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初中歷史選擇題壹起求答案

初中歷史選擇題壹起求答案

B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壹個理論成果

中國* * *的誕生,標誌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起點。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適合中國國情、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的理論就此產生了。此後,中國的壹批馬克思主義者壹直在探索中國革命的特殊規律,試圖從理論上解釋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來自書本,也不是來自理論,而是從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提出來的。

中國革命首先遇到的問題是統壹戰線。中國* * *成立後,投身工人運動,中國工人運動高潮是1922-1923。這場運動的失敗讓中國的人們認識到,中國革命僅僅依靠工人階級的力量是不夠的,於是有了第壹次國共合作。這種合作顯示了中國人民的特殊力量,並壹度掌握了與國民黨左派統壹戰線的主導權。但是,當時處於幼年時期的中國人民並不知道如何掌握領導權或軍事權力,而是盲目地動員人民。結果當強大的右翼勢力舉起屠刀的時候,也無法挽救大革命的失敗。這個血的教訓,中國* * *人民終生難忘。

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遇到的另壹個問題。第壹個問題是舉什麽旗,走什麽路。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壹槍,但打的是國民黨的旗幟。八七會議後,毛澤東響亮地提出要打* * * [1]的旗幟,在攻打瀏陽失敗後,開創了進軍井岡山、建立中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道路。從此,在探索中國革命的特殊規律和馬列主義與中國相結合的偉大探索中,毛澤東始終站在前列。

下鄉實行武裝割據是暫時的退卻還是新的革命發展道路?中國革命是以城市為中心還是以農村為中心?這是中國人民在武裝鬥爭中遇到的壹個突出問題。毛澤東開的這條路,壹開始沒有得到中央的承認,他因此受到了懲罰。但他沒有氣餒,而是認真總結了井岡山鬥爭的經驗。從1928到10到1930,他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從理論上初步闡明了中國革命必須實行“工農武裝割據”,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探索中國革命的特殊規律,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解放思想,大膽進行理論創新。然而,在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出現了教條主義和神聖化共產國際的決議和蘇聯的經驗的錯誤傾向,這對中國革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1930年5月,毛澤東為了糾正紅軍中的教條主義,寫了《反對本本主義》。他後來回憶說:“這篇文章是經過壹番大鬥爭寫出來的。”[2]文章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指出“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取決於中國同誌對中國的了解”。〔3〕這篇文章不長,但卻是毛澤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壹。它包含了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和群眾路線的思想,成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雛形。

中國革命的根據地在農村,鬥爭的主要形式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土地革命戰爭,主力軍和同盟軍是農民階級,這就提出了壹個新的課題:如何在汪洋大海的小生產者中建設壹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毛澤東特別強調思想建黨,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註意用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糾正黨內的各種錯誤思想,把各種非無產階級分子轉化為先進的無產階級戰士。他還強調要確保黨對革命軍隊的絕對領導,決不允許槍桿子指揮黨。在長期的鬥爭中,中國* * *形成了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誌,這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在中國的獨創。

土地革命後期,中國社會矛盾面臨巨大變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迫切要求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歷史又壹次提出了統壹戰線這個中國革命的根本課題。第二次國共合作是中國統壹戰線理論的成功實踐。中國* * *不僅有在統壹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和領導地位的總方針,而且形成了壹套合理的、有利的、有節制的團結和鬥爭的戰略方針。

抗日戰爭時期,黨對統壹戰線的領導主要是通過實行什麽樣的抗戰路線來實現的。抗日戰爭爆發後不久,中國提出了抗日救國的十大綱領。隨後發表了《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闡述了持久戰的總方針、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地位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科學預測了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成為中國抗日戰爭主導的綱領性文獻。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的軍事路線的解決和政治路線的確立總是緊密聯系在壹起的。這兩篇文章與土地革命後期發表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壹起,成為毛澤東最重要的軍事著作,標誌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成熟。

這樣,在土地革命後期,特別是抗日戰爭初期,作為中國革命三大法寶的武裝鬥爭、統壹戰線和黨的建設基本成熟,解決了這三個基本問題,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理論基礎。這標誌著毛澤東思想在許多方面的成熟。第壹次從理論上對這三大法寶做出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毛澤東在1939+00年6月寫的《* * *人概論》。

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克服“左”和“右”的錯誤,特別是教條主義錯誤的過程。在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的過渡時期,毛澤東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來揭露黨內的教條主義。這兩部重要著作奠定了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國決定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毛澤東先後發表了《轉變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重要講話,旨在整頓思想路線,達到整頓作風、提高領導水平的目的。通過這場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深入人心。1945年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黨24年經驗作出的歷史性決策。至此,馬列主義與中國的結合實現了第壹次飛躍,產生了第壹個理論成果。

  • 上一篇:中國遺產信息(五項,附理由)
  • 下一篇:利他之心與完美動機:稻盛和夫《紙袋商人》教妳的人生哲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