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京劇的起源,有哪些歷史故事?

關於京劇的起源,有哪些歷史故事?

京劇,也叫京劇,是中國的戲曲之壹。京劇於19世紀中期在北京形成,融合了徽劇和漢劇,並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和弋陽腔的優點。

京劇形成後,在清廷獲得了空前的繁榮。京劇的調子主要是西皮和黃兒,伴有胡琴和鑼鼓。京劇被稱為中國的“國粹”,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京劇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清朝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上。在歷史上,它曾被稱為皮黃、黃兒、黃強、京劇、評劇和國劇。四回班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京後,在北京與昆曲、漢劇共經歷了五個階段。

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最。京劇是壹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集唱(唱)、念(念)、做(演)、打(武)、舞(舞)為壹體,通過節目表演手段講述故事、刻畫人物、表達“喜、怒、哀、樂、懼、悲”等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四類:生(男)、旦(女)、純(男)、醜(男女皆有)。

人物分為忠奸,美醜,善惡。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京劇的形成與傳播: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的徽班,以唱吹調為主,彈高音調,彈黃兒。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相互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它也搬演了許多昆曲,也吸收了羅羅腔和其他雜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浪亭(著名月官)為首的第壹支徽州班(三清班)進京參加乾隆八十壽辰慶典演出。

《揚州畫舫錄》載:“高浪亭入京,以安慶花部、京秦二腔,班名三清。”後來很多徽州班陸續去了北京。著名的班有三清、四喜、春臺、和春,後人稱之為“四徽州進京班”。乾隆、嘉慶年間,北京文物豐富,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各類藝人雲集。北京舞臺上的昆曲、京劇、秦腔是對立的。

徽班到北京後,發揚博采眾長的傳統,廣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劇)的劇目和表演方法,繼承了許多昆曲劇目,所以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以後。出現了壹批具有京劇特色的劇目,也出現了第壹代京劇演員。程長庚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人物。京劇傳統劇目有1000多種,經常演出的有三四百多種。京劇擅長用歷史題材表現政治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說劇本。

不僅有全劇,還有大量折子劇,此外還有壹些聯臺本劇。?同治六年(1867),京劇傳到上海。從而使它成為與北京齊名的另壹個京劇中心。在京劇進入上海之前,也就是鹹豐十年(1860)以後,隨著出差和戲班演出,迅速傳播到全國各地。1919年,梅蘭芳率劇團赴日演出,京劇藝術第壹次傳播到海外。從此,京劇在全世界都被視為中國的戲劇流派。總之,京劇藝術是在中國多民族古代戲曲藝術成就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它今天的輝煌成就是幾代人精心繼承和創新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的圖騰。

  • 上一篇:哪壹年是金老鼠年?2020年,哪個月出生最好?
  • 下一篇:肖蒙條約的歷史性條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