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雪萊的《悲歌》是在什麽背景下創作的,表達了什麽思想感情?

雪萊的《悲歌》是在什麽背景下創作的,表達了什麽思想感情?

珀西·比希·雪萊(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之壹,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他壹生知識面很廣,不僅是壹個柏拉圖主義者,還是壹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創作的詩歌是活潑積極的。

八歲時,雪萊開始嘗試寫詩,與他的堂兄托馬斯合作寫了《流浪的猶太人》這首詩,並出版了諷刺小說《紮斯特羅奇》。1810年,18歲的雪萊進入牛津大學,深受英國自由思想家休謨和戈德溫著作的影響。2月1812日,同情愛爾蘭被英國強行合並的雪萊攜妻子前往都柏林,支持雪萊居住的愛爾蘭天主教徒解放。次年,雪萊完成了敘事詩《瑪布女王》,充滿哲理,抨擊了宗教的虛偽和封建階級與工人階級的壹切不平等。

從1818到1819,雪萊完成了《解放的普羅米修斯》和《前旗》兩部重要的長詩,以及不朽的代表作《西風頌》。1822年7月8日,雪萊乘坐自己的小船“唐璜”號從萊航渡海到勒裏奇,遇到了風暴。船翻了,雪萊和船上的兩個人都幸免於難。

雪萊的墓碑上刻著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三行字:“他的壹切並沒有消失,而是經歷了大海的變異,變得豐富而神奇。”

(2010年3月3日)

詩歌欣賞

挽歌不是簡單的對生命即將死亡的悲傷,雖然這首詩出現在雪萊生前的寫作中。當時間、世界、生命這三個抽象的意象並列在第壹句的時候,這首小詩就已經蘊含了巨大的時空的神秘和玄機。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滄桑的融合讓人感到悲傷和陰郁,呼應著中國古代另壹位詩人的感嘆:“在我之前,那些已經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我想到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我獨自壹人,我的眼淚掉了下來”。

於是,人類的壹種共同情感——面對生活背景的無奈和孤獨,成了詩中淡淡的色彩。

雪萊的詩總是回蕩著音樂的旋律。第壹句鏗鏘有力,扣人心弦,經歷的榮與悔,喜與悲,就像壹個變奏曲,美麗而憂郁。每段最後壹句反復渲染,形成余音繞梁。這不就是詩人歌唱的時刻嗎?

全詩中,生命的死與生,世界的變幻莫測與偉大,時間的有限與永恒,世界的陰影風暴與輝煌,奮鬥的恐懼與成功的喜悅,白天與黑夜,盛夏與冬天,悲傷與歡樂交織成壹篇頌詞,壹首編織著生命色彩的詩篇。在這裏,激情不再只是單壹的高昂,而是在回蕩的曲調中,我們可以找到詩人對生命的沈重思考。

我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仔細琢磨,想象壹下,在詩人寫下這首詩的那壹刻,是否從時間的灰燼中凝結出許多斑駁的人生記憶,清晰可辨。因為屬於我們的世界開始遠去,只有那些屬於今天和明天的記憶才能證明我們的存在。

  • 上一篇:河南最有名的小吃是什麽?
  • 下一篇:中條山戰役的戰役進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