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紮魯特旗的歷史沿革

紮魯特旗的歷史沿革

從商周到秦漢,這片土地屬於東胡人的牧場。

從漢代到金代,是烏桓和鮮卑人的居住地。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這裏是契丹的居住地。

遼朝時是北大王馬拉的牧場,契丹人就住在那裏。

晉朝時,金街火的南邊是北京路,是女真居住的地方。元朝屬上都道,北元、明朝為五糧海三味所占。

嘉靖三十九年(1560),三衛之壹的宮寧衛在內喀爾喀旗第五部被攻克,隸屬察哈爾部。烏帕甚至繼承了他的父親和爾碩奇·哈薩爾·諾揚,自稱是鄭偉·諾揚,住在泰寧東部。其所轄的部叫紮魯特。從此“紮魯特部”這壹名稱被載入史書。

天聰二年(1628),屬後晉。為了更好地利用科爾沁部和紮魯特部的力量,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開始在蒙古實行軍政命令統壹的旗(和碩)領(蘇木)制。此後,紮魯特的部門在行政和軍事方面失去了傳統的獨立權力。

天聰十年(1636),後金改稱大清國,整個內蒙古49旗完全處於清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清順治五年(1648),清廷追封內旗為多洛貝爾,內旗之子桑加布繼承其父多洛貝爾爵位,占據原牧場及紮魯特部,並委以紮薩克之職,後改為世襲。同年清廷授予多羅達爾汗貝勒爵位,松加爾繼承其父多羅達爾汗貝勒爵位,並劃出壹部分牧地和紮魯特部,給紮魯特旗紮紮克的職位,世襲。牧場是紮魯特右旗。此後,原本是壹個壹體化的紮魯特部門,被分成了紮魯特左翼和紮魯特右翼兩個行政旗。旗之上建立聯盟,紮魯特左右旗屬昭烏達盟。

民國成立後,基本沿襲清廷行政體制,原範麗院改為蒙藏院,下屬機構不變。為了擴大在蒙古的影響,以熱河為邊疆,袁世凱委托熱河總督(後改稱巡撫)直接掌握和監督昭烏達盟所轄各郡的事務。設縣無治局,開始開發開墾蒙古土地,十分註重財政收入,以補充戰爭所需的大筆開支。

民國12年(1923年),65438年2月27日,熱河任命高以山為魯北治理委員會和班子的領導。

民國13年(1924年),高義山正式成立魯北無治局(魯北縣)。紮魯特左右兩旗境內,出現了旗縣分治的局面。縣管耕地,旗管未耕地。旗縣同時存在,縣在旗之上。

民國二十二年五月(1933年五月),偽滿洲國在熱河省昭烏達孟西拉木倫河以北地區設立西興安省(省會開魯),紮魯特左右旗劃歸西興安省管轄,廢除魯北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四月,偽滿洲國政府下令將紮魯特左右旗合並為壹個紮魯特旗,旗府設在魯北。

1945,11年6月,紮魯特旗成立臨時政府。

1946 1、東蒙古自治政府成立,3月紮魯特旗成立自治政府,隸屬昭烏達省政府。

1946承德“四·三”會議後,明確了中國* * *產黨對內蒙古自治區運動的領導。東蒙古自治政府撤銷,中部昭烏達省更名為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隸屬熱河省。紮魯特旗自治政府改為紮魯特旗民主政府。

1946年8月,中昭烏達盟委組建紮魯特旗工作委員會,在紮魯特旗開展工作。1947年5月,紮魯特旗劃歸遼吉省哲裏木盟,1947年7月,紮魯特旗政府成立。

1948年8月,遼吉省撤銷後,隸屬遼北哲裏木盟。1949年4月,與哲裏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1949 65438+10月1,變更為紮魯特旗人民政府。該鎮建於1956年。

1958年稱紅旗人民公社,1965年恢復路北鎮建制。7月5日1969至5月30日1979,屬吉林省。1979年5月,隨哲裏木盟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9,國務院撤銷哲裏木盟建制,設立地級通遼市,紮魯特旗歸通遼市管轄。

2000年紮魯特旗轄6鎮5鄉14蘇木。

2001年9月,蘇木鄉改制,工農鄉、義和北鄉合並為路北鎮。2006年6月,蘇木鄉再次改制,毛都蘇木並入魯北鎮,由魯北鎮、工農鄉、義和北鄉、毛都蘇木鎮四個蘇木鎮合並而成。

  • 上一篇:寫作文也可以從網上搜抄。
  • 下一篇:臨沂是怎麽得名的?有多久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