮,連接重要的州首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和歷史文化遺址。綠道總造價約3億美元。建成後將為沿途各州帶來約6543.8+0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3800多萬居民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德國推動舊城更新。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七條綠道規劃,原本雜亂、破舊、低效的百年工業區,變成了生態安全、風景優美的宜居城市。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魯爾區成功整合了區內17個縣市的綠道,並於2005年立法綠道制度,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實施。[4]編輯綠道在中國的發展。廣東省處於中國綠道系統建設和發展的前沿。目前,珠三角部分城市不同程度地探索了小區域綠道,為綠道網絡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深圳規劃建設連接鹽田區沙頭角、鹽田港、大梅沙海濱的19.5km長的人行走廊和自行車道,有機連接山景、海景、港口、生態島、海鮮街等主要景區元素,沿途設計自行車站點和租賃點,提供停車、零售、簡單餐飲服務,提升沿途房地產商業項目價值。根據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的《珠三角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珠三角將於2010年啟動綠道幹線建設。根據規劃,從2010開始,廣東將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珠三角率先建成6條總長約1678 km的區域性綠道。同時,各城市將規劃建設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並與6條區域綠道相連,形成多層次的綠道網絡體系,貫穿珠三角的城市和鄉村。2012後,引導珠三角綠道網向省內東、西、北延伸。珠三角區域綠道主線串聯200多個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歷史文化遺址,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珠江三大都市圈,服務人口約2565萬。項目主線長度穿越廣東六條區域幹線綠道。

[5]綠道1號長約310公裏,沿珠江西岸布局。西起肇慶雙龍湖旅遊度假區,經佛山、廣州、中山,到達珠海莞澳平臺,途經50多個開發節點。綠道2號長約470公裏,沿珠江東岸布局。它的特點是有山、有河、有海。北起廣州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經增城、東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灣休閑度假區,途經50多個開發節點。綠道三號長約360公裏,橫跨珠三角。西起江門帝都溫泉,經中山、廣州、東莞、惠州,東至惠州黃沙洞自然保護區,途經60多個節點。綠道4號長約220公裏,貫穿珠三角中部。以生態休閑為特色,北起廣州張芙蓉水源林保護區,南經佛山、珠海,南經20多個開發節點。綠道5號長約120公裏,貫穿珠三角東部。北起惠州羅浮山自然保護區,經東莞、深圳,南至深圳銀湖森林公園,途經20多個節點。綠道6號全長約200公裏,沿西江貫穿珠三角西部。北起肇慶鎮山,南經佛山、江門,南至江門銀湖灣濕地、竇固溫泉,途經16開發節點。2012,1 6月,繼珠三角綠道網建成後,廣東計劃再建5800公裏綠道,輻射粵東、粵北、粵西。省綠道網預計連接廣東21個地級市,串聯500多個旅遊景點。2012 10月9日閉幕的武漢市十三屆人大壹次會議,決定於2012年開工建設武漢首條城市綠道——東沙綠道,全長51 km。武漢今年將建成首張城市綠道地圖。

編輯這條綠道對我國城鄉規劃和自然保護的啟示我國的自然保護體系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和森林公園四大體系。目前,絕大多數自然保護區是“分散”的,即孤立地作為壹個孤島進行保護,尚未形成全國性的自然保護網絡。“海島式”保護只適合那些有美學價值的地質地貌保護區,或者只適合大規模的保護區。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暴力幹擾,棲息地的破碎化和數量的急劇下降,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面臨很大威脅,尤其是在東部地區。然而,中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絡,臺灣省已開始嘗試在西海岸建立濕地綠道系統,以保護其脆弱的生態系統。綠道方式對中國自然保護網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對於快速城市化的東部地區,建設綠道網更為迫切和現實。對城市綠地系統和開放空間規劃的啟示目前,我國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和實踐多集中在綠化帶和單體公園的建設上。由於城市的無序蔓延,人工綠化帶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綠道方式可以依托壹些線性元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線路、道路系統等)將單個公園的建設納入綠道系統。),以便更好地發揮各公園的生態效益、遊憩效益和歷史文化效益。在南京都市區綠地規劃中,規劃了三條綠道,並在城市範圍內交叉成網,包括沿城墻的環形綠道、沿林蔭道的綠道和沿內秦淮河的綠道。在社區尺度上,綠道主要是通過各種手段延伸到社區尺度。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啟示在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點狀文物到歷史城鎮、街區到線性廊道的保護。目前,文化遺產的保護大多集中在對單壹遺產或某壹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上。將綠道理念引入文化遺產保護,形成遺產廊道、文化路線、遺產運河等線性概念,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國在第壹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對“劍門蜀道”線性文化遺產進行了評估,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針對遺產廊道或線性遺產的管理和法律制度。然而,許多學者呼籲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和保護線性文化遺產,如遺產走廊。美國國家公園體系中與綠道相關的線性遺產包括遺產廊道(4項)、國家歷史步道(14項)、國家風景步道(5項)和公園道路(6項)。河流區域(14項)和海岸線/湖岸(14項)占美國國家公園系統遺產總量的14%。【6】對旅遊休閑規劃的啟示在區域旅遊規劃或景區規劃中,可以借鑒綠道思想,依托壹些線性廊道,形成讓遊客身心愉悅的景區道路,可以提高整個旅遊區的品質,提高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

  • 上一篇:壹年級歷史...
  • 下一篇:有哪些經典的足球比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