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九江所有名勝的信息

九江所有名勝的信息

大聖塔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能仁寺英雄殿東南。始建於東晉,後毀。

唐朝時,白雲段禪師重修,寺塔並建。元朝十二年(1352),該寺雖毀於壹場軍事災難,但塔仍完好無損。清鹹豐年間,塔毀於火,塔毀三級。同治十壹年(1872),九江巡撫白景福催復。塔為磚石結構,六角錐形,七層,高42.26米,底部對角線直徑8.9米,門朝西南。左側底部嵌有石碑,為同治十壹年白景福所撰。

天華宮

又稱娘娘廟。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門湖和甘棠湖之間的長堤南端。據德化縣誌記載,該宮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它是磚木結構的。宮內有皇後殿、皇後閣、左右禪房等建築。占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宮殿東臨南門湖,西臨甘棠湖,南臨甘棠公園,北依燕水閣,風景秀麗。最著名的是娘娘閣,木結構,高12米,六角三層,飛槽畫樓,亭中有梯,六面皆有窗欄,可遠眺湖光山色。

甘棠湖

在江西九江市中心。面積約270畝。是廬山泉水註入的。

徐來涼風習習,碧波蕩漾,景色秀麗。湖中有壹條長堤,長50米,堤上有宋代修建的思賢橋。湖中的延水亭建於唐代。它是九江市的壹個著名景點。

延水亭

原名浸月閣。在九江市甘棠湖。建於唐元和十壹年至十三年(816—818)。相傳是三國時期東吳總督周瑜的舊址。唐代詩人白居易被貶為江州(今九江市)司馬時,曾在其上建亭。後人將其命名為“浸月亭”,是因為其詩《琵琶行》中有壹句“當江邊玄妙地向月圓時”。理學家周敦頤來九江講學,其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樓亭,意為“山頂上壹籠薄煙”,命名為煙水閣。兩館均毀於明代嘉靖以前,明末重建於沈月閣廢棄舊址,並將廢棄的延水閣名稱移至此處,稱今。明清時期多次重建修建,鹹豐三年(1853)毀,清末重建。亭前有兩個石劍匣,亭內有舟廳、純陽廳、翠兆軒、五仙亭、壹亭、宴會廳、鏡泊樓。1972年全面恢復,並修建了壹座彎橋,從湖中蜿蜒至亭子,供遊客參觀。

波浪井

又稱觀音經、瑞經。江西省九江市北部長江邊。是西漢名將關英在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駐守九江時所刻,名為關英井。窒息後。東漢建安年間,孫權在此居住,立下標準,命人挖井。他發現豎井壁上有題詞:“此井開於漢高祖六年尹瑩。”全見明,以為吉祥,故名瑞京。因該井靠近長江,每當刮風時,江濤湧起,井內有波浪,故又稱波浪井。唐代詩人李白曾在《下潯陽泛-栗鵬遣王判》詩中寫道:“浪動嬰兒好,潯陽江占上風。”這口井在大旱之年,河水下降,井水永不幹涸。

能仁寺

舊名成天元。在江西省九江市的東部。它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後來被廢棄了。唐代白雲端禪師重修,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修,弘治二年(1489)改名能仁寺,後多次擴建。現存建築多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是九江三大叢林之壹(另外兩個是龍池寺和舍利寺,現已廢棄)。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單層重檐、周式回廊、宏偉的大乘殿和金剛殿、鐵佛殿、左右禪房、藏經樓等古建築。寺內還有盛達塔、雙陽橋、飛石船、雨點石、冰山、雪洞、惠爾泉等七大景點,是九江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

索江塔

在江西省九江市東北部,靠近長江的壹個山坡上。據同治《德化縣誌》記載,明萬歷十三年(1585),在縣城東北的李三建有壹座三層樓、壹座塔、四頭鑄鐵牛。地震後,河水漲了好幾尺,巖岸坍塌,樓房廢棄,鐵牛沈入河中,只剩下寶塔。塔身為磚石結構,整體呈六圓錐形。* * *七層,高約35米。塔底樓東墻嵌有明代碑文。近400年前,雖然歷經風雨侵蝕,地震動搖,特別是1938年,被日本軍艦炮轟,三處中彈,但依然屹立在長江邊。船上下,幾十裏都能看到塔影。在藝術設計中,這座塔常被視為九江的象征。

嶽飛穆姚墓

在江西省九江縣朱令的北端。面向西北,長9.1米,寬3.2米,高1.7米。外殼是圓形拱頂和石灰巖結構。墓碑上刻著“宋·嶽重王武之母瑤臺夫人之墓”。還有兩匹石雕馬,每匹高約1.5米,長約壹噸,壹匹完整,壹匹斷了頭。還有秦檜夫婦跪著的勢石俑。根據墓誌對碑文的強調記載,我婆婆原籍河南湯陰。南宋紹興二年(1132),她飛到江州(今九江),得到軍隊支援。六年(1136)春,卒於鄂州(今湖北武昌)。四月,他被宓妃安葬在朱令,並在墓山上建了壹座亭子。明朝在鄭德和鄭德之間建有壹座神社,後來被士兵摧毀,他的兒子和孫子建了三座小屋供崇拜。現在的墳墓保存得很好。

嶽飛李女士的墓

江西省九江縣朱令西端的太陽山。坐北朝南,長3.75米,寬1.5米,高1.7米。外殼為石灰石結構,圓形拱頂。墓碑上刻著“宋之妻李之墓”。墓前有壹個祭臺。兩邊各有“聲敘”和“禁言”兩座碑,殘缺不全。陵墓旁邊原來的王越神廟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獅子洞

它是江西省九江縣獅子山的壹個溶洞。約有4萬平方米,分為七個景區大廳和40多個景點,包括洞府之鑰、竹林、南海沈竹、鵬泰觀音等。大殿相連,景色相連,洞內鐘乳石晶瑩如玉。有的燦爛如珍珠瑪瑙;有的如瓊樹銀花,爭奇鬥艷;有的像珍禽異獸,栩栩如生;有些,像寶塔和塔樓,風格非凡;還有的像仙女、女神壹樣,形神兼備:各種景物,形態各異,相得益彰,栩栩如生,美不勝收。

湧泉洞

在江西省九江縣廬山西麓湧泉鄉,距縣城20公裏。這是壹個巨大的石灰巖洞。因壹股清泉流經全洞而得名,全洞行程1.5 km,面積約13000平方米。洞內有仙人迎客、母螺補天、清泉映月、神仙聚會等32處景點。

陶淵明神廟

也被稱為陶靜節寺。原為江西九江縣馬暉玲,面向陽山,於1982遷至縣城沙河街東北角蔡家窪。坐西北向東南,是壹座磚木結構的古代寺廟建築,占地246.9平方米。它重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寺內上殿檐上有兩塊碑,中堂原有兩塊碑,分別為“黃曦大師”和“看古瑤集”,門頭有“陶靜祭殿”碑,耳門頭有“菊園”和“柳巷”碑。寺外楊柳成排,風景秀麗。現存的歷史文物對研究陶淵明的生平事跡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陶淵明墓

它面向江西省九江縣馬暉玲的陽山,朝南。長7.9米,寬4.1米,高1.62米。外殼是壹個長拱頂的磚石結構。墓石橫刻“清風高捷”,中間刻“阿津鄭學者陶公敬先生之墓”,墓誌銘在左,告別辭在右。墓碑的左右兩邊,每根柱子上都刻著壹個碑。左邊是五六先生的生平,右邊是修墓人的姓氏和年份。墓前有壹道石柵欄。四周松樹環繞,林木蒼翠,從山上到墓前,山坡上還有石階。陶淵明(365?—427)生於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縣),晉代傑出詩人。早年在軍中做過下級官員,做過縣令。41歲時,退居外地,定居潯陽柴桑(今九江馬暉玲)。該墓於清乾隆元年(1736)中秋重修,原貌基本完好。& lt/FONT & gt;

  • 上一篇:王興歷史上有多少名人?
  • 下一篇:俞氏的歷史發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