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青少年需要知道悲傷的滋味——讀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青少年需要知道悲傷的滋味——讀李澤厚的《美的歷程》

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雖然不是壹部規範語境下嚴謹客觀的中國美學入門書,但對於美學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壹本合格的、有啟發性的入門書。誠然,我們常常關註美的成就——眼花繚亂的唐詩宋詞,卻容易忽略分娩前的難產——文化的誕生。黎明前的痛苦比黎明後的光芒更發人深省。

乘坐《美麗的歷程》這本書的沈重列車,從浩瀚神秘的遠古走來,我們壹路進行著“美麗之旅”。從遠古的圖騰意識到夏商的青銅藝術,思考“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對象化”;從先秦到楚漢,我們思考的是“浪漫主義的分支”;從三國到魏晉南北朝,思考“人與文學的發展”;從初唐到宋以後,我們思考的是“佛的世界”...壹路走來,美麗的思考無處不在,讓我這個美學探索者,像壹個剛出生的嬰兒,貪婪而不滿足地吮吸著養分。

其中,李澤厚先生關於三國魏晉“人”的覺醒的論述最為詳盡。“人類從動物開始。為了擺脫動物狀態,人類最初使用了野蠻的、近乎動物的手段,這是歷史的真相。歷史從來沒有在溫情脈脈的人道主義牧歌中前進過。相反,它常常無情地踐踏成千上萬的屍體。”為了擺脫動物性,人類進化的過程無疑是殘酷的,文化的早期發展是艱辛而漫長的。好在魏晉時期,文化上有了質的飛躍。

魏晉,亂魏晉。漢代繁瑣、迂腐、荒誕的儒家經典,終於被新的觀念體系所取代。壹個階級第壹次可以用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來建構文化,貴族地主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後世對魏晉玄學關註甚少,在思辨哲學的純潔性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就像西方把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視為西方藝術史上的大變革壹樣,魏晉終於把目光轉向了人,建安三傑打破了以往文化發展停滯的黏膩感。對生死的重視,對生命短暫的悲傷、感慨和嘆息出現在大量詩歌中,文壇上掀起壹股懷疑主義浪潮。從表面上看,這些文化是頹廢的、悲觀的、消極的。其實隱藏的恰恰是它的對立面,是對生命、對生活、對命運、對人生的強烈渴望和留戀。短暫的人生總是充滿了太多的悲傷和不幸。既然如此,為什麽不抓住生命,珍惜眼前人呢?有什麽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晝短夜長,何不燭光旅行”;“不如飲了酒,披上萬、蘇”;“我們為什麽不雄心勃勃呢?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看待這些主張。正是出於對生死的悲嘆和思考,才能促使有意識的人覺醒。人才會重新發現、思考、把握和追求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命運。

所以,不要壹味地批判“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而被迫說愁。”青少年可以把目光轉向自己,而不是被外在的成績、榮譽、頭銜所束縛,這本身就是壹種進步。自我永遠是壹個值得探索的命題。在探索的過程中,誇大自己的心理狀態和精神氛圍是可以理解的。雖然他們無法反思回報愛他們的人,但是痛苦已經開始了。客觀地說,情緒化的人總是容易傷春悲秋,我們可能不會稱他們為不愛抱怨的“詩人”。只有妳去思考,去關註,妳以後才會有內在的智慧。

美的歷程無聲地告訴我們,美指向未來。對青少年的教育反思也告訴我們,青少年指向未來,未來需要思考,需要時間。

林彪?廈門新東方學校優能中學部

  • 上一篇:如何理解和把握詩歌的抒情手法?
  • 下一篇:上海華虎集團是真的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