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上半年的歷史

上半年的歷史

初中壹年級歷史復習大綱

第壹,祖國的古代居民

1,元謀人

時間:距今約170萬年,是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

所在地:雲南省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內。(黃河流域)

二、原始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大約6000年前。

地點: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磨石器和骨器應用廣泛。米飯和蔬菜。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大約五六千年前。

地點:陜西省Xi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磨制石器應用廣泛。種小米。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小米的國家。)

第三,神奇的古代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顏地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為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不是,教人種田的神農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為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藥。

3.黃帝——人類的始祖(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人。發明很多:制造武器,制造車、船、宮殿,教人挖井,染五色衣服。

4.姚舜禹:相傳,黃帝之後,姚舜禹是中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領袖。當時采用的是退位制度,部落聯盟的首領是民主選舉產生的。(退位的依據:德與才)

姚:節儉、樸素、愛民。

順:勤勞孝順父母。

於:治水有功。

考點2:國家的出現和社會的變化

知識清單-清楚地測試什麽

壹、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政治制度:從壹開始,王位世襲制就取代了退位制。(“公共世界”變成了“家庭世界”)

第二,商朝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唐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殷,統治穩定。

3.滅絕: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征服周,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牧野之戰大敗商軍。商朝滅亡後,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濠江。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和土地國有制。

3.死: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第四,東周

(1)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是春秋時期的五霸。

齊桓公:第壹霸權:管仲改革,“尊王拒洋”,葵湧同盟。

晉文公:“遠離三棟房子”。

楚莊王:贏得中原。

越王勾踐:睡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漢。(形勢圖)(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漢居中。)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

1,目的:強兵,壹個富裕的國家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作;實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使秦國成為戰國末期最繁榮的諸侯國,為以後吞並六國,統壹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壹帆風順的,有時甚至要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將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改革創新的勇氣和奉獻精神。

考點三:建立統壹的國家

知識清單-清楚地測試什麽

壹、秦的統治和秦末的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壹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壹。(秦始皇攝)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壹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南至南海,北至長城。(測試圖)

4.統壹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長期割據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統壹局面。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

(二)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和項羽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主動性。

第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都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繁榮:漢武帝時期出現了大壹統的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創始人:劉秀。首都:洛陽。

第三,秦始皇和漢武帝

(1)秦始皇——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第壹個皇帝。

成績:1。實現統壹,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長期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壹,建立了壹套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影響深遠。

3.統壹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軌道,有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築萬裏長城;開發南疆。

統治是殘酷的:重稅、嚴厲的刑法和眾多的軍役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焚書坑儒:毀文化抑思想。

(2)漢武帝的統壹

背景:經濟繁榮,國力強大。

措施:1。政治:頒布升官法令,奪取大批列侯的封號。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壹鑄造五銖。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立國子監,大力推行儒家教育,任用儒生為官。實現思想上的統壹。

4.軍事方面:多次派衛青和霍去病大規模進攻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對北方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了統壹的情況。

第四,絲綢之路

1,張騫接西域。

西域:漢代指玉門關,即今新疆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南、天山南北的地區。

目的:為了與大嶽聯合進攻匈奴,張騫於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65438年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壹次了解到西域的情況,以及西域畫像與漢朝交流的願望。

西漢第二次與西域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篇時間:西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道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初壹歷史下復習大綱

繁榮的隋朝

1.隋朝統壹:581年,北周的外戚隋文帝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朝滅陳,統壹南北。(618,楊迪在江都被殺,隋朝滅亡。)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了隋唐320多年的“大壹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思考:聯系南北朝的歷史特點,思考壹下為什麽隋朝在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之後又重新統壹了。

經過長期的分裂和戰爭,人民渴望統壹。

②北方: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後,民族邊界縮小,為南北統壹創造了條件。

南方: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割據局面,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3)隋朝大力治理,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國力衰弱。

二、開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間,文帝的統治措施有:①改革制度;②發展生產;③重視吏治,勵精圖治,提倡節儉。隋文帝在位期間,國家統壹穩定,人民負擔輕,社會經濟繁榮。歷史將文帝的統治稱為“開皇之治”。國家統壹,社會穩定,人口激增,耕地擴大,糧倉豐足。史稱“開皇之治”。)

三、隋大運河:

目的:為了遊覽江都,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治,楊迪派人開鑿大運河。路線:以洛陽為中心,北至卓君,南至余杭,全長2000多公裏。分為永濟運河、通濟運河、韓溝河、江南河四段,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意義:這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鑿極大地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第二課“貞觀之治”

壹、建立唐朝:李淵從太原出發,於618年攻占長安,建立唐朝。(時間:618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都城:長安)

二、貞觀之治:人物:太宗。措施:註意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的力量;註意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崇尚節儉;任用人才(方征求杜如晦的意見)和虛心納諫(魏徵)。表現:政治比較明朗,經濟發展迅速,壹派繁榮景象,國力逐漸強大。歷史上,當時的統治被稱為“貞節之治”。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周。武則天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提拔人才。郭沫若說他的統治是“以政開元,治宏節。”(為什麽武則天的統治在歷史上被稱為“以政開元,治宏節”?答:武則天統治時期,唐太宗繼續推行發展農業生產、選拔人才的政策,進壹步發展了社會經濟,增強了唐朝的國力。為開元的繁榮開辟了道路。)

第三課開元史聖

壹、《開元之治》

人物:唐玄宗。措施:①任用人才(姚崇);(2)重視地方官僚主義;③註意節儉。(唐玄宗努力治理的表現:(1)任用人才(姚崇)(2)重視吏治(3)崇尚節儉)表現:唐玄宗統治初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爆滿,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或“開元之治”。

二、唐代的經濟

1.農業:①大型水利工程建設。②耕作技術的改進:水稻秧苗普遍移栽。③茶葉生產的發展:世界上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出現在唐代,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飲茶始於唐代的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了壹種新的農業工具──屈原犁;創造壹種新的灌溉工具——管車。

手工業: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2)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瑰寶)。

商業繁榮:①著名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分為坊和市,坊是居住區,市是繁華的商業區。①城市布局:宮、衙門、作坊、城分離,宮區位於城市中北部;整個城市自東向西對稱分布;城市的街道整潔,樹木成行。②人口:壹百萬人。③邊疆各民族、各國人民匯聚壹堂,商業繁榮。唐都長安是民族交流的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

第四課科舉制度的建立

1.魏晉以來,大多數官員都是從達官貴人的子女中選拔出來的。

二、科舉制度的誕生和完善

舞臺人物貢獻的影響

科舉制度的建立隋文帝開始用科目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完善了用人制度:學歷低的學者可以憑其才能成為官員,使有才能的學者有機會在各級政府任職。選拔官員的權力也從地方政府集中到朝廷。

2.促進了教育的發展,讀書人努力學習是受歡迎的。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因為進士重視詩賦的考試,這也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4.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壹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廢除。

楊迪正式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完善科舉制度,唐太宗擴大國學規模,增加考試人數。

武則天加了進宮考試和武舉。

唐玄宗豐富了考試的內容:詩文成為進士的主要考試內容。

第三,科舉制度的影響

1,完善了用人制度,讓有才能的學者有機會到各級政府工作。2.它促進了教育的發展。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直到清末才廢除)

第五課“家庭和睦”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先後在今新疆設立了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督和北庭都督。

壹、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

1,藏族風俗①生活區域:青藏高原。(2)生產:遊牧,也有以農耕為生的。(3)崇尚戰功,以死為榮。

2.文成公主入吐蕃

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的關系有什麽意義?(1)維護了和平,增進了友誼。②雙方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3.金城公主入藏。

二、唐朝周圍的少數民族(唐朝處理民族關系)

民族始祖領袖的壹生

區域模式的意義(每壹個家長,授予頭銜)

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松贊幹布,加強了唐與樊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中國與西藏的友好關系。

唐朝時,尺帶珠丹贊普將金城公主嫁給了尺帶珠丹。

維吾爾族

(鸛)懷仁汗在甘肅新疆地區,色楞格河流域的首領被唐玄宗封為“懷仁汗”。雙方關系友好,經貿繁榮。

松花江,渤海郡東北王,黑龍江省唐玄宗封其首領為“渤海郡王”。面積不斷擴大,人口不斷增加,與內地貿易頻繁,經濟文化水平提高,故有“海東郭盛”之稱

在唐朝的支持下,雲南蒼山洱海彜族白族六趙居民首領雲南王被唐玄宗封為“雲南王”。

第六課對外友好交流

隋唐時期對外交往活躍,與亞非歐的壹些國家都有交往。主要對外友好城市:長安、洛陽、廣州、揚州。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全世界的人都稱中國為“唐人”。

第壹,唐與日本的關系&唐使與東渡。

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許多日本使臣、留學生、僧人來唐朝學習。

2.唐朝的使臣回國後很受重視。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為範本,進行政治改革,參照漢字創造了日本文字。至今,他們還保留著唐朝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的壹些習俗。

3.在唐代赴日的使節和僧侶中,鑒真是影響最大的壹位。他六次出使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政治制度、文字、建築、錢幣、風俗等。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1,模式:①派遣使節和大量留學生到唐朝留學;新羅商人來華經商,新羅產品居唐朝進口之首。韓國音樂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2.表現為:模仿唐制度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度選拔官員,引進中國在醫學、天文、歷法計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

三、唐朝與天竺的關系──玄奘西遊記

唐朝時期,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僧人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回國後,他潛心翻譯佛經,寫出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和新疆歷史和佛教的重要經典。

唐朝為什麽與世界各國保持著頻繁的友好往來?1.唐朝的繁榮、昌盛、進步,對世界各國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2.唐朝相對開放的政策和較為發達的對外交通,為唐朝與各國的友好交往提供了條件。新課程標準第壹網

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之比較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

執政方法勤政,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徭役,重用人才,謙讓可訓。繼續執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人才的國策,任用熟悉官僚、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重視地方官僚,讓優秀的中央官員到地方任職,燒毀珍珠玉石,提倡節儉,發展農業生產。

貞觀之治,通稱為貞觀,是元之始,宏觀貞觀是千年之始,開元之治是始。

科舉制度擴大了國學規模,增加了學生。科舉和吳舉詩文賦的創作成為進士的主要內容。

對外交往中,杜東從西藏到西方訪問鑒真。

民族關系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莫宏首領為“渤海郡王”,南詔首領為“雲南王”

任命方、杜汝輝、姚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世界的英雄,進入我的陷阱。中國自古以來就被重視,我也愛它如壹。

其他的則被北方和西域的首領視為“天可汗”。歌舞《秦王破陣樂》參與編曲《衣裝舞》

第7課和第8課輝煌的隋唐文化

第壹,高超的建築水平

1,趙州橋設計者:隋代李春。趙州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

2.唐朝的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第二,雕版印刷的發明

1,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

2.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刻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

三、千古輝煌的詩壇

詩人代表作的特點

李白的《早制白帝城》、《蜀道難》豪放,想象豐富。不朽的詩人

杜甫的“三官”“三別”或轟轟烈烈,或沈郁頓挫,反映了社會現實。詩人聖人

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樂府》通俗易懂,反映社會現實。

4.輝煌的字畫

1,書法2,繪畫

書法書法家的傑作

顏體顏真卿《多寶塔碑》

劉體柳宗元的神秘寶塔碑

顏的《行走的地圖》

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

5.藝術珍品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藝術珍品之壹。

不及物動詞盛大歡騰的音樂和舞蹈著名的歌舞歌曲有贊美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和唐太宗創作的《彩羽》。

第9課國家政權共存的時代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907年,唐朝被藩鎮所滅。

第壹,遼、宋、西夏並存

1、契丹的崛起(1)契丹的生活習俗:遊牧,唐末逐漸開始有農耕生活。(2)契丹國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2)以壹杯酒解除兵權:通過設酒席解除統壹軍隊將領的軍權。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與遼朝的和平戰爭

(1)宋初,我們對遼作戰失敗,只好采取防禦政策。

(2)在宋真宗,遼宋結盟是遼撤軍,宋贈遼古幣。

5.北宋與西夏的和平戰爭

宋與西夏的和談:①元昊成為宋的藩屬;(2)宋朝給西夏的舊錢幣;雙方在邊境開放貿易。

第二,金與南宋的對抗

1,建立金2,金滅遼北宋3,建立南宋4,嶽飛抗金5,紹興和談。

南宋時,金做了諸侯,給了他金幣。雙方從淮河到大三關劃壹條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政權和國家的建立時間是首都。

契丹(遼)契丹10世紀初(916),遼太祖阿保機進京。

宋太祖、趙匡胤和東京(今開封)九六○年北宋漢族。

20世紀初西夏黨項165438+李元昊興慶(1038)。

金女真12世紀初(1115)完顏阿骨打,金太祖會寧後遷居中都。

南宋漢族1127宋高宗趙構臨安(今杭)

宋代和約

和平條約雙方的內容和意義

單源-北宋-遼的聯盟,遼軍撤退,宋朝給遼舊幣,維持遼宋長期和平。

從南宋到西夏,元昊成為宋朝的附庸,宋朝給了西夏壹枚新年幣。宋夏邊境貿易興盛,西夏建立和翻譯漢文文獻,學習中原文化。

南宋到南晉,金投降金,給了他壹枚新年幣。宋金對峙是在雙方以大三關為分界線的時候形成的。

經濟重心的南移

壹、華南農業的發展

1,江南農業發展的表現:

(1)農作物品種引進(占領城市水稻);(2)大幅度增加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產量(“蘇滬熟,天下飽”)

(3)推廣種植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棉花:從廣東、廣西、福建到長江流域)

2.江南農業發展迅速的原因是什麽?

(1)經濟因素:中原大量人口南遷,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氣候變冷,南方相對適宜農作物生長;南方的自然條件仍然很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戰亂較少,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第二,華南手工業的繁榮

1、絲織業水平的提高(四川絲織業“天下第壹”)2、棉紡織業的興起(海南島向東南沿海發展)

3.制瓷業的成就(哥窯的冰裂紋瓷;瓷都:景德鎮)

4.造船業的發展(宋代造船業成為當時世界第壹;廣州和泉州有發達的造船工業)

第三,南方商業的繁榮

1.南方商業城市的發展(商業城市:開封和杭州)

杭州改為都城臨安後,其繁榮程度遠超北宋時期的開封。

2.海外貿易的發展

(1)世界著名的大型商埠:廣州、泉州;(2)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至阿拉伯半島、非洲東海岸;

(3)成立市航運處(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

3.貨幣制度的變化(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四川:餃子)

氣象萬千的宋朝的社會面貌。

壹是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衣服:各級官員對顏色有嚴格的規定,人們只穿黑白兩色的衣服。工人經常穿小袖子的窄短衣服。女子纏足的陋習逐漸蔓延。

2、食物:北宋時的肉類多為羊肉,南宋時南方人多吃魚。宋代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大米為主。

3.住宿:民宅多為低矮的茅屋,有富麗堂皇的貴族宅邸,前堂後寢,兩側有廂房和側院。

4.行:宋代馬匹稀少,多以牛車、驢車為主。達官貴人坐轎子出門,讀書人壹般騎驢騾子。

二、熱鬧的瓷磚和歡樂的節日

1、“娃子”、“勾欄”:東京的娛樂、商業場所都叫“娃子”。瓷磚裏圈了壹個專門用來表演的圈,叫“勾欄”。它們的出現是宋代市民階層不斷擴大的結果。

2.宋代的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宋代把春節稱為元旦,最重視春節。除夕夜,人們要祭祖,拜佛,掛年畫,貼“符濤”,過新年。

蒙古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

1.壹代天驕統壹蒙古(1,馬背上的民族——蒙古2,壹代天驕——成吉思汗)

蒙古的崛起1206年,鐵木真統壹蒙古,召開蒙古貴族大會,被選為可汗,被尊為成吉思汗,蒙古建立。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的混戰,實現了統壹。

2.忽必烈於1271年建立元朝,忽必烈於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是元世祖。

三。元代政治與經濟

1,1276元軍占領臨安,南宋滅亡。文天祥,壹個反元英雄(元朝滅南宋,文天祥抗元),出現了從古至今壹生不死的人。

2.恢復和發展元世祖農業的主要措施: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治理黃河,推廣植棉,使北方農業得以恢復和發展。為了方便南糧北運,他下令修建兩條新運河,連同原有的運河,使糧船可以從杭州直達大都。它還開辟了前所未有的航運。

3.元朝的大都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舉世聞名的商業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的標記?波羅的旅程描述了大都市的繁華景象。中外交流頻繁元朝壹位著名的對外交流使者是凱爾波羅。

4.省制的建立

蒙古帝國空前遼闊。為了有效地統治全國,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元世祖,中央政府設立了省圖書館,地方政府設立了省圖書館,簡稱省圖書館。中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中央政府設立鄭玄元,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省)。

中央委員會:中書省,袁

西藏——宣政院管轄的領土

地點:臺灣省澎湖檢查署及中書省澎湖列島地區。

廣州-江西省

  • 上一篇:羊年是什麽?
  • 下一篇:北京同仁堂有什麽典故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