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蘇軾洗“半塘秋月”的故事

蘇軾洗“半塘秋月”的故事

1983,山東諸城市黃花鎮下劉固村丁某與鄰居發生糾紛,原因是丁家門口壹個石豬槽的權屬問題,臉紅脖子粗。正巧有個村民拿著大錘路過,三下五除二,大錘掉下來,劈成兩半。他以為自己做了壹件好事,可是妳不知道壹個叫國寶的文物被他分走了嗎?

直到三年後的2月底,1986,這件文物才結束了它豬槽的命運,被當時的文化站站長余發現。當時他仔細看了看丁家的門,發現這個石槽的正面好像有字!這個字表明可能是古人刻的,於是他用手擦了擦石槽上的土,仔細看了看。上面刻著“秋月”二字,左下方豎刻著“眉山蘇軾”(眉山是蘇軾的故鄉)二字。

壹看到“蘇軾”二字,他就欣喜若狂,初步斷定它非同壹般,應該是蘇東坡用過的東西。然而,他研究了很長時間,不敢得出結論,但薛健從經驗中得出結論,它應該是從中間斷開的。我和丁聊了聊,果然在鄰居家的院子裏找到了石槽的另壹半。當石槽的兩半拼在壹起,讓分離三年的文物重新團聚時,大家發現茬茬無縫銜接。於是,壹幅正面刻有“中秋月亮”、背面刻有“梅山壽司”、背面刻有題字的硯臺,時隔900多年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丁和鄰居聽說是歷史文物,毫不猶豫地捐給了國家。因此,蘇軾留下的這件珍貴的“半潭秋月”硯臺被運回諸城博物館,成為館藏中的珍貴文物。

那蘇東坡用過的硯洗怎麽會出現在諸城,怎麽會變成豬槽?

據丁的家人說,這個石槽是他的祖先傳下來的。據有關資料顯示,丁家人所說屬實。原來,他的祖先丁,是清光緒十六年的壹個進士。他曾是四川省大足縣的知縣。回到家鄉後,丁喜歡上了收藏古董。這幅蘇東坡在密州(今諸城)任職期間用過的水墨畫,被他珍藏。

至於為什麽這個洗硯會淪落為豬槽,壹是因為年代久遠,丁家後人已經失去了這個石槽的起源,充分發揮了它的實用性;二、此硯洗的尺寸為:長64cm,寬45cm,高30cm,池深10-14cm,壁厚6cm,在農民伯伯眼裏簡直就是為豬量身定做的,所以文人用它來洗筆之後,再壹次充當槽是必然的。

事實上,這塊硯洗而成的粗玉的發現也是偶然的,蘇軾的後記就證明了這壹點:“熙寧七年,我秘之。看到這塊石頭位於蓋公堂西邊,就埋在塵土裏,已經廢棄了。很慶幸它溫潤,稍微琢磨了壹下,換成硯洗也不是第二次了。東坡還有壹個問題。劉庭,彜(彜)人,傳刻。”

公元1074年,也就是65438+北宋熙寧七年二月三日,蘇軾從杭州升任密州,赴密州赴任。當他到達密歇根時,他首先派人建造了壹個法庭。這個公式是誰?史被這麽推崇?

蓋公,漢初焦溪人,深諳道教,當地人對他十分敬重,有鄉民聖人之譽。這塊“半塘秋月”洗糙玉硯是蘇軾在修建蓋公殿時偶然發現的。此硯洗如月牙,水註入其中。壹池清水相映成趣。蘇軾即興題詞“半塘秋月”,既有飄逸,又充滿傲氣,恰如其分地體現了蘇軾的狂放之氣。

此後,這幅硯洗壹直伴隨著蘇軾在密州,或重墨重色,或淡墨留白。在這壹池碧水中,不知洗出了多少蘇東坡的詩詞文章。

更難能可貴的是,專家學者壹致認定,硯洗正面的“半塘秋月”和“梅山蘇軾”書法蒼勁奔放,無疑是蘇軾的真跡。背面的後記也是蘇家人親筆書寫,劉婷的風格是下屬刻下的,以記他們摯友的深情。

  • 上一篇:秦始皇的後宮生活:近50個子女似乎從未立過皇後。
  • 下一篇:琥珀對中醫的治療作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