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建國後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是怎樣的?

建國後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是怎樣的?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物資的形式向中國提供了3億美元的貸款,利息1%,期限五年。蘇聯的3億美元貸款按1950的匯率折合成人民幣9億元,占中央政府三年恢復期總投資62.99億元的14.3%。此外,蘇聯政府還幫助建設了經濟復蘇急需的煤炭、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機械和軍工等部門的50個重點項目。實施過程中,因情況變化,取消1項目,合並2個項目,實際建設47個項目。它涵蓋了以下行業:1。能源行業;2.原材料工業;3.民用機械加工;4.國防和軍事工業;5.造紙工業。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1953,11統計報告,三年實際進口46974萬盧布,完成合同68.7%。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擔任蘇聯中央委員會第壹書記,急需中國* * *產黨的支持。根據俄羅斯解密檔案,赫魯曉夫在9月首次訪華前主持召開了蘇聯中央主席團會議,1954,決定大幅增加對華援助作為禮物。果然,赫魯曉夫訪華慶祝建國5周年時,壹改過去斯大林的大國沙文主義,廢除了中蘇關系中的壹些不平等協議,同意從旅順撤軍,歸還基地。在談到撤軍問題時,毛曾說“蘇軍此時撤出旅順、大連,我認為不妥當”,但因態度堅決而作罷。對於常規武器的供應,蘇聯也改變了斯大林時期主要提供過時的老產品的做法,轉而提供現役的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中國第壹個五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對華援助的重點是名為“156工程”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以貨物貿易而非貸款的方式交付,提供的技術是免費的。中國在1952年制定第壹個五年計劃時,斯大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增加了15項目,並提高了質量,成為著名的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156項目”。後來實施了150項目,其中44家是軍工企業,包括軍隊各種主戰裝備的生產廠家。赫魯曉夫時代向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設核彈和導彈生產企業以及相應的技術。

根據幾年前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赫魯曉夫不顧軍方的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設核工廠。從1957年底開始,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向中國提供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工業最早的樣品。次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必要的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在湖南、江西修建鈾礦,在包頭修建核燃料棒廠,在酒泉修建研究基地,在新疆修建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發展的新階段。

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壹個五年計劃。這是中國人民奠定的工業化的最初基礎。,

  • 上一篇:關於“橋”的詩歌、諺語和故事
  • 下一篇:h酸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