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曹操在歷史上留下了哪些好名聲和壞名聲?

曹操在歷史上留下了哪些好名聲和壞名聲?

壹、曹操在歷史和政治上的雙重性東漢初年,軍閥混戰,宦官外戚把持朝政,出現了“甲生虱子,諸姓皆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流派。“百物留,人心碎”(曹操《浩裏之行》)的悲慘局面,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使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發展到非常尖銳的地步,黃巾起義由此爆發。由於階級性,曹操必然對農民起義有所畏懼和敵視。他曾多次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戰功卓著,僅三年(即192)但由於曹操代表的不是大地主、大貴族、大官僚集團的利益,而是中小地主的利益,所以他能夠實行“滅強減民”的開明措施,無疑在客觀上促進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壹定的進步作用。在這壹點上,他必然會被大貴族、大官僚、大地主集團所痛恨。當然,由於曹操是地主階級的統治者,當他的統治地位鞏固以後,他就逐漸向大地主、大官僚、大地主集團妥協,逐漸向他們轉化。很明顯,曹操在政治上是壹個雙重性格。從人民的角度來看,鎮壓黃巾軍為人民所唾罵,而推行勸和抑豪減負則為人民所擁護;從大貴族、大官僚、大篡權集團等方面看,他的“打擊強國、抑制兼並”、“開荒”等政策在壹定程度上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並且從維護封建政治統治方面,滿足了大貴族、大官僚、大地主的需要。由於曹操歷史和政治的雙重性,他的社會對立不僅來自於被他鎮壓並與黃巾起義軍有聯系的廣大農民,也來自於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為曹操的褒貶奠定了強大的原始社會基礎。據文史等相關資料,早在未有前景之時,就有人尊韓貶曹。第二,藝術形象掩蓋了歷史形象。由於曹操的歷史和政治雙重背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巨大成功使曹操的形象從壹個歷史人物變成了壹個藝術典範。因為藝術模型是用作者的感情色彩和傾向塑造的,藝術形象與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是不統壹的。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壹個具有普遍性的、充分典型化的封建統治階級藝術形象,是壹個典型的封建權力人物冷酷無情、欺君惑王的奸臣形象。羅貫中是敘事寫作的大師,他用短短的幾句話就把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比如:“寧可教我負於世人,也不教世人負於我。這句話揭示了這類人物的內心世界。用殺害徐州無辜平民、借倉官、以德報怨殺害呂伯奢壹家等細節描寫曹操形象,激起了人們對曹操的憤恨。但是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所謂風流人物,從來沒有說過狠毒的話,做過狠毒的事。他們羈絆了千千萬萬人,為何世人獨罵曹操?顯然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塑造曹操藝術形象的巨大成功,掩蓋了曹操的本來面目。此外,曹操這種“陰險奸詐”的白臉漢奸形象已經在中國生根發芽,從而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曹操這壹歷史人物的正確評價。清代魏在《三國誌問答序》中指出:“世人讀《三國誌》而得羅貫中演義之綱者,甚少。“所以,人們從文學作品中得到的形象,與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是片面的。這有意無意地影響了人們對歷史上曹操的正確評價。當然,羅貫中之所以要把曹操塑造成這樣的形象,也是和曹操的政治雙重性等因素分不開的。歷史數據表明。三國故事在無代之前流傳,是靠支持劉反曹固定下來的。特別是由於諸葛亮超人的智慧和軍事才能,不允許人們和作者反對支持劉反對曹的傾向。特別是曹操的許多思想和行為都與儒家思想和以漢為正宗的文化思想傾向相違背。而且因為《三國演義》是用“七分事實,三分虛構”來創作的,所以曹操的歷史形象是壹致的,也是不壹致的。因為羅貫中抓住了歷史人物的本質特征,很容易把藝術形象和歷史形象混為壹談。第三,曹操對中國文化發展的突出貢獻是在建安時代。三國雖分,但中國的文化中心卻集中在以曹氏父子為中心的文人集團。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以曹植父子為中心的詩壇,打破了漢詩四百多年的沈寂與繁榮,不僅是五言詩,四言詩也是如此。從曹操現存的二十多首樂府詩來看,絕大部分樂府詩風格雄渾。與漢代的許多文人作品相比,他們的四言詩《歸壽》、《觀滄海》、《短歌》、《獨孤》、《塗不統》和五言詩《好》、《獨酒行》、《苦寒行》明顯好於漢代。他的詩歌既吸收了漢樂府民歌渾厚質樸的特點,又具有慷慨激昂的悲劇意境。由於他所處的歷史和政治地位,他的作品對當時建安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魯迅先生曾稱他為“改革文章的奠基人”,他的散文也具有“樸素”和“自由”的特點。因此,他是中國文化創新的調解人。可以說,沒有魏晉和曹氏對文風的改造和創新,就不可能有中國唐代的文化發展。因此,曹操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短歌行》和《歸雖壽》因其哲理性和影響力較強,被歷代有誌之士作為座右銘或語錄,可見曹操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之深,實屬罕見。第四,運氣不好的軍事家曹操,在軍事才能上應該說是頗有造詣的。然而,由於運氣不好,就像周的感嘆,“如果沒有通曉兵法,善於應變的諸葛亮,曹操壹定會很快稱王稱霸。從諸葛亮長期結盟可以看出,諸葛亮非常重視曹操的軍事才能。文章說,“曹操名氣不如袁紹,但曹曹參克服弱點成為強者,不只是天時,還有別人的壓制。”並指出“不能與之抗衡”說明曹操的軍事才能很有能力。歷史上曹操的軍事思想中確實有壹些辯證的思想。他曾指出:“軍中無恒勢,惟水不可測。敵變,不能先散。所以說,敵人在心裏,機會在眼裏。“也就是說,力量的強弱不是固定的。只要了解敵情,把握時機,就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他能成功拿下呂布,擊敗袁尚,拉攏張魯,招降飛鳥和桓,足以說明他的指揮能力、軍事戰略思維和善於動用謀士的腦筋做決策。每逢軍事大事,他都會召集百官議事,聽取不同意見,善於納諫,非常重視謀士和智囊的作用。比如官渡之戰,就是重用了袁紹以前的謀士荀或者郭嘉等。
  • 上一篇:NBA歷史上得分後衛前十的投籃命中率及其職業生涯投籃命中率
  • 下一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歷史沿革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