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世界民族研究狀況

世界民族研究狀況

民族和其他歷史現象壹樣,有自己發生、發展、消亡的過程和規律。人類被劃分為民族的歷史,只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壹個短暫瞬間。然而,正是由於民族差異的出現,我們的星球開始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民族狀況和民族關系,同時也提出了壹系列值得人類智慧和科學領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和研究。

與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壹樣,世界民族研究經歷了壹個漫長的資料積累過程。從國內外的歷史記載來看,各族人民出於和平交流和戰爭防禦的需要,很早以前就開始關註和了解周邊民族。拋開神話般的口頭傳說不談,最早見於文獻和史料、記載了大量民族情況、較為詳細並流傳至今的古代著作有公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的《波斯戰爭史》、公元前1世紀G.J .凱撒的《高盧戰爭》、公元前1世紀c .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亞》等。在中國,有公元前1世紀司馬遷寫的《史記》,公元前1世紀班固寫的《漢書》,3世紀陳壽寫的《三國誌》,還有正史、正史、方誌。

由於古代人的地理和時空觀念比較狹隘,對周邊民族了解的廣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與外界的交流範圍由近及遠逐漸擴大,從而使各地民族情況的記錄日益豐富和翔實。比如中國東晉高僧法顯,唐朝高僧玄奘,遊歷天竺、中亞、東南亞,寫下了唐朝的《佛國故事》、《西域故事》;宋代趙的《諸番誌》與周曲飛的《答嶺外代》:略論元代王大元的《島夷》和周大觀的《鎮臘圖記》:還有明朝的馬歡,費新和。再比如,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m·波洛(即凱爾·波洛)遊歷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留下的《馬可·波羅遊記》,讓歐洲人大開眼界,讓他們深深被東方國家的民族風情和繁華所吸引。15 ~ 17世紀期間,來自歐洲各地的航海家、探險家、傳教士、商人和殖民者到達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東南亞。他們對所接觸的各族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的報道,進壹步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世界各民族的認識和了解。雖然這些報道有些有失偏頗,但總的來說,在世界民族數據的積累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現代國家對世界民族的研究是在上述時期積累的大量資料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

到19世紀中葉,大量基於世界民族資料的研究著作出現,引起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興趣和關註。為了論證他們的唯物史觀和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之前的社會狀況,馬克思和恩格斯仔細閱讀了民族學家巴霍芬、麥克倫南、梅因、盧伯克、泰勒、摩根、μ。他們引用了美洲印第安人、亞洲印第安人、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亞人和澳大利亞人、歐洲的凱爾特人、德國人和斯拉夫人的資料,充分展示了他們對人類歷史早期階段的推測。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出於當時革命鬥爭的需要,親自研究了歐亞許多民族的歷史和現狀,寫下了大量著作。比如關於日耳曼人的古代史(1881 ~ 1882)、法蘭克時代(1881 ~ 1882)、愛爾蘭歷史(1870)。《生產教育學會關於愛爾蘭問題的報告提綱》(1867)、《印度歷史編年史》(1881)、《印度起義》(1857),以及關於中國、中亞、波斯、波蘭、匈牙利反對民族壓迫和帝國主義侵略的論述。這些論述中提出的關於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觀點,對世界民族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研究世界民族。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國家都設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數量眾多,有的多達數千人。但是,由於各國性質不同,其世界民族研究的目的、任務、範圍和規模也不同,包含世界民族研究的科學體系也不同。

在歐美國家,對世界民族的研究不是作為壹個整體進行的,而是分門別類進行的。首先,他們把世界上的民族分為兩類:壹類是文明民族,或者說是先進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另壹類是野蠻民族,或者落後民族,自然民族,文盲民族等等。其實他們所謂的“文明民族”只是指他們自己,所有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都被歸為“野蠻民族”。他們在研究活動中壹直嚴格區分這兩者。歐洲對文明民族的研究是由文藝復興後形成的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來進行的。歐洲民族運動興起所產生的民族觀念、民族原則、民族主義思想等問題,壹般都是政治學所研究的;關於民族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是用歷史來研究的;關於民族意識和民族性格,是心理學研究的;社會學研究社會結構和社會矛盾;關於生活方式和習俗,是用民俗學來研究的。然而,面對“地理大發現”所接觸的廣大非歐民族,這些學科都感到陌生,無所作為。從而在19世紀中葉形成了壹門專門的學科──民族學,它以美洲、非洲、大洋洲和東南亞的落後民族為研究對象(歐洲大陸稱民族學,美國稱文化人類學,英國稱社會人類學),使民族學在很長壹段時間內成為歐美世界民族學研究的主要部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和殖民體系的崩潰,有人主張將民族學的研究範圍擴大到歐美發達民族,將“簡單社會”研究中獲得的理論、方法和經驗延伸到“復雜社會”的研究中。有些人甚至主張把民族學變成壹門包羅萬象的超級學科,以取代所有的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然而,這只是部分學者的壹種想法或趨勢。但實際上,歐美民族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在第三世界。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開始了,但規模並不大。戰後,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加,世界民族研究的規模迅速擴大。從1954到1966,陸續編輯出版了《世界民族誌》叢書,18卷,12萬字。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家與民族》系列出版,共20卷,800多萬字。此外,還有《世界民族地圖集》、《世界民族百科全書手冊》(第1卷)、《世界民族百科全書》(第2卷)、《世界民族藝術百科全書》(第5卷)以及各種專著。他們在學科體系上不同於西方。他們認為民族學是歷史科學的壹個部門,把民族學擴大為研究世界各民族,古今中外的壹門學科。

日本也非常重視對世界各國的研究。過去,他們把研究重點放在東亞和東南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究範圍逐漸擴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編輯出版了《世界民族大觀》(8卷)、《世界民族》(20卷)兩套大型繪本;並於1977年在大阪阪田市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民族學博物館,建築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收藏約5萬件民族文物。但在學科體系上受歐美國家的影響,對各國學者的觀點采取折中的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歐國家和第三世界的壹些新興國家也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世界民族的研究,壹般以鄰近地區的民族為重點。比如南斯拉夫側重巴爾幹半島,波蘭側重斯拉夫民族,印度側重南亞次大陸。捷克斯洛伐克的研究範圍很廣,出版了許多關於美洲、非洲、印度、斯裏蘭卡、新幾內亞和西伯利亞民族的著作。羅馬尼亞非常重視世界民族作品的翻譯,經常編撰通俗讀物,介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中國古代文獻包含了豐富的世界民族信息。近代林則徐主編的《四大洲誌》,以及楊炳南的《海外遊記》、魏源的《海圖集》、徐松坎的《世界民族概論》;在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期間,也有很多介紹世界民族和民族問題的文章和著作。從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許多學者在這方面做了壹些有益的工作。

建國後,我們在開展國內民族研究的同時,開始註重對外來民族的了解和研究。但受當時國際環境和人力物力的限制,只能翻譯和介紹壹些世界民族情況,在小範圍內開展世界民族問題的研究和教學。比如1954,創辦了民族問題翻譯系列;1956起,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開設民族學,系統講授世界民族誌課程;1961起,中國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成立世界民族誌研究組,對蘇聯和亞非拉民族進行初步研究。這壹時期,壹些從事國際問題研究的單位在討論各國政治、經濟、歷史、社會問題的同時,註重對外來民族問題的研究。通過上述活動,積累了壹批世界民族的資料,培養了壹批有誌於世界民族研究的人才。

“文革”十年動亂期間,中國的世界民族研究壹度中斷。1978中國* * *產黨十壹屆三中全會後,這壹領域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恢復和迅速發展。1979年5月,在全國民族研究規劃會議上,世界民族研究的原則和任務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研究和介紹世界各國的民族情況和民族問題,為我國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我國的民族工作服務,促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同時,成立了中國世界民族研究會,舉辦了兩次全國性的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和中央民族研究所設立世界民族研究室。此外,還出版了壹些世界各民族的作品和文集。

新中國世界民族研究是壹個綜合性的學術領域,主要研究內容有三:①民族狀況。即各個國家的民族構成,以及各個民族的人口分布、民族類型、語言、宗教信仰、民族起源、歷史輪廓、社會形態、經濟活動、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②民族問題(包括種族問題)。即各個多民族國家的民族關系、民族矛盾、民族鬥爭及其表現形式、社會根源和發展趨勢;有關國家政府為解決這些問題所采取的理論和原則、政策和措施;部分地區因民族問題引發的國際爭端、邊境沖突等重大事件;第三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等的鬥爭。③民族理論。即探索世界不同地區和國家民族形成、發展、分化、同化、繁榮、融合的過程和規律;本文研究了民族主義思潮和民族主義運動興起、發展、演變的過程和規律,以及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歷史作用。同時,註意研究各國各派學者提出的關於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理論和學說。

目前,新中國世界民族研究者面臨的任務主要是有計劃地收集大量資料,系統地介紹世界民族狀況,關註相關地區的民族問題,培養世界從事民族研究的專業人員,為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歷史真的不能改變嗎?
  • 下一篇:妳認識用生命寫書的人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