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大理國歷史

大理國歷史

南詔國與大理國——大理的歷史

南詔的由來

隋末唐初,雲南大理洱海周邊,哀牢山、無量山北部地區,分布著眾多的吳、白蠻部落。公元649年至902年,中國西南地區的烏蠻和白蠻聯合建立了奴隸制邊疆民族政權。壹般認為烏蠻是今天彜族的祖先。其中最強大的烏蠻部落有六個,歷史上稱為“六詔令”(“詔令”的意思是君王),分別是蒙社、蒙朗、朗瓊、羅登、施瑯、月巖;或者“八信”,再加上石河、石橋兩個字母(《新唐書》當時寫的,在宜川、洛施學的)。夢社聖旨位於各聖旨之南,故又稱南詔。649年,蒙趙奢的首領Xi·努洛建立了“大蒙古”,自稱“齊家國王”。他的大臣是唐朝的,派使節進貢。武則天在位時,兒子羅晟親自入朝。夢社聖旨原住夢社(今雲南巍山西北)。到唐玄宗時,羅晟的孫子統壹了六詔書,遷都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他遷到楊洋粑粑城(今雲南大理)。738年,唐慈封皮洛格為孟貴義,封雲南王。皮洛格及其兒子羅峰以洱海為中心,發展勢力,向東消滅了滇中、滇東、滇南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了瀾滄江以西的潯川、普子、王茂子等民族地區。南詔對中國生產的發展和本地區與中南亞及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南詔六詔書的統壹,最初是唐朝推動的。統壹後,南詔向外擴張。唐朝設立耀州(今雲南陶安北)、建安寧城(今雲南),在今雲南各地發展勢力,與南詔有沖突。唐玄宗天寶年間,唐朝開始抑制南詔的擴張。但劍南使鮮在中通,雲南太守張千陀,進壹步激化了雙方的矛盾。750年,葛羅豐出兵攻下耀州,殺了錢陀,然後附吐蕃於唐朝。752年,吐蕃將其命名為“贊普中”,意為吐蕃王的兄弟,並封其為金印,即所謂“東皇”。當時,楊正在,並從全國各地調集了數百名士兵進行征服,但他卻被南詔打敗了。後來安史之亂後,吐蕃東移,唐朝無力應對西南。南詔趁機擴張地盤,控制了四川大渡河以南,包括川西南、雲南全境和黔西北廣大地區。葛羅豐的孫子另謀他處時,南詔最強大。曾以二十萬大軍與吐蕃壹起攻打劍南西川。吐蕃以南詔為諸侯國,並向其派兵捐稅,還向其境內派兵,這是南詔王藝謀找不到的。787年,唐鑒出使南詔的魏高又繼續為南詔而戰。789年,吐蕃與回紇爭奪北朝,招降南詔軍隊,引起南詔不滿。794年,南詔終於脫離吐蕃,恢復了與唐的聯盟,與唐聯合擊敗吐蕃,伊某勛接受了唐“南詔王”的稱號。但由於奴隸制經濟發展的需要,南詔仍不時對周邊地區發動戰爭,以掠奪人口充當奴隸。829年,南詔攻陷成都,擄掠工匠子弟數萬人。9世紀中期,吐蕃政權崩潰,唐朝國力也很弱。南詔對西北毫無顧慮,更加頻繁地入侵唐境,成為唐末最嚴重的邊境災難。

南詔的政治制度深受中原的影響。早期有兵曹、戶曹、客曹、法曹、秀才曹、倉曹六種官制,基本沿襲了唐代的地方官制。後期曹流改為三支九涼。三支是:乞支,主馬;路托,主牛;巨型支架,主倉庫。九雙是:幕涼,主兵;霜霜,主戶籍;善良,主禮;刑酷,主刑;勸主官雙;爵爽,主功;萬爽,主財用;提神,主客;主商何爽。其相稱清平官,決定國家大事的重要。地方軍政系統六使二督六眼皮。“瞼”就像唐朝的“國”。

南詔的文教制度也模仿中原。南詔多次派皇室貴族子弟到成都、長安讀書。馮嘉怡、伊某勛、伊孟措(向內閣求教)師從湯溪被俘的盧希安郡太守鄭輝,後擔任清平大員。很多南詔人漢語功底深厚,擅長詩詞賦。南詔的王龍順,清平的官員楊其坤,都寫了膾炙人口的詩,被收入全唐詩。南詔還吸收了韓的許多工農業生產技術。被俘的成都工匠在南詔傳授紡織技藝,“自然南詔工人聰明(等於)於蜀。”南詔王勸龍勝時佛教盛行。蒙古人不僅崇尚佛教,而且信奉三寶。馮友木也出家了,法名慧海。大理崇聖寺和三塔建於南詔,至今仍屹立在蒼山腳下。

南詔後期,由於戰亂頻繁,賦稅沈重,生產蕭條,矛盾激化。897年,南詔王龍順被大臣鄧陽殺死,他只知道打獵和喝酒,不關心國家大事。902年,權臣鄭邁斯(第七孫)乘民怨沸騰之機,殺了南詔王順化,奪取皇位,另立政權,南詔亡。從649年夏努洛統治至今已有254年,歷經十三位大師。

大理國的崛起

大理是宋代在雲南建立的以白族為主體的民族政權。兩年後的唐昭宗(902),南詔貴族鄭邁斯破壞了蒙臺梭利的獨立,改國號為“大長河”。928年,晚唐明第三年,楊幹真滅鄭氏,立趙善政,改國號為“大天興”。天星國只存在了十個月。楊幹貞廢趙自立,改國號為“大義寧”。楊幹珍“貪得無厭,苦盡海內外”。晉末天府二年(937年),段思平以“減稅半糧,緩徭役三年”為口號,聯合滇東三十七部抵抗勢力,驅逐楊幹真,自立為王,改國名為“大理”,即段大理。段的勝利在於他的“減糧寬徭役”政策和“松綁除苛”改革,得到了人民的廣泛支持。

段思平十二日傳給段聯誼時,權臣楊殺了聯誼自立於元豐三年(1080)。四個月後,高之璉,善戰(昆明)侯,命令他的兒子高聖泰起來殺了楊,並立段連義的侄子段壽輝為王。壽輝傳的很清楚。少生元年(1094),宋哲宗升泰廢義,自立為王,改名“大中華”。盛泰在位第二年就去世了。其子依遺囑繼位,之弟,段氏家族重新建立,史稱“後管國”。後李時期,高適為宰相,被稱為“公爵中國”,手握實權。

大理行政區相當於南詔。據《元史》地理記載,“東有普安路上的恒山(今貴州普安),西有緬甸江頭城(今緬甸界沙)”,南有臨安路上的鹿倉河(今越南萊州北部黑河),北有大渡河。“大歷前期,在這壹廣大地區設置了都城(大理地區)、兩個總督(會川、通海)、六個節度(東農、銀盛、永昌、溧水、拓東、劍川)。兩個總督有時也叫節度,所以壹共八個,所以稱為“雲南八國”。大理後期有八州四縣四鎮。符拔為善戰(今昆明)、魏初(今楚雄)、依桐為東農(今姚安)、會川(今會理)、建昌(今西昌)、騰越(今騰沖)、牟通(今鶴慶)、永昌(今保山)。四郡為東川(今會澤)、石城(今曲靖)、合陽(今澄江)、秀山(今通海);四鎮分別是西北的季承鎮(今永勝)、西南的孟河鎮(今巍山)、西的鎮溪鎮(今盈江)、東的寧寧鎮(今開原)。在治理國家時,他被高的後裔分封在,並世襲駐防。四郡統治者都有高和他的姓氏。

大理的政治體制與南詔基本相同。王說他是奇書,有清平官員,有譚綽、布鞋、九贊、顏贊。其中燕贊是大理加的。清平官下有“九涼”。

大理的社會經濟比南召有了很大的發展。《桂於海智恒》說:“大理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設備精良”。峨眉進士左洋去大理買馬,路過耀州時,看到當地農業生產與四川資中、榮縣相差無幾。元初,郭松年到大理,在雲南青湖(今祥雲)看到“灌溉之權在雲南之野”。白牙(今稱都洪牙)壹帶居民聚集,草麻蓋野。趙傳殿(大理鳳儀)內有沈莊河,灌溉千頃土地,使百姓富足,少受旱虐。畜牧業也相當發達,大理產馬,每年有幾千匹馬通過貴州賣到廣西。手工業十分繁榮,用象皮制成的盔甲,形態精美,堅硬如鐵;氈制品、彩繪器皿、馬鞭馬鞍等等都是相當有名的。冶鐵業水平很高,雲南刀為南方各族人民所珍愛。煉銅技術嫻熟精湛。今天大理的青銅佛像展示了銅冶煉的宏偉和高超的造型藝術。

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繁榮。大理的對外貿易相當發達。交通四通八達,“東至戎州(今四川宜賓),西至毒國(印度),東南至交趾(今越南北部),東北至成都,北至大雪山,南至大海”。與中原的貿易方式有兩種:四川和永寧(今廣西南寧)。橫山寨(今廣西田東)的互市最為繁榮。當時大理商人出口內地的商品有馬、羊、雞等畜禽,刀、氈、甲、鞍、漆器等手工藝品,麝香、牛黃等藥物。中國的書籍、絲綢、瓷器、瑞香科、甘草等藥材和手工藝品都是從內地進口的。內地先進的科學文化傳入雲南,促進了各族人民。大理與緬甸、越南、馬來亞、印度、波斯等國都有貿易往來。隨著商業的發展,出現了大理、汕頭、魏初和永昌等城市。好的口譯成了密切聯系祖國和國外的樞紐。元朝統壹雲南並建省會後,成為省會。

大理皇室自認為是漢人的後代,大力弘揚漢文化。在漢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博(白)文。柏文是用漢字寫白宇,讀白胤。南詔用於書寫,但大歷時期廣泛使用。這時,用白話文寫成的《白史》、《國史》等歷史著作和詩詞歌賦、傳說等文藝作品應運而生。柏文詩歌的變韻體很有名,其結構是每章十聯,每聯兩段,每段四句,前三句七個字,後壹句五個字,每段最後壹個字押韻。

大歷畫家文於七年(1180)所作《大歷圖》(又名《文圖》),極具藝術價值。“卷中形象莊嚴,濃艷金黃,妙極”(《清帝高宗後記》)。“筆法細膩傳神,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也是南國瑰寶。”如今,昆明古建築公園內的石樓是大理僅存的石雕。他的“建築理論”是研究大理歷史的珍貴資料。這裏有200多尊神像和佛像,最大的有壹米多高,最小的只有十幾厘米。他們面部表情各異,表情嚴肅而不呆板,衣著服飾細致逼真,比例勻稱,造型優美,刀痕蒼勁,準備精巧,堪稱滇中藝術之最。此外,壁畫和木刻藝術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佛教於南詔傳入雲南,盛行於大理。大理統治者擅長佛教,對佛教在雲南的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段思平建廟鑄千佛。據《南詔野史》記載,在《大理國傳》二十二篇中,有八人避世出家,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儒家教條和佛教道德幾乎融為壹體。儒生都拜佛,佛師和尚也讀儒家的書。有所謂“釋儒”(也稱“儒釋”),師僧皆任官。僧侶也通過科舉考試獲得政治地位。它的政權和宗教雖然不能說完全融為壹體,但界限幾乎已經消失。

大理300年來,雲南各族人民與內地的經濟文化聯系不斷。北宋初年,王全斌平書與大理鳳蝶同慶。趙向大理首領萬(王)懇求配屬,封他為“滇八都王”。太平興國七年(982),宋太宗趙麗府“在大渡河上造大船,助西南朝貢”。鄭和七年(1117),宋徽宗趙霽賜段和“滇節,大理王”稱號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在永州(今廣西南寧)設置市場馬場,交易十分繁榮。宋孝宗幹道第九年(1173),大理人李觀音要等到永州,討論馬匹交易,交換大量漢文書籍。他們在給當地政府的文件上附了壹首詩,說:“字音不符,萬裏之外多處。”表達了大理各民族與內地人民親近的感覺。

元初郭松年《大理遊記》說:“北有大敵的宋行,無暇遠行,與使臣往來,通至中國。所以它的宮殿、房間、建築、景色、語言、書數,甚至婚喪加冕的儀式、打仗的方法,雖然不盡完善,但它的規模、服飾、動作、雲行,都略以漢代為藍本。”從這點來看,還是有故國遺風的。”這壹總的表述,簡潔而準確地說明了西南邊疆大理與祖國大陸的密切關系。

蒙古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攻克雲南大理。大理國首領段氏後裔,被任命為世襲。

經理。前大理官員大多被任命為雲南土司。

  • 上一篇:八卦城歷史
  • 下一篇:輝煌隋唐文化手抄報內容100字,如何寫五,求助,快,快,急!謝謝妳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